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院校英语实践助推西湖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

2016-04-13郭华萍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外国游客艺术院校

郭华萍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艺术院校英语实践助推西湖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

郭华萍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杭州西湖申遗成功后,弘扬西湖文化,促进西湖文化的国际传播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文化的传播离不开语言,而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正迫切需要寻找与专业的结合点和英语实践的机会。本文研究如何利用艺术院校的优势,助推西湖文化的国际传播,并借此打造艺术院校的英语实践环节,同时希望能够为杭州西湖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一些借鉴,寻找到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西湖文化;传播;英语实践

0.前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展示本国文化,提升和扩大本国的影响力。我国也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2011年,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杭州西湖申遗获得成功!申遗成功为杭州更好地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做好西湖文化的国际传播,使西湖文化从国内走向国际,离不开作为文化沟通与交流的主要工具——语言。笔者认为,沐浴着

西湖文化的杭州艺术院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所学专业又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在西湖文化国际传播中大有可为。

1.西湖文化的主要内容

西湖,三面环山,一面临城,自古以来就有“东方明珠”的美誉。西湖不仅自然景观优美,而且还有众多的人文古迹。杭州西湖申遗文本中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定义为:“十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精英的精神家园,是中国各阶层人们世代向往的人间天堂,是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文化名湖,曾对9至18世纪东亚地区的文化产生广泛影响”。“山色空濛”、“水光潋滟”的西湖山水,为何申报获批的是“文化景观遗产”,而非“自然遗产”?前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协调员尤嘎﹒尤基莱特的话给出了答案:“西湖被注入了文化的意义,她变得与众不同。”可见,西湖靠的是文化征服了世界!

2.西湖文化的传播历史

反映和记述西湖文化的诗词、游记、笔记和志书,最早的有《吴越春秋》、《水经注》,以后有《乾道临安志》、《淳佑临安志》、《咸淳临安志》、《武林旧事》、《梦粱录》、《西湖志》、《西湖游览志》、《湖山便览》等。著名诗人白居易、苏轼等,都留下赞美西湖的佳作。1929年首届西湖博览会开幕前,中国旅行社等单位先后出版《西湖指南》、《西湖游览指南》、《杭州导游》、《英文杭州指南》等一批导游书,并发行实测杭州西湖图、袖珍杭州西湖图、西湖风景画片等。1933年美国芝加哥举行博览会时,中国旅行社编印的英文版中国游览手册,包括杭州的游程。中国旅行社还出版《苏杭》等英文指南小册子。1951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与苏联中央文献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杭州西湖的彩色风光片《江南胜景》,把西湖风景搬上银幕。后陆续出版《西湖史话》、《西湖胜迹》、《杭州游览手册》、《西湖揽胜》、《西湖诗词》等旅游读物,深受旅游者的喜爱。特别是1979年出版的《西湖揽胜》和2004年开始陆续出版的杭州重大文化工程《西湖丛书》,全面介绍西湖名胜。1981年,浙江人民出版社与北京外文出版社合作,将《西湖揽胜》译成英文出版向海外发行。1983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发行的《西湖游记选》,精选从唐代到现代的104篇名作,从不同角度描述西湖风景名胜的特点。2001年,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了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陈刚教授编著的英文版《大杭州旅游新指南》,2006年修订增补成为《新大杭州旅游指南》,系统完整地用英语介绍了杭州旅游景点,翻译了相关人文、历史和诗词。近年来杭州市政府也着力打造大型的西湖文化宣传演出,如“印象西湖”和“宋城千古情”!自1995年始,政府和民间的相关部门已联合举办了十届西湖文化研讨会。这一切对西湖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西湖文化景观的旅游现状

杭州旅游业藉申遗成功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黄金周的第二天,杭州西湖游客人数首次突破百万人次大关,比2012年同期增加超过三成。其中外国游客人数超过7万人次,也明显高于去年。但是,2014、2015年,外国游客人数下降明显,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和日本等周边国家旅游人数明显减少。究其原因,一是地缘政治冲突,如中国与日本的钓鱼岛主权之争、中国与南海部分国家的岛礁之争等,造成这些国家来中国旅游的人数急剧下滑。二是随着近几年游客数量的增多,尤其是在节假日旅游高峰期,杭州西湖

文化景观设施的维护和交通出现严重滞后现象。三是西湖文化景观的文化内涵表现和挖掘力度不够。类似西湖这样的山水景观,世界上有许多,传统的游山玩水等观光式旅游模式难以吸引大量外国游客。旅游中的文化感知是许多外国游客的诉求,缺乏文化认知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对他们来说是空洞的、无趣的。因此,为了提升西湖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我们至少可以做一件事,向外国游客解释西湖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引导他们的目光穿过西湖山水,更多停留在那些历史文化遗存上,让他们感受和发现西湖的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具有文化意义的东方名湖。使他们在游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可获得中华文化艺术的熏陶。

