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族起源刍议
2016-04-13贾文彪
贾 文 彪
(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商族起源刍议
贾 文 彪
(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有关商族的起源,目前学术界有多种说法。其中主要代表说法有:西方说或陕西说、晋南说、豫北冀南说、豫东说等。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材料以及相关学者研究综合分析,商族起源于豫东地区更加可信。
豫东;商族;起源;文化
有关商族的起源,目前学术界有多种说法。其中主要代表学说有:西方说或陕西说、晋南说、豫北冀南说、豫东说、东北说、中原说、夏商周三族同源说、江浙说等。诸多说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均未形成定论。目前,关于商族起源的说法,大都认同李伯谦的观点:“以现知先商文化最早遗存向前追溯,尽量缩短其与龙山期文化的时间距离,看其在文化面貌上与何种龙山期文化更接近更密切,也许就有可能作出比较接近实际的判断。”[1]18本文对商族起源说中的几个热议学术观点进行简要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商族起源说学术研究观点回顾
(一)西方说或陕西说
西方说主要指的具体范围在今陕西,也称陕西说。自司马迁至今,已形成诸多不同意见。
1.“上洛商”之说
《史记·殷本纪》记载,契因辅佐禹治水有功被舜帝封于商,赐姓子氏。司马迁未言契封于“商”的具体地望,后来学者解释诸多,主要认为“上洛商”为契封之“商”。如晋时皇甫谧言:“商契始封于商,在禹贡太华之阳,今上洛商县是也。”[2]55唐时李泰说道:“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本商邑,古之商国,帝喾之子契所封也。”[3]201《水经注》记载:“丹水自上洛经商县南,契始封此。契即帝喾之子。虞司徒契佐大禹治水,以功封商,是为商国。”[4]398古指的上洛商即是今日的商洛市,为今陕西省一地级市。
2.“杜亳”之说
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中说:“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5]686司马迁认同商族起源于西方,东晋徐广集解为“京兆杜县有亳厅”,进一步认为司马迁所言的“亳”在京兆杜县。《说文解字·高部》中记载:“亳,京兆杜陵亭也。”[6]110公元前65年杜县更名为杜陵县,两者实属一地,具体地望为今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一带。然而,郦道元在《水经注》卷23中记载,商汤都亳在豫州河、洛之间,即今天河南偃师西二十里尸乡亭是也[4]368。
3.其他说
以顾颉刚为代表的西方说派认同商源于陇西,商迁移自西向东,并在此学说基础上提出当时统治者为其所需而接受鸟夷文化[7]240。荆三林主张商源于陕西洛河丹河区域,且提出了商自西向豫中东部迁移发展,将传统的西方说与东方说衔接在一起[8]。台湾学者黄竞新在其博士论文中从甲骨卜辞与经史文献考证中得出商源于陕西境内[9]。张国硕主张商源于陕西关中东部及相邻地区,后东迁至晋南、晋中地区,最终定居在豫北、冀南地区[10]。除此之外,还有学者从斝式鬲的演变分析,认为商发源于陕西渭水一带[11]122。
(二)晋南说
作为新兴学术观点,李民最早提出晋南说。他认为,商族起源的具体地望在今陕西滑县和山西省永济县之间,在此繁衍生息并加以发展壮大,后沿着黄河一路东迁,相土时到达豫东地区[12]。郑杰祥根据商周族同源观点得出商起源于晋南永济县[13]94。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山西省垣曲县古城镇南关进行了古城址发掘,历经20年,获得了大量珍贵的实物资料。王月前、佟伟华在纪念垣曲商城发现20周年纪念会上共同提出垣曲商城发掘与研究的最新进展,明确垣曲商城的年代上限不早于二里头文化晚期,下线不晚于二里岗上层文化。比对其他几座商城,垣曲商城规模偏小,筑城地点交通不便以及从三面环水一陆地出口的地形分析,垣曲商城很可能为商前期的一座防御城址[14]。
因契之母简狄为有绒氏族,本文认为晋南说的出发点与此有关联,而且晋南说认为商先族最初在此地,至相土时已到达豫东。虽有垣曲商城遗址作考古材料支撑,但史学界一致认为垣曲商城的年代与郑州商城、偃师商城相当或略晚。因此,晋南说也待商榷。
(三)豫北冀南说
商族起源的北方说,可谓众说纷纭。西北至易水区域,东北至渤海湾,南至冀中南和豫北地区,地望可追溯到河北区域和豫北地区。当然,北方说中影响最大的当数以邹衡为代表的豫北冀南说。邹衡结合大量考古史料,通过对年代和类型的研究分析,得出早于二里冈文化的漳河型文化为先商文化。其分布范围在滹沱河和漳河相间区域,具体地望就是今天的豫北、冀南和山西太行山西麓一线的三省交界处,邹衡同时也论证了漳河型先商文化来源于河北龙山文化的涧沟类型和其他周围古文化[15]118。
