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2016-04-13生静
生静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枣庄277000)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生静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枣庄277000)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因此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同时面临的挑战也逐渐增多,而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各课程中最为基础的一门课程,提高其教学质量成为了老师最为关心的课题。随着高职院校生源的不断增多,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全然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本文对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简单叙述,并对分层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措施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分层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同时也对学生的专业及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各个学校等都不断扩招学生,导致生源的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高职院校,这种现象尤为严重,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各个高职院校的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最为基础的一门课程,为其选择较为合适的教学模式成为了老师最为关注的课题。高职院校受到学生来源的影响,每位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及认知水平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对这些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是学院发展的必然趋势,“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对每一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实施中,分层是最为重要的环节,老师要结合学生数学成绩、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兴趣等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班级,然后老师再根据这一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设定一定的教学内容及要求,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在各自知识基础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1.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1 高等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决定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因
高等数学的特点就是逻辑性、系统性、灵活性强,这些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感觉很困难,另外,高等数学课堂与之前中学的教学课程相比,其内容更为抽象化、符号化、复杂化,在高等数学课堂中,既有系统的概念引入、推理论证,又有导出方法、分析范例等,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大大超出了之前的学习内容,这让很多学生对这些内容都感到很陌生,加之之前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都不一样,自然就会出现学生学习层次的差异。针对此现象,我们除了提高教学水平之外,还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及学生自身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模式。
1.2 学生自身差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因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渐增大,学生生源及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在渐渐加大,主要是表现在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上,即便是分在处于一个班级的学生,其数学基础、思维能力以及对数学的态度、兴趣等都不相同,如果在教学中还是采用之前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势必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这样说明学生存在一定的天然分层,因此,实施分层教学是必然的。
1.3 社会对专业人才提出的不同要求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原因之一
在现在科技飞速前进的时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想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学生不仅对本专业的技术及知识熟练掌握,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创新思维。由于每位学生所学专业不一样,对每项课程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和目标也呈多样化,使得学生学习的层次自然出现不同,这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因之一。
1.4 实施分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老师在选择课堂内容时也感到很为难,若选择的内容难一些,水平低的学生听不懂,内容浅一些,学习好的同学又感到很乏味,老师把握不好课堂的深浅度,导致教学水平一直不好,实施分层教学,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课堂内容,学生都能在自身知识基础上得到很大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就会得到明显提升。
2.分层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措施
2.1 学生的分层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层是保证分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要想对学生正确分层,可征求学生的意愿进行有效的测试考核,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以下几点可做为参考指标:(1)学校进校之前的数学成绩;(2)在分层之前重新进行数学测试,取其各项平均成绩;(3)学生的学习兴趣;(4)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习惯;(5)自我控制能力;(6)自我控制能力;(7)毕业后的就业规划;综合以上几个指标,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将学生大致分为A、B、C三个层次,A是综合评价比较高、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能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独立老师布置的习题;B是综合评价还可以,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这类学生时可以掌握课程,在老师和A类学生的指导下可完成布置的习题;C是综合评价比较低,学习成绩较差,基础不牢固的学生,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才能掌握课程,课下可完成部分比较简单的习题;根据学生的比例进行分层后,可保持各层次之间的交流互动。
2.2 教学目标的分层
为A、B、C三个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学中提高自身的知识,针对A类的学生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实际运用和自学能力的
