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二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研究——基于苏州农职院人文系大二学生就业意向调查

2016-04-13刘培培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问卷职业

刘培培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 江苏·苏州 215008)

大二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研究——基于苏州农职院人文系大二学生就业意向调查

刘培培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江苏·苏州215008)

笔者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科学分析,揭示出苏州农职院人文系大二学生在就业意向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剖析,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探索学院各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者的工作方法,试图为接下来学生的成才和学院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理论上的指导。

大二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1 前言

为使我系的就业指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更好的满足学生的要求,尽力帮助更多学生找到一份稳定、高薪、技术性强的工作。在对我系2014级学生做了《新生大学三年规划调查问卷》和《大一学生学习规划自我满意度调查》之后,在他们第二学年即将结束之时,在文秘和商务英语两个专业即将进行顶岗实习之际,我们又应时之需设计出《大二学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面向2014级所有的学生做了一次调查。设计这样一份问卷,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在近两年的大学生活之后对自己的认知,对自己就业的定位,另一方面可以引发系部以及学院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者的思考,为以后学生的成才和学院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理论上的指导。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面向本系2014级商务英语、商务日语、文秘三个专业学生共发放190张问卷,收回190张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74份,有效率为92%。为了提高问卷的信度,抽取了30名同学7天后进行了反复测试,得出信度94.6%。信度和效度均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

3 研究内容和结论

3.1根据对此份调查问卷的分析,笔者发现大二学生对就业问题有以下几个认识

3.1.1语言类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看好,文秘专业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表示堪忧。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共收回文秘专业学生的有效问卷78份,占到实发问卷92份的84.8%,其中有64.1%(50份)的同学对专业的就业前景不看好,而在语言类专业学生的有效问卷份中43.2%的同学认为专业的就业前景很好,19.6%的同学认为专业的就业前景一般,只有37.2%的同学不看好本专业的就业前景。

3.1.2在职业定位方面,学生的认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本次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你清楚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发展吗?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56%的学生选择“有3~5年的规划”,16%的同学选择“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而选择“感觉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占到了28%。

3.1.3在对今后就业薪酬的期望上大多数学生非常理性,但不能忽视那少部分不能准确给自己定位的学生。

在本次调查中,62.8%的学生希望自己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月薪为1500-3000,这是比较理性的;但希望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月薪为1500以内和3000以上的同学也分别占到了12.6%和7.3%,这部分学生的问题不能忽视。

3.1.4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认识较清晰,就业心态积极向上。

在本次调查中,当被问及“你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是什么”这个问题时,认为形势好、就业没有压力的为0%;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压力不大的为6%;认为形势较严峻、就业比较困难的为52%;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非常困难的为42%。但是通过与学生的个别访谈,我们有可以发现学生的心态比较积极,认为只要端正就业态度“先就业、后择业”,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3.1.5学生对就业地区和工作地点普遍存在期望值过高的问题。

本次调查中,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68%的学生首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选择回生源地就业的占23%,无特别要求和愿意去西部地区就业的占3%和6%。

3.1.6在影响就业因素的调查中,学生对用人单位看重的条件和自身不利的条件认识准确。

在本次调查中,学生对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的选择依次是:综合能力占52%,社会经验占22%,专业技能占15%,发展潜力占11%;对于影响就业的不利因素,学生的选择依次是:缺少实践经验占56%,自身竞争力有限占21%,学历层次偏低占14%,社会关系不足占9%。

如图所示1,系统包括3 个主要模块:(1)知识编码:该模块把符号表示的知识库(实体,关系和词语)转换为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处理的数值表示(见第2.2节);(2)问题—事实匹配:该模块匹配问题与候选事实(即主题实体为头部实体的所有事实三元组),并从事实集合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作为后续模块的基础(见第2.3节);(3)自然答案生成:基于问题和选择的一个事实三元组,生成自然语言答案(见第3节)。