为进一步探寻先商文化遗存,1974年河北省文管部门对河北磁县时村营乡下七垣村进行了考古发掘,该区域商文化遗存十分丰富,考古发掘现场因叠压关系清晰和遗物特征明显,学界将该考古文化遗存命名为“下七垣文化”,并将它作为先商文化中彰河类型的典型代表。李伯谦通过文化分析法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漳河型和辉卫型先商文化遗存,通过对漳河型中最具代表性的下七垣遗址进行器物分析研究,依据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原则,认为下七垣文化更具代表漳河型和辉卫型的文化命名资格,提出下七垣文化为先商文化[16]292。
对于豫北、冀南地区的文化类型的性质,学者们持不同的看法。有学者推测豫北、冀南地区相当于二里头时期的文化遗存,“可能与商文化有关”,并称作“二里头文化下七垣类型”[17]43,或者直接说“可视为先商文化的代表”[18]277。也有学者认为“东下冯文化、辉卫型、南关外类型”为先商文化发展的几个联系阶段[13]263。也有学者提出“下七垣文化”可用以概括先商文化所涵盖的漳河型和辉卫型[16]291。而且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李伯谦所提出的以下七垣文化作为寻找先商文化的方向标。但豫北、冀南文化遗存的性质,学界还没有确定为先商文化,争论和探讨还在继续中。
二、商族起源地望
商族起源虽然存在诸多学说,但目前学术界还是以豫北冀南说和豫东说占据主流。结合古代文献、考古发掘,本文更赞同豫东说,具体地望即包括今天的河南商丘地区、开封和周口地区的东部以及鲁西南和皖西北地区。
最早提出此说的乃国学大师王国维,他认为商先族活动的“商”和“亳”的区域不在关中,通过论证得出“商”即河南商丘,“亳”为现今的山东曹县[19]56。《世本·居篇》中说到“契居蕃(《水经·渭水注》)”[20]127,王国维质疑所谓的蕃地即《汉志》中所记载的鲁国之蕃县[19]54。郭沫若也支持这一学说[21]89,徐中舒亦是[22]。张光直从物质文化风格方面考察,认为商民族自东海岸沿着现今的陇海线进驻豫东,建立以商丘一带为中心的首个都城[23]。王玉哲分别从图腾信仰和居地近海等方面论证,得出商起于东方,也就是今山东一带[24]。
下面将通过先秦时期的一些针对性的史料记载以及后来史学家对当时历史的记载,来探寻商族起源的地望。
(一)由《商颂》说起
春秋时期的古史史料年代已久远,目前我们所研读的很多古史料创作年代并不确切。如《商颂》便是一部创作年代备受质疑的著作,目前学界主要有“商诗”说和“宋诗”说,并且支持“宋诗”说的占据多数。《商颂》中有《玄鸟》和《长发》两篇,其文曰: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诗·商颂·玄鸟》)[25]300
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相土烈烈,海外有截。(《诗·商颂·长发》)[25]301
研读《玄鸟》和《长发》篇,不难发现文中与商族起源的相关内容:一是商族有图腾崇拜的信仰;二是商先祖契为有绒氏女所生,商族自然与有绒氏族有着紧密的联系;三是商先祖契及其以前的族群有可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而商祖契是为当时母系向父系转变的关键人证。
《史记· 殷本纪》记载:“殷契,母曰简狄, 有绒氏之女, 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 见玄鸟堕其卵, 简狄取吞之, 因孕生契。”[5]91司马迁除了囊括《商颂》中所有信息外,还进一步提出了帝喾也为商族的祖先。以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商族地望。
1.从玄鸟生商的图腾崇拜追溯古代地望。古史料记载中以玄鸟为图腾信仰的民族包括淮夷、夫徐、高句丽、赢秦等,这些民族均地处东方,包括秦在商末之前亦是[24]。《山海经》也有“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26]228的记载, 作为商高祖的王亥与玄鸟有着密切关系,这很能说明商族以玄鸟作为氏族图腾。胡厚宣对商高祖王亥的“亥”字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亥”字头上加上商族的玄鸟图腾是当时阶级统治的需要[27]。也有学者将殷商青铜器玄妇壶的铭文与历史文献加以结合进行理解,认为“妇”字头上一“鸟”与从简狄伸手取卵食极其相似[28]。因此,从图腾记载的史料分析,商族起源于东方毋庸置疑。
2.相土作为商族先王,其活动区域与海相近,也进一步说明商族地望起源于东方无疑。
