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关于优化成果导向体育课程方案的研究
2016-04-13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PDCA循环:关于优化成果导向体育课程方案的研究
PDCA Cycle: Study on the Result Optimization-oriente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夏俊彪,程传银,王庆军
XIA Junbiao, CHENG Chuanyin, WANG Qingjun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优化成果导向的体育课程方案的PDCA循环加以分析;同时,采用实证化和人文化相结合的课程评价方法,对课程方案进行评价。分析认为,PDCA循环包括方案评价计划设计、数据收集、原课程方案实施效果核查与改善后课程方案实施效果验证四个环节,并且它们构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能够确保体育课程方案得到不断改进。研究的结论是,PDCA循环通过对课程方案成果目标的纵向分解,确保了学习目标的全面性和衔接性;另外,在评价课程方案的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教师应借助正式与非正式评价、抽样与完整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采用适宜动作成分与注意、理解、努力相结合的评价工具,来反馈评价信息,找出学生的优势和劣势,诊断学生劣势缘由,最终提出改进假设,修正课程方案。
关键词:成果导向;体育课程;方案优化;PDCA循环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存在差异,完全采用“大一统”的课程方案和“一刀切”的课程设计要求,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此,1999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会议,明确提出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构想,改变了原来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计划、统一安排教材的做法,开始在同一学校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者并举的方案。对体育而言,课程开发权的下放促使体育教师在贯彻国家课程标准基础上,结合当地课程资源,设计符合本校特点和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课程方案,从而避免了单一的“国家课程”统得过死、缺乏灵活性、对不同学校适应性差等弊端。而与此同时,为保证学校体育课程方案具有合理性和适切性,教师仍然需要以课程评价为手段,依据课程评价数据,持续不断地改善现有课程方案,从而更好地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目标。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成果导向的体育课程方案优化的PDCA循环研究,可以为当前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1PDCA循环以及课程方案任务评价的内涵
在优化成果导向的体育课程方案的PDCA循环中, P指的是Plan,即制定课程方案的评价计划;D指的是Do,即收集评价数据;C指的是Check,考察优化之前的体育课程方案的实施效果,确定其中不适宜之处,提出改进措施;A指的是Act,即验证优化之后的体育课程方案的实施效果[1]。Plan的核心关切是如何把课程目标细化为具体学习目标,以及剖析课程评价方法的选择依据,它构成了PDCA循环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课程目标是课程内容选择、组织、实施和评价的依据,对于课程评价而言,明确的、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目标才具有参考价值;而评价方法则是获取课程评价数据的手段。这两点即是课程方案的评价计划的主要内容。Do它所关心的是记录评价数据的时长、所收集数据的量、收集数据的人等要素,它涉及的是PDCA循环的评价技术要求。Check是考察优化之前的体育课程方案的实施效果,是对课程方案之优劣的价值判断。Act构成了PDCA循环的假设检验过程。而对于课程方案评价的理解,泰勒指出,评价是确定课程目标达成程度的过程,是对课程方案之优劣的价值判断[2]。艾斯纳继承了这一观点,并进一步提出,为了学生的有效学习,课程目标、内容、活动、顺序和呈现方式等均需考虑抉择和改变,在此意义上,评价充斥于课程决策过程,具有改善课程方案作用[3]。因此,课程评价是优化课程方案的必经途径,它可以用来修正课程方案,使其更加完美,具备更好的教育功能。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方案”一词指的是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关于某一问题的规定,而“任务”一词则指担任工作,承担责任。由此可以推出,课程方案的内涵是,课程开发者为了实现既定的课程意图,指导课程实践,对不同层次课程目标的设定、内容选择和组织、课程实施和评价等方面所进行的整体规划;而所谓课程方案任务,就是课程编制者或教师所承担的,对课程方案各构成要素的整体规划责任。因此,从微观操作层次来看,课程方案需要交代方案活动的主要功能,即课堂教学活动所能实现的主要目标,以及确定这些目标是否有助于实现其上位目标;而方案评价者的任务则是,宏观地陈述方案是什么、能做什么、所包含的实施对象和构成要素,清晰地描述方案目标和学习环境,阐述教学措施对学生学习的影响[4]。