4.艺术院校助推西湖文化的国际传播的思考

4.1 大学与区域文化的关系

大学植根于区域之中,引领、提升和全面推动区域文化发展,是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使命。审视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尽管其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都普遍把服务社会作为核心理念,自觉地为人类社会发展、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在其新著《大学与美国的前途》中指出:“服务于社会只是高等教育的功能之一,不过却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西湖文化景观是杭州的,同时也是世界的。植根于杭州的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在以英语为工具了解掌握世界信息的同时,利用英语向世界介绍和宣传西湖文化,是责任,也是义务。

4.2 艺术院校传播西湖文化的优势

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历来重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传播。迄今在全省各高校和中小学校中已举办了多届“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以期充分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让广大学子了解、认识、热爱并传承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省会城市的杭州,每年都有许多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如“杭州国际日”、“西湖博览会”等等,艺术院校参加这些活动,参与西湖文化的国际传播,将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语言作为文化载体和交流工具,架起了文明间对话的桥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更是被作为文化沟通与交流的主要工具。把英语作为公共必修课设置的杭州艺术院校,在西湖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具有语言优势。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英语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为目的的英语教学,正在摒弃过去那种偏重理论知识,关起门来进行语言操练的教学方法,迫切需要找到英语与专业的切合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英语交流环境,提供英语实践机会,西湖文化的国际传播正好为此提供了一个锲机。

艺术院校开设的书法、绘画、摄影、多媒体、越剧、昆曲、京剧、装饰艺术、中国乐器、茶文化、礼仪、服装、文物鉴定等等专业,本身的学习内容就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很容易在传播西湖的自然山水、景观题名、文化史迹、龙井茶文化、建筑艺术等文化景观上找到各自专业的切入点,再借助英语这个交流工具,在西湖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大有可为。

4.3 艺术院校传播西湖文化的实践探索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之美,美在湖山与人文的浑然相融。如何将西湖的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借助英语这个语言交流工具,以各种方式传播出去,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西湖文化景观由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西湖龙井茶园6大要素组成。艺术院校师生可以围绕这六大要素,收集西湖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以舞蹈、音乐、戏剧等形式,表演西湖文化。比如,越剧专业的学生可以排演西湖文化中的经典剧目“梁祝”、“白蛇转”等,配以唱词的英语翻译;茶文化专业的学生可以表演茶道,用英语介绍龙井茶;中国乐器专业学生可以介绍并演奏与西湖文化相关的音乐,配以中国乐器和曲目的英语介绍等。还可以考察西湖的建筑、历史文物、景物景点,编成英语讲解词、导游词,让学生当讲解员和导游,解说西湖文化。比如,文物鉴定专业学生可以在博物馆用英语向外国游客介绍文物;装饰艺术专业学生可以在景点介绍“中国山水美学”景观设计最经典作品,展现东方景观设计讲求“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服装专业学生可以在河坊街和南宋御街展示杭州丝绸服装,介绍杭州丝绸文化。书法专业的学生可以将景点的楹联介绍给外国游客,可以向他们展示中国的书法艺术。影视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把西湖美景做成各种传播的媒体,配以英文解说,挂到网上,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西湖文化。艺术院校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内容,融专业学习与英语学习于一体,在用英语传播、弘扬西湖文化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学习兴趣。

5.结语

文化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要让西湖文化走出国门,真正成为展现中国文化魅力的一张名片,必须加大西湖文化的国际宣传力度。艺术院校可以发挥其优势,助推西湖文化的国际传播,使外国游客承认、亲近、认同西湖文化,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关注西湖、关注杭州,提升杭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促进浙江的旅游、经济、文化等发展,对建设浙江文化强省、对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地位发挥积极影响。同时,通过西湖文化的国际传播,建立艺术院校的英语实践环节,在真实的涉外环境中,各个专业的学生将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和学习兴趣。使艺术院校在积极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不断实现自身的变革和创新。

[1]王竹,吴盈颖,李咏华.建立“后申遗时代”西湖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决策机制[J].建筑与文化,2013(6):112-115.

[2]洪俊浩,严三九.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必要性、紧迫性与挑战性[J].新闻与传播研究(学术版),2014(6):84-86.

G127

A

2095-7327(2016)-10-0191-02

“本论文是浙江省文化厅2012——2013年度科研项目成果”。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外国游客艺术院校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新西兰开征外国游客税每人约23.45美元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对首尔梨泰院伊斯兰街道的文化景观解释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变迁中的人地关系和文化认同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
外国游客
中国艺术院校巡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