3.作为五帝之一的高辛氏(帝喾),之所以命名高辛氏,与其生卒地有关。其所在地望为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现有帝喾陵。《宋州从政录》载:“帝喾陵,在商丘县城南高辛里,有庙。”[29]16虽然商先祖中最可靠的当属从契开始的诸位先王,帝喾作为商先祖多体现在神话传说中,但其作为史料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商族起源于东方的可能性。
(二)由《左传》说起
《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从其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来看,其史料的真实性相对较为可信,其文中也先后记载了有关商族起源的相关史料。
《襄公九年》记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30]964相传阏伯参照火星创建历法,并筑台观察星辰。在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还留有阏伯台遗址,因民间称之为火神,故阏伯台又名火神台。
《昭公元年》也说:“昔高辛氏(帝喾)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30]1217-1218杜预释解辰乃大火之意[30]1218,与史料记载的阏伯身份相符。
《左传》中有关商的记载是佐证现今商丘商族起源地的最佳史料,再加上商丘留有火神台遗址、帝喾王陵以及商丘作为三商之源的各种文化活动,更是对商丘是商族起源地的明证。
(三)豫东商族起源的考古发掘
西晋皇甫谧言:“帝盘庚徙都殷,始改商曰殷,亳殷,今偃师是也。然则殷有三亳,二亳在梁国,一亳在河南谷熟为南亳。”[2]57南亳之地望,具体在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城西南。受传统亳都学说的影响,1936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李景聃等在豫东地区调查和发掘,拉开了商前身文化的探索。此次发掘主要依据文献记载寻找汤都所在,试图找到早于殷墟的商文化,但收获甚微,最终以发现一批造律台类型的河南龙山文化遗存而告终[31]。
为进一步了解豫东地区的考古文化,中科院考古所河南二队与商丘文管部门在商丘地区进行调查,从1976年底到1977年末共进行了三次调查,发现了大量古文化遗迹,其中龙山文化遗址17处,殷商遗址15处[32]。通过对发掘简报的研读分析,本次调查发掘多属于龙山文化和殷商文化遗存,而先商文化遗存这个重要的缺环未得到证实。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探寻鲁、豫、皖、苏四省交界地带的古文化特征,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结合先前在豫东地区调查的考古文化遗存,于1987年对鹿邑栾台遗址进行发掘[33],次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和商丘相关文管部门对清凉山遗址进行发掘[34]。由于该区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两次发掘规模不大,但收获却颇为丰硕,其中以证明该区域为岳石文化分布区最为凸显,且该文化处于龙山文化与商文化的中间层,从而引导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岳石文化与先商文化之间的关系。
1990年秋,郑州大学历史系、开封市考古队、杞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杞县鹿台岗遗址进行发掘。从T2和T27北壁得出分化层堆积,其中T2的先商文化层在商文化层与龙山文化层,T27的岳石文化层在商文化层和龙山文化层之间[35]。该遗址的发掘,填补了豫东地区无先商文化遗址的空白,也增添了商族起源于豫东的实物资料。目前学界更是以鹿台岗类型作为先商文化的一个重要文化遗存,其意义非同一般。
2007年9月至12月,郑州大学会同商丘市文物局、民权县文化局等单位对民权县牛牧岗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有下七垣文化遗存,由于民权牛牧岗先商文化的遗存与鹿台岗相似,也可称之为鹿台岗类型[36]。这对一直坚持商族源于豫东的学者是莫大的鼓舞。
三、结语
商族起源自古争辩不断,千余年来莫衷一是。本文通过对商族起源的主要学说逐一分析,认为商族起源的西方说或陕西说、晋南说、豫北冀南说有待进一步商榷。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综合分析研究,商族起源于豫东地区显得更加可信。然而由于豫东地处黄泛区的特殊性,现有先商文化遗址呈现得较少,相信随着考古发掘技术的不断进步,豫东地区将会呈现更多的先商文化遗址。同时,商丘是商族后裔的春秋宋国遗址,以此为基点向上探寻,或许能找到更多有关商族起源的文化遗迹。
[1]李伯谦.先商文化研究的新征程:文明探源与三代考古论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
