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者称四大名著不适合孩子阅读 高中生撰文回应
2016-04-13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
北大学者称四大名著不适合孩子阅读 高中生撰文回应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
我以为判断一本书是否适合孩子阅读的标准有四:一为内容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二为文字本身造成阅读障碍的大小;三为对孩子的吸引力;四为正面影响的大小。秦春华老师认为,四大名著及不少古代经典都存在负面内容,同时文字本身较为晦涩,所以不能说其合适。我不认同这种观点。
先说内容。不能否认三国中有阴谋诡计,水浒中有血腥暴力,红楼中有男女情爱,西游中有佛教禅宗,但这些内容分别是每一部书的主旨与核心吗?显然不是。而秦老师在探讨名著内容时已带有挑剔的眼光,所以将一些并不显著的不足放大。诚然,家长们永远希望带给孩子最健康向上的作品,给予孩子最纯净无害的环境,此乃人之常情,秦老师显然也是更多站在“秦爸爸”这一立场上做出的思考。而问题是,社会复杂,人心难测,现实的残酷性不会因为家长的隔离而有任何改变,而孩子总有一天要走出温室独自面对这一切,难道应该让孩子始终沉浸在王子公主的美好童话中吗?
从另一个角度看,现实环境给孩子带来的影响远大于书籍。当今媒体无孔不入,“厚黑学”“谋略之术”大行其道,含有色情意味的广告、节目并不鲜见,暴力游戏闪烁荧屏……相比之下,四大名著何其大雅!负面影响何其微小!况且,孩子是能够作出判断和选择的。
再说文字本身。根据小学时代我对同学的观察和了解,绝大多数四年级的孩子认识《三国演义》原著中95%的汉字,虽说不能把握细节文意,但理解情节是可以做到的。而且,四大名著中的不少故事都耳熟能详,这也降低了理解领会的难度。再者,我认为略高于当前认知水平的阅读才是有价值的阅读。
而吸引力有两个方面,一为文学地位,二为内容。
最后谈正面影响。以自身为例,当年的我认识了更多的汉字,学会了不少成语。一次,我与一个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朋友交谈,他说:“你一开口,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我想,他如此评价,是我与他谈了不少四大名著、孔孟老庄的缘故吧。四大名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经典,是中国人历史文化的传承。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阅读四大名著,就是为心灵的土壤加一点养料,让我们在面对纷繁的外来文化时能够自信而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