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艾青诗歌中的“忧郁”

2016-04-13侯俏俏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艾青意象诗人

侯俏俏

(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论艾青诗歌中的“忧郁”

侯俏俏

(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艾青诗歌的灵魂在于“忧郁”的诗绪,在体会和感悟到人民生活的痛苦时表现出的悲悯和忧郁的气氛,从而成就了“艾青式忧郁”。这种忧郁常常通过她特有的诗歌意象、凄苦的意境、沉郁的语言表达出来,寄托了诗人对祖国、人民的同情和怜悯。

艾青;诗歌;忧郁;意象;意境;语言

艾青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诗人,以自己所处的世界潮流、民族传统以及自身的个人气质的交汇,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诗歌风格。忧郁,是一种诗绪,它贯穿于艾青的诗作之中,也是艾青诗歌中特有忧郁美。

1 暗淡的诗歌意象

意象是“意”和“象”两方面的结合,“意”指作者主观的思想情感,“象”指客观的社会生活及自然万物,所以“意象应该是借助于具体外物、运用比兴手法所表达的一种作者的情思”。[1]86这种忧郁就寄托在诗中所出现的意象身上。

1.1忧郁的“灰色”意象

艾青写诗时注重情感的表达,强调主观情感对感受的渗入,并将二者融合起来,加以多方面的联想,便创作出鲜明又具有广阔象征意义的意象。这种感情的抒发,是运用丰富多彩的意象来表现的。诗人自己的所思所感通过寄予意象身上来传达作家意图,但其诗中的意象又有自己的特性,以暗淡阴冷的灰色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感情和诗绪。

如在《手推车》中,诗人形象的勾勒出这样一幅图画,在阴冷荒凉的气氛下与之相对应的冬季的瑟瑟发抖,鲜明形象的刻画出中国大地的现实写照。诗中诠释了阴暗环境的灰色意象,阴暗的苍穹,干枯的小河,黄沙飞舞,满地是荒凉和颓败。这些意象都是蒙上了一种诗人的忧郁美的灰色。这些暗淡阴冷的灰色意象传达了国家民族的艰难困苦,也渲染了诗人的忧郁与绝望。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太悲哀了的老妇”、“寒冷的指爪”、“昏黄的油灯”、“破烂的乌篷船”,更是一种凄凉寒冷的意境。《北方》里更是让人毛骨悚然:北方冬季外面一片的荒凉和颓败的景象,作者的内心是充满了忧郁和失望的。北方的民族已经失去了“生命的绿色”,从此没有了养育和滋润生命的渊源,并且塞外风沙肆虐,黄沙、荒漠、破旧的村庄、干枯的小河、颓垣与荒冢,在黄沙中苦苦挣扎的人们,疲倦的驴子,枯干了的河岸等一组黯淡、阴凉、忧郁、衰败的意象,一幅战争笼罩下北方民族的残垣断壁景象。既是对当时社会真实情况的写照,又是作者情感饱满的流露,对处在水深火热的中国民族的同情和怜悯。这种感情,没有直接表达,而是通过可感的灰色意象暗示出来,忧郁之情更耐人寻味。

1.2忧郁的土地意象

土地意象是艾青诗歌的中心,在土地意象里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凝聚了诗人本身的思想和情感。忧郁的灰色土地意象,更是作者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劳动人民的最深沉的爱,以及对他们命运的关注与探索。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土地”遭受着暴风雨的打击,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永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然而这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土地,即使死了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灰色的情感显而易见。但诗人的忧郁之中渗透了爱国主义精神:我的祖国虽然贫穷落后,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我心中郁结着过多的“忧郁”,然而这毕竟是生我养我的祖国。即使为他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这土地意象深藏着的正是诗人对灾难中的人民与受难的祖国一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赤子之爱,它使艾青诗歌获得了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生命力。正是艾青的诗歌,使土地意象获得了具有民族精神特质,又具有审美性特征的独到的艺术美的品质。①诗人除了对饱含爱国主义的土地意象的忧郁外,还淋漓尽致的对自己身边的农民亲人的忧郁的土地意象的刻画。《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整首诗和大地融为一体,把“大堰河”化身为自己的母亲,以为勤劳、平凡、纯洁、善良的形象。对大堰河不幸中诉说着忧郁,同时也是对大地的感慨和忧郁。从诗中我们看到的是深深的忧郁,从母亲的不幸的诉说中饱含忧郁,对大地母亲的赞美中饱含忧郁,以及表达了对大地母亲的热爱。在《农夫》更是深刻的描写了农民生活在这悲凉凄苦的土地上的窘况,诗人将农夫与土地深深的融为一体,突出了战争环境下黑暗真实的情况,他把自己的悲悯寄托在社会最低层的最朴实最真诚的农民身上。农民的脸是“土地的颜色”,身上发出的是“土地的气息”,两脚踏在“土地里”,农民的阴郁“如土地”,不说话也“像土地”,愚蠢、固执与不驯服“更像土地”,也只有农民才是真正的爱着“土地”。土地是多灾多难得,是满目疮痍的、遍体伤痕的,它是危难之中的国家与民族的象征,也是农民的象征,诗人以满怀的忧郁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诗人将个人的痛苦与欢乐,融合入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以人民的忧患苦难为自己的忧患苦难,他的忧郁和迷惘,他的热切而急迫的探索,都以祖国和人民利益为根本。

