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高校开展党组织生活的几点思考
2016-04-13张美玲
张美玲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微时代”下高校开展党组织生活的几点思考
张美玲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随着网络传媒的发展,社会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微信、微博等一些新生媒体已经成为主要的、影响巨大的信息传播媒介。在“微时代”大学生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教育环境复杂多样,高校党组织生活的开展质量,关系到高校的稳定与人才培养,也是社会稳定的有力保证。高校党务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熟练掌握网络交流工具掌,握教育的主动权,切实提高网络素质,确保在“微时代”紧紧把握党组织教育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利用“微时代”在高校中做好党组织活动,这对于正确的引导广大的中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加强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的加强主流的宣传,对于保持我党队伍的先进与纯洁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作者的党组织生活经验,就“微时代”下党组织生活的新形势进行了介绍。
微时代;党组织生活;网络;高校
随着网络传媒的发展,这个时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微信、微博等一些新生的媒体已经成为这个社会主要的、影响巨大的信息传播媒介。我们将这个时代称之为“微时代”,“微时代”是新型网络媒体变革与创新的产物,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将视频、音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进行更加广泛和快捷的信息传播[1]。接受新事物比较快的大学生已经成为“微时代”最为活跃的使用群体之一,“微时代”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就“微时代”下学生党组织生活的新情况,对“微时代”下大学生党组织工作机制进行相关研究。
1.“微时代”特点
“微时代”之“微”主要在于传播媒介之微,传播内容之微,传播终端之微。所谓传播媒介之微主要是说传播时软件本身比较小,比如微信、QQ等都不是大型软件;所谓传播内容之微主要是说传播的文字、图片、小视频等都短小精悍,意义深刻、通俗易懂的篇幅就构成了传播的内容;所谓传播终端之微主要在于其设备目前来说就是一台台小的笔记本、智能手机等,这些设备体积小、容易携带。
“微时代”给当前的生活,尤其是大学校园生活带来了显著特点,第一是传播的空间范围被更大的拓宽了,而且这种传播是流动的,网络技术已经进入到4G时代,简单易于携带的智能手机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几乎是人人拥有。作为微时代的重要特征,移动设备使信息的传播更具有流动特点,打破了空间的距离与限制,只要具有互联网就可以自主的选择时间与空间来进行信息的传播接收[2]。人们随时随地采用简单的文字、图片、视频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分享与交流出来再不受传统传播方式的限制。第二方面是“微传播”本身就更容易吸引人,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对于信息的筛选本身就是个复杂过程。“微时代”信息的传播“短、精、快”让人们在较短的时间了解较多的内容,提高人们的阅读欲望,所表达的观点、思想就更加明确和吸引人。第三是传播信息扁平化,在“微时代”人人都是信息传播传播活动再也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方向传播,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信息接收、信息传播、信息制造三者之间不具有明显的界限,每个拥有移动终端的人都可以作为一个信息传播中心,人们传播与接收信息的更加快捷、高效、简单,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强[3]。另外“微时代”以其强大的信息交互能力提高了群体的参与度,人们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上即时通信、语言聊天、视频会面;人人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对事情的看法,人与人之间跨越空间与时间的交流极大的增强了人们对于事情的参与度。
2.高校党组织生活
大学作为国家培养人才、培养社会优秀建设者的重要场所,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高校中青年教师与学生大量集中,所以高校的党组织生活对于日常的教学工作、科研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加强这一阶层的党组织教育对高校群体的凝聚力十分重要[4]。对于党组织生活江泽民同志在一次重要的讲话中曾经说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活动方式。”
高校的党组织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大学来讲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生命线,要为社会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材就需要通过党组织生活来加强大学生的凝聚力,在高校基层做好党组织工作是凝聚战斗力的基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可以将大学生和青年教职工的心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信息化网络化下各种新的思想层出不穷,作为受教育程度比较深的大学生,这群体中各种新的情况、特点和新的形势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在高校中加强党的组织教育有利于消除一些学生信仰上的缺失、文化上的虚无和思想上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5]。加强高校的党组织活动也有助于教职工以及广大大学生面对新的形势、新情况保持务实求真、与时俱
进以及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就高校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校党组织对于党组织生活的认识度还不够,对于在“微时代”这一新的发展情况中党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开展形势等都有待提高,学校党组织生活的质量、方法都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3.微时代高校党组织生活
