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福特主义”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的新理念*

2016-04-13路宝利

关键词:福特主义应用型

田 辉,路宝利

(1.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职业教育研究所,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后福特主义”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的新理念*

田 辉1,2,路宝利2

(1.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职业教育研究所,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应用型院校作为有别于传统学术性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类型,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当然使命,其自身的发展定位、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等特征有利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而“后福特主义”作为一种世界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思想,对应用型高校的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后福特主义”理论中的劳动者标准、柔性化、精益生产和水平型组织方式等理念与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融合,衍生为应用性高校的“双融普惠”“人格资本”“并行工程”和“竞争性外包服务”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新理念。

“后福特主义”;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

新时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大学生精力充沛、富有创造力,将作为社会创业者的新生力量,成为创新创业潮流的源头活水。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考察湖南大学时,鼓励大学生要敢为人先,成为创业的实践者和先行者。2015年伊始,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9个部委共同启动“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制定配套创业政策、合理利用政府资源,激发大学生创新活力,以创新引领创业,力争实现2014~2017年引领80万大学生创业的预期目标[1]。

在全社会高度重视创新创业的宏观环境中,应用型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的新形态,以特色鲜明、服务地方、培养理论水平较高而专业技能较强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核心的发展定位,在大学生创业教育领域具有较强的潜力和光明的前景。

一、应用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优势

(一)应用型高校

应用型高校是在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本科教育,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科研型高校,一般来源于地方的教学型、实践型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高校将“应用”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依据地方特点和学科优势设计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过程、方式和评价标准[2],最终体现为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创业教育

在知识经济和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创业教育作为释放个体发展潜能、迎合小微企业创业潮流、将高校就业困境转化为创业创新的教育改革创新模式,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同时,创业教育更是一种“普世”的素质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3]。新时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要求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将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国家和社会将创业教育的战略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应用型高校的创业教育优势

首先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应用型高校走出传统“精英型”“学术性”人才培养模式,升华了普通职业技术学校“技能型”“操作性”的人才培养范式,通过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社会需求,找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点,努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素质优异、专业技术高超的应用创新型人才。这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高度复合的应用型人才与高校创业教育所培养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具有高度的吻合性。

其次在教学课程设计方面,应用型高校推广产学研融合教育及专业实践教学,通过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依托企业、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加强校企交流与合作。同时,学校强化教学课堂的情景模拟、职前岗位实战训练等环节,这种应用型课程体系使学生提前获得岗位实践经验,形成专业应用能力,积累社会经验,缩短职业“后熟期”,识别商业机会,可增强学生创业阶段的领导力和决策力,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潜能。

最后在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上,应用型高校的师资建设标准为“双师型”,教师们既具有丰富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又擅长专业技能,熟悉岗位要求,有较强的社会应用实践能力[4]。这种师资模式促进了专业知识的更新和迁移,加强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也加快了应用型高校专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社会市场接轨的步伐。同时,应用型高校注重特色师资培养,通过引进、培养、兼职、交流等形式,形成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专业技能、较广社会交流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同时,这种具有特色的师资结构也有利于大学生完善成功创业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特质,理解开放性经济、市场价值、竞争等创业活动特征,激发学生创业动机、创业思维和创业资源的整合。

总之,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定位、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师资建设等特点使应用型高校的创业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和潜力。但如何将这种优势和潜力转化成现实的创业教育指导和理念,依然需要适合而崭新的理论与之契合,延展出新的理念,为应用型高校的创业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和创新力。而“后福特主义”理论是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宏观环境深刻变化和产业组织生产的深刻思考后,高度提升和创新的理论成果,将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的应用型高校的创业教育提供新的理论指导和理念拓展。

二、“后福特主义”理论与应用性高校创业教育的融合

(一)“后福特主义”及其特点

鲍曼将建立在灵活的生产体系和弹性的组织结构基础上的“现代性”称为“后福特主义”[5]。与“福特主义”时期经济和技术作为主要的变革力量相比,“后福特主义”时期社会图式发生突变,社会和制度变革成为主要的推动力。“后福特主义”理论倡导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方式需要出现变革式进步,理论观点包括:通过革新、质量和价值附加的物质和服务提升全球竞争力;鼓励团队主义的企业政策;政府、雇主和工会的合作;弹性生产系统,小批量定位精准市场的精益生产;扁平组织的弹性动能;弹性的专门化和多技能人才;高信任,决策高度自由和集体参与等[6]。

(二)“后福特主义”理论与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的融合

“后福特主义”理论是全球范围内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生产方式提出了全新的变革要求,而应用型高等学校的产生也是社会经济环境和教育制度变革映射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真实写照。在“后福特主义”背景下,社会对劳动者提出了不同的劳动标准,宽泛的技能基础、弹性的团队组合必将取代传统上以特定岗位技能为导向的劳动模式。而应用型高等教育将更多在塑造多元的人才培养方面产生作用,以满足“后福特主义”时代下劳动者的标准。同时,教育的工具理性决定了高校在就业面临困境的过程中不断改革转型,重视适应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的创业教育,而以理论教育和专业实践教育并重的应用型高校在创业教育领域有先天的优势,更能形成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践行应用型人才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

