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克纳小说《熊》的基督教原型解读

2016-04-13许涵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老熊艾萨克福克纳

许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江苏南京211156)

福克纳小说《熊》的基督教原型解读

许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江苏南京211156)

福克纳的小说里出现最频繁的原型意象大多出自《圣经》。对于《熊》这部作品而言,主人公艾萨克的成长经历与《旧约》中摩西成人仪式的对应。作品中充满耶稣复活,耶稣救赎的隐喻,以及小说中对于荒野的描述与基督教中的伊甸园极其的相似。福克纳独特的将基督教原型与美国南方社会历史现实的有机融合,标志着神话原型从无意识的展现转而成为一种小说创作手法,从而无比真实的刻画了日渐被摧毁的传统价值观以及逐渐衰落,困惑迷惘的南方贵族子弟。

熊;基督教原型;成人仪式;耶稣复活;耶稣救赎;荒野

0.概述

福克纳的伟大史诗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的一个里程碑,是反照世界的一面镜子。而他的《熊》则是他创作宗旨的深刻体现,是福克纳最享盛名的作品之一,属于“约克纳帕塌法系列”。作品深刻揭露了奴隶制与自由的矛盾,原始生活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基督教与异教徒的水火不容。

福克纳总是能独特的运用神话,他“尝试在集希腊——罗马,希伯来——基督教因素之大成的人类神话和现代历史之间搭建一种普遍性的关系”。[1]他的作品充满了基督教文化和希腊神话的印记,其中原型意象绝大多数来自于《圣经》。他在写作时,很多灵感都受到了《圣经》的启发,作品中随处可见圣经原型,从而更好的塑造了人物和情节,赋予了作品永恒的超越时空的意义。常见的基督教原型有,耶稣基督、蛇、火、十字架、水、伊甸园、挪亚方舟等等,从不同的方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福克纳使用基督教原型,并非为了宣扬基督教思想,他曾经多次提到圣经只是他的创作工具而已。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的想象和这种模式(指基督教的意象模式)的框架发生冲突的时,……我相信这种模式总是不得不退让。”[2]

1.基督教神话原型在《熊》中的表现

对于《熊》这部作品而言,无论是从人物情节还是场景各个角度,都与基督教神话,圣经故事相契合,作品中大量再现基督教神话原型,使熟悉圣经故事的西方读者对于作品有了天生的共鸣,更加能够深层次的理解作品。

1.1 与耶稣复活神话原型的对应

英雄再生的神话,是世界性的,不局限于任何一个国家,其中最著名的有古代埃及的奥息里斯、古代西亚地区的阿多尼斯的死而再生神话,基督教传说中的耶酥的死而复活等。“在这类神话中,英雄的生平可分为几个部分:出生、成年、探索、死亡、再生、神化”。[3]《熊》这部小说,对应了耶稣复活神话的原型,印证了主人公艾萨克象征性的死亡和再生的神话。荣格在书中写道“英雄的诞生并不是一个普通人的出生,而是从一位母体内再生,因为只有通过她,他才能获得永生。第二位母体常常是个动物,甚至常常是雄性动物。”[4]而小说《熊》一方面描述了老熊、山姆·法泽斯、狮子狗的死亡,代表了未受沾污的,无法抗拒的生老病死的自然力量;而从另一角度引入了艾萨克的英雄再生。这是一部宏大的戏剧,以荒野为背景,上演了生存与死亡。艾萨克从老熊的庄严死亡中获得了精神再生,从狩猎生活中升华了品格。虽然大熊老班并没有真的复活,但它却在艾萨克身上复活了,这是一个关于重生的故事。荒野诞生于人类出现以前,福克纳在文中指出:“在混沌未开的地方,时间就是从这里诞生并变成时间,那只摆脱了死亡的羁绊的老熊,还有他自己,他也居然分享了老熊的一些灵气。”[6]通过重生的故事,福克纳赋予了作品耶稣复活神话原型,表现了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思考,这也契合了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关于现代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的重要主题。老熊和艾萨克都超越了时间,获得永恒。最后,艾萨克再次回到荒野,找到了山姆·法泽斯埋葬的地方,旋即又离开了,再次体验了大自然神秘而又伟大的自然力。为了展现了代工业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伦理关系,体现工业文明的发展,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作为20世纪的作家,福克纳对此有深刻的感受和体会,借助《熊》这部作品,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态的强烈隐忧之情,同时在当时对美国精神生态的警示意义。福克纳借助基督教原型,明确地发出警告,地球生态的恶化,将直接导致人和其他自然界物种一样,走向终结和消失。福克安一生都反对机械文明,推崇神秘的自然力量,强调自然是人类精神再生的源泉,而这一切都通过耶稣复活神话得以表达。

