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体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2016-04-13范亚欣
范亚欣
(河南大学 经济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中国实体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范亚欣
(河南大学 经济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实体经济长期以来是经济社会的根基,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是社会长久持续进步的基础。我国的实体经济由于发展时间短,速度快,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中国实体经济的转型迫在眉睫。本文使用SWOT分析了实体经济转型的环境,并针对我国现实情况提出了几条实施建议。
实体经济;转型;SWOT;措施
一、 实体经济概述
(一) 实体经济的定义
实体经济是相对于虚拟经济提出来的。所谓的虚拟经济,通俗来讲就是钱生钱,主要针对于金融行业。而实体经济指的是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不仅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1]87。实体经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马克思、恩格斯竭其一生对其进行研究。《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全篇内容主要围绕实体经济展开。
实体经济长期以来一直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依赖条件。人类生活首要解决吃、穿、住、行,在此基础上才去寻找精神层面的追求,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实体经济,更高的生活水平需要更高层面的实体经济来创造。所以说每一个民族在每一个时期都必须以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己任,只有实体经济的长远发展才能推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历史的不断进步。
(二)实体经济转型的背景
2008年金融危机致使我国实体经济受到重创,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实体经济近年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发展缓慢,国外市场严重萎缩:外需的下降导致我国部分依赖外贸出口的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看似一切都在逐渐复苏,回复发展,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进入了瓶颈阶段[2]69。查看近年来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的状况,我们发现2012年入围的制造业创造的总体利润还不及入围的五大行利润的56.8%;2013年中国上榜九家银行占全部上榜企业利润的55%。中国实体经济盈利能力与金融业存在明显的差距。考虑实体经济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亟待实施经济转型。实体经济的转型不仅有利于实体经济自身突破瓶颈,向更高阶段的发展,而且可以为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好的保障。
二、中国实体经济转型的SWOT分析
中国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得比重很大,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分析我国进行实体经济转型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可以更好地实现转型目的。
(一)实体经济转型的优势分析(S)
有深厚的发展积淀。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漫长的历史,曾经中国的制造水平领先与整个世界,只是在进入近代以来错过工业革命发展的契机。中国自从建国以来一直以马克斯恩科斯思想为主导,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重视工业、制造业等。
拥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党和国家政府较为关注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2015年上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曾提出要搞好实体经济。习近平在2013年考察武汉时也曾强调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李克强总理也曾针对实体经济发表看法认为应该用虚拟经济来滋养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保证。
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是人口大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人口,为实体经济转型提供了充足条件。而今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科研水平的飞速提升、劳动力的质量也得到了切实的提高,科技人才的不断增加也为实体经济转型提供了技术、人才的支撑。
(二) 实体经济转型的劣势分析(W)
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从事的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产品的附加值低,从而企业的利润也较少。与庞大的生产总量相比,我们的利润显得不符合比例。
实体企业的科研投入比较少。我国实体经济多为中小企业,受企业资金有限、企业经营理念落后等影响,科研投入较少,企业缺少长远发展的推动力。与发达国家相比缺少明显的技术优势。
缺少知名品牌。我国实体经济长期以小作坊形式存在,即使在改革开放以后企业树立品牌的意识也较为薄弱。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迅速,在世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我们却没有国际知名制造品牌。除了品牌建构环境不健全以外,企业的品牌意识薄弱也是关键。企业经营者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
(三)实体经济的机遇分析(O)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都实体经济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我们都意识到没有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根基的发展是不平稳的,有风险的。全球对实体经济有了一个重新的认知。我国受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也意识到加快实体经济转型的迫切性,快速改变人们为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的意识。虽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多数沿海企业关闭,人们实业等现象,但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我们平静的接受,冷静的分析,我们认识到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遭遇到威胁的同时,也迎来了转型的机遇[3]103。
近年来我国已金融业为主的虚拟经济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转型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同时,中国互联网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传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出路。以前,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的拉动和要素的投入,现在中央号召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将成为经济发展新的的主要推动力。以智能化、互联网模式等为主导的企业将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全民创新,万众努力。
全球化大背景下,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人才、信息、知识等资源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较为自由的流通,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可以充分整合世界上的共有资源,提高自己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走出国门,扩展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四)实体经济的威胁分析(T)
