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规制概念的发展及其本质

2016-04-13杨亚柳木薇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利益集团失灵公共利益

杨亚 柳木薇

(宿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论规制概念的发展及其本质

杨亚 柳木薇

(宿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本文通过对前人文献的论述,从实证和规范两个方面对规制的本质做了一个简要的考察,探讨了规制的本质:从实证角度来讲,市场失灵只是规制产生的原因,但消除市场失灵却不是规制的目的;从规范的角度来说,规制在其本质上既不全是为了公众利益也不全是为了利益集团的利益,公众利益和利益集团的利益只是规制本质的外在表现而已,而规制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规制;公共利益;利益集团;本质

0.引言

“规制”(regulation),也称为管制,就学科范围而言,“规制”不仅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十分核心的概念,而且也是政治学、法学等其他的学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不同的学科对规制的定义也大不相同,不过都反映了该学科对规制的认识的独特视角,换句话说,不同的学科对规制的定义都突出了该学科自身的特点。就其研究的领域而言,“规制”也涉及了很广泛的范围,从反垄断到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规制,但大体可分为两类,主要有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

尽管规制的文献卷帙浩繁,但是没有人给规制下过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以期能够说明规制的本质。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规制的本质:从实证角度来讲,市场失灵只是规制产生的原因,但消除市场失灵却不是规制的目的;从规范的角度来说,规制在其本质上既不全是为了公众利益也不全是为了利益集团的利益,公众利益和利益集团的利益只是规制本质的外在表现而已,而规制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本文的第二部分从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两个方面来讨论规制的本质,实证部分主要从规制的原因来分析,而规范的部分主要讨论有关规制目的的两个观点——公众利益规制和利益集团规制;本文的第三部分主要是本文的结论。

1.实证经济学分析与规范经济学分析

1.1 实证经济学的分析

一般认为,一个有效率的市场形式应该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要通过市场,行业中拥有很多的企业,每一个企业只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其产量在市场上的份额是微不足道的。也即,企业没有影响市场的能力。(2)企业可以自由的进出市场,市场上不存在进入和退出的障碍。(3)行业中的要素是自由、完全流动的。(4)市场是完全信息的,买家和买家拥有对产品的质量、供求等同样的信息。凡是满足上述特点的市场都是有效率的市场,市场可以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自动实现均衡,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实现福利最大化。凡是不满足上述条件的就被称为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和信息不完全。在市场失灵下,需要政府干预以实现帕累托改进。大多数经济学家和研究规制的法学家们都承认规制产生的原因是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由于市场失灵所带来的效率损失。因此,正是现实条件对理想中的有效率的市场条件的偏离构成了政府干预市场的原因,也即规制产生的原因。

政府进行规制的原因似乎是在说明,规制的目的只是为了消除市场失灵所产生的无效率。然而,政府在规制过程中也不是万能的,政府

由于其自身的限制也无法满足。Posner(1974)所设定的两个条件中的一个:政府规制是没有成本的。因此,并不能据此认定政府实施的规制就一定能够消除市场失灵,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和增加社会福利。“规制失灵”也逐渐成为人们要求放松规制的原因之一。拉丰和奥格斯(2009)在其著作中论述了规制失灵的原因,他们认为规制失灵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a)官僚机构的能力不足造成国有企业的管理不善,行政成本上升和抑制创新等问题;(b)社会性规制将会成为市场准入的门槛或者具有其他反竞争效应;(c)规制制定者不能充分预见企业对可能不利于其经营目标实现的干预措施的行为反应;(d)出于政治的需要,对于公共危险,经常要采取实用性强通常也较为紧急的规制措施,因而阻碍了标准制定的理性的成本收益分析模式;(e)规制机构被规制产业所俘获,与规制对象成为利益共同体。

从上面的论述看出,市场失灵只是规制产生原因,规制也不一定能消除市场失灵,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纠正市场失灵绝对不是规制的目的。首先,如果说政府规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消除市场运行中的市场失灵,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无效率的规制政策存在于经济社会中,甚至有些政策已经存在了许多年,尽管大家都知道其不合理,却没有改进甚至废除?

