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的救赎
——试析《白雪公主后传》中的主题异化

2016-04-13程凯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格林童话巴塞尔白雪公主

程凯

(淮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安徽淮南232001)

人性的救赎
——试析《白雪公主后传》中的主题异化

程凯

(淮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安徽淮南232001)

《白雪公主后传》是美国著名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作品,与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相比,《白雪公主后传》是作者处于后现代创作背景之下,实现的对原童话的颠覆,进而试图表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与主题,从而也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情感体现。本文就将针对该作品当中反映出的主题异化现象进行简要阐述,并且针对其表现异化主题的具体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从而透过这种表面的主题异化现象,深入剖析该阶段社会背景以及人性方面的困境,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相关参考。

人性的救赎;《白雪公主后传》;主题异化

《白雪公主后传》是对之前格林童话中《白雪公主》的颠覆与再创造。在这部作品当中,作者巴塞尔姆保留了原童话中的重要情节与主要人物,可以说这部作品是脱胎于格林童话作品的重要体现。但同时该作品则以一种完全不同的眼光与方法,将白雪公主打造成为一个普通的女人,有着丰富的情感与欲望。只是作为普通人的白雪公主,依旧有着梦幻般的幻想与憧憬,这就反映出现实社会中现实的残酷,是典型反映与揭露现实社会阴暗面的反童话作品。所以针对两部作品当中主题方面所表现出的异化现象进行分析,一方面是对该作品的深入解读,另一方面更是该作品本身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与人性本质。透过异化现象进行深入探究,往往是对创作者内心情感的深层解读。

1.《白雪公主后传》所体现出的主题异化现象

1.1 人物自身存在异化现象

若想分析《白雪公主后传》中体现出的主题异化,首先需要对“异化”的概念有所了解。实际上所谓的“异化”,在不同的阶段其具体表现形式都会有所差异。但无论表现如何变化,其内涵都是指在除了自我力量的作用与指引之下,人自身受到外界的影响较大,从而丧失了自我,丢失了本性,进而变成了一种“人非人”的状态。实际上也可以简单把这种“异化”现象理解为人格的分裂,人一旦丧失了主体性,其本身的价值也将会丧失,此后如行尸走肉般存活。而《白雪公主后传》中,男性形象发生异化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中,七个小矮人的形象无疑是除了白雪公主之外,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几个人物。而其正因为正义与善良,勇敢与无畏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读者。但在《白雪公主后传》中,七个小矮人完全被异化为现代男人,其均被空虚、低靡、无聊与虚伪充斥。在这些人的形象中,完全体现出的就是一群丧失自我,丧失主体乃至丧失灵活的躯壳形象。以七个小矮人的领导者比尔为例,在《白雪公主后传》中,其不喜欢与任何人交流,只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做着无聊的事情,沉湎于着自我享受的快感。显然这种懒散与空虚足以体现出人类本身的异化与畸形。

再比如童话作品中的保尔,其作为王室的王子,身上流淌着贵族的血液,可是尽管如此,保尔却依然丧失了王子所应该拥有的一切高贵与华丽。在他的身上,表现出的更是一种极端异化的现象。保尔不敢去追求美好的生活,不知不觉已经沦为一个懦弱无能的人,甚至还像鲁迅作品中的阿Q一样,精神畸形、灵魂崩塌,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所以面对白雪公主,他选择的只能是阿Q一般的自我逃避与安慰。甚至他已经丧失了基本的行为与行动能力,逐渐沦为这个黑暗社会背景之下的偷窥者。格林童话中所塑造的王子形象早已不复存在,相反再次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则是丧失欣慰能力、丧失心智、丧失情感、麻木不仁的人物形象。很显然这样的人物形象变化是在隐喻当时社会中存在的精神危机,也是当时社会中许多人物形象都具备的特点。