成果导向体育课程方案任务的特点在于,它以完成体育活动所需的能力为核心,划定课程目标的范围,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按照“行动导向”的要求实施教学,其落脚点最终又回归至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上[5]。以能力培养作为课程目标的优点是,它能够促使学生突破知识技能的了解与领会的层次,到达分析与应用的层次。“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学习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指导策略,它由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所构成,能够促使学生在综合的、完整的活动任务中进行思考与学习,鼓励学生参与课程方案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业成就目标的评价以及评价信息的反馈等每一个环节,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性。当然,不可忽视的是,具体到某一特定的学校体育课程方案,教师应综合考虑该校不同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身心发展特点、学校场地设施和师资水平等因素,“量身定制”课程方案,而不应盲目地采用其他学校所谓成功的体育课程方案。
2设计路径:体育课程方案的评价计划
2.1理想抉择:体育课程方案的成果目标
课程方案的成果目标是指人们在教育活动之前预先确定的最终期望结果,它表明了学生完成方案计划后能做什么,并描述了课程方案的长期目标或发展方向[6]。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在小学、初中或高中各学段,我们一般只能选取两、三项成果目标,保证学生能够“学深、学透”部分运动项目。以下是体育教师应用特尔菲法确定课程方案之成果目标的步骤:①列出有争议的成果目标,并给其中每一项标上从1到X的唯一编号;②让每个成员从最高优先级1到最低优先级X依次排列所有成果目标,并分别标示重要性等级;③收集排名,计算每个成果目标的常见等级,重新从1到X排列各项;④给予各小组成员发言机会,在规定时间说明各项重要或不重要的原因,所有意见必须与议题相关;⑤基于商议重新审视每个成果目标,所有成员再次进行排列;⑥重新计算每个成果目标的优先等级,并从1到X排列各项;⑦重复步骤4到6,直到各项相对排名稳定。必须注意的一点是,由于课程方案的成果目标被用于确定课程方案的性质、范围与不同活动的比例,是决策依据和评价的基础,因此,在确定最终的成果目标时,我们必须考虑它是否有利于所有学生之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终身习惯,是否能最大程度地节省时间。
表1 确定课程方案成果目标
2.2蓝本构建:体育课程方案中的学习目标
布鲁姆认为,判定学校教育质量及其作用的准则是学校对课程目标的确定程度。经验表明,除非一个学校已把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定义,否则,即使面对这些目标,教师也很可能什么也做不到,最后只能使它们沦为虔诚的期望[7]。无论是美国的《国家体育标准》,还是中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均只规定所有学生所应达到领域目标的最低要求,不具有可操作性;这意味着,要想发挥课程目标的导向、激励、监控与评价功能,还需要对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领域目标进行分解,使之明确化、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由于体育学科内含诸多运动项目,而不同运动项目之间不是递进关系,是并列关系。换句话说,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实现相同的课程目标。由此,如果课程目标设计过程不合理,则会导致课程目标间出现低层次的重复,难以保证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和衔接性。成果导向体育课程先确定课程方案的成果目标,然后,将其分解为核心能力目标,合并不同的成果目标之间的相同核心能力目标,避免课程目标之间低层次重复;再将核心能力目标分解成具体的能力目标;接下来,则应依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原则,把能力目标分配到各年级,作为单元模块的设计基础,衍生出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课堂学习目标。需要指出的是,核心能力是人们得以生存和终生学习的能力,贯穿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8]。
在“目标”一词中,“目”指眼睛,“标”则是靶子,合起来的涵义,便是眼睛所能看到的靶子。这一点具体到学习目标的概念上,就是指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体适能”的基础上,借助师生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提高“体适能”水平。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落脚点,也是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依据;因此,在课程实施和评价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学习目标的导向和监控功能,就要求它的内容明确、具体,能够得到清楚的表述。为此,马杰提出,行为、条件和标准是学习目标的构成要素,它们分别回答了学生做什么、在什么条件下做、做得怎么样等问题。成果导向的体育课程方案同样吸收了这一表述方式,并且在此基础上突出了下述两点:第一,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第二,学习目标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行为稳定性。
