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2016-04-13谢莉莉
◇谢莉莉
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谢莉莉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分析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根源,进而分析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和方式,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盈余管理;影响
10.13999/j.cnki.scyj.2016.06.029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严重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近年来,机构投资者凭借其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使其有能力、有资格监督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因而分析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盈余管理
企业的管理者运用更有利于自身的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等不正当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加工处理。经过处理后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往往不真实,会误导投资者的决策。因此,企业管理者热衷于利用各种盈余管理行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二)机构投资者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基本上形成了由证券中介机构、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及QFII等构成的多元化投资机构格局。机构投资者能利用其专业优势、规模优势,吸收个人及其他机构的资金,并基于特定的目标,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追求利益最大化。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根源
(一)盈余管理的动机
1.资本市场动机。上市公司为了达到配股、首次公开发行上市、退市、增发股票等目的,具有盈余管理的动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导致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实,使公司的股票价格虚增,进而误导投资者的决策行为。
2.契约动机。管理层的薪酬取决于当期盈余水平。若实际盈余较少,则进行盈余管理增加;若实际盈余偏多,则将部分盈余分摊至下期。且企业为了避免债务违约往往会进行盈余管理。因此,管理层为了满足其契约目的而进行盈余管理。
3.监督动机。随着我国监管制度的完善,国家政策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产生影响。企业通过盈余管理以达到调低盈余,隐藏利润,规避所得税等目的。因此,管理层为了达到国家监管的约束条件而进行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的根源
1.委托代理理论。由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间利益不一致,从而出现委托代理问题。由于委托人缺乏专业知识,导致其在监督的过程中要承担一定的成本,而委托人为了节约成本,存在“搭便车”的现象,从而影响委托人获取信息的主动性。此外,代理人的薪酬往往取决于公司经营业绩,代理人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盈余管理,进而损害所有者的利益。
2.信息不对称。在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层能够获得最及时有效的信息,而所有者无法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只能通过财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往往存在滞后性。因此管理层为了自身的利益,不会向所有者传递所有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优势有可能导致管理层选择进行盈余管理。
三、机构投资者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及方式
(一)机构投资者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
1.机构投资者具有专业优势。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机构投资者拥有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拥有过硬的财务知识,还有管理学背景,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比个人投资者更专业;另外,机构投资者由于投资资金多,持股比例较高,具有一定的话语权,且能够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而增强监督效果;此外,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越长,对企业的管理层越了解,能够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
2.机构投资者相对具有规模优势。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的监督,能够降低其监督成本,主要表现在:由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其监督存在一定的规模效应,能够降低单位边际治理成本。因此,积极参与公司治理获得的收益有可能超过监督成本;且在监督的过程中,机构投资者能够积累经验和知识,并可以应用于对其他企业的监督;由于持股比例较大,投资者“用脚投票”会导致股票价格严重下跌。因此,机构投资者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更愿意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二)机构投资者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式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机构投资者有动机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监督,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直接与企业管理层进行沟通。在参与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机构投资者可以与上市公司管理层直接沟通。如机构投资者可以在企业实地调研,就发现的问题与管理层面谈,寻求解决方法等。有效的沟通能够让管理层认识到企业的不足,并与机构投资者讨论解决对策,及时对企业进行调整,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2.提交股东提案。机构投资者就自身关注的问题直接向股东大会提交报告,要求管理层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由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大,他们的提案一般能得到管理层的积极响应。且提交提案的方式简单有效,有利于机构投资者积极监督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3.委托投票权。当股东无法参加股东大会时,为了行使自身权利,而将投票权委托给他人行使,因此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高低将影响投票结果。由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加之积极争取委托投票权,能够在投票时切实维护自身和其他股东的利益。因此,委托投票权能够影响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盈余管理的监督。
综上所述,机构投资者凭借其专业和规模优势,有效解决委托代理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机构投资者能够平衡股权结构,有利于企业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通过与管理层沟通,提交股东提案,行使委托投票权等方式,能有效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
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相关建议
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完善自身的发展:
(一)完善资本市场制度,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机构投资者作为有效的监督机制,能够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但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法制建设不健全的新兴市场国家,不利于机构投资者发挥监督作用。因此,国家应当健全法制建设,对涉及机构投资者的相关法律制度适当完善,为机构投资者监督企业盈余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机构投资者加强自身管理
机构投资者在监督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过程中要想发挥作用,首先,必须完善自身的道德建设。2005年的“投票门”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机构投资者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应当正确利用自身专业和规模优势,防止违背道德的情况发生。其次,机构投资者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对员工进行再教育,并完善机构内部相关硬件设施。最后,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过程中应保持专业性和独立性,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
(三)加强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合作
为了分散风险,机构投资者往往会分散投资。但是在资金额一定的情况下,分散投资会导致在单个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减少,相应地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会减弱。因此,通过加强不同机构投资者间的合作,能够将分散的股权整合起来,共同行动,增强机构投资者的影响力。另外,机构投资者能够将自身优秀的资源实现共享,联合不同的机构投资者,积极监督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综上所述,机构投资者监督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依靠自身内部建设,还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加之与不同机构投资者的良性合作,能够帮助机构投资者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有效监督。
参考文献:
[1]王媛媛.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监督[D].广州:中山大学,2008.
[2]陆正飞,魏涛.配股后业绩下降:盈余管理后果与真实业绩滑坡[J].会计研究,2006(08).
[3]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09).
[4]井然.机构投资者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5]李树磊.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行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