艾青通过这些诗中暗淡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忧郁,是与社会现实的苦难同行的,是一种真实的横梗在心头无法言说的情感,这种忧郁的情思渗透在诗行中,耐人寻味。

2 凄苦的意境

在艾青的诗歌中,总是将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这种组合叠加的意象便赋予了诗歌鲜明立体的意境。艾青的意境有两种基调:

2.1寒冷的意境

艾青的诗中大多是皑皑白雪、黑暗的夜晚、干枯的小河、枯死的树木、阴郁的天幕、寒冷的沙漠风等一些景象,给人内心的悲凉和寒冷。作者正是通过这些寒冷的意象才塑造出这种冷冰冰的意境,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忠实于思考。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我们看到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前行的人们,他们冒着严寒和内心的悲凉依旧挣扎着向前走,多重的意象勾勒出了一幅天寒地冻、寒流袭人的悲苦、肃杀的意境。这首诗无不呈现出凄惨的战乱景象,悲剧的社会现实使诗人的一颗忧郁的心更加忧郁,引起了他更深的寒冷的震颤。艾青在《诗论》里说“叫一个生活在这个年代的忠实的灵魂不忧郁,这犹如叫一个辗转在泥色的梦里的农夫不忧郁,是一样的属于天真的一种奢侈。”[2]43艾青表现的是那个时代的色彩,那个战乱的社会,现实的社会,给人民带来了无限的灾难。这个时代怎能让作者不忧郁呢?作者悲哀的呼声,便产生了一种孤寂沉闷之感,我们不能不为这种单调贫乏的生活气氛所感染。这首诗正是这种典型的艾青式的感情基调和气质的体现。作者关注着劳苦大众,并把自己的命运同广大农村和农民的命运联系起来。他的忧郁并不是给诗歌增添了哀怨,而是热切的思虑,不是退让,而是积极的准备。《北方》中风沙肆虐的塞外,黄沙飞舞,渐渐的吹走了滋润生命的绿色,这座城市变成了残垣断壁,一片的枯黄、惨败、颓废的气氛,“寒冷”的心境便涌上心头,扼杀了人们的希望,冻结了北方的活力。到处都是寒冷、萧条、颓败,既是对现实状况的真实再现,又是诗人对祖国人民和时代的思考与关怀。艾青看到这中景象深深的刺痛内心,忧郁之感油然而生。同时也是对祖国人民的热爱之情。《鱼化石》中我们看到过去多么活泼和旺盛精力的活鱼,“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可是不幸遇到“火山”和“地震”,而“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虽然是简单明了的几句话,但是却包含了作者深深的情感。曾经的活波变成了一动不动,曾经的自由也消失殆尽,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现实和民族民运的感叹和怜悯。

作者是在含泪的微笑中饱含着感情的泪水的墨汁来写的。他从鱼化石中获得了从亲生经历的特殊体验中所总结的惨痛的人生感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②用朴素平凡的语言,道出了最普通、最基本的人生哲理。鱼化石的形象和诗人心中的思绪撞击,使诗人思绪震颤。人们越读越会悟出诗人在写鱼化石的痛苦和灾难的同时,也将自己和千千万万的人们,在时代的浪潮里被沉埋的景象,跃然纸上。通过这鱼化石的寒冷、深沉的意象表达了一种凄凉、悲哀的感情,同时诗人心中的忧郁也融进了这鱼化石中。内层的哲理达到了只能深深地去领味,而不能言传的境界。

2.2衰败的意境

诗人通常也会用荒芜的田亩、枯死的野草、土黄暗赫的土地、简陋卑微的田野、佝偻的老人、阴郁的苍穹等意象构成一种衰败、颓废的画面,由此来表达自己的忧郁和对时代和民族的同情和关注。