在体育教学中,为了辨别学生的进步程度,学习目标应当涵括足够多的人体动作成分。然而,在通常的教学环境下,多数运动技术动作一闪而过,难以观察和记录所有这些动作成分。为解决这一困难,可以借助高速摄影机对学习目标进行分解:一般而言,被包含的人体动作成分越多,越有助于识别学生的微小错误,记录其进步情况。总体而言,为便于教师观察,我们一般限定动作成分在4-5个左右[9]。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学生发展水平,设定学习目标的内容。例如,在小学六年级,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移动到一定区域抓住小球;而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则不再限定其移动区域,而且仅要求抓住大的软球。此外,教师不能过度关注那些尽管有一定相关性、容易测量但不重要的学习目标,而应致力于重要而不琐碎的目标。例如,在足球垫球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心垫球技能的习得,同时也要重视这一活动背后的隐性目标,即通过垫球活动,发展学生眼-脚的协调能力与视觉追踪能力。
最后,教师不应忽视课程学习目标地图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教师了解每门课程试图完成什么,以及经过教学活动后,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做什么。根据学习目标地图,教师能够循序渐进地安排学习任务,并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确保学生达成学习目标[10]。总的来说,学习目标地图具有如下好处:①清楚地表明学习目标的多样性;②避免教学聚焦于孤立的、无关的学习任务;③告知学生教学意图;④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材料;⑤解释评价结果,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2.3实施依据:体育课程方案评价方法的选择
课程评价改革被认为是课程改革的瓶颈,突破瓶颈是一个关系课程改革之全系统的关键问题。在此之中,课程评价方法的变化,是课程评价改革中最为敏感的因素。历史表明,课程评价方法的发展经历了实证化和人文化两大过程。20世纪30-70年代,在科学主义思潮和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下,教育测量得到了蓬勃发展,其手段和方法从最初的模糊走向清晰,专注于追求客观性和科学性。而自20世纪70年代始,随着人们转而批判极端科学主义的种种弊端,教育者开始重视人的需要和价值、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量化评价方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动摇,逐步催生了与之相对立的人文化评价方法。经验表明,实证化评价方法虽具有客观、准确、高效与说服力强等优点,但它只重结果而轻过程,忽视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人际关系交流,容易造成评价信息失真等缺点。而另一方面,人文化评价方法虽然强调人的价值,但也存在着不易操作、主观臆断和总体效率低等缺点。辩证地看,两者可以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关系,发挥长处,弥补缺陷,为有效地开展课程评价活动做出各自的贡献。
成果导向的体育课程评价方法的选择标准,包括评价信度、效度、时间与费用等要素[11]。其中,评价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与可靠性,信度系数越高表示该测量结果越可靠。很多情况下,评价信度随着被评价内容之复杂性的升高而降低:例如,向远处投掷软球,曾被看作测量手臂力量的方法,由于该评价项目的信度依赖于先决技能——投掷能力,导致学生虽然拥有较强的手臂力量,却因投掷动作不科学而使项目得出该学生手臂力量小的错误结论。另外,采用难度适中的评价项目可以提高评价信度,若评价项目过难或过易,都无助于改善评价的可靠性。
评价效度是指所选评价方法与评价内容的一致程度,它能够展现所要测量内容的特质。测量结果与考察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而评价量规的表述不规范、特征把握错误、遗漏重要条目或采用模糊的使用指导,都会侵蚀量规的有效性。有些评价量规基本不需要对学习结果进行判断,而只需要数一数学习结果的出现次数,从而减少了评价的工作量。然而,尽管这些量规本身是可靠的,但不一定能够产出有效评价。例如,羽毛球量规可以测量学生是否实施了四种击球方式,然而,评价者并不能从中判断击球时机和击球效率。
最后我们应当注意,复杂评价并不是成功评价的关键。教师在选择评价方法时,考量标准应当是测量数据易于解释而非相反,以便揭示课程方案本身存在的问题。通常,教师应选择简单、实用的评价方法,而非选择费时、昂贵的复杂评价方法。另外,为了弥补单一方法的缺陷,教师应选择多种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考察评价对象,以获得准确、权威的数据。
3技术要求:体育课程方案评价数据的收集
3.1完善评价方式:正式与非正式、抽样与完整评价相结合
每个学年,教师都应对学生进行至少前后两次评价:其中,第一次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设计针对性课程方案,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而第二次评价旨在评估学生学习收获。若仅在学年末进行评价,则当教师了解教学没有产生期望结果时,教学时间已经耗尽。相反,在一个教学单元中,教师若能持续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即使没有充分记录评价数据,也足以评估教学效果,及时矫正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教师可在每个教学单元开始和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正式评价,而每周进行两次非正式评价。但亦应注意,评价频率受班级规模、教学时间和学生年龄等因素影响:如果班级规模较大,教学时间有限,则应简化评价形式,不需要对所有学生进行评价,随意抽取5-6个学生进行抽样即可[12]。
