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维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
2016-04-13王丹
王丹
(喀什大学新疆喀什844000)
汉、维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
王丹
(喀什大学新疆喀什844000)
文章从汉、维语颜色词的起源和语义角度入手,通过汉、维两个民族对“黑”、“红”、“白”“黄”、“绿”等基本颜色的象征意义和价值取向的分析,寻找其相同和异同之处,并解释形成这种文化差异的原因。
汉语;维吾尔语;颜色词;象征意义;文化内涵
0.引言
马克思曾说过:对于色彩的喜爱,是一种最为普遍的关系,因为色彩最能通过生理和心理的因素触动人的情绪[1],因此人类对于色彩有共识的一面。然而,受自然环境、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历史现象及独特审美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汉、维两个民族对语言中的颜色产生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因此对汉、维颜色词的研究可
达到加深两个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彼此促进的目的。
1.汉、维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
1.1 汉、维语对“黑色(qɑrɑ)”的文化内涵对比
《说文解字》:“黑,北方色也,火所熏之色也,从炎,上出[2]。”在我国古代夏、商、周、秦等朝代,卿大夫的官府、礼服、祭服都是黑色的,象征着肃穆和高贵。黑色是一种庄重而严肃的色调,一方面象征着正直、刚毅,如传统京剧中张飞、包公、李逵等人的脸谱;另一方面使人联想到万物消亡、生命终结,由此决定了黑色的消极去向,又因它本身黯淡无光,所以有黑暗、阴险、死亡、不公开、恐怖等象征意义,如:黑名单、黑点、黑话、黑幕等等。
古代维吾尔人非常崇尚黑色,法国学者詹姆斯·哈密顿在《九姓乌古斯和十姓回鹘考》一文提到:“突厥人以黑色代表北方”由此可见,对古代维吾尔先民来说,因其长居北方的原因,所以非常崇尚北方的颜色—黑色。后来维吾尔族用qɑrɑ一词表示宏伟、巨大、浓的、严重的含义。如:qɑrɑ οrdɑ(圣宫)、qɑrɑ qurum(喀喇昆仑山)、qɑrɑ jɑmɣur(暴雨)、qɑrɑ tεr(大汗)、qɑrɑ qiʃ(严冬)。根据地名录所记载,新疆的地名用“qɑrɑ”一词命名的高达400多个,如:qɑrɑʃεhεr(焉耆)、qɑrɑimɑj(克拉玛依)、qɑriqɑʃ(墨玉)。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即使是崇尚黑色的维吾尔族也和其他民族一样,对qɑrɑ一词也增加了一些相反的义位,如低级、贫穷、无知、粗鲁等义,与之对应的词有:、qɑrɑ ɣεlq(平民)、qɑrɑ ɣizmεt(粗活)、qɑrɑ qorsɑq(无知)、qɑrɑ ʧɑplɑʃ(背黑锅)。
1.2 汉、维语对“红色(qizil)”的文化内涵对比
红色是汉民族最喜欢和最具代表性的颜色,因此,把正红色称为“中国红”。人们用红色象征幸福、吉祥、热烈。炎帝时的图腾崇拜、周人的尚赤之风,其后的汉、隋、唐、宋、元、明各代都崇尚红色[3],直到今天还是以“红”为贵。如本命年辟邪系红腰带,生了孩子要请人吃红鸡蛋,新娘要穿红色礼服,盖上红盖头。类似积极的含义含有:鸿运当头、走红、开门红等。红色还是权威和身份的标志,如朱批、红头文件。但在现代汉语中红色增加了愤怒、嫉妒之意,如:脸红脖子粗、红眼病等。但总而言之,红色在汉民族传统映象中是一种美好的色彩,象征意义也多为褒义。
在维吾尔族的历史上红色是太阳神和火神的象征,视红色为生命的来源。从挖掘的土墓里发现穿红色衣服埋葬的尸体可以看出“红色”在维吾尔人心中一直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在现代维吾尔语中,红色也象征着喜庆、热闹、爱情、美好、幸福。这种观念体现在娶亲时马车或汽车前要绑红绸布,割礼时小男孩腰系红腰带,领结婚证叫qizil qεɣεz ɑlmɑq。《突厥语大词典》里有:qiliqlinɑj desε qizil kijεr,jɑrɑj desε jeʃil kijεr大意是:妻子撒娇要穿红衣服,想讨丈夫欢心应穿绿衣服。他们如此喜爱红色,很大程度是红色本身呈现出的醒目的视觉感受,他们将红色融入到民族生活中去,如:地毯、壁毯基本都是大红色的,女孩的花帽也多以红色为底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维吾尔语中红色也出现了贬义,如:qiziliiʃtɑn(坏女人)、qizilkθz(骗子)受西方社会“红色”代表革命、进步、斗争的影响,现代维吾尔语中出现了qizil bɑjrɑq(红旗)、qizil bɑzɑ(红色根居地)、qizil jultuz(红星)等词。
1.3 汉、维语对“白色(ɑq)”的文化内涵对比
汉民族认为白色是没有色相的,而没有又意味着贫寒、饥锇,已经结束的,是死亡和凶兆的象征,因此汉民族认为白色是不吉利的。但在另一方面,白色在视觉上有给人一种明亮的感觉,是各种颜色汇成的全部丰富性的综合,同时,白色又具有孩子般的纯洁、天真和生气,因此,以“白”为语素的词语既有高洁、神圣、纯净、单纯、明净的含义,如:洁白如玉、白璧无瑕、白衣天使;又有奸诈、失败、徒然、轻视等贬义,如:白跑一趟、白眼狼、吃白饭、白丁、白面书生等。受西方思想的影响,白色具有了与红色相反的政治色彩,象征反动、恐怖、落后,如:白狗子,白色恐怖、白区、白匪等。由此看来,“白”的贬义义项多于褒义义项。