3.1.7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偏低。

在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方面,78%的毕业生表示不太满意或不满意。对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与毕业生的沟通和个别咨询指导不够的占76%;选择就业指导工作未得到充分重视和就业指导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足的分别占8%和16%。对于希望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提供哪些服务的回答中,选择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比例高达76%,选择为就业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搭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及培训和宣传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分别占14%、6%和4%。

3.22014级学生对就业问题形成以上认识的原因分析

3.2.1语言类专业的学生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的适应性比较强,属于万能胶类型;而文秘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理论性强,实践课程较少,专业技能的提升不明显,在求职过程中普遍表现出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动手能力不够强等问题,这就导致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偏低。2014级学生一入学,我们就集中对其进行了学业规划指导,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有一定规划,对未来职业的发展也有一定认识。

3.2.2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普遍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就业心态也比较积极向上,大多确立了“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对第一份工作也更多看中从中能学到的东西,而不是薪资的多少。但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同学依然把读书看做是出人头地的途径,他们不愿意去边远或困难地区就业,都想留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选择回生源地就业的通过个别交流也基本是因为那里有比较稳定的工作。这符合地方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目标,但也反映了学生在就业选择中更加看重自我利益,忽略了社会责任。

3.2.3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偏低也是事出有因的。虽说我院的就业指导工作近年来得到了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系也有配备了专人负责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学院更是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进行培训,努力将他们打造成为一只能为学生服务的高效的、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各系就业指导专员的都是非专职的,兼职的老师,而且他们的工作量都很大,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一般一个人要指导一个系的学生就业工作,这就使得他们跟毕业生的沟通和个别咨询指导远远不够,不能让学生满意。

3.3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切实提高服务学生就业工作的服务水平

3.3.1加快专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近年来,我院虽然在院级和系级层面都配备了专人主管学生的就业工作,也设立了就业信息服务网站,以及相应的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但其师生比并不是很合理,就业指导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无法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因此,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应当尽快配齐专业的就业指导师,争取实现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以提高就业指导教育的有效性。

3.3.2完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

学生的就业是关乎学校生计的大事,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也不仅仅是院系就业指导机构的事情,更不能只停留在为学生提供有限的需求信息、讲解简单求职技巧等方面,而是应该调动全院每位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大家结合我院办学实际,办学目的,按照苏州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有选择地向学生传递价值观念和职业知识,建立并规范具有学院自身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有目的、有规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等教育,切实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个高等教育过程,实现全程就业指导。

3.3.3进一步规范就业指导的工作内容。

大学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是对择业人员进行职业设计、职业培训和职业实践咨询与指导活动。包括职业规划、职业设计、职业培训、信息采集与处理、素质测评、帮助实施六个技能模块。具体措施包括:(1)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讲授就业形势与择业观点、就业政策与择业程序、就业市场求职向导、择业方法与求职技巧;(2)发放《大学生就业指南》;(3)邀请专家、校友等举办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题系列讲座;(4)召开各种类型的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价值倾向等信息,并加以分析和正确引导;(5)广泛邀请用人单位,举办校内供需洽谈会和招聘会。

以上五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在我院的就业指导工作中都有涉及,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工作的开展中存在着“只重形式,忽视内容”的问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基本是由我校的思政教研室的老师来承担;各系每学期也有不小的就业指导讲座,但学生的参与率比较低,反馈来的收获也比较少;专为学生就业设立的个别访谈和座谈会也不多见;学校每年召开的校内供需洽谈会和招聘会学生的反应也多是就业岗位单一,不能覆盖到所有专业学生。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讲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聘请有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老师成为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老师;邀请更多在业内有一定知名度在社会中有一定影响的单位负责人来学院做讲座,做企业的专场招聘会;定时定期在学生中开展个别访谈和座谈会的活动,准确把握学生的就业心理,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等等。

[1]岳昌君,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行为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03)。

[2]杜文忠,吴贺珍,试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

[3]陈鸿雁,高职学生就业意向和职业素质调查研究[J],硅谷,2009,(21)。

[4]陈燕,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05)。

G640

A

1009-8534(2016)05-0115-02

刘培培(1982—),女,汉族,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学生创业就业教育。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问卷职业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问卷网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