[2]皇甫谧.帝王世纪[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贺次君.括地志辑校[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郦道元.水经注[M].陈桥驿,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5]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6]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7]顾颉刚.殷人自西徂东札记[M]∥甲骨文与殷商史:第三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8]荆三林.试论殷商源流[J].郑州大学学报,1986(2).
[9]黄竞新.从卜辞经史考殷商氏族源流[D].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
[10]张国硕.商族的起源与商文化的形成[J].殷都学刊,1995(2).
[11]铜官.斝式鬲与先商文化[M]∥文物考古文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12]李民.关于商族的起源——从《尧典》说起[J].郑州大学学报,1984(1).
[13]郑杰祥.夏史初探[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
[14]王月前,佟伟华.垣曲商城遗址的发掘与研究[J].考古,2005(11).
[15]邹衡.试论夏文化[M]∥夏商周考古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16]李伯谦.先商文化探索[M]∥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17]赵芝荃.关于二里头文化类型与分期的问题[M]∥中国考古学研究(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18]赵芝荃.二里头文化与二里岗期文化[M]∥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19]王国维.观堂集林[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0]宋衷.世本[M].茆泮林,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21]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22]徐中舒.殷商史中的几个问题[J].四川大学学报,1979 (2).
[23]张光寿,张光直.河南商丘地区殷商文明调查发掘初步报告[J].考古,1997(4).
[24]王玉哲.商族的来源地望试探[J].历史研究,1984(1).
[25]孔子.诗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6]山海经[M].方韬,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
[27]胡厚宣.甲骨文所见商族图腾的新证据[J].文物,1977(2).
[28]张宝明.从甲骨文、金文看商族的母性崇拜[J].河南社会科学,2002(7).
[29](清)王凤生.宋州从政录[M].清道光刻本,1825.
[30]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昭公元年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
[31]李景聃.豫东商丘永城调查及造律台黑孤堆曹桥三处小发掘[J].考古学报,1947(2).
[32]赵芝荃,等.1977年豫东考古纪要[J].考古,1981(5).
[33]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鹿邑栾台遗址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1989(1).
[34]北京大学考古系.河南夏邑县清凉山遗址1988年发掘简报[J].考古,1997(11).
[35]张国硕.河南杞县鹿台岗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1994(8).
[36]张国硕.河南民权县牛牧岗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2012(2).
【责任编辑:韦琦辉】
2016-05-07
贾文彪(1984—),男,河南杞县人,硕士,主要从事夏商周考古研究。
K29
A
1672-3600(2016)10-00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