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研究型教学探究*

2016-04-13王晓荣赵跃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研究型任课教师研究生

王晓荣,赵跃先

(1.山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2.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7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研究型教学探究*

王晓荣1,2,赵跃先1

(1.山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临汾041004;

2.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100732)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作为硕士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实行研究型教学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且具有实施的可行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应该将研究型教学理念贯穿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考评等环节,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 硕士研究生; 研究型教学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2.008

2010年9月,经中央批准,中宣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成为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公共必修课。2010年11月,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政治理论教育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贴近研究生思想和学习实际,以研究型教学为导向,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创新考试考核办法。可见,研究型教学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研究型教学的意义

研究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任课教师创设出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围绕一个研究主题,有目的地让学生承担一定的研究任务,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和实践的研究过程。研究型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灌输式的单一主客体教学模式而言的,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主体间性教学模式。今天的大学不只为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为学生进入社会之前培训生存技能。而在大学里,对广大青年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对于青年人知识学习与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精彩的教学方法是吸引学生学习的首要条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其创新精神的基础。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1]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研究型教学是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力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的实现要靠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活动的开展,而研究型人才资源是创新的核心。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针对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问题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谁拥有了世界一流的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改革开放后,我国恢复了高考招生制度,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创新人才,拥有了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但中国并非人力资源强国,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人才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创新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集训营,研究型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强化创新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作为当代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具有紧密联系中国现实、贴近中国国情、运用中国话语、体现中国气派的多维特色。该课程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当代中国和世界背景下,围绕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等重大专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方面建设的具体理论和制度进行重点介绍,帮助硕士研究生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的认识和理解。该课程设置从根本上讲,是时代发展和实践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要求,其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实际、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这种内容设置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和研究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冷静客观看待国情,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历史方位,认清自身历史责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有利于高校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也为任课教师施行研究型教学提供了可能。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研究型教学的可行性

(一)任课教师科研和组织能力强

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中,对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设计以及组织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想观念要从之前的“重教轻学”转变成为学生的“学”而设计、而研究的“教”,同时还要求教师要有把握全局、驾驭课堂的组织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作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必修课,是对党中央和国家政策方针的宣讲和解读,是对学生精神和灵魂的沐浴和沁润,它必须把知识的科学性和学生的探索兴趣相结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做到知识为学生所学、为学生所用,把灌输型教学模式和研究型教学模式相结合。研究型教学要求教师要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好需要研究或讨论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准备资料;在课堂上利用问答式、案例式、专题式、互动式、参与式、讨论式等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在课后指导学生探索与解决社会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可见,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课堂人力资源的管理者。

研究是教学的基础,教学是研究的目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它培养的是现代化建设的顶尖人才。研究生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以任课教师科研能力为依托,任课教师不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教师的教学内容就会很浅显,教学方法也会失去依托,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没有拓展的空间,同时满足不了研究生对知识的渴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课教师要用“搞科研的方法钻研和实施教学,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2]。实践证明,硕士研究生的任课教师基本上都是高级或副高级职称,他们具备了很强的科研能力,能够准确、及时把握学科前沿问题并进行积极研究。很多教师能够把自己的研究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同时鼓励学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后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纠正学生的认识错误或偏差,使其正确认识社会现实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这些师生间的探索和研究也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打开了另一扇窗,使知识与能力在师生的合作中做到教学相长。

(二)研究生思考和自学能力强

习近平指出:“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思想认识问题一时解决了,不等于永远解决。就像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一样,思想上的灰尘也要经常打扫。”[3]毛泽东也曾经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可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世界各国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青年人受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思想意识形态多元多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常抓不懈。硕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系统学习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课程,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打下了基础,所以硕士研究生能够根据任课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查阅资料并且整理资料,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教师一起进行学术研究,解决现实问题。

(三)研究型教学资源丰富全面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要以教材为主,学生知识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课堂讲述和从传统媒体(书本、杂志、报纸、电视等)习得。由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相对滞后性,学生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教师传授的知识就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传统教学工具主要是粉笔、黑板和教材,这是一种单一而平面的教学工具,它使得教师很难对学生开展研究型教学。同时由于资源来源的单一与滞后,学生理解理论与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均会受到制约。

