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有温度的新闻做接地气的主播
——谈包头广播电视台大型采访活动《主播去哪了》的成功经验

2016-04-13涛马明宇包头广播电视台内蒙古包头市04030

数字传媒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主播广播基层

李 涛马明宇..包头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包头市 04030



做有温度的新闻做接地气的主播
——谈包头广播电视台大型采访活动《主播去哪了》的成功经验

李涛1马明宇2
1.2.包头广播电视台内蒙古包头市014030

【摘要】“360行,行行都精彩”,与以往的走基层采访不同,《主播去哪了》是一次彻彻底底的换位体验,亲身感受了普通劳动者的酸甜苦辣,捕捉他们真实的生活片段,增强报道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真体验才能有真感受,真感受才能有真传递,通过这次体验采访的活动,主播们学会了换位思考。由于立意新颖,筹划到位,彰显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受众的普遍关注与广泛好评。

【关键词】主播采访活动新闻报道

马明宇包头广播电视台助理编辑

2015年,包头广播电视台深入践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实践活动,广播、电视合力出击,精心策划了走基层系列大型采访活动《主播去哪了》,由于立意新颖,筹划到位,彰显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将广播电视走基层活动推向深入,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受众的普遍关注与广泛好评。

一、《主播去哪了》活动的开展情况

实践证明,基层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新闻富矿,人民群众的需求就是媒体努力的方向。“走转改”是传统媒体增强公信力、影响力,应对新兴媒体挑战的必然选择。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包头广播电视台建立“走转改”长效机制,不断创新。2015年推出走基层大型系列采访活动《主播去哪了》,从繁华都市到田野乡村、从高楼大厦到边关哨所、从企业的生产一线到繁杂琐碎的社区工作,包头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强强联手,派出新闻节目和专题节目播音员、主持人共28位,深入基层、体验民生。

用话筒和镜头展现平凡劳动者的点点滴滴,用声音和微笑传递普通岗位的精彩一天。这次报道活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特点,以现场记录为主,深入基层一线,各位主播全身心投入体验式报道,通过零距离接触、面对面采访,用真情、真心去体验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各行各业的关键环节以及普通岗位上劳动者的酸甜苦辣,了解他们不为人知的工作,传递发展正能量。

活动历时半年多,受到受众广泛好评,在收听、收视调查中,收听、收视率都创下新高。

二、《主播去哪了》活动的成功经验

(一)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为搞好《主播去哪了》活动,包头广播电视台多次召开策划专题会议,统一思想和认识,明确提出要把《主播去哪了》活动提高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高度上来认识,要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相结合,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相结合,做时代风云的记录者;要坚持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民意、关注民生,做接地气的新闻报道,做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要把《主播去哪了》大型采访活动,作为包头广播电视台锻炼和培养队伍业务的契机,在实践中检验队伍,在实践中提高队伍能力。同时,要把《主播去哪了》走基层系列大型采访活动作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驾驭新媒体,提高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竞争力的有益探索和检验,为包头广播电视今后深入推进“走转改”活动提供实践支持。为此,包头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频道从节目组抽调精英,每期节目精心策划选题,集思广益,并将任务职责细化落实到人。

(二)把握主旋律,突出特色

预锯缝是指与下层接缝对应,预先在加铺层锯缝,放置加铺层其他地方开裂的一种技术。从理论的角度来说,这种技术仅适用于预防半刚性基层的反射裂缝,并在其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这种裂缝具有间距大且数量少的特点。加厚面罩对于较小面罩底部拉应力以及延长反射裂缝的时间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这2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因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应综合采用多种技术,以预防反射裂缝的发生。

活动开始之初,就将这次活动定位为“做有温度的新闻、做接地气的主播”,每期采访体验力争做到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合理、准确的节目定位为《主播去哪了》活动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平民视角展现人文关怀,“走转改”创新再上新台阶

“让我成为你”。包头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各栏目的八位主播走出演播室,感受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百味人生。采访体验报道在《包头新闻》和《直播包头》同步播出,共播发了《体验十个全覆盖主播当村民幸福晒个够》《主播化身训导员与警犬接触零距离》《体验扶贫攻坚主播下乡当干部》《特教老师让残缺的花儿同样芬芳》《主播化身科技农民体味播种苦与乐》《主播客串幼儿园老师带好孩子不容易》等27篇稿件,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360行,行行都精彩”。包头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寻找、挖掘新鲜的体验对象,精心选择三十八个岗位进行体验。包括公交集团点钞员、铁路列车员、城管执法人员、盲人电影口述影像员、户政窗口办事员、湿地巡护员、养老院护理员、快递员、自闭症学校教师、导游员等。走出直播间,走上平凡岗,《主播去哪了》让每位主播都俯下身、弯下腰,走基层、接地气,这次活动让主播们体验深刻,被称作一次“走心、暖心”的体验之旅。

综合广播《行风热线》主播苗雨到公交集团进行体验。一天的忙碌之后,她在《主播日记》中写到:“今天是最轻松的一天,不到20万的点钞量对她们来说是最少的,而对于我来说,是焦头烂额的一天,‘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期待变成了油然而生的挫败感。在体验过公交集团点钞员这个岗位之后,如果说主播和点钞员这两份工作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时,我想说:岗位不同,需要付出的努力相同。其实做好哪一行都非常不易。我们推开话筒时的状态和她们开始点钞时的状态是相同的,百分之百的专注,百分之百的努力。”