1.2 基督救赎原型对应

福克纳从不认为人类无药可救了,艾萨克如同耶稣一般,成为人类救赎的希望。艾萨克是近乎虔诚的信仰荒野精神的崇高,就像耶稣一直教导人要用心灵崇拜上帝一样。他仿佛不是为了狩猎而进入大森林,是为了追求。他不知疲倦的、热切地在森林里追随着老熊,毫不畏惧,一丝犹豫都没有,“他们并不是去射熊和鹿的,而是去向那头他们甚至无意猎杀的大熊做一年一度的拜访的,去参加一年一度向这顽强的不死的老熊表示敬意的庄严时刻”。[5]艾萨克与老熊的关系,像极了耶稣和上帝的关系,耶稣称上帝为“阿爸,父”。除此之外,艾萨克经常会梦见从未谋面的老熊,正类似耶稣认为自己与上帝本是一体的,艾萨克也似乎与老熊有着冥冥之中有着早已存在的神秘关联。他在发现了祖父的罪恶之后,坚定地放弃了继承家族压榨而来的罪恶遗产,他效仿耶稣的博爱和寡欲等道德理想,开始终其一生的修行。艾萨克常常反思美国南方历史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在他看来,土地的私人占有,是奴隶制滋生的基础,而正是由于奴隶制违背人性和自然天理,才导致了南方的衰败。“他(上帝)先创造世界,让不会说话的生物居住在上面,然后创造人,让人当他在这个世界上的管理者,以他的名义对世界上的动物享有宗主权,并不是让人和他的后裔一代又一代地对一块长方形、正方形的土地拥有不可侵犯的权利,而是在谁也不用个人名义的兄弟友爱的气氛下,共同完整的营造这个世界”[6]。人类耕种和看守土地的权利,是上帝所赋予的,这体现出人类拥有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人类却没有记住上帝的教诲,遵守上帝的规则,甚至滥用了这种权利。所以人类因为所犯的原罪受到上帝的惩罚,从而被迫离开乐园,在痛苦煎熬中等待着基督的拯救,福克纳将这种救赎的希望寄托在了艾萨克这个人物身上。

1.3 失落的荒野与伊甸园原型对应

《熊》讲的是发生在荒野中的故事,在故事中反复多次出现的森林、“老班”和山姆·法泽斯身上所展现的平和宁静、高贵勇敢和谦卑淳朴与原始荒野的精神是那样的统一契合、一脉相承,他们是荒野的化身、荒野精神的所在,对艾萨克的心灵成长和道德观的成熟产生了潜移默化、意义非凡的影响。这一切与基督教中的伊甸园相似,都是一个远古的、和谐的、美丽的自然世界,是堕落之后的人类向往回归的幸福欢乐之园。

老熊是神秘的,虽然它很出名,但是一般人却不能见到它,只有绝对的自然和虔诚的信徒可以得以一见。基督教要求人类对于上帝的极度虔诚的服从,由上帝所掌控,所以要在森林里见到如上帝般神圣的老熊,艾萨克就必须舍弃人类的骄傲,抛去一切文明的依赖物——猎枪﹑怀表和指南针,虔诚服从荒野乐园的规则。

伊甸园并不能阻止人类的祖先因为自身的好奇、虚荣而犯罪一样,而神圣而又崇高的荒野也并没有受到人类的尊重,反而被掠夺和侵吞,骄傲的人类认定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孱弱瘦小的人类对这古老的蛮荒生活又怕又恨,他们愤怒的围上去对着森林又砍又刨,活像对着打瞌睡的大象的脚踝刺刺戳戳的小矮人。”[6]艾萨克16岁的时候,在野狗“狮子”的帮助下,和猎手们一起杀死了老熊,标志着老班的神圣时代的结束。可是森林却因为木材公司的进入后日渐萎缩,人类贪婪的欲望最终打破了荒野乐园中原有的和谐,而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逐渐畸形变态。这正象征着人类的祖先因原罪失去了伊甸乐园,从此开始了被迫漂泊并寻求拯救的行程,因为机械文明的人侵,荒野将不可避免地由伊甸园沦为失乐园。同样,现代人因犯罪失去了最初崇高而神圣的荒野,艾萨克执著地寻找老熊表明了人类向往着回归乐园,回归精神家园的憧憬。

2.结语

福克纳对于神话原型的大量使用,标志着神话原型从无意识的展现转而成为一种小说创作手法。《熊》的创作并不是以上帝或者耶稣为核心的,只不过其思想核心是受了基督教思想熏陶的人道主义。福克纳用的是基督教的原型,但是最终目的是创造人而不是神。所以荒野、老熊和艾萨克这些形象在借用圣经原型的同时,也经过置换和变形。

马里恩·奥唐奈曾指出,“在福克纳作品中贯穿着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南方的社会、经济、伦理传统。这个要素使他的作品浑然一体,并赋予他的作品以伟大的神话意义”。[6]福克纳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将对于美国南方社会的深刻反思,通过基督教原型这一手法展现出来,探索了人类的命运,真实的展现了南方贵族的日趋衰亡、传统价值观的消逝和南方贵族子弟的困惑和迷惘。赋予了作品极大的魅力和感染力,并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1]Hoffman,D.美国当代文学(上)[M].tr.《世界文学》编辑部.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2]梁工.基督教文学[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3]颜翔林.当代神话及其美学特征[J].株洲: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6

[4]戴维·贝尔得.神话学[M].tr.李培荣.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5]Faulkner,W.Go Down,Moses[M].New York:Vintage Books,1973.

[6]李文俊.福克纳评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The Christian Archetypal Analysis of Faulkner’s Novel Bear

Most of the archetypes in Faulkner’s Works root in The Bible.In the novel Bear,the growing experience of the hero Isaac corresponds with the initiation of Moses in the Old Testament.The work teems with the metaphors of Jesus'resurrection and redemption while the description of the wilderness resembles the Garden of Eden in Christianity.What is unique of Faulkner is that he artfully corresponds Christian archetypes with the social reality of American southwhich reflect faithfully the dying out of southern nobles,the de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values and the confusion of southern noble children.

Bear;Christian archetypes;Initiation;Jesus'resurrection;Jesus'redemption;Wilderness

I106.4

A

2095-7327(2016)-10-0189-02

许涵(1980—),女,汉族,南京人,讲师,就职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猜你喜欢

老熊艾萨克福克纳
喊错了?
修月亮
扫街归来
车 祸
不谋而合
没见到他
乔纳森·艾萨克
不谋而合
威廉·福克纳的《熊》
老熊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