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下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2016-04-13◇赵

市场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供给侧转型升级产业结构

◇赵 丹



供给侧改革下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赵丹

摘要:供给侧改革为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存在产业结构层次低、自主创新能力弱、增长方式粗放、管理落后等问题。实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应采取提升传统产业、扶持新兴产业,发展链态经济、打造产业集群,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培育自主品牌,加大金融扶持、注重人力资源培养等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供给侧

10.13999/j.cnki.scyj.2016.06.02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通过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来满足社会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中小企业是最活跃的市场供给主体,但普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升级困难等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中小企业要抓住供给侧改革的新机遇,推动转型升级,实现自身的更大发展。

一、中小企业供给存在的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它制约着供给侧的发展方式和发展质量。

(一)产业结构层次低

由于经济和技术实力有限,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餐饮服务、建筑、普通制造等传统产业,这些产业虽然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但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虽然近年来在物联网、IT、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中出现了一批中小企业,但是所占的比重低、成长缓慢,现代、高端的产业发展明显滞后。同时,中小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同一产业内部很多企业生产相近甚至是相同的产品,产品结构雷同,种类、质量差别不大,没有各自鲜明的特色,与高品质的市场需求之间矛盾突出,加剧了低水平的重复供给,造成产能过剩。

(二)自主创新能力弱

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研发机构或研发机构规模不大,研发能力相对较弱,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较低,对传统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依赖性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长期缺乏,导致企业技术能力低下,名优特新和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产品少,缺少自主品牌,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强,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能拼价格和劳动力成本,难以与强劲的对手抗衡。这是影响供给侧发展质量的突出问题。

(三)增长方式粗放

很多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分工的低端位置,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强,多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为主,生产经营粗放,装备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精、深加工的产品少,附加值不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同时安全隐患多、环境污染重。这在冶金、化工、房地产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但利润丰厚的行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深刻地影响着供给侧的发展方式。

(四)管理方式落后

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缺乏规范化的企业管理和核算制度,多为家族式管理,部分家族企业有排外倾向,在引进吸收大学毕业生和高新技术人才方面的措施力度不大,没有更多优惠的待遇吸引高新技术人才,导致部分中小企业无法引进更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管理措施不得当,管理手段跟不上。

(五)融资困难

资金缺乏影响了许多新企业、新项目的生成,大量市场前景好的项目难以尝试,那些投资长、回收慢的结构调整或升级项目更加难以运转,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无法实现。

二、实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途径

结构优化升级是中小企业获得新发展的必然之路。要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机,加快推动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

(一)提升传统产业,扶持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出现了因经济发展过快形成稳定的产品供给结构与消费需求新潮相脱节的现象,但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要对传统产业中的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信息化改造,加强对特色代表性行业及重点领域在关键技术方面的科技攻关,提高自主知识产权份额,开发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有一定高技术水平的核心产品,推动中小企业摆脱小、散、低、乱的现状,逐步向专、精、特、新转变。要引导中小企业坚持绿色、低碳的战略发展定位,主动向国家鼓励的战略新兴产业靠拢,对中小企业转行或合资合作进入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物、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政府要大力帮助、积极扶持。要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在存量资产中尽量保留传统产业,在增量资产中尽量发展新兴产业。要在财政、税收、土地、技改、项目审批等方面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建立中小企业新兴产业发展基金,进一步发挥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力度,推动中小企业在新兴产业方面有较大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提高竞争力。

(二)发展链态经济,打造产业集群

加强行业引导,制订链态经济规划,推进不同产业中小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推动相同产业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之间的纵向联合,调整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配套和集聚发展,打造区域产业集群,把中小企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逐步集聚起来共同发展,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进而为中小企业带来转型升级的发展机会。避免块状经济中缺乏完善的产业体系,导致企业外迁、寻找产业链现象的发生。

(三)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要积极搭建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等服务,逐步提高产业技术水平。鼓励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建立产学研联盟或技术合作基地,推动中小企业逐步形成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提高品牌意识,鼓励中小企业创建自有品牌,提高知名度和诚信度,争取更高的市场份额,以品牌建设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

(四)加大金融扶持,注重人力资源培养

融资难和用工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贷款门槛,创新金融产品,构建信用共享网络体系,提升服务质量,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切实落实中小企业普惠制金融政策。政府应加快发展和搭建融资服务平台,组建金融服务体系。努力破解抵押担保难题,探索建立各级中小企业再担保中心,形成再担保体系,推动企业通过上市积极介入资本市场,培育金融资源,推动股权投资,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探索民间资本融资途径,拓宽中小企业抵押、质押范围。研究制订中小企业差异化工资政策,降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费用等,另外对于确实困难的企业允许其缓交公积金,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搭建适合各种需求的劳动力交流平台,为企业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人力资源信息。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根据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和本地区的实际需要,科学设置专业,开设有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职业教育课程,扩容技能型劳动力储备。

(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水平、抗风险能力等各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其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近年来,国家制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但很多企业却很难充分享受到现有的一些政策。因此,要认真制订和完善适合本地实际的政策体系,将已有的扶持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小微企业发展各项政策的可操作性。充分运用新闻媒体、政府网站、部门推介等各种途径把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促进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宣传出去,使中小企业了解、掌握、用足用好政策。加大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智力支持,组建由专家型技术人才和优秀企业家等组成的智力团队,通过定期、不定期举办辅导、培训和进行实地诊断等形式指导企业。政府还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全面实施并落实“营改增”,继续加强软环境建设,检查、督促各项促进转型升级扶持政策的实施情况,把各项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中共营口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供给侧转型升级产业结构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长期发展新优势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