其次,假定规制能够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能够纠正市场存在的不足,但是这只是从实证经济学方面进行的分析,并没有涉及到从规范经济学方面进行探究,而规范经济学恰恰是规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本文讨论的一个重点。比如,假定政府规制消除了市场失灵,但是市场上实现的最有效率组合点位于Edgeworth方框中的原点或者接近原点的地方。

1.2 规范经济学的分析

目前关于规制的目的有两种主要的观点:公共利益规制和利益集团规制。

1.2.1 公共利益规制

公共利益规制主要是指规制的目的是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公众的利益,该理论认为规制是为了纠正市场无效率和不平等而由政府等规制机构提供给公众的。需要指出的是,公共利益规制不是为了实现帕累托改进。有关公众利益规制文献有很多,但是依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垄断行业的规制是经济规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垄断企业因有其自身边际成本递减的特点,所以要打破其垄断地位必然会造成资源浪费,这也造成了垄断企业存在的合理性。但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企业会利用其在市场上的独占地位,制定垄断价格,撷取垄断利润,其制定的垄断价格要远远高于其边际成本,从而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

1.2.2 利益集团规制

与公共利益规制不同,利益集团规制一开始就承认了规制是竞争的利益集团之间为财富更有利于向其转移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个途径。但是,一个利益集团能否在竞争中获得有利于自己的规制措施,不仅取决于利益集团中的成员是否有共同的利益及共同利益的大小,而且还取决于该集团对其内部成员搭便车行为的控制能力。一个没有共同利益的集团,其成员是没有激励为了集团的利益采取任何行动的,这样的集团就是一盘散沙,更不会有有利于该集团的利益重新分配,但是即便是有共同利益的利益集团也不一定能够采取共同的措施来实现其共同利益,因为搭便车行为的存在使利益集团组织起有效率的行动变得十分困难,规模越小的利益集团越有可能组织起有效率的行动来争取集团的利益。Olson在其名著《集体行动的逻辑》中详细阐明了这一观点。在发达国家,农民组织很容易获得政府的补贴,因为在发达国家农民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小,且有比较完善的组织,因此很容易组织起来采取集体行动。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就不同,因为发展中国家农民占有人口的很大比例,他们的分布广泛,且没有组织,无法组成有效率的集团来争取自己的利益,他们没有办法解决自身内部的搭便车行为。相反,一些小集团,尤其是在一些存在寡头市场结构条件下所组成的卡特尔组织,他们有更大的意愿和能力来组成强有力的集团来争取自身的利益,实现社会财富对其有利的再分配。

2.结论

本文通过对前人文献的论述,从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两个方面对规制的本质做了一个简要的考察,从中得到了本文的结论如下:

(1)市场失灵只是规制存在的原因,但是规制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消除市场失灵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从规制政策的出台到实施都是很复杂的博弈过程,规制政策有可能在某个方面消除市场失灵,但是也有可能带来其他方面的效率损失。

(2)公共利益规制没有固定的内涵,其内涵与时间、地点和社会价值评判标准的变化而变化,受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但是这并不影响对其本质做出判断,即公共利益规制本质上也是为了实现利益的再分配,只是公共利益规制具有时代性、相对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利益集团规制则从一开始就承认规制的目的是获得有利于该利益集团的财富分配,因此该理论也承认规制的本质是利益的再分配。

总之,不论从实证经济学还是规范经济学的角度都可以看到,规制的本质都是为了利益的再分配。

[1]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M].朱绍文,译.1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2-78.

[2]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M].余晖等,译.1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10-36.

[3]Stigler G.The Theory of Economic Regulation[J].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1,2 (1):3-21.

[4]Posner R.Theories of Economic Regulation[J].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1974,5(2):335-358.

[5]让·雅克·拉丰.规制与发展[M].聂辉华,译.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180-202.

An Surve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Regulation”Concept and its Nature

YangYa-liuMuw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uzhou UniversityAnhuiSuzhou234000)

This paper will make a brief survey on the nature of the regulation both form empirical aspect and normative aspect,based on the previous discussion in the literature.From the empirical perspective,market failure is only the causes that produce the regulation;however,to eliminate the market failure is not the purpose of regulation.From the normative perspective,regulation in its essence neither entirely benefits the public interest, nor entirely benefits the Interest group.While the public interests and interest group is only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nature regulation,regulation in essence is The redistribution of interests.

Regulation;Public Interest;Interest Group;Nature

F062.6

A

2095-7327(2016)-10-0107-02

宿州学院科研平台开放课题“皖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绩效评价研究”(2014ykf26)。

杨亚柳(1986—),女,河北衡水人,硕士学位,就职于职宿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利益集团失灵公共利益
失灵的指南针
谈谈个人信息保护和公共利益维护的合理界限
2020年一汽奔腾T99智能钥匙失灵
浅析美国利益集团发展及其影响
公共选择与法律——利益集团理论述评
“幸运拍”失灵了
论专利行政执法对公共利益的保护
美国利益集团初探
浅论固体废弃物治理的政府失灵
近现代喀喇沁·土默特地区区域利益集团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