“后福特主义”时期,以创业教育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则是从被教育者本身出发,尊重其多样性,探究其个体发展的可能性,激发个体的创业潜能,使被教育者更多地可能成为“符号操纵者”,并且由于创业教育本身体现了一定的价值倾向和价值选择,具有导向性、前沿性和规范性[7]。因此,在“后福特主义”时代的应用型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与时俱进改革发展的新事物,体现个体发展到价值倾向与选择。“后福特主义”理论的新理念提升其创业教育的厚重度和前瞻性,提升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适应度和价值性。此外,“后福特主义”理论中的劳动者标准、柔性化概念、精益生产和水平型组织方式等理论概念对应用性高校的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这些新理念将融合应用型高校的创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拓展新思想和新理念,提升其创业教育的水平、品质和效果。

三、“后福特主义”理论与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融合的新理念

(一)“后福特主义”的劳动者标准衍生出“双融和普惠”的创业教育理念

“后福特主义”的劳动者标准认为,劳动者需要高水平的教育,以持续地适应新的、有着更多要求的工作机会。公司需要备有一支受过较高教育水平的知识工人队伍,这些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得产品质量和商业机会的核心[8]。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对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要求像协调运转的齿轮一样,环环相扣。因此,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变革、劳动者标准的转变和全社会对对创新创业的迫切性,必然使高等教育开始多元化发展。那么,对于高等教育改革转型的新事物——应用型高等院校,其启示在于,人才的培养需要因势利导,大力推进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兼顾学生的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是基础,创业教育是关键,应用型高校需秉承“双融和普惠”的创业教育理念。

“双融”是指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专业教育侧重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创业教育侧重于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但二者形式上的相对独立不能掩盖二者本质上的一致性,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和载体,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后福特主义”下的劳动者标准要求二者必须有机融合,才能使大学生适应现在及未来创业型人才要求。所以,应用型高校的创业教育必须用创业教育的思维重构专业教育,使二者双融共生,内聚耦合,实现“两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普惠”是指创业教育体系要惠及全体学生,并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同时要推动多种创业形式。普惠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因为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多维立体的,不仅仅是培养未来的企业家或企业的开创者,而是用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能力、创新精神武装每一位未来的劳动者,激发广大学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和能力;二是创业教育要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而是打破学科界限、年级界限,让创业教育的价值理性成为主导,并将这种长期价值导向性体现在学校办学的各个环节中;三是通过创业教育助推多种创业形式。之前,人们对于创业形式的理解是狭隘的,只把自主开办企业认定为创业者,随着人们对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认识的深入,学者们丰富了创业的内涵。目前高校创业包括自主创业、学术创业和岗位创业三种类型,应用型高校的创业教育从根本上激励和服务于各领域应用型人才的多种创业类型。

(二)“后福特主义”的柔性化延伸出人格资本的创业教育理念

“后福特主义”是一种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目的、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生产过程和劳动关系都具有灵活性(弹性)的经济发展模式[9]。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是以注重个性解放和自我生成价值取向的自组织系统的稳健性为理论建构基础的,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与员工个性化发展并重。所以,教育服务于经济的工具理性使应用型高校的创业教育产生了培养“人格资本”的本质诉求。

人格资本这一概念是由菲利普·布朗提出的,由三个部分组成:“自我”“硬流通货币”与“软流通货币”[10]。人格资本概念将与应用型高校的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高度融合,见图1。“自我”是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核。高校创业教育的人格资本“自我”建构是一个多维的概念,不仅包括受教育者的先赋特征,更重要的是受教育者自我的成长阅历、人生经验、智力资本、核心技能以及人际网络。因为建构“自我”的生成性,所以高校创业教育才有其存在必要性和意义,才可能引导受教育者成长和成就。“硬流通货币”是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的支撑。硬流通货币包括学历文凭、资格认证、工作经验以及个人技能。“软流通货币”的实质在于个人的可沟通性与可接受性,即对环境与人际的敏锐感知,灵活应对。其核心在于人际技能、相互的共处,以及愉悦安全的外貌、得体的衣着,乃至说话做事的风格等。软流通货币是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的重点。

图1 “人格资本”与应用型高校的创业教育的融合

创业人格资本主要包括有计划冒险的意愿、团队构建能力、商业机会识别能力、汇集资源并进行有效管理能力、商业计划与执行技能等[11]。何红光等曾经用教育程度、学校类别、专业成绩排名、是否参加社团组织、职业资格证书、工作经历、实习状况等对大学生的人格资本进行测量指标[12]。应用型高校的创业教育正是通过对学生“自我”的充分构建,深度提升学生创业素质的“硬流通货币”和“软流通货币”,深入挖掘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业潜质和特征,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实践。

