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同“左”倾冒险主义的斗争

2016-04-13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李立三斗争错误

黎 欢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周恩来同“左”倾冒险主义的斗争

黎欢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通过剖析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危害,探讨周恩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同“左”倾冒险主义斗争的过程,并从对当时革命、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周恩来同“左”倾冒险主义斗争的重大意义。

周恩来 ;“左”倾;冒险主义;实事求是

一、“左”倾冒险主义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危害

1930年6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内部产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思想作风,历史上称之为“立三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所犯的第二次严重的“左”倾错误,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国共产党理论准备不充分。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时间较短,加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将全部精力投入国内革命,使其在较长的时间内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客观实际情况相结合这一根本性的问题,因而党内存在着脱离实际和忽略调研而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情况,这就为“左”倾冒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温床;其次,受革命时期国情和党情特殊性的影响。“三座大山”的反动力量比革命力量大得多,这种敌强我弱的局势长时间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革命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这对革命经验不足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严峻的考验。一方面,斗争环境的残酷性和复杂性,需要中国共产党科学地分析客观实际,做出正确的决策。但对政治上不成熟的党来说,无疑是挑战。另一方面,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着党内干部。绝大多数的党内干部来源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虽经过思想教育和实践教育,但并未从思想上肃清小资产阶级的片面性和狂热性,这为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根源与思想基础。此外,共产国际“第三时期”理论与“左”倾进攻路线忽视了各个国家革命运动的不平衡,盲目地指导中国革命,这也为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产生起到了影响作用。

1930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和宣传部长的李立三发表多篇文章阐述其“左”倾观点。如, 1930年5月,李立三在《布尔什维克》杂志上发表的《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文章中指出:“现时革命斗争的发展日益接近革命高潮”“在准备全国革命的胜利的任务之下加紧准备夺取一省或几省政权……已成为党的目前的总的战略”[1]199。同年6月,在党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针对革命形势、任务等诸多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左”的错误主张,由此产生了在中国共产党内占据统治地位的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这一错误思想的主要表现:忽视了革命局势的不平衡性,认为“中国经济政治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1]199;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认为“民主革命胜利与推翻资产阶级不可分……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开始,就是革命转变的开始”[2]90;忽视了游击战争和农村革命的作用,认为“革命高潮的主要标志是在主要城市中爆发政治罢工、农村暴动,工农红军只是起到配合作用”[1]199,没有工人阶级和中心城市的罢工和暴动,革命决不可能取得胜利。

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占据主导地位后,并通过中共中央决议、发文件和派代表等方式,将其错误的理论和决策贯彻到各级组织、各个根据地和红军中。这使白区的各级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大批革命群众和共产党员被捕或是在战斗中牺牲,如上海的共产党员由2000人骤减到600人,武汉暴动失败后地下党员60余人被捕。与此同时,“左”倾冒险主义也给苏区和红军带来严重的损失。“左”倾冒险主义者强迫各级党组织将红军主干力量调集到武汉、南昌等中心城市,发动武装暴动。比如,红军攻打九江失败后退回根据地,数量由20000人减到3000人;在攻打桂林等城市时,红七军由6000人减少到2000人,并且丢失了右江根据地。

二、周恩来同“左”倾冒险主义的斗争

1930年春,李立三准备在南京组织武装暴动。当时任党中央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周恩来在客观分析国内革命形势后,坚决反对和抵制这一行动,并以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和对其的具体分析向南京党组织证明发动武装暴动的条件不充分,这才使南京党组织放弃了暴动计划。1930年6月,得知李立三等人筹备冒险计划时,身在苏联的周恩来极其反对这一“左”倾做法。在随后的联共十六大上,周恩来做了《中国革命新高潮与中国共产党》的报告,指出中国革命的性质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这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是要无产阶级团结农民共同完成的,并强调中国共产党内部也要开展反对“左”倾和“右”倾错误思想的倾向。与此同时,周恩来赞成共产国际关于不同意立即在中国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的提议。同年8月,周恩来从苏联回国,纠正中国共产党内“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思想作风。在初步统一中央对革命形势认识的基础上,周恩来同志以中央的名义发出系列指示和决议,在纠正李立三实际工作错误的同时,停止了在武汉、南京等中心城市举行暴动的计划。9月4日,党中央发出由周恩来起草的《关于武汉工作问题致长江局的指示信》,科学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的革命形势,指出:“你们一切工作的计划,最中心的缺点是在布置暴动上做文章,而忘掉积极准备武装暴动是要动员最广泛的群众”,并强调:“你们第一个任务,便是要将武汉工人群众的实际生活与要求弄清”,坚决地反对党内“左”比“右”好的错误想法,“右倾障碍革命与断送革命,而左倾也同样会障碍和断送革命。”在之后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周恩来不仅分析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思想作风产生的根源以及在实际革命工作中产生的后果,而且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内部需要有民主氛围,党员干部要虚心听取下属的建议,而不是一味地、单纯地从自己主观思想出发来分析客观的实际。周恩来通过会议、文件等形式批判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这种脱离客观实际情况、急于求成的错误思想作风,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逐步认清这一错误产生的根源及其后果,进而为反对“左”倾冒险主义奠定了群众基础。