“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的党组织建设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当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探索高校党组织生活的新形势,采取切实有效地新手段对于高校的党组织建设,党员素质的提高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微时代”给大学校园生活带来了更多的诱惑,一些丑恶现象也随着微信、微搏等新媒体快速传播,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邪教、西方分裂势力、直销公司等也借助于快捷的互联网传播方式冲击着大学生群体以及党员的思想和行为,对象牙塔中不谙世事的大学生群体形成了恶劣影响[6]。“微时代”中各种信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互联网将全球连接在一起,网络以及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上可以游戏、购物、交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网上了解世界,但是受到成长的限制大学生辨别能力不足,选择能力较差,外面花花世界,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就会产生更多的迷茫、精神空虚、心态浮躁、悲观厌世。新的情况要求广大的大学生党员,尤其是高校中做相关党务工作者要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强自己的创新性,应对各种挑战,解决大学生党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7]。
抓住机遇,迎接“微时代”带来的挑战。正确使用微信、微博等舆论工具做好主流的宣传,做好高校的党组织工作,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认为在当前“微时代”形势下做好党组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注重实践的原则,面对信息网络化时代,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过程中,思想观念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次要采取新的方法进行党组织生活,党组织生活工作系统内各组成要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作用方式、调节方式都进行综合创新,合理利用各要素与“微时代”间的关系。“微时代”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免会遇到难题,然而这个时代同时也会为党组织生活带来全新的理念与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另外利用好“微时代”影响下广大青年学生党员的新特点、新心理,将党的教育最大程度的放入“微载体”中,与时俱进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可以借助一些大学生党员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与最新的时事报导结合,利用微信、微博等开展讨论将一些党的理论融入其中。
“微时代”的来临,丰富了组织生活的媒体载体,“微载体”形式多变,种类繁多。其微博、微信、微公益、微阅读、微视频等传播媒介结合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传播媒介,将各种信息更好的呈现给人们[8]。在高校的党组织生活中,组织者要借助这些微载体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到人们日常关注的微载体中,使受教育者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感受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微载体有助于将有教育意义的信息播散开来,青年教师、学生党员将从中获取知识,并且与施教者进行互动探讨,潜意识中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内容,从而更好的吸收所领悟到的知识,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的党组织生活中将“微载体”运用得当,将在大学生党组织教育中起到更大作用。
传统的党组织生活,一般是在高校中通过课堂或者社团、班级等机构组织的共同学习过程,简单的讲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教育等主流思想,方式较为单一,互动性不强,以理论灌输为主,党组织生活的形势内容都要审核与把关,但是事实上大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再也不单纯的局限于校园、课堂,社会对其的影响也同样重要[9]。在“微时代”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弥补了传统社会信息资源的不对称缺憾,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在这个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在党组织思想教育方面“审核”的角色被淡化了。党组织教育的方式应该成为一种潜移默化式中的“润物细无声”,微信、微搏等“微媒体”的表现形式让党组织生活不再、空洞乏味、注重说教而是变得容易接受。
另外在“微时代”中党组织活动也要注重正确使用“微载体”或者“微媒体”等信息传播工具的教育。如何“去伪存真”,如何让青年党员学会学习党组织学习的相关内容,挑选出高质量、能引起青年大学生共鸣的时政新闻、政策理论等有益学习成长的内容,正确应对和处理各种信息,不断提升分析思考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
4.小结
在这个“微时代”信息轰炸,在网络的快速传播过程中,大学生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教育环境复杂多样,矛盾重重。再也没有所谓的教育权威者,新的形势与变化都要求“微时代”的党务工作者尤其是高校中的党务工作着总结经验,紧跟时代。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党组织活动,占领意识形态的新阵地,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帮助大学生党员把握党的新政策,时刻团结在党周围。
高校党组织生活的开展质量,关系到高校的稳定与人才培养,进一步讲也是我们社会稳定的有力保证[8]。与时俱进熟练掌握网络交流工具掌握教育的主动权,高校党务工作着切实提高网络素质,确保在“微时代”紧紧把握党组织教育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利用好微时代的微载体在高校中做好党组织活动对于正确的引导广大的中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加强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的加强主流的宣传,保持我党队伍的先进与纯洁都有着重要意义。
[1]周琪,罗川.“微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4,01:68-70.
[2]王帆.微时代社会化学习新解[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14-18.
[3]胡玮.“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D].广西大学,2014.
[4]郭敏.微时代网络文化的后现代特征[D].太原科技大学,2014.
[5]雷丽.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的实效性[J].高校理论战线,2006,08:29-31.
[6]刘文伟.本科院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3:27-28.
[7]曾峥,谢俊才.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创新策略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05:19-20.
[8]赵鹏飞.高校本科生党组织生活模式探讨[D].兰州大学,2011.
[9]钱顺明.“互联网+”时代非公企业创意党组织生活探索[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89-92.
G641
A
2095-7327(2016)-10-0047-02
张美玲(1987.06.20—),女,硕士研究生,助教,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就职于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