3.2优化评价工具:适宜动作成分与注意、理解、努力相结合
在课程方案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值得重视的要素为:记录评价数据的时长,数据收集的量,数据收集的执行者,记录数据的方式等等。其中,收集数据是计分核查表和等级评价量规的功能,若限制动作成分数量,使用简化的评价量表,则不能敏感地识别学生运动行为变化:例如,在评估复杂动作时,为了节省时间,教师可能用0=yes 和1=no的计分系统计分,这种计分系统不能记录学生进步程度。假如动作包括三个成分,学生必须掌握所有动作成分,才判定0;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一个动作成分,但记录表上仍是1分。
为保证数据有效性,等级评价量规除了包含适宜动作成分外,还可与注意力、理解和努力程度相结合,从而既能敏感识别学生的进步程度,又能考察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注意力、理解和努力程度,从而衡量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例如,我们可用字母a、b、c分别表示注意力、理解和努力的程度,其中a=平均水平以上,b=平均水平,c=平均水平以下[13]。以学生的耐力跑测试为例,在测试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努力地跑,而是边跑边走或者慢跑,就不能真实地测得学生耐力水平,从而影响评价信度。再以“抛球”的测评为例,如果学生没有理解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考察技能掌握情况,而是错误地理解为测试“抛远”,将严重影响评价效度。众所周知,评价的目的在于做出正确决策,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在收集数据的欲望与分析解释信息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之间进行平衡;其关键问题在于,需要多少评估信息才能做出合适决策。对此笔者认为,在教学开始,教师可以采用相对简单的计分系统,而随着动作的复杂性逐渐加大,应逐渐增加计分系统的复杂性。综上所述,在选择评价量规时,既要让学生了解动作成分的进步程度,又要考虑管理的有效性,以及影响评价信度和效度的注意力、理解和努力程度的情况。
3.3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自我和同伴评价相结合
尽管教师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也可考虑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乃至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一开始,教师可全权控制评价过程,而随着评价融入学习过程,学生便可逐步承担评价责任。一旦学生理解如何评价、评价什么,就能自己记录、收集评价数据,从而补充教师所掌握的非正式评价数据。笔者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实践准则,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的权重分配,只取决于教师能否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时间;而评价数据的准确性,则依靠评价者的忠实程度以及对运动技能的熟知程度,因为,只有熟知技术动作的站位、动作路线、重心转移和力点等动作要素以及学生易犯的错误,才能准确判断动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担心得不到准确的评价数据,因而不允许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在传统等级评价过程中,这种担心是合理的;而当评价本身是学习的组成部分,提供准确评价数据将有助于改进学生的动作时,教师就会消除这种担忧。另外,为了有效记录班级所有学生评价数据,教师应该设计一个评分量表。评分量表是教学工具之一,其外观不重要,但功能应当健全。具体而言,评分量表应包含下列信息:班级信息、教学开始、结束日期、班级学生名单、管理评价方向、动作的关键要素、计分标尺、注意力、理解和努力程度等。
4评价和改善:对原有体育课程方案的优化
4.1效果分析:对原有体育课程方案优化的关键一环
塔巴认为,教育是寻求学生行为改变的过程,这些改变构成了教育目标;而对教学的评价则确定了这些改变是什么,并与教育目标所代表的价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教育目标是否达成[14]。史克立芬据此观点提出,评价活动是通过一组加权的评价量尺来收集学生表现的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合并,最后将其与相应评价标准相比较,得出价值判断,以此作为改善课程方案依据[15]。因此,为了准确地做出各种决策,需要以正在接受评价的内容为基础,清晰、准确地收集课程方案的评价数据,审查评价过程获得的所有信息,并确定已收集的信息与评价相关;接下来,则要分类整理那些评价数据,以便清楚地识别课程方案的评价结果与预期目标的不一致之处。从中便出现了一个问题:如何对评价数据进行分类?黄政杰指出,课程方案的评价项目大致包括课程理论取向、目标、活动、内容的范围、顺序、均衡性和难度等维度;具体来说,它蕴含着下述问题:课程材料是否明确指出其所要达成的目标?这些目标是否概括了认知、技能、情意和“体适能”领域?各课程材料成分能否一致地实现目标?课程材料包含了什么内容,其广度、深度如何,与课程标准是否一致?应依据什么选择课程材料?课程材料的学习顺序如何安排,该安排根据什么原理?课程材料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否符合学生的能力和经验,能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等。在课程方案评价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可将上述观念作为评价数据的分类依据。