周恩来与李立三“左”倾错误争论的首要问题是对当时阶级斗争的形势与阶级力量的对比做哪种估量的问题。早在1928年,周恩来就在《各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形势》一文中指出,各帝国主义之间和中国统治阶级彼此间均存在矛盾与冲突,但不可忽视的是他们在某些利益上的一致性。但周恩来的这一观点,并没有被李立三所接受。在“左”倾冒险主义为举行全国暴动进而掀起世界革命浪潮做准备时,周恩来对这一观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中国工农力量尚未能聚集起来袭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统治”,因而现在“尚不是全国的直接武装暴动的局势”[3]275。此外,周恩来指出,李立三没有正确地分析国内革命形势和客观地估量敌我力量的对比。只看到国内客观革命形势有利的一面,忽视了敌强我弱的力量对比悬殊一面;只看到帝国主义之间和中国统治阶级之间矛盾的一面,忽视了他们之间企图缓和矛盾而攫取更大利益的一面。1930年,针对李立三否认革命发展不平衡的观点时,周恩来指出,中国革命具有不平衡的特点,北方的农民斗争比南方要落后,并强调由于李立三否认革命发展具有不平衡的特点,并把革命高潮和革命形势等同起来,这是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产生的理论根源。周恩来在理论上阐述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这一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并深刻揭露了这一观点的特征,不仅教育了广大干部和群众,也为挽救中国革命起到了重要作用。

周恩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不断地同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做斗争,不仅使中国共产党内逐步意识到这一错误的思想作风,而且为纠正“左”倾冒险主义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1930年9月,在周恩来等同志主持下,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在上海召开。这一会议不仅停止了全国总暴动和集中红军主力进攻城市的计划,而且也恢复了党、团和工会的独立组织和正常工作,同时也纠正了“左”倾错误对革命形势的偏离实际估计。在会议上,周恩来在《关于传达国际决议的报告》中批评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强调了革命策略的重要性。李立三在会议上也针对革命形势估计、党的路线、党内斗争等九个方面开展自我批评,指出党在革命力量和发展速度等方面存在错误。会议过后,党的各项工作逐步恢复正常。周恩来同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斗争,教育了广大干部和群众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来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客观实际相结合的进程。

三、周恩来同“左”倾冒险主义斗争的意义

(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首先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思想条件。周恩来通过纠正“左”的错误阻止了其在党内的泛滥。周恩来在《立三路线的理论基础》中指出:“李立三路线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如果在党内没有形成这一路线的基础,则它不会在党的领导机关起领导作用。”他通过各种形式的理论文章分析“左”倾错误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条件,使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有能力识别 “左”倾错误,进而能认清“左”倾错误本质,为广大党员和群众提供了与“左”倾错误作斗争的思想武器,消除了错误思想在党内存在和作用的基础。

其次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理论条件。周恩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左”倾错误思想产生的根源,并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逐渐肃清其根源,取得了与错误思想斗争的胜利,避免了错误思想在党内和群众中的泛滥,进而为正确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前提。周恩来基于对中国国情深刻地剖析,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完全照搬书本理论或别国革命经验是行不通的,为中国革命正确理论的产生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合理的理论创新路径。

(二)为取得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提供了宝贵经验

周恩来同“左”倾错误据理据实的斗争经验,为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精神财富。过去我们是一边反错误思想,一边探索正确的理论指导并以此为指南进行革命实践才避免了重大的损失,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左”和“右”的错误都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过沉重的灾难。今天虽然我们善于吸取教训,但是不可避免地仍然会产生错误的思想和理论。周恩来同“左”倾错误斗争经验告诫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科学的分析判断能力,错误思想产生之中或之初,就能准确的辨别和坚决地反对。正如习近平所言:“通过开展坚决有力的思想舆论斗争”[4]577,旗帜鲜明和坚持不懈地反对错误思想的影响,并形成思想定力和政治定力。同时要在实践中提倡调查研究,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了解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情况,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趋势和建设规律,才能探寻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才能真正反对和避免错误思想,才能不偏不倚地建设社会主义。

(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在同“左”倾冒险主义斗争的过程中,周恩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剖析了“左”倾错误的实质和危害,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教育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照搬书本和理论是不行的,照搬别国经验也是不行的,只有将正确的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中国道路,坚持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理论,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是无论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契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本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民群众逐渐地认知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理论,并逐步自觉地应用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将群众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就更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毛泽东曾讲过:“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5]22。这表明如果离开中国的实际来谈马克思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终究是抽象的和空洞的;如果抽象和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那么马克思主义终究不过是“纸上谈兵”的理论,那么终会导致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终会止步不前。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同错误思想斗争的历史,是一部在错误中吸取教训的历史,也是一部在错误中矫正思想的历史。每前进一步都必须克服思想障碍,尤其是“左”倾错误的束缚。只有剖析“左”倾错误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根源,才能全面提高党员的思想和理论水平,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产生,才能从根本上肃清“左”的错误产生条件。

[1] 陈文斌,吴国有.中国共产党历史专题大事纵览:从一大到十八大:第1卷 [Z].北京:红旗出版社,2013.

[2]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卷 [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

[3] 刘武生.周恩来的革命春秋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下)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 黎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责任编辑郜春霞]

2015-12-05

黎欢(1990- ),女,河北石家庄人,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A821;D61

A

1671-8127(2016)01-0025-03

猜你喜欢

李立三斗争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李立三活着被开三次追悼会
李立三活着被开三次追悼会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李立三三次追悼会之谜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