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闻舆论监督记者的素质要求

2016-04-13吴向阳

数字传媒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广播

吴向阳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浅谈新闻舆论监督记者的素质要求

吴向阳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50

【摘要】正确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舆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职责,从事新闻舆论监督的记者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有知难而进、勇于担当的精神;要有立意高远的眼光;要遵循事实,具备采访扎实的作风;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关键词】舆论监督专业素养记者

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舆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职责,随着法制观念、民主意识的增强,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新闻舆论监督在当前有着广阔的社会需求。但就新闻界而言,由于新闻记者自身素质有所欠缺,在新闻舆论监督报道方面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没有起到应有的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甚至带来负面影响。那么,从事新闻舆论监督的记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本文结合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首席记者赵殿辉(笔名绿原)采制的新闻舆论监督节目,就新闻舆论监督记者的素质要求作简要分析。

一、新闻舆论监督记者要有知难而进、勇于担当的精神

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的社会职能,一项神圣使命,作为一位有担当的新闻工作者,要敢于并善于用新闻舆论监督这一利器,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发表事实准确、分析客观的批评性报道,正确引导人民群众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和愿望,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人民群众在看到困难和问题的同时,又看到前景和希望,增强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热情,真正体现新闻工作者“铁肩担道义”的政治使命感。

赵殿辉是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的首席记者,近二十年来,他针对内蒙古各地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从维护中央政策更好地在地方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大局的角度,采写了十几篇重大内参,在为地方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他采制的14篇重大题材新闻作品,其中8篇公开报道、6篇内参,得到了两位中央领导和15位省部级领导批示。1998年他采制了《呼伦贝尔草原忧思》节目,引起国务院高度关注,出台了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2003年他采制的《谁来捍卫大兴安岭森林》受到国家环保部和国家林业总局的高度关注,国务院从2004年起加大了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的保护投资力度。2012年他采制的《选矿厂破坏环境,岂能一补了之?》播出后反响强烈,获得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广播评论奖。正是由于他在新闻舆论监督上取得的成绩,2015年10月,在由自治区新闻工作者协会、自治区新闻道德委员会主办的首届内蒙古自治区德业双优新闻工作者评选中被评为德业双优新闻工作者。赵殿辉在采访过程中谈到遇到过很多干扰和各种各样的威胁,但是他并没有为此而退缩。没有知难而进、勇于担当的精神,就写不出有力量的新闻舆论监督稿件。

二、新闻舆论监督记者要有立意高远的眼光

选择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很重要,也很难。如果选择不准,就不能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甚至可能带来负作用。如果监督对象选得缺少份量,类似一般性的批评报道,新闻舆论监督就不具备权威性、指导性,难以发挥应有的效力,新闻舆论监督也毫无意义。我们的新闻舆论监督总是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来进行的。一定要选择那些党和政府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热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既要立意高远、关乎大局,又能落到实处、具有典型意义。

赵殿辉常常选择一些对国家和地方未来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新闻,环保类新闻就属于这类。如他采写的《呼伦贝尔草原忧思》新闻,反映草原沙化退化问题,其中涉及普通百姓的问题、管理的问题以及国家政策的问题,他敏锐地抓住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报道,使党和政府掌握实际情况,了解群众诉求,找准问题症结,进一步推动问题解决。做这样的新闻,对于国家和地方,甚至对民族未来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三、新闻舆论监督记者要遵循事实,具备扎实采访的作风

新闻的本质属性是真实性,事实的准确无误,是新闻舆论监督取得成效的基础。新闻记者有“无冕之王”之称,但是在进行新闻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就成了不受欢迎的人,经常遭到拒绝。不少单位的负责人和上级主管部门对于属下、辖地被揭短亮丑,往往采取不支持、不合作的态度。有的被批评者给知情者施压,使知情者不敢讲真话。更有甚者对坚持采访的记者强行阻拦,限制记者的行动。在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新闻采访不具备强制性,因此弄清事实真相,还原新闻事实的难度非常大,会遇到重重困难。这就要求记者一定要深入采访、深入调查,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包括批评对象本身的意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真正掌握翔实的第一手材料,严格核实每一个事实、每一个细节。