《旷野》:诗人描写了一幅凄苦、贫瘠的田园景象,“薄雾在迷蒙着”,“灰黄”的道路,“狼藉”的土地、“荒芜”的田亩,“枯死”的野草,“腐烂的禾根”、“一片土黄”与焦茶的颜色的混合”还有“披着白霜”的“稀疏的绿色”,所描绘的都被蒙上一层阴郁灰暗的色彩,真实地表现了广大农村的“衰败”,来传达诗人的感受、情绪和意念,并激发读者与之产生共鸣。③人民在经历战乱后的衰败、颓废,艰难的生活着,过着贫穷落后的日子。诗人更能更能体会到了这种苦难,深深的渲染了自己的忧郁情绪,自己更是和这些劳苦民众深深的融在了一起。

《冬天的池沼》中整首诗都是深沉悲凉的基调。诗人写出这么破败、肃杀、冷寂的冬天,其实他是希望这这种衰败的景象的改变,更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忧郁。它用一种比喻的写法,把萧瑟的冬天比作颓废、萧条、冷寂的老人,单纯而明了,更能触动人心。“老人的心”,“老人的眼”,“老人的发”,由点到面,整首诗的形象浑然一体,一幅苍凉的感觉。冬天的池沼太苍凉,太悲哀了,渲染了作者的忧郁情感。

《荒凉》中给人呈现的就是山上没有书树、地上没有草、河里没有水、人的眼睛里没有眼泪,这样清瘦的语言更使人感到犹豫之感油然而生。诗歌简短、明了,意象鲜明生动,却给人更大的震动。这么简短的描述、刻画,给人寒冷、静寂、荒凉、萧条的一幅图景,看似简单的意象,却蕴含的巨大的意蕴:作者看到这动荡不安,荒凉颓废的中华民族和劳苦大众,内心感到异常的荒凉、寒冷、忧郁。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对民族和广大劳苦大众的同情和怜悯,把自己和他们融为一体,深沉的表达了作者的忧郁之情。诗人的忧郁诗绪更是衰败、苍凉、颓废的表现。

艾青诗之根须是深置于时代的土壤里的,看到了“披上了土色的忧郁”的村庄、山坡、河岸与荒冢,诗人没法不忧郁,他的忧郁表现出他对现实比别人有更深一层的思考,他的忧郁来自于占据了贫穷土地的深厚的热爱和对着土地上贫苦农民的深切关怀。诗人从这贫穷、苦难、死亡的交织中表达出了蕴藏着深沉的忧国忧民,热爱祖国人民的忧郁情绪。

3 沉郁的语言

语言是诗人情感表达的载体。艾青正是运用了冷峻的词汇和激愤的语言充分完整的表达了内心的忧郁之情,并且也让人为之动容,融为一体。

3.1冷色的词汇

在艾青诗作中,通常语言是冷色的、焦虑的、忧郁的。

3.1.1描绘声、色、光的词汇是冷色的:

声:他是用来歌唱祖国的声音是嘶哑的,他的诗不说“耀眼的光芒”,而说“难遮掩的光芒”(《太阳(之二)》);不说“焦灼的期待”,而说“无限困乏的期待”(《春》);不说(手推车发出)“刺耳的尖音”,而说“使天弯痉挛的尖音”(《手推车》);不说“为理想所鼓舞”,而说“为理想而痛苦”(《给太阳》);不说“轻快的独木船”,而说“飘着香气的独木船”(《少年行》)。他的语言是从心窝里吐出的,具有沉甸甸的分量,不容读者的眼光匆匆划过。这些声音给人带来的是沉思、焦虑、忧郁。在(《旷野》)中静静的大地“悲哀而旷达,辛苦而贫困”,虽然“没有什么声音,一切都好像被雾窒息了”。但此时无声胜有声,他那种无声的旷野,越是让人倍感人民的苦难和祖国的灾难。更加衬托了诗人发出了对祖国悲哀惋惜的嘶哑的哀嚎。

色:在艾青诗中的土地意象为了表达忧郁的情绪,常用阴郁的黑、灰、蓝等冷色调渲染,形成强烈地视觉效果,最终取得富有个人特色的诗歌艺术生命力。这在《献给乡村的诗》里,在描写乡村的贫穷时,诗人用了“乌黑”、“枯黄”、“灰黄”、“焦红”等颜色,颜色彼此之间显得十分协调。另外,艾青的颜色和诗歌主题之间的配置也很和谐的,而且所有颜色在指向该诗所表现的旧中国乡村贫穷落后封闭停滞的思想主题又有一致性,颜色总体偏暗,情感指向阴沉,与诗人的思想情绪非常吻合。还有诗人把《大堰河—我的母亲》中把大堰河所有这些品质和“我”因此而表现出来的对她的“爱”和“敬”等“情感价值”,诗人是把它浓缩在“紫色”这一特定的色彩里表现出来的,“紫色的灵魂”,诗人就认为是“美丽的灵魂”。透过这种阴冷的色调,我们更多地感受到的却是它的凝重、忧郁和凄寒。