培养,这类学生设定的教学目标设为达到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大纲规定的全部要求,达到较高的数学素养;针对B类学生应注重培养其知识运用的能力,这类学生设定的教学的目标完成大纲的全部内容,运用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针对C类学生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这类学生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完成高等数学大纲规定的大部分内容,得到课程中规定的学分。
2.3 考核分层
教学目标的设置不但是老师的任务,还是提醒学生重点、难点的方法,每一单元或模块到完成教学后,学生都要进行大量的习题巩固,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难度的课后作用也是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此,C类学生的课后习题应以基础性习题为主,B类的学生要适当布置一些应用性比较强的习题;而A类学生要布置一些拓展性、难度性较大的习题。这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其各自所能承受的习题难度,不但能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还能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另外教师应该在每章教学内容完成后都应进行一次考核,根据A、B、C类学生的综合情况设计综合试卷,多以课本习题为主,基础题适合占到整个试卷的4/ 5,拓展题占到1/5,这样的设计不但能控制整张试卷的难易程度,增强薄弱学生的学习信心,还能给水平较高的学生发挥特长的机会,让其产生成就感,激励他们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2.4 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并不是单独的一个环节,而是与别的环节紧密相连的,在实施分层教学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策略都要作出相应的改变,由以往的单一化向多向化转变,另外,老师和家长可作为评价的主体,还可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要综合学生的整体水平进行评价,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设定评价标准,尽量去发掘每位学生的发光点,不可遵循之前以成绩好坏为主的评价,以免造成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3.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在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3.1 提高对分层教学模式的认识,建立正确的观念
所谓分层教学是针对学校的生源特点及学习基础的差异,在教学目标及内容、课程设置等环节进行分层,主要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而设立的,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是解决两极分化严重的重要解决方法,然后,很多家长及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分层模式就是分等级,导致学生和家长不理解,学生压力大,因此在实施分层模式之前应向家长和学生家长实施该模式的目的和必要性,使他们认识到,分层并不是分等级,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根据不同的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从而帮助学习差的学生得到提高。
3.2 确定目标的统一性,保证基本目标不动摇
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弥补以往传统模式的弊端,并不是说部分学生就不用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而是让学生能顺次达到目标,在该模式中,统一是始终存在的,但是又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施该模式的过程中,很多的老师就把分层目标设定为学生的最终目标,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一些学生也会把分层后的初级目标设为自己的最终目标,这样就失去了对于目标性的主旨。因此,在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时,对目标统一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材料、方法、目标达成时间上有所选择,同时也鼓励学生在统一目标之之上实现程度上的差别,但是最终的目标是绝无弹性可言的,这是每位学生应该达到的。
3.3 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
在把学生分为不同层次之后,为了让分层制度更加合理规范,要给每位学生公平竞争的机会,在实施过程中建立动态管理制度,使管理更为活泛,比如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老师需要根据分层的变换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在备课是进行集体性的探讨分析,如果老师制定的内容对本层次的学生轻松掌握,就可尝试把这层的教学内容的调到下一层的学生中,保持学生在一个不断进步的状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外学生的知识水平处于不断提升的状态,为激励学生不断上进,可在本学期结束后再进行新的分层,最后学期的考核和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都可作为调整学生层次的依据,成绩优异的学生可升到上一层次中,成绩不达标的调整到下一层次中,在该过程中,老师可适当为学生提出意见,同时还要鼓励不达标的学生,做好其思想工作,减轻学校负担。这种升降的动态管理制度,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要,还充分发挥了学校的人性化管理。
3.4 及时与学生沟通并鼓励学生
与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分层教学虽是具有一定的优势也是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有一定的缺点,在实施的过程中势必是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在层次的两个极端,学生的心理状态都会有所不同,C层次的的学生易出现自卑心理,对学习丧失信心,而A层次的学生就会有高傲的心理,但是学习压力也很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后期的学习效率,因此,老师应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阶段性的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帮助,疏导学生,保持乐观的心态,不断前进,以保证分层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新课标对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的设定,以往高职院校老师实施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被现代社会所淘汰,而“分层教学”在这个教学时代中脱颖而出,其是院校达到教学目标,培养社会人才的必然途径,通过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分别按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培养,将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可以使得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自信心更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提升了学生能力及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应该在高职院校中普遍推广使用,但该模式实施时难度较大,对于在实施过程中应出现的问题也要及时改进。
[1]南晓雪,罗淑君.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施——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安全专业分层教学的实施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51:149-150.
[2]郭健,郭建萍,贾进涛.高职院校基于学分制改革的高等数学分层教学和教考分离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12:38-40.
[3]陶正娟,云连英,汪荣伟.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03:114-116.
[4]刘学才,涂文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38-40.
G642
A
2095-7327(2016)-10-0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