在这一点上,为确保新闻监督类稿件的准确性,赵殿辉多年来在采访这类新闻时,认真核实新闻线索,到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调查,对每一个疑点进行认真的核实,对被监督的对象,即使存在危险和安全隐患也要见面采访,以确保每一篇新闻监督类稿件准确到位。他2003年采制的《谁来捍卫大兴安岭森林》就是如此,1998年大兴安岭南麓发生洪水,他注意到森林的破坏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用五年时间收集大兴安岭林区每年生长量、采伐量的相关数据,认真记录林区发生的大风、山洪等特殊天气和水土流失现象。在稿件发表前,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调查采访林业生产一线。最终以扎实的采访、详实的数据,报道了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大部分被消耗殆尽,变为天然次生林的新闻事实。扎实的新闻采访不仅使他在后期和地方林业部门的争议中掌握主动权,也为国家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新闻媒体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过程中要征求和听取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避免和减少新闻舆论监督的政策性和专业性失误。就批评报道而言,准确性比时效性显得更为重要。少数记者在进行新闻舆论监督时,采访作风不深入,造成基本失实或局部失真,受人于权柄,造成新闻官司,影响了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由此可见,遵循事实,具备扎实采访的作风,是新闻舆论监督记者应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要求。

四、新闻舆论监督记者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新闻舆论监督的实施部门是新闻单位,但要做好这项工作,绝不仅仅是依靠新闻单位自身努力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各级党组织、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在新闻舆论监督中,事实的采访是通过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来实现的,在采访中,沟通至关重要。

但在实践中,一些人把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对立起来,对舆论监督在心理上抵触、在行动上反对。一些部门和单位一出现问题,首先不是想着如何解决问题,而是想着如何不被曝光。他们缺乏对媒体的了解,缺乏可以给媒体的信息,在与媒体的沟通上,不愿见记者,能躲就躲,躲不了就以事实有出入、事情复杂或没有领导的批示为由等,拒绝采访。面对这样的局面,相关部门或相关人不出来说话,媒体记者又不能走街串巷去找所谓的知情者、目击者、消息人士。要想找相关部门或相关人了解情况,就要拿出沟通的本领来,让对方认识到,跟媒体打交道已经不是自己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在问题的解决上,媒体已成为他们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为行政决策系统“帮忙”,而不是“添乱”。2015年,赵殿辉采制了一篇名为《五年回迁成奢望,31户居民合法权益谁来保障?》的新闻稿件,反映的是锡林浩特市32户居民房屋拆迁五年没有得到妥善安置的新闻。采访这条新闻,记者两次去锡林浩特市,在采访过程中,在稿件播出后,都与新闻事件相关各方,包括群众、主管部门负责人、锡林浩特市政府主管领导等反复沟通协调。谈到采访体会,赵殿辉说:“和采访对象的沟通是一个较大的课题。我想它应该分采访前的沟通,采访过程中的沟涌,稿件播出以后的沟通几部分。简单的问题可能一次沟通就可以完成,但是复杂的、难度大的问题,可能就要一个环节不落的沟通,甚至是多次沟通。”加强沟通有助于被监督的地方党委政府正确理解记者采访的初衷,化解双方的对立情绪,促使采访更好地完成,加强沟通也有利于更加合理地解决新闻报道中反映的问题。从中可见沟通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闻舆论监督的鲜明态度,为新闻舆论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所以,提高新闻舆论监督记者的素质,应是题中之义。

责任编辑:孟宪超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751(2016)05-0005-03

作者简介:吴向阳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广播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主流媒体舆论监督大有可为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浅谈广播五要、五不要
网上广播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舆论监督与被监督的辩证思考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