(三)“后福特主义”的精益生产拓展出“并行工程”的创业教育理念

“后福特主义”阶段,精益生产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产业生产组织方式,它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结果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它是以持续追求浪费最小、工期最优、价值最大的生产和工作方式为目标的管理模式[13]。而应用型高校的创业教育也要坚持精益理念,追求周期最优、价值最大化的教育运作模式,采用“并行工程”,实现创业教育各环节的同时运作、协调互通、互相强化、整体起效,使创业教育品质最优化、效果最大化。

并行工程,指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期间,将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最终需求等结合起来,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按要求的质量完成[14]。在并行进程中,小组成员自主安排工作,定期或随时反馈信息并对出现的问题协调解决,最快、最优、最有效地达成产品设计目标。而应用型高校的创业教育应打破传统创业教育架构,将原来的创业课程、创业大赛、创业论坛、创业实训、创业项目孵化等创业教育平台的“单向序列型”,改造为创业教育平台的“多维并行型”,使学生们在创业课堂上讨论创业项目孵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在理论层面寻找解决方案;让学生们在创业论坛中将创业大赛中的市场机会进行分享和交流,通过激荡、整合、触发等方式,调整创业思维模式,产生新的创业灵感,提升捕获创业机会的能力,激发新的创业项目。因此,这种创业教育体系的“并行工程”,将发挥创业教育平台的集聚模式,互相促进、互相融合、交互强化,提升应用型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的效率和效果。

(四)“后福特主义”水平型组织启发“竞争性外包”的创业教育理念

“后福特主义”背景下,产业组织形式开始由垂直型组织模式转型为水平型组织模式。与传统的全能型大企业不同,新生产体系通过细化的产业分工,从专业化的角度将原先属于企业内部的非核心职能外包出去,使每个企业只专注于某一个部件或产品的一个部分,提升产业分工的效率和产品品质[15]。

应用型高校可借鉴“后福特主义”的水平组织方式,整合学校创业教育的理论优势和校外企业创业教育的实践优势,通过购买社会服务项目的“外包”服务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建设。应用型高校应针对自身创业教育体系的评估结果,将创业实训、创业孵化、企业管理等相对较弱的教育环节,利用市场竞争购买社会创业教育资源的形式,提升学校创业教育的整体水平。通过“竞争性外包”,应用型高校即可以利用校外企业家、创业专家库资源,引进卓越的创业教育的专家和服务机构,为高校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创业教育资源;又可以减轻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教育教学负担,使其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学生“宽口径、尖能力”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领域,从而改变高校创业教育自办服务模式,降低创业教育的实施成本,提高创业教育的效率和品质。这种“优势互补”的新型创业教育组织形式将使应用型高校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和促进创业潮流的兴起。

[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38号).[EB/OL].[ 2014-05-22].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ldbk/jiuye/gaoxiaobiyesheng/201405/t20140530_131188.htm.

[2]马鸣.地方应用型大学学术研究现状及定位[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92-95.

[3]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4]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35-38.

[5]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化社会[M].上海:三联书店,2002.

[6]徐国庆.新福特主义与后福特主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4(12):56-59.

[7]张鑑民.高职创业教育的内在逻辑、体系构建和深化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3(19): 67-71.

[8] PHIL HODKINSON. Teachers and Teaching Quality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J]. 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1998,50(2):193-208.

[9]井上宏,钱秉刚.智慧与创造的经营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18.

[10]刘云杉.大众高等教育再认识:农家子弟还能从中获得什么?[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9-130.

[11]BROWN P, HESKETH A.The Mismanagement of Talent[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2004.

[12]EREN O., ROBERT A. BARON. Social Sources of Information in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Effects of Mentors, Industry Net Works, and Professional Forum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7,22(2):174-192.

[13]何红光,宋林.大学生创业资本对创业绩效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15(5):35-40.

[14]马德娟.基于精益思想的企业技术创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7):51-53.

[15]钟惠英,龙龙.虚拟组织与学习型高校组织模式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1(4):50-52.

(责任编辑:刘 燕)

On New Concept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pplied University from a Perspective of Post-fordism

Tian hui1,2,Lu baoli2
(1.Training Bas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College Instructors(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jing 100875;2.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Qinhuangdao Hebei 066004,China )

Being a new type of education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academic universities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pplied universities emerge as an indispensable mis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pplied university education has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in it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eaching practices, which can facilitat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Post-fordism”, a new theory developed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 economic growth, is highly instructive to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pplied universities, since new concepts such as “inclusivity”“personality capital”“co-current engineering” and “competitive outsourcing”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an be derived from “labor standards”“flexibility”“lean production” and “horizont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in Post-fordism theory when it is integrated with education of applied university.

Post-fordism;applied university;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10.3969/j.issn.1672-7991.2016.03.006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界视阈下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HB15JY056);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2015030425)。

2016-03-22;

2016-04-11

田 辉(1979-),男,河北省沧州市人,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就业研究。

G647.38

A

1672-7991(2016)03-0027-05

猜你喜欢

福特主义应用型
探索未知——2022款福特BRONCO EVERGLADES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福特领裕
福特EVOS
新写意主义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近光灯主义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