1.2 人际关系出现异化现象

前面分析到的人物形象异化,只是一个简单的方面。也正是因为人物在性格特点以及思想情感等方面都出现了变化,所以与格林童话相比,《白雪公主后传》中的人物在人际交往与人物关系打造上同样出现异化现象。在《白雪公主后传》中不难看出,人与人之间丧失了最基础的沟通。在这些人物形象上,人最本质的东西不复存在。虽然说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依然生活在一起,可就是这样的朝夕相处,依然无法让其恢复到格林童话中的和谐关系。冷漠、陌生成为该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之间关系最为普遍的表现和代表。在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关系塑造上,白雪公主的情感,小矮人无法满足。同样小矮人们甚至连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如何试图修复出现裂痕的人际关系也并不清楚。所有的无能为力和置之不顾实际上都是作品想要表现人物形象的麻木不仁。在这个异化的世界里,每个人每天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走出来。所以正是因为《白雪公主后传》中,人物本身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故而人物与人物的交往过程中必然会存在极度异化的人际关系。在巴塞尔姆的笔下,人际关系正是在人们的冷漠与淡然中异化,留

下的只是人们行尸走肉般的躯壳与人性的完全丧失。

2.《白雪公主后传》中主题异化的具体表现方法

2.1 对原有童话故事的打破

作者巴塞尔姆之所以创作了《白雪公主后传》,并且是在格林童话的原有基础之上,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进行保留,目的就是为了凸显两部作品的不同,从而营造出异化的效果。因此这部作品进行主题异化的主要方法,就是对原有童话的打破,对童话故事进行重写。巴塞尔姆作为后现代主义背景之下的作家,其抓住了二战之后世界中出现的一系列现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人们存在着严重的信仰危机,同时整个社会秩序万分混乱,人际关系的相对冷漠与荒诞为作者创作该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故而透过该作品,更是作者本身想要对人们的唤醒,以期让人们从迷惘中走出,进而作者选择了这样一种异化的表现方法,对故事进行重新的建构。

《白雪公主后传》实际上是对传统格林童话故事的一种戏说与调侃。因为一般的童话故事都是以说教为方式,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是正面的,对人具有积极影响的。在主题的打造上,也往往体现出宏大、正面的主题精神。但《白雪公主后传》很明显摒弃了这种模式,对故事情节进行了彻底的改写。之前童话所阐述的伦理道德与价值观念都被抛弃殆尽,留下的只是人物形象所得到的彻底颠覆以及这些畸变人物本身在这个道德缺失、个性丧失以及信仰颠覆社会背景之下的异化表现。

2.2 将语言和情节进行打乱

在《白雪公主后传》这部作品中,很轻易可以看出,作者在对人物形象打造上,不仅想要将人物的扭曲与畸变展现出来,甚至更想将这种接近病态的形象与特点展示出来。故而人物在实际生活中的癫狂与半疯半傻,实际上也是作者进行主题异化的具体表现。语言一直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最佳方法,而语言功能的丧失实际上也寓意和表现了人们之间无法继续深入的人际交流。

以侏儒们对王子衣着的讨论为例,他们并没有说王子的衣着是光鲜亮丽还是平庸如常人。相反其说出的则是一些类似于垃圾一般的词汇和话语,如“英镑现在很疲软,母牛在产仔……”,很明显侏儒们说出的话语与实际想要表达的内容没有任何的联系,相反还足以看出这样混乱的语言表达,实则是人与人之间逐渐丧失沟通交流能力的重要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和具体的拉开,实际上都会体现在语言的无法顺利沟通方面。