4.2巧用反馈:对原有体育课程方案改善的有效举措
如果没有及时的反馈机制,则不利于课程方案的改进。当我们使用教学评价工具进行反馈时,应注意不要得出单一的分数或单一的叙述性术语,而要得出多个分数或一组叙述性术语,表明学生成绩,从而对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学生行为做出综合结论。这样,将这些分数或叙述性术语与前一时期的分数或术语相比较,这种直观对比便能使人们看出教学活动是否取得了实际成效。据此,我们便容易确定学生的优势和劣势;这能够表明课程的哪些部分需要改进、哪些学生的薄弱环节需要强化。
另外,教师不仅需要分析评价结果、寻找学生学业成就的各种优劣因素,而且需要加以诊断,确定这些优劣因素的原因,提出各种可能的解释或假设。例如,一名初中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体育课学习,已经习得武术、体操、篮球、排球等部分运动技能,但“体适能”水平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还不会应用这些技能。教师综合考量这些事实,对这一短处所提出的可能解释是,学生学得太多,练得太少,即所学运动项目过多、过杂,以致练习时间、分析运动情境和应用技能的时间不足。
5效果验证:对优化后体育课程方案的实践考量
当那些能够解释评价结论的假设提出后,教师应据此修正课程方案。理论上,课程方案的修改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课程目标的重新设定;先决条件的修改;课程内容顺序的重新组织;课程内容的修改、添加或删除等。而下一个步骤,就是验证修改后体育课程方案的实施效果,亦即考察学生的成绩是否有所提高。如果有提高,那么这些假设就可能构成了鉴定课程改进的解释和依据。在上述引用例子中,教师把每学年所教学的运动项目从7个减少到4个,以平衡教学时间与练习时间的比例:其中,两个是精学运动项目,保证学生“学深”“学透”;而另外两个是介绍性运动项目,其特点用一句俗话概括,那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通过这一举措,适当地增加学生练习时间,提高“体适能”水平,也留出了更多时间让学生分析运动情境,应用所学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当然,在某些情况下,课程方案的变革是容易实现的,而另外一些情况下,变革就有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很多步骤来施行。总之,检验体育课程方案是否成功的最终标准,不是教师能教什么,而是学生能做什么。
6结语
体育课程方案的设计并非是一劳永逸的事,它要求体育教师对课程方案的实施进行追踪评价,并且不断修正课程方案。实践表明,体育课程方案的设计,不仅依靠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设计者对学习需求、社会需求与课程需求的调查,更依赖于课程方案评价的反馈信息。具体而言,我们不仅要利用课程方案优化之前的评价反馈信息,更要借鉴优化后的反馈信息,以便进一步改善体育课程方案。综上所述,本文展示了成果导向的体育课程方案设计的PDCA循环过程,它包括方案评价计划设计、数据收集、原课程方案实施效果核查和优化后课程方案实施效果验证四个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这四个步骤,获取反馈信息,从中发现课程方案的缺陷并提出改进措施,不断优化,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Allen, M., & Noel, E. Outcomes Assessment Handbook: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Bakersfield[M]. 2002:73.
[2]Ralph W.Tyler.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96.
[3]艾斯纳著,李雁冰,译.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37.
[4]Hastie, P.A., de Ojeda, D.M. and Luquin, A.C.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sport education: 2004 to the present[J].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 Pedagogy, 2011,16(2):103-132.
[5]A. A. Glatthorn.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Standards-Based Curricula: The Achievement Cycle [M]. Larchmont, NY: Eye on Education, 1998:31.
[6]夏俊彪.美国成果导向体育课程目标设计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5,151(1):168-171.
[7]Rink.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for learning[M].New York: WCB/McGraw-Hill, 2002:87.
[8]党林秀,董翠香,季浏.新西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析与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1):23-30.
