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民族团结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2004年至2015年CNKI期刊数据的分析

2016-04-13李银慧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民族研究

李银慧

(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我国民族团结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2004年至2015年CNKI期刊数据的分析

李银慧

(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对2004年至2015年国内学界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样本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学界对该领域进行了不间断的探索,总体研究呈上扬态势,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目前,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表现在:研究内容丰富但缺乏深度,研究结构繁杂但尚未形成比较完备的体系,研究所属学科分布较广但参与度不高。今后应深化研究内容,扩宽研究视野,强化问题意识,形成全面系统的整体研究框架,实现各学科交叉研究的多元路径,不断促进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民族团结;民族教育;CNKI期刊数据 检索是一种直接使用自然语言的方法,对表征文献的主题内容具有实质性意义[1]。在出现频率最高的前20个关键词中,“民族团结教育”一词出现频次最多,标引次数达160次,连同“民族”“民族团结”“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等相关关键词,标引次数共达371次。可见,以上词语是研究领域的核心术语。“大学生”和“高校”这两个关键词分别排在第3位和第5位,标引次数共达107次,连同“民族院校”“民族高校”“西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等相关关键词,其总标引次数达到168次,显然超过了“中小学”(12次)这一关键词。可见,相较于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受到研究者更多关注。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较为鲜明的个性和开放活跃的思想,大学生肩负的社会使命和责任,赋予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特殊意义。当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怎样提升民族团结教育在民族地区的实效性等问题的探析是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也是根本性问题。而“对策”(18次)“途径”(16次)“实效性”(11次)等关键词的高频次出现反映出当下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开展尚不成熟,有些层面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同样,“爱国主义”“国家认同”等关键词的高频次出现,表明已有成果更多从这两个视角展开分析,也说明对民族地区、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的引领、团结教育的对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所在。此外,“新疆”“西藏”等省份在关键词中的高频次出现,说明时下在这两个地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相关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然性。以上关键词较为客观清晰地为我们展现了近十年来国内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基本图景。

2004年至2015年,对于我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和民族团结教育研究而言,是极其不平凡的10年。研究者对民族团结教育问题的关注度逐年提升,从不同立场和视角对民族团结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现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很多合理的建议。梳理和盘点10年来该领域的期刊论文,一方面能为我们清晰地展现这一时期该研究的基本图景,有助于我们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反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和深化该领域研究;另一方面,在我国不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不断巩固和谐民族关系的新形势下,可为我国建立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提高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提供理论借鉴和决策指导。

一、数据基本概况分析

文章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为了确保收集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笔者将学科领域选择为“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检索词为“民族团结教育”,检索项为“主题”,检索时间段为“2004到2015”,匹配类型为“精确”,共检索到论文1 323篇;然后将检索到的论文依据序号、篇名、作者、刊名、发表时间、被引等各项内容导入EXCEL中;再对文献进行二次提炼,剔除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会议综述、人物采访、重复文献后,共析出相关期刊论文922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27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结合CNKI期刊数据和EXCEL,从成果总量分布、发表时间、关键词分布、被引频次分布等维度,进行分析和描述。

(一)各年度成果总量分布

2004年至2015年,国内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研究成果有不断增多的趋势。各年度成果数量分布如图1所示。据样本文献统计,与“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相关的论文有922篇,相较于1992年至2003年论文总量增加近4.5倍,这主要与国家对民族团结教育的指导措施有关,也与国内民族团结形势有关。2004年以来,相关成果不断增加,尤其是2010年,为近十年来成果数量增速较快的一年。2010年发表论文数量达148篇,与2008和2009年相比,年发表论文数量增长近两番,实现了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快速提升。2010年至2015年发表的论文数达703篇,占近十年总论文数的74%。2014年,相关的论文数量达126篇,是2004年的近5倍。可见,近十年来,民族团结教育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

(二)论文关键词分布

(三)论文被引频次与所属学科类别分布

在关注某一问题时,由论文被引频次可以发现某一研究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分析引用频次较高的论文后发现,其学术影响力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其一,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研究。高校作为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民族观、宗教观、爱国主义、国家认同、政治认同等内容的教育,在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最要紧的是认清教育对象、确立教育目标、创新教育模式、革新教育手段、明确教育内容、提高针对性,而以上诸问题都是研究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最基本的问题。其二,学界致力于从社会工作、政治社会化、教育人类学、文化互动等视角探讨民族团结教育问题。

