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英语专业学生中传统文化的缺失与保护

2016-04-13李宇贤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传统文化

李宇贤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基础部山西阳泉045000)

在英语专业学生中传统文化的缺失与保护

李宇贤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基础部山西阳泉045000)

针对当前外语专业教学忽视传统文化教育这一现状,本文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学生中的缺失程度和导致传统文化缺失的各种具体原因,还就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旨在呼吁大家要认真对待强劲的西方文化,保护好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文化;缺失与保护;举措

0.引言

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思想的指导,而且与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状态戚戚相关,它具有伟大的民族意义和教育意义,在现代值得我们更好的学习和保护。尤其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仅是英语语言的学习者,同时又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传导者,因此作为掌握两种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传播者,他们肩负着国家交流的任务,尤其对于发扬光大本民族文化有着不可推卸难以退却的责任和使命。然而在现实学习活动中,大量接触英语语言让他们有机会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长此以往,以英语国家为主的西方文化也在无形中侵蚀着学生们的心灵和思想。他们在盲目追求热爱欧美文化的同时,却忽视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造成了严重的文化缺失。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何以正确的文化观来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以便让他们有正确的文化取向,不至于在追逐潮流中迷失方向是一项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

1.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学生中缺失的现状

1.1 中国历史典籍、古代文学和传统戏曲方面的缺失

中国历史典籍与古代文学种类繁多,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内容丰富、形式多彩、风格卓越、意义深远。与此同时,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表演艺术—戏曲,与歌唱、音乐、对话、杂技、武术和哑剧相结合,创造了一个壮观的戏剧表演艺术,也反映了两千年来经久不衰的中华文明。在艺术领域,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戏剧文化。然而,当面对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藏,英语专业的学生们却没有多大的兴趣。相比之下,他们似乎觉得这些都有点过时。可见传统文化已经在他们的心目中失去了本应具有的地位。[1]

1.2 传统文化中英雄人物的缺失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它记载了近4000年的历史。在这个伟大的国度中,它曾培育出许多优秀的思想家、爱国者和英雄,产生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在所列的名人中,从孔子到雷锋,个个都是可敬的,值得让人崇拜的。然而,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这些英雄人物并没有太多了解,更不用说崇拜他们了。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林则徐、文天祥都是著名的爱国者,如今在多数英语专业学生的心目中,他们的地位却无足轻重。尤其与现在的那些超级音乐明星和演艺明星相比,许多学生不仅觉得这些人物有点过时,而且还觉得枯燥无味。可能这也导致了学生们对他们的冷漠。结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遗忘他们,英雄们也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同时这些英雄人物在人们心目中的丢失也导致了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丢失。[2]

1.3 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的缺失

据统计,在中国大约有60多种传统节日,其中有些典型且有影响力的节日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千年。为何发祥了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中断甚至出现消亡呢?关键原因之一是我们对我们祖先的尊重和敬仰是中国人孝道的一种体现。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尤其是那些英语学习者对西方节日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节日在中国开始越来越流行,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在如此巨大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对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一些传统节日开始淡忘,这也不足为奇了。一般来说,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改变首先体现了其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其次也受到广受

传播的新节日和习俗的充斥。因此,传承了几千年的一种文化行为—传统节日和旧式风俗不得不面对这个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对西方节日表现出浓厚兴趣和其逐渐失去魅力的事实。

1.4 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缺失

在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文化里,中国人非常重视民族大团结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然而事实表明,年轻人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对集体主义观念除了没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外,反而对个人主义表现出一种极大的重视,这可以从他们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可以看出来。重视个人主义将会极大地腐蚀人民的思想,严重产生信仰危机,危害社会的稳定。[3]另外,其它的一些价值观诸如孝顺、爱国、勤奋努力和艰苦奋斗的丢失也导致了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学生中的丢失。

2.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学生在的缺失不仅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当前问题,而且还引起了我们对导致这些巨大变化的原因更深层次的思考。然而,探究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可以归因于许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接下来我们将一一探索。

2.1 经济原因

改革开放初期,有迹象表明中国已将注意力从政治和意识形态运动转向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开始把国民经济发展作为其首要任务,并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上来。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使中国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然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以牺牲我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由于我们正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所以越来越少关注和维护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而且彼此之间不平衡的程度越来越大。大多数中国人在尽情享受国家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快乐和惊喜的同时,也在忽视着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2.2 社会原因

2.2.1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最引人注目的活动是文化大革命,它是一次激进运动,放慢了国内生产,也几乎切断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这场人类浩劫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人目前所出现的信任危机问题,道德沦丧问题,腐败成风问题都是文革带来的负面影响。尽管后来中国在努力弥补这场灾难的损失,但是我们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仍然被低估,再也无法回到原来的位置,中国传统文化的兴盛和繁荣正处于一个艰难的时刻。