[9]Kelly. Developing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 Achievement-Based Approach [M].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 2004:160.
[10]Burton,A.,and Miller, D. Movement skill assessment. Champaign [M]. IL: Human Kinetics, 1998:134.
[11]William, D, Lee. Teachers developing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impact on student achievement [J].Assessment in education, 2004, Vol. 20, No. 5, pp.1-7.
[12]Jaclyn Lund. 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 for Middle and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M].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 2010:65.
[13]Luke. E. Kelly. Everyone Can: Skill Development and Assessment in Elementary Physical Education [M].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 2010:94.
[14]Taba.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M].N,Y.: Harcourt,Brace&Word,1962:89.
[15]黄政杰.课程评价[M].台北:台湾师大书苑出版社,1987: 21.
Abstract
Using literature review, the present paper analyzes the PDCA cycle of result optimization -oriented sports curriculum. Meanwhile, it assesses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method by combining empirical and humanity methods. The study holds that the PDCA cycle includes four steps, namely, design of evaluation plan, data collection, operation of original curriculum program and effect verification of revised curriculum program. The four steps form a continuous cycle, thereby ensuring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program. Our findings include: the PDCA cycle can ensure the achievement of learning objectives in a comprehensive and consistent way through vertical decomposition of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Besides, in order to save time, teachers can combine formal and informal evaluation, make sampling and complete evalu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valuation. Teachers can also employ appropriate tools to assess in a comprehensive way students action, attention, understanding and efforts so that they can give students feedback information, find out studen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igure out the reasons way some students are at a disadvantage,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hypotheses regarding curriculum improvement and revise the curriculum program.
Key words:Result Orient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Program Optimization, PDCA Cycle
CLC number:G807.04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001-9154(2016)01-0114-06
(编辑马杰华)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9154(2016)01-0114-06
收稿日期:2015-07-13
作者简介:夏俊彪,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课程与教学论,E-mail:junbiaoxia_1975@163.com。
School of Sport Science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