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研究主题,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开展,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十年来,国内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研究涉及学科领域较广,有教育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其中,以教育学研究视角为主,占47%。以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为例,在实施路径和策略上,民族团结教育的对象、目标、内容,以及教材与课程的开发都是不能忽视的环节,而这些内容又都是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以课程为例,我国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民族团结教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但绝大多数学校以显性课程为主,隐性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或不被重视。从隐性课程本身来看,其教育内容丰富多样,教育主体具有广泛性,教育方式具有无意和有意的辩证统一性,教育效能具有渗透性,教育效果具有长期持久性等特征[2]。相比之下,民族团结教育的隐性课程具有一定的优势。其次,以管理学和政治学居多,其中,管理学占31%,政治学占12%,其余学科如法学、民族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等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相对少,仅占10%,这些学科在民族团结教育研究问题上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

二、结论与建议

近十年来,国内学界持续关注民族团结教育,进行了不间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此取得的相关理论成果增进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水平。

(一)研究现状评析

第一,从2004年起,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论文数量总体呈上扬态势,且与当前民族团结教育形势和国家宏观政策措施密切相关,体现出较强的时代性。国内民族团结形势方面,如西藏“3·14”、新疆“7·5”等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界对于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关注度。国家宏观政策措施方面,如2005年提出有关教育内容要“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的重要论断,这为学界研究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决策指导;再如2008年至2010年相继出台的指导纲要、规划意见等政策措施,进一步确立了学校作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的重要地位。可以说,这些宏观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国内民族团结教育的研究进展,为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第二,研究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院校,研究问题主要聚焦在民族团结教育现状、内容、对策及其实现路径等方面。就研究对象来看,研究者更多是从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对策、要素、实效性、长效机制、创新实践路径等方面展开论述。当下,大学生民族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作落实不到位、关照学生利益不够、课程和教材建设滞后、教育活动不丰富[3]。就研究地域而言,学界关注较多的是如何在西藏和新疆两个地区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以及如何提升这两个地区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就民族院校而言,学界从民族院校民族团结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模式构建、对策形成等方面展开研究。

第三,研究所属学科以教育学居多,占论文总量的47%,研究者主要从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模式创新等方面展开论述。关于民族团结教育教材的开发,有学者认为要以“点”的形式深入挖掘乡土资源,进行民族团结教育[4]。目前,对于民族团结教育,国家尚无统一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地方乡土教材的开发提供了契机,使少数民族学生可以通过本民族本地区的乡土教材,了解和学习自己的民族文化、乡土文化,有利于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而对于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方面,研究者认为可以通过多维性的教学目标设计、真实性的教学情境设计、开放性的教学资源设计、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设计、多样性的教学途径设计等方面来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教学[5]。

(二)未来研究展望

第一,深化研究内容,形成全面系统的整体研究框架。已有理论成果从不同层面展开论述,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民族团结教育的研究内容。但是,通过梳理已有文献,不难发现,从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意义、要素、解决对策、路径探析、机制构建等方面展开学理层面深入分析的研究成果为数并不多,而在此基础上能够结合校域、地域等不同因素,展开系统论述的研究也是鲜见,且多数研究者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并不是持续关注,这就使得现有研究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未来研究可以向此方向改进和提升。

第二,扩宽研究视野,形成各学科交叉研究的多元路径。从研究所属学科来看,近十年来,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研究所属学科主要集中在教育学、管理学、政治学和法学这几个领域内,占成果总量的93%。其他如哲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所占比例不大。民族团结涉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等内容,其蕴含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爱国主义、多元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公民责任等内容。这就要求研究者不仅要从教育学视角研究民族团结教育的教材开发、课程设置、教学设计,还要从管理学视角研究民族团结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也要从法学视角研究民族团结教育对于促进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更要从历史学视角展开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历史经验研究。

第三,强化问题意识,形成多层面结合的横向研究维度。从研究层面来看,已有研究较多关注民族团结教育问题与对策以及实现路径,而对于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和常态化机制的研究占少数。今后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就不同群体、不同地域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展开调查研究与理论分析;另一方面,可以就如何构建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展开多层面的研究,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民族地区、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的研究。此外,就研究方法来看,未来研究还可以从理论研究、经验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多层面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实证调查分析,加大民族团结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孔莉,马莎莎.关键词检索特性的计量学分析[J].现代情报,2010(3).

[2]张立辉.论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的概念与特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

[3]王华敏,李家富.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4]张爱琴.民族团结教育与乡土教材开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5]托娅.民族团结教育之愿景及其有效设计[J].思想理论教育,2009(18).

【责任编辑海晓红】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627(2016)02-0082-03

作者简介:李银慧(1984-),女(藏族),甘肃天祝人,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民族教育和教育史研究。

基金项目:北方民族大学重点科研项目“甘青藏区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机制研究”(2015MYB09);北方民族大学一般科研项目“民国时期学校章程研究”(2014XYS17)

收稿日期:2016-01-10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民族研究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民族团结之歌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