光:光,是色的反映,既是对自然光、色的敏感感受,更渗透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无望。《旷野》:“灰黄而曲折的道路”,和道路旁的“乌黑而干燥的田亩”,并且“田野已荒芜了”,有一种灰白而混浊、茫然而莫测的“雾”的笼罩……”所有的描写都被统一在总的调子之中,被迷蒙的薄雾染上了一层阴郁灰暗的色彩,就是这短短的几句就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一片黯淡萧条的村庄,这个气氛是阴暗忧郁的,能把读者深深的融入诗中。

艾青诗里的声、色、光,是为了充分变达忧郁情感的形式美的体现,充分的表现出阴暗、萧瑟、寒冷的氛围,这种冷色调的表现与作者阴沉的情感十分吻合。

3.1.2表达情感的词汇是冷色的:

艾青诗歌中许多词汇一般都用冷色调的词汇来描述悲哀、不幸、苦难。

如《北方》诗人用一些“呼啸”、“恐怖”、“扫荡”、“黯淡”、“灰黄”、“荒漠”、“寒风”、“颓垣”、“荒冢”、“忧郁”、“孤独”、“困苦”、“悲哀”、“疲乏”、“痛苦”、“寂寞”等冷色调的词语,描写的是在民族大灾难的年月,充分的展示出中国人民被迫流亡的一幅形象画,诗人犹如握着锋利的刀,鲜明、有力地为我们刻出了寓民族灾难于北方旷野的衰颓,悲凉,惊恐,阴郁的风景,那是多么令人心悸而又难忘怀的一幕。全诗中都是一些表达情感的冷色调词汇,给人一种阴冷和荒芜的失望感,也渗透着诗人深深的忧郁诗绪。

3.2冷峻而激愤的语言

在艾青的诗作中,看似平淡简单的几句话,但充满了作者波涛汹涌的情感,深深表达了对民族衰败的激愤,对社会的现状无能为力的悲哀。语言都饱含了作者激愤浓烈的感情,简洁犀利,显现出冷峻的特色。《补衣妇》:虽然只是平淡普通的话语,蕴涵着作者内心愤激的情感。通过战乱时代的一个小小角落,路边的补衣妇的行为,深深刺痛每一个人们的内心,让人们对那个战乱的时代有切身的体会,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国家的灾难、人民的困苦都以活生生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4 结语

艾青诗歌中的忧郁是时代情绪、民族传统、西方文化影响与个人自身气质的一种契合和融会贯通。同时也渗透着诗人对祖国、人民极其深沉的爱,以及对现实生活状况的重视和思考。

注释:

①王泽龙.走向融合与开放:艾青诗歌意象艺术的探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02-107.

②黄才良.艾青诗歌的抒情特色[J].名作欣赏,2010(15): 127-129.

③张景兰.彩色的诗——论艾青诗歌中的色彩描写[J].淮海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55-58.

④李妮.色彩与情感:艾青诗歌中的“色彩体系”及其忧郁诗风的表现[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6-81.

⑤张林杰.艾青:现代敏感性、角色意识与风格色调[J].长江学术,2015(2):67-73.

[1]刘峰杰.文学批评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6.

[2]艾青.艾青全集·诗论[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43.

On“Melancholy”of Ai Qing’s Poet ry

HouQiaoqiao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and Literature,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nyang,Henan464000)

“Blue”is the soul of Aiqing’s poet ry.He reveals his int rinsic sadness,melancholy in the feel ing and expressing people’s suf fering so as to achieve“Ai Qing Melancholy”.This kind of Melancholy is of ten expressed by poet ry intention,bit terness of ar tistic conception and foul language.It contains thepoet’s symphathyand compassion to themother land and people.

Ai Qing;Peot ry;Intention;Conception;Language

I207.25

A

1672-2094(2016)04-0078-04

2016-04-30

侯俏俏(1992-),女,河南南阳人,信阳师范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责任编辑:周哲良

猜你喜欢

艾青意象诗人
抚远意象等
艾青《我爱这土地》
艾青来了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无题
论艾青《诗论》的研究价值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