21世纪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当今中国正处于这样一个新媒体发达的时代。在信息化时代,生活中处处是课堂,处处有教学资源。研究生可以借助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随时随地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可以随时上网查阅文献资料,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各种调研,观看一些视频资料,利用网络平台参与互动讨论、交流思想。现代化的新媒体既方便了学生学习,也为教师改变授课方式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更加形象地展示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还可以把现实中鲜活的案例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方便教师开展第二课堂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觉学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课堂延伸到学校以外的社会实践中,实行立体化教学。

实践教学资源方面,任课教师与学校相关机构可以为研究生联系社会实践基地,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场所;鼓励学生到基层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关注国计民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考察现实社会生活,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借此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及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教学准备的研究型

精心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任课教师才能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研究型教学模式要求任课教师必须事先研究中国现实、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研究教学方法。

首先,研究中国现实即研究国情,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对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正确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必须时刻关注现实热点和难点问题,随时把握社会发展脉搏,才能处理好一碗水和一桶水的关系。其次,研究教学内容是授课前的重点环节。教师只有认真研究好课堂授课内容,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课前需要阅读的文献资料,方便研究生在阅读中形成问题,同时也能加强教师课堂指导学生的针对性。再次,研究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代中国研究生以90后居多,相比较70后80后而言,90后研究生的思想更活跃,更容易受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不了解自己的授课对象,就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不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上成最受学生喜爱的课。最后,还要研究教学方法。一个抽象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教学模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型教学模式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采取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应该多使用案例法、启发法、讲述法、讨论法、辩论法、演讲法、质疑法,把“死”的理论知识讲“活”。

(二)教学过程的研究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4]。教学过程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理论知识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关键环节。

广义的研究型教学过程即从教学准备开始就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开展参与式教学。为此,要求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课前阅读形成问题;课上指导学生确立问题,开展热点难点问题讨论;课后教导学生自主研究问题、加工知识、概括观点、阐明论点并积极向学生反馈结果。这种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方式的广泛使用,充分发挥了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使研究生通过广泛参与教学,实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人机之间的研究型教学与知识交流,不仅能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有益于高校研究生素质教育的推行。当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非要求教师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尽管硕士研究生是以研究为学习目的的,但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与影响,学生在认识问题和表达自己观点时,有时难免出现各种思想偏颇,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守住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总之,教师要把书本知识与现实国情结合起来,耐心细致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把传授知识与提高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结合起来,精心培养研究型人才;把提高认识水平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结合起来,防止教师和学生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功能绝不是单方面灌输即可达到的,而应该是教与学双方的互动。在我国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语境下,研究型教学方法改革无疑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路径。

(三)教学考评的研究型

教学考评是检验课堂教学实效的基本方法。传统考评机制主要是“一个分数定优劣”“一张考卷定全局”,这种考评方式不利于研究生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研究型教学的考评机制改革,要求教师首先要分析传统终结性评价模式的弊端,创新考评方法。为此,任课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索出一套大家都能接受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新考评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体现学生个性及创造能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的考评模式中,任课教师应该把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首先,在课堂纪律方面,任课教师要制定严格的纪律。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进行的必要保障,所以教师要把每位研究生的课堂表现与考评结合起来,做到公平公正。其次,在考评内容方面,要将考核评价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情况与学生在主题辩论、案例讨论、学习心得、调查报告、习题作业、论文写作等平时学习方面的情况结合。最后,把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能力相结合进行考评,带领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检验真理。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5]50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依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以对研究生而言,只有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才能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教师而言,只有把学生的课堂表现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5]11的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研究型教学改革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研究型教学中,任课教师要紧跟课程内容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趋势,立足中国国情,充分吸收国内优秀教学模式的优点,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方面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EB/OL][2015-10-17].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11/17/content_632250.htm.

[2] 谢旭辉.用科研的方法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8):59.

[3]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1).

[4]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4-125.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On the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ofResearchonTheoryandPractice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

WANG Xiaorong1,2,ZHAO Yuexian1

(1.CollegeofMarxism,ShanxiNormalUniversity,Linfen041004,China;2.GraduateSchoolof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Beijing100732,China)

[Abstract]Research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 public required course for postgraduates, and the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has not only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the implementation feasibility. As a result, teachers who are in charge of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should adopt the principle of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throughout the process from pre-class preparation, in-class teaching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full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 train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Key words]Research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graduate students;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6)02-0030-04

[作者简介]王晓荣(1978-),女,山西芮城人,山西师范大学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赵跃先(1965-),男,山西临汾人,山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5-12-01

*2015年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研究型教学改革探索”(2015JG59)之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研究型任课教师研究生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线性代数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