全球产品市场越来越重视产品的附加值,人们收入的普遍提高,带来的是对高质量需求的进一步扩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的一些产品将降级为劣质商品。而劣质商品最大的特点就是产品销量随着收入的增加会递减。而我国大部分的产品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停留在落后的阶段,满足不了人们日益提高的产品需求。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对实体经济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我国实体经济主要划分为三部分,农业、工业、除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以外的服务业。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长期来看不稳定。一味的想要实现工业化,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走过很多歪路。现在工业比重大,但是规模以上的达到世界行业标准的企业少,工业的生产大多依赖与资本的投资,对技术的倚重度不够,产品生产受制于人,难以完全掌握产品生产技能;农业作为经济的基础,机械化程度还较低,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上述因素导致我们的根基不够稳固;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较快,行业人数不断增加,但是监管力度不够,服务业市场形成过于快速,存在许多的问题。
我国目前产品市场过剩。我国目前传统行业,例如钢铁、煤炭、光伏发电等,明显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产能过剩目前是我国尤其制造业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产能适度的剩余有利于加快行业的良性竞争,有利于推动产业的更好发展。但是我国目前存在的产能过剩不仅在消耗着有限的资源,而且越来越偏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若不紧急治理,将拖累整个社会的进程。
三、我国实体经济转型的措施研究
(一)加大科技投资
资金的投入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基础,技术创新则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方面公司的资金要更多的用于技术上。开展实体经济的企业要意识到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才能使替代产品的替代性大大降低,在市场竞争中找到一席之地,有更多的价格话语权。要力争摆脱低端的形象。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要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内部教育培训体系,全方位的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应更多的投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对大学科研实验室的投资。加大对实体企业的政策补贴,鼓励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引导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实体企业是实体经济的组成部分,大力培育实体经济的转型就是在实现整体实体经济的转型。
(二)注重品牌的培育
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因为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很多东西都还在摸索的过程中,过去的我们队品牌意识维护不够强烈,曾有一批我国国有品牌被外国收购,在收购后失去自己的特色,成为外国品牌的一部分,同时也将市场拱手想让。我们必须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扭转这种局面。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应实施专门的品牌管理,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寻找企业的价值理念和企业文化,摸索探索属于自己的品牌形象,并注重维护与完善。政府应为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注重立法的完善。知名国际品牌在未来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将担负重要的使命。
(三)重视中小企业
实体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必须重视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国数量多,是实体经济重要的一部分。在转型过程中不能集中力量去推动大企业的发展,政府和社会都应该投更多的目光给中小企业。我国人口多,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就业、经济、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众所周知,大企业在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过程中占据有利地位,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则较为被动、局限。政府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转型,同时企业自身也应抓住经济转型的机遇,进行结构调整,顺着时代发展的潮流,创造企业价值。至于企业如何顺应潮流?企业可以细分产品市场,产品更加专业化;可以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价值;也可以积极引进国外资本,挺进国际市场等。
(四)调整三大产业结构
实体经济转型应该以三大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为基础,实体经济转型的实现离不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已经进行过详细描述。我国应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机械自动化,走出现在小农户自主生产的局面,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合理安排工业格局,对产能过剩的已经满足社会需求的行业,以钢铁行业为例,经历了长期的黄金发展,在2012年后市场急剧波荡,价格大幅下跌,产业亏损面达到90%以上,对这些行业有计划地进行限制,扭转粗狂型经济发展模式是关键;加大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合理规划服务业市场。产业结构更加完善对实体经济的转型将起到助推力的作用[4]54。
(五)积极应对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是这两年我国实体经济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积极应对产能过剩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方面企业可以积极寻求向国外市场的转移,可以加大对外投资,长期以来我国都在吸引外资,而适度的对外投资可以解决国内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可以积极扩大内需,我国市场潜力巨大,对那些国内尚未饱和的企业来说,扩大内需是行得通的道路,内需的扩大可以刺激消费,实现经济的双赢发展。合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即能不浪费自身资源,又可以为实体经济的转型提供好的空间。
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前景展望
我国实体经济转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期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规避的问题。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2015年作为中国深化改革的一年,党的十八大已经确切指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的迫切要求。实现实体经济的合理发展是我国政府制定的政策,这位经济发展转型提供了政策保障。而且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本就处于初期阶段,发展的空间很大,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道路,实施正确的措施,实体经济转型成功是必然。
[1] 吴德礼,李惠彬,徐仕政.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 南方金融,2009(08).
[2] 柯健.国际金融危机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02).
[3] 韩娇.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企业导报,2010(03).
[4] 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学术交流,2013(08).
[责任编辑乐知]
2015-08-08
范亚欣(1991- ),女, 河北石家庄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F282
A
1671-8127(2016)01-00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