当然,除了语言之外,情节的颠覆与重新组合实际上也是作者创新写作方法的体现。情节设置具有较强的跳跃性,没有任何线索可以被读者发现。传统的时间线索、时空线索在这部作品当中都不复存在。所以情节的跳跃,也是该作品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作者进行异化表现的重要方法。比如前一情节还在表现白雪公主受教育的情况,另一情节则瞬间转变为保尔的自言自语。很简单也很明显,在《白雪公主后传》中,时间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在整部作品当中,人物恰好一直处于这样的一种过去与未来不分,现在与过去颠倒的混乱生活当中。人与过去、现在、未来的脱离,实则是人无法清醒意识到现实情况,无法清醒面对自己的表现。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人对时间的异化则更能凸显小说的异化主题,进而将人性的救赎思想贯穿到整部作品当中。

3.主题异化所体现出的人性救赎

虽然整部作品都没有明确提出“人性救赎”这四个字,但通过对作品中异化主题的分析,不难看出,人物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人物本身所面临的社会背景,但另一方面也是更为主要的,则是人物本身道德信仰与人性的根本缺失。

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作者所处的时代恰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那时候的美国,并没有真正实现宁静与和平,相反更多的人陷入到一种空虚和荒诞的境界当中。整个社会都充满了绝望,男人们更喜欢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低靡、无趣、寂寞,这些都成为当时时代的代名词。巴塞尔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创作出了这样的童话作品。称之为反童话的目的,主要是因为其颠覆了童话带给人的美好感觉与正能量。相反通过这样的叙述形式,将社会的异化以及人性的扭曲彻底展现出来。

巴塞尔姆虽然保留了七个小矮人的人物形象,可是对其进行颠覆也是因为巴塞尔姆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与之对应的七个现实人。这七个人的特点在作品中七个小矮人的身上都有所体现。而这些被异化的人物形象实际上就是现代人,这些人对现实存在不满,对生活不尽满意。可是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其又不具备改变现实的能力。因此作为这些人,只能每天如行尸走肉般存活,然后活在他们自认为舒适的环境中,或者空虚、无趣的生活,任凭自己的性格被吞噬、个性被磨灭,只想在这样的畸形社会现状中,保留躯壳般苟且活下去。

4.结束语

作者巴塞尔姆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很明显其目的就是为了突破格林童话中所塑造的美好人物形象,从而进行反童话创作,颠覆传统人物个性与特点,从而进行主题的异化表现。在当时那个人性畸形发展的时代,巴塞尔姆可以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形式,很显然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截然不同的阅读感受。并且通过作品可以看出作者试图营造出扭曲的人物形象,目的就是唤醒已经被社会异化的现代人。从而让这些人觉醒,将人性与信仰找回,从而获得人性的救赎与解放。

[1]郝丹丹.异化世界中的悲悯救赎——论《白雪公主后传》中的异化主题[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5,02:34-36.

[2]赵攀.论《白雪公主后传》中男性人物的异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3: 76-79.

[3]李斗斗.《白雪公主后传》中的“缺失”对主题意蕴的凸显[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2:45-46.

[4]陈明.《白雪公主后传》的叙事策略与人性主题[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0,01:85-88.

[5]于杰.《白雪公主后传》的女性主义叙事解读[J].当代外语研究,2013,09:39-42+ 78.

[6]曹山柯.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J].外国文学研究,2006,01:67-76.

[7]王丽捷,宁爽.《白雪公主后传》中的两性困惑[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22: 123-124.

[8]刘瑾.从《白雪公主》的嬗变看后现代主义的“游戏性”[J].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01:51-52.

I106.4

A

2095-7327(2016)-10-0156-02

2015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唐纳德·巴塞尔姆小说认知叙事策略研究,项目号为SK2015A744。

程凯(1981—),男,安徽淮南人,硕士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格林童话巴塞尔白雪公主
《格林童话》
2023巴塞尔艺术展巴塞尔展会格莱斯顿画廊展位
巴塞尔kHaus军营主楼改造设计
我家的白雪公主
我的白雪公主
译介铸经典,瑰宝恒流传——《世界各地的格林童话:格林童话国际接受的动态流变》述评
可爱的白雪公主
青蛙王子
“过期”的《格林童话》
巴塞尔Parterre One多功能休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