综合广播《包头新闻》主播薛蔚变身一名守护祖国北疆的边防战士,让我们有机会通过话筒,记录战士们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无怨无悔的执着坚守与默默付出。在达茂旗边防大队体验之后,薛蔚说:“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了繁华。在各位战友身上,我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不仅是踏实奉献的‘老黄牛’精神,还有我军‘政治合格、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作风。作为曾经的一名军人,虽然已经离开部队20多年,可我也会把这种精神延续和传承下去。”

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综合广播《包头新闻》《包广早新闻》主播靖平到有60多年历史的包头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当起一名护工。收拾房间、铺床叠被、擦桌椅、拖地、换洗床单,一天的工作之后,靖平深有感触,她说:“如果是自己的亲人,没啥难理解的。但是,面对这些陌生的老者,护工们依然这么尽心,想想都让人感动,我的眼里盈满泪水。一天的体验生活结束了,回头再看看这些护工,我用力地为他们竖起大拇指——平凡中不平凡,说的就是他们。”

综合广播《新闻快报》主播晨皓有轻微的恐高症,而他体验的“环保监测员”岗位,却要爬到45米高的烟囱顶上的平台去测量烟尘污染值。晨皓说:“机器的轰鸣声在耳畔回响,无处可躲,这一天对我而言,有许多的难熬不言而喻。而这样的工作,我们的环保监测人员却在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地重复着。为了我们的蓝天、碧水、青山,他们在付出着、努力着,由衷地向他们致敬!”

主播与记者非常认真,新闻综合频道在《主播来到草原上不牧牛羊却牧鸡》中,女主播与记者、摄像住在牧民家中,凌晨三点多就开始工作,在草原放羊、牧鸡、灭蝗,不仅让我们领略到牧民野外生活的艰辛,也感受到了拍摄团队的敬业与辛苦。在《夏季不闲忙检修帅气主播变泥猴》中,主播冒着36度高温,下到又闷又热的管道井中随同检修。在拍摄铁路警察的新闻中,主播跟随铁警从包头到北京走了个来回,体验民警长年累月在火车上工作,生物钟颠倒的状态。新闻中,有的主播变身足球运动员,和专业球员一起训练和生活,体验赛场背后的较量;有的在深夜当了回列车检修员,在枯燥的巡视检查中感受保障平安运行背后的付出;还有的在凌晨4点多扫起了大街,体验了环卫工人的艰辛。

“让我成为你,感受别样心情;让我相信你,还原真实表达;让我吸引你,展现主播魅力”。与以往的走基层采访不同,《主播去哪了》是一次彻彻底底的换位体验,亲身感受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状态,捕捉他们真实的生活片段,增强报道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有的新闻以时间点为串联方式,运用直击的手法,表现基层工作的酸甜苦辣;有的新闻为了强化某一节点的重要性,用细腻的镜头、感人的细节、生动的故事真实反映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劳动者勤勉努力的精神面貌。真体验才能有真感受,真感受才能有真传递,通过这次体验采访活动,主播们学会了换位思考,同时,也为新闻媒体走基层、接地气开创了新模式。

2.树立互联网思维,借助新媒体传播,实现社会影响的最大化

广播、电视要发展就要锐意创新。《主播去哪了》活动的另一个亮点就是树立互联网思维,全力推进新旧媒体的融合。

每位主播的体验都在网站刊发,并以微信的形式进行推送,图文并茂,并且配有播出音、视频,因此受到市民广泛关注,在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转发。

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传播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让此次活动的互动性更强、影响范围更广、受众群体更年轻、品牌形象更深入人心,从而有效提升了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

3.借力公益活动回馈社会,提升活动影响力

《主播去哪了》活动进行中,除了主播们进行岗位体验之外,还举办了“主播陪你过六一”、“孝亲感恩,爱满全城”、“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三场大型户外公益活动。定位准确的公益活动将《主播去哪了》从线上拓展到线下,树立了品牌美誉度,凝聚了人心,提升了媒体公信力。

(三)着眼未来,探索长效机制

贴近人民群众实际生活,挖掘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弘扬社会正能量是广播电视节目永恒的主题。基于这一认识,活动开展之初,包头广播电视台就将《主播去哪了》定位为包头广播电视台坚持党的新闻宣传路线,坚持人本理念,打造亲民、为民、乐民品牌形象的一项长期战略目标,并为此制定了目标规划。

按照规划,《主播去哪了》活动第一年主要任务是节目探索开播,并及时发现总结活动过程中的问题;第二年的主要任务是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创新完善节目的形式和内容,使《主播去哪了》节目日渐成熟完善,成为人民群众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第三年的主要任务是打造品牌形象,使之成为全市、全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民生类节目,为今后其他节目的设置、运行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经验借鉴。

《主播去哪了》历时半年多,主播们脚踏实地走基层,篇篇报道精彩纷呈。包头广播电视台注重社会效益、追求改进创新、传播核心价值、引领社会风尚,将“走转改”推向常态化,从节目视角平民化到公益活动常态化,从播出渠道传统化到播出流程全媒体运作,《主播去哪了》活动提升了队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积累了报道经验、重铸了职业精神。与此同时,《主播去哪了》这一品牌活动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也得到提升,广播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得以充分彰显。

责任编辑:孟宪超

【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751(2016)04-0006-03

作者简介:李涛包头广播电视台编辑

猜你喜欢

主播广播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第一次做小主播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走基层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