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在国际关系理论背景下的分析
2016-04-13汪和祥
汪和祥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44)
中国梦在国际关系理论背景下的分析
汪和祥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44)
中国梦的提出在国内、在世界引起来强烈反响,其对中国、世界都有重要作用,其能够凝结中国力量,也可以强化世界共识。中国梦对世界梦的实现、国际关系的调整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中国需要以中国梦建立外交布局,让世界认识中国,也需要与世界一同建立共同体。本文阐述了中国梦的世界价值,提出了在中国与世界中认同中国梦的策略。
中国梦;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意义;外交布局;世界认同
0.前言
当前对中国梦的内涵研究没有系统、全面的论述,对其世界意义的价值挖掘不够深入。在中国,要以中国梦建立与世界整体相匹配的外交布局,提升中国软、硬实力的同时,让其与在国际关系中推动国际经贸合作、促进世界和平。
1.中国梦的国际意义
1.1 发展道路
中国梦一直倡导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样的理念对中国、世界的壮大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梦不仅可以促进中国的壮大,也有利于世界人民的幸福生活的建造。中国梦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也是必须的,首先是中国的强大和稳定,其次才能促进世界的稳定团结,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中国梦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重要的机遇,也带来了重要的挑战。中国一直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平等的对话和合作,拒绝依靠扩张、掠夺谋求自身利益,拒绝通过战乱、武力侵略他国。时代在进步,殖民扩张的时代也已经结束。中国促进世界各国以共同的合作共赢实现自身的强大复兴[1]。中国自身拥有雄厚的实力,在推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构建和谐的世界关系中是一支非常强大的中坚力量支柱,在国际关系中,其能够通过自身力量担负重任,为和谐国际关系贡献力量。中国在复兴强大的过程中,以保护他国利益为前提,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国际事务的解决中,面多全球多方面的挑战,不畏惧、不退缩,与其他国家携手一同解决国际问题。国家质检的利益均衡和利益融合,才能保证稳定的国际关系,才能创造和谐共享的价值,达到所有国家的互利共赢。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主动调整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结构,保证自身经济稳定的同时推进了世界经济的平稳复苏。事实证明,在多重危机前,中国一直秉承着中国梦的核心,勤劳刻苦地坚守在前列,为早日实现和平稳定做出巨大贡献。
1.2 实现路径
中国一直倡导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在对外合作中积极与他国合作。中国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也坚持以历史的眼光兼顾世界需求,主动创造与他国合作交流的机会,寻求最终的利益综合。在世界事务中,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和能力,肩负着应尽的义务。近些年来,威胁世界安全的事件层出不穷,中国一直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身份在很多事情中有所作为。世界联合国维和过程中,我国也先后有两万多名维和的工作人员与他国的维和工作人员携手共同应对挑战,避免灾害,已经参加了数十次的维和行动。经济危机此起彼伏,严重威胁到各个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了很多次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国与他国以期携手做出决策,渡过难关,给世界平稳的经济状态。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中,中国在国内实行了多种战略,通过加速城镇化促进国内经济的整体稳定,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促使进行良好的经济秩序,这对周围邻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有至关重要的积极影响。中国梦是一种内在动力,为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及支持,其能够凝聚集体力量,促成大家的共同成长和进步。经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也有强大的现实力量做保障,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但是,不容置疑的是,中国梦的实现也需要世界力量的推进和支持[2]。只有有稳定的国际环境,有良好的国际关系,中国才能全面投身于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
2.以中国梦进行外交布局
2.1 在新理念中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中国梦的建立,让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有了全新的思路和理念。中国与美国等较大国家合作时,应致力于维持平稳健康的状态,只有和谐的国家关系,中国才能和世界上其他大国一同作为世界的中流砥柱,在遭遇危机、困难时候,才能携手以中坚力量维持世界和平发展。和大型国家的合作,也能为其他小型国家的合作提供现实的理论依据,为其提供理论支撑。当遭遇分歧时候,中国要主动以积极的姿态改善分歧,解除摩擦。与其他国家合作时候,要加大战略对话,建立互信互惠的关系,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创立全新的大国关系。在与周边国家合作时,要继续创造稳定的边境关系以此来促进周围区域的整体平稳发展[3]。在与其他中小型国家合作,要主动为其提供理论、技术、物资方面的饿支持,协助其走向强大。在全世界国家事务治理中,中国应主动与其合作,探讨全新
的战略,以此提升彼此在全球国家中的代表性,享受应有的权利,也要携手合作,做出应尽的义务。“抱团式”的方式是中国和其他中小型国家合作的最佳方式。中小型国家遭遇困难时,中国要主动提出援助,促进双方梦想的实现。中国梦的实现与此有紧密的联系。