白色在维吾尔族心中占据重要地位,把白色视为纯洁、神圣、幸福、顺利、平安的象征,这与他们的生活习俗、经济发展方式有关。由于白色的奶制品是维吾尔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食品,因此他们认为白色能给人带来幸福吉祥,是生命的源泉。在维吾尔语中,ɑq kθŋyl表示善良,送人出门会说ɑq jol,表示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给了对方,维吾尔人对白色的喜爱根深蒂固,有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宗教色彩,在民族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老人穿着白色的长袷袢,妇女带白布帽子,在丧葬礼中要系白色腰带ɑq bɑɣlɑʃ,尸体用白布包裹放进坟墓,坟墓上插上用白布做的三角旗等。在与汉民族不断地接触中,维吾尔人也接受了“白色”有反动、落后、失败的象征意义,如:ɑq rɑjon(白区)、ɑq bɑjrɑq(白旗)、ɑq terrorluq(白色恐怖)、ɑq bɑjrɑq ʧiqirʃ(投降)等。
1.4 汉、维语对“黄色(seriq)”的文化内涵对比
黄色是中华民族的代表色,黄色在封建社会代表着权利、名誉、崇高、辉煌,被视为尊色,是帝王之色,平民百姓不能使用。其次,黄色又是大地之色,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人们对黄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而在现代汉语中黄色就没那么幸运了,黄色的尊贵地位随着封建制度消失了,开始带有腐朽、堕落色情、下流、失败的意义,如:黄色网站、朋友黄了、生意黄了等,总之,现代社会人们对黄色已经没有什么好感了,开始谈“黄“色变了。
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认为黄色是不吉利的颜色,代表着忧伤,因此维吾尔族很少穿纯黄色的衣服。在维吾尔语中seriq通常代表麦草的颜色,用来暗示事情的不好的一面,如:病人病的很严重或者是恋人长期看不到心上人,因思念而脸色变黄,就像麦草的颜色一样。在维语中,seriq一词并非都表示黄,有时还有其他的含义。如seriq tyk(毛孩子)、seriq qɑr(初雪)、seriq su(垂涎三尺)等。后来,现代维吾尔语受汉民族的影响,黄色有了堕落、色情等意义,如:seriq kino(黄色电影)、seriq kitɑb(黄色书刊)等,但是这些词语在当代维吾尔人心中的贬义理解并不像汉民族那么深。
1.5 汉、维语对“绿色(jeʃil)”的文化内涵对比
绿色象征春天草木茂盛时的颜色,代表生命、生机,是充满希望的颜色,但在古代,绿色的地位并不高,唐代中下层官吏服饰的颜色就是绿色,象征官职卑微、地位低下。周所周知,妻子有外遇也称戴绿帽子,汉民族对“绿”的这一联想意义恐怕很难与其他民族沟通[4],绿色在古代是一种不正之色。而现代以“绿”为语素构成的词大多与植物、农业有关,如:绿肥、绿洲、绿野。绿色也是畅通无阻、方便快捷的标志,如绿色通道、开绿灯,此外绿色还有健康、清新、自然、环保的含义,如:绿色蔬菜、绿色能源、绿色冰箱、绿色网吧等。
维吾尔民族主要居住在沙漠地区,由于常年的干旱使得他们懂得绿色就像水源一样珍贵,是希望和生命的象征,维吾尔人对绿色的认识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通常清真寺的顶是绿色的,在建筑艺术和绘画雕塑艺术上也多以绿色为主调。在维吾尔语中
jeʃil是一个中性词,表示与绿色或与草木有关,如:jeʃil bojɑq(绿色染料)、jeʃil oɣut(绿肥)、jeʃil θsymlyklεr(绿色植物),受现代汉语的影响,维吾尔语也被赋予畅通无阻等新的含义。维吾尔人向来都推崇绿色,也非常喜爱蓝色,在一定程度上视蓝绿为一体。
2.汉、维颜色词文化特征的异同点及其原因
第一:汉语颜色词体现了封建农业文明的特征,而维吾尔族长期生活在戈壁和草原,颜色词更多的体现了草原文化的印记。
第二:汉民族是一个崇红尚黄轻黑忌白的民族,政治色彩对颜色的认知有较大的影响,而在维吾尔族心中黑、白、红占据一定的地位,对黄色比较忌讳。
第三:汉、维两个民族对颜色的物理反应和认识具有共性,但是受到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模式的影响又各自具有特点,但是在长时间的交流和融合中,造就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文化氛围。
第四:汉、维颜色词随着时代的变化,都不同程度的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部分含义,形象的反映了本民族的文化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1]吐逊江·亚森.维吾尔语颜色词及其汉译技巧研究[D].新疆大学硕士论文,2012.
[2]黄宇鸿,毛向樱.从《说文》看古代阴阳五行文化图像[J].钦州学院学报,2015, (1):72-76.
[3]张玲,热西旦·艾山江.汉维语基本颜色词价值取向的异同比较[J].语言与翻译,2011,(4):37-40.
[4]武玉洁.汉语与维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比较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7): 128-130.
G03
A
2095-7327(2016)-10-0185-02
王丹(1991.7—),女,汉族,新疆哈密人,喀什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维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