2.2.2 全球化的影响

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主要归因于全球化,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重塑了我们的思维方式。火车、飞机、电话、互联网以及其他形式的现代交通和通讯缩短了世界各国人民相互联系的时间和距离。时间和空间不再隔离而是在保护着各个群体、各个国家的利益,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变革的进程,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华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产生了冲突。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里,人们的思想、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以及物质资料和抽象货物的自由流通都在发生着变化。促使中国置身于国际社会的全球化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包括社会价值观、社会观念、社会需求、社会行为以及社会模式,这也导致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文化行为的缺失。

2.2.3 文化因素

经济的全球化随之也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文化不再是孤立无援,而是超越了国界,开始相互交流、相互影响。随着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西方文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无法逃避的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西方的产品和文化也涌入中国,一股“西洋风”在中国开始盛行起来,尤其对信息开放的城市影响最大。许多孩子天天吃着肯德基,喝着可乐、咖啡,看着《哈利波特》,而对自己本国的文化知之甚少,可见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确实构成了一种威胁。西方文化的侵入冲击了中国人传统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冲击了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信仰。这种冲击曾经一度被我们年轻人视作是一种赶时尚、跟潮流。不过万事万物都有利弊的两面性,优秀的西方文化值得我们学习,但是绝对无条件地接受它,忘记我们自己的根—传统文化,这就是十分悲哀的事情了。

2.2.4 教育因素

最后值得一提的便是中国的教育体制问题,现在我们的教育都普遍欠缺传统文化课的讲授,这也是导致中西方文化失衡的一个主要原因。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教育目的开始转移到培养实用型人才上来。为了赶上世界潮流,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节奏,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除了学习他们母语之外,也开始接触英语。纵观其一生,每个人都跟英学习密不可分。尤其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大学里,重视英语和英美国家文化更是常见。尽管英语是重要,但我们也应该叫去自己传统文化和语言的教育,因为它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灵魂,它可以让所有的中国人团结在一起,形成我们自己的文化身份。

3.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举措

3.1 政府的支持

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为了能够培养传承传统文化的杰出人才,政府要引导传统文化与经济体制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保护、推广和复兴传统文化的战略步骤,推进落实战略决策。加强立法,提高立法、执法力度,必要时采用法律手段来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大力宣传、加强教育、彻底根除制约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的观念和做法。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部署,向海外人民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3.2 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更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树立全民意识,自觉学习了解传统文化,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利用多种途径积极宣传、保护和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和意义,提升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认可率。对个人而言,人人都应做到用传统文化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来严格约束自己家的言行。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体制下,加大与传统文化相关产品上的消费,提升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丰富文化产品的内涵,坚持与时俱进、发展创新。[4]

3.3 采用多元文化主义,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的关系

在西方文化强烈的影响下,很多中国人开始喜欢西方文明,所以对中国传统文化失去了信心,认为其闭塞、过时,而不适合于现代教育。事实上,当我们一提到多元文化,这种思想就显得既单一又片面。

因为多元文化强调的是每种文化的平等性、多样性、兼容性,倡导没有一种文化会比另一种文化优越,所以在这里我们要提醒大家尊重、保护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文化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应该以一种批判性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它所强调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值得我们学习,但它所重视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却不适合我们的社会。因此当我们评价西方文化时,批判性的态度是必需的,绝对的采纳和放弃都是不合理的,最恰当的方法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如果我们采用多元文化主义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充分认识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一样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保护的方面,我们相信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一定可以和西方文化想媲美。

3.4 教育机构的任务

3.4.1 革新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机构需要革新教育思想,加强引导,确定人文学科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强调中国历史、哲学、艺术和文化的教育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达到目的,例如:定期举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内容的考试;举办学术讲座、讨论和演讲;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经典文学名著等等,以便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教育不只是传授一些实用性的知识,与此同时,也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因为只有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们才能明白文化的本质,保持我们的独立性而不是完全迷失于西方世界。[5]

3.4.2 开创新的教学方法

如今,高科技已经渗人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忽视借助于高科技来推广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生活在一个高科技的信息时代,尤其计算机的普及不仅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更快捷,而且也缩短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信息化的发展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在这点上是令人可悲的。所以既然我们无法阻止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我们为什么不借助于科技手段来拯救我们传统文化呢?这是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授课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3.4.3 开设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必修课

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它理应得到各中小学和大学的重视。考试能帮助学生们提升兴趣和责任,能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学习某一门课程的必要性。教育学者们首先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并且尽快地制定在各大高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必修课的任务。

[1]黎慧.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学生中的丢失与保护[D].武汉理工大学,2007.[2]何其亮,张晔.A Talk o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刘东艳.英语专业大学生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5]毛军社.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0.

The Loss and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 Majors

LiYu-xian

(Sh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hanxiYangquan045000)

At present,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ducation is being neglected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s for this situation,the thesis points out the losing degre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mong English majors and the concrete reasons accounting for its loss.In addition,the author puts forwar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to protect and develop traditional culture,calling on every Chinese to reasonably treat the powerful western culture,so as to protect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widespread it as much as possibl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Loss and Preservation;Measures

G122

A

2095-7327(2016)-10-0172-03

李宇贤(1981.10—),女,硕士,讲师,毕业于山西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就职于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与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