2.2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在全球治理过程中,中国必须以一种负责人大国的姿态肩负起重任。目前,随着高科技和技术力量的提升,给各个国家带来变动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矛盾与冲突,加上全球区域发展不平衡,很多严重的问题威胁着世界安全。各个国家应当主动肩负起重任,在解决世界共同问题的道路上贡献力量。中国应当在考虑到自身实力与条件的基础上,积极投身到全球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增强在国际组织的投入和支持,在国际组织的改革过程中付出该有的力量,在制定国际规则上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大国携手的同时尊重中小型国家。中国也要承担起应尽的国际义务,面对国际纠纷的过程中,以大局为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解决。在一些严峻的国际问题上,很多国家为了逃避重任,拒绝提出合理的建议,也没有明确的态度,跟随大国,没有独立的意见和做法。在中国,中国梦的弘扬一直提倡中国以独立的姿态在世界舞台上[4]。
2.3 强化交流
在与其他国家建立国际关系时,中国能够积极地推进与其他国家的人文交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但是这不仅要仅仅要关心本国的利益、实现本国的伟大复兴,也应该在国际上取得其他国家的认可,与其他国家强化交流,将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途径传递给其他国家,这是国家之间增强好感的方式,也有助于在需要的时候其他国家能够给予积极的援助和支持。中国当前面对的国际形势,需要与他国多交流,了解国民以及国外民众对于中国梦的理解,让其对中国梦有深刻认识的同时对中国有强大的信心。同时,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也能够将中国梦推广到世界中,因此,要不断地扩大交流,丰富交流的方法[5]。
3.增强中国梦的世界认同感
3.1 深化中国梦
中国梦的实现,不仅仅需要中国人自己的努力,也需要世界各国的支持。在国际关系中,中国寿险作为主体,深化自己的中国梦,对中国梦的内涵有深刻的解读,而且在发展中要把握好中国梦的整体方向。从中国自身出发,首先要深化中国梦,从解决内部矛盾开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价值,实现国内人民利益的统一。只有人民的利益达到了平衡,才能减少内部冲突,为中国梦的实现创建平稳的环境。在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我国的综合实现有待增强,因此,要从软硬实力两方面进行。中国人民对于中国梦的追求也是对于强大中国实力的向往[6]。在国际关系中,其他国家对中国梦的支持首先应该从对其内涵的正确解读开始,因此,这就需要中国以主动的姿态对外宣传。中国的国家经济实力、国民精神状态都对中国梦的实现由一定的影响力。在与发达国家的交流中,要增强其他国家对中国梦的认同感,尊重其他国家的发展方式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让其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获取利益。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还需要人民的共同努力,首先需要中国人民的努力,也需要世界人民的支持。中国梦要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价值观契合起来,让其实现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到每个人。
3.2 融合世界梦想
中国梦也应该融合世界梦想,让中国梦成为世界梦的一部分,让中国区域其他国家成为共同的命运体。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脱离与其他国家的交往独自发展。完成世界梦想,还需要所有国家同舟共济。中国梦的目的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大兴旺,也是在追求共同利益。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国家之间的利益是相互交融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包罗万象的,宣扬“天下观”,这就要求中国以一种积极的开放包容的态度去吸纳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促进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中国梦只有与世界梦联合,才能让世界发展的动力成为中国发展到动力。中国不能独善其身,要强化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创建和谐的世界关系。中国应该与其他国家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形成全球国家共同努力的状态,形成世界范围内的“命运共同体”,与其他国家共呼吸、共生存,在志同道合追求共同利益的同时求同存异保持世界的多元化,在解决全球事务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消除障碍,解决问题,共同发展[7]。
4.结论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中国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一定秉承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理念,也会担负起稳定国际关系的重任,通过强大、和平的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携手并行,与其他国家互通有无、密切合作,以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为目的,创立和谐、美好、强大的世界体系。
[1]王义桅,韩雪晴.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梦[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3(08):21-39+156.
[2]周尤.软实力视角下“中国梦”的报道及影响力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4.
[3]肖晓.对实现中国梦的哲学思考[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4]江利群.实现中国梦的机遇与挑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5]甄文东.中国国际战略理论:一种框架性分析[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4.
[6]蔡亮.新型大国关系的内在文化逻辑及对“中国梦”的三重意涵[J].国际展望,2014,2(01):55-67+148.
[7]卞浩瑄.“中国梦”的价值及其世界认同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
D64
A
2095-7327(2016)-10-01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