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旱式稻菜轮作模式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2016-04-12徐继钊姚雄李经勇

南方农业·上旬 2016年9期

摘 要 基于在重庆市璧山区的“半旱式稻菜轮作环保高效栽培模式”示范成效,总结归纳了半旱式稻菜轮作模式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其要点是:选用优质高产高效品种;适期播种,培育壮秧;精细整地,适龄机插;平衡施肥,高效管水;绿色高效防控病虫草害;适期机收,科学晾晒。

关键词 半旱式稻菜轮作;高效栽培模式;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5;S233.7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5.027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1010.0956.028.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10-10 9:56:00

为探索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丘陵山区稻田持续高效利用的技术模式,2009年以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与璧山区农技推广中心等部门成立了技术攻关组,以璧山区丁家、正兴等镇(街)为试点,在国家科技部、重庆市科委、重庆市农委及璧山区财政等的项目资助下,成功研究提出了“半旱式稻菜轮作环保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不仅解决了粮菜争地的矛盾,提高了水稻生产的效益,还通过水旱轮作的方式解决了蔬菜连作的障碍,提高了土壤基础肥力,实现了稻田肥药的双减[1]。目前,该模式在璧山区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万hm2,增收350万元。2016年,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模式的水稻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技术攻关组探索实践了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以‘渝香203’为主推品种,在璧山区正兴镇石院村建设了10 hm2高产高效示范片,经专家实产验收,示范片水稻最高单产738.8 kg/667 m2,平均单产696.1 kg/667 m2。本文基于高产示范的成效,总结归纳了半旱式稻菜轮作模式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以期促进丘陵山区稻田的持续高效利用。

1选用优质高产高效品种

重庆市的当前水稻生产中,杂交水稻品种多达240余个,但年推广面积超过1.33万hm2的杂交水稻品种数量仅5~6个[2]。在璧山区近几年的水稻高产示范中,2012 年位于璧山丁家的18 hm2‘渝优7109’示范片,平均单产为788.4 kg/667m2,超高产典型达814.2 kg/667 m2[3]。2014年,在2012年相同地点、相同面积的‘渝香203’示范片,平均单产为715.8 kg/667 m2,超高产典型达769.3 kg/667 m2。为了进一步实现稻田肥药的双减目标,在保证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应更加注重考虑品种的抗病性和养分利用率,结合璧山区的高产实践,建议选择‘渝香203’‘渝优7109’等优质高产高效水稻品种[4-5]。

2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机插秧苗的适宜播种期应根据区域历年的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和稻田耕作制度等因素综合确定。对于璧山区的稻菜轮作模式,机插水稻的适宜播种期宜在3月上旬。育秧方式建议采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提出的塑料软盘稀泥育秧,与传统机插育秧技术的最大区别在于育秧基质由过筛的旱土改为秧田稀泥,从而显著降低了营养土准备的成本,解决了客土育秧引起的旱地耕作层土壤流失问题。每盘播种量宜控制在65~70 g干谷,可分厢称重,采用重庆市稻源农机有限公司生产的“V-6L水稻手推播种器”播种。秧田期管理方面,立针至1.5叶龄期间,要注意立枯病的防控,发现病株,立即喷施70%敌克松粉剂500倍液防治。1.5叶龄后,要注意水肥的促控,培育矮健的毯状秧苗。秧床宜处于干湿交替状态,可根据秧苗长势喷施磷酸二氢钾800倍液或适当撒施尿素。

3精细整地,适龄机插

4月上旬蔬菜全面采收完后,可采用大型激光平地机或普通微耕机整田,耕深10~15 cm。耕整后,要求泥土上细下粗、上烂下实、细而不糊,面层无秸秆和杂草,埋茬深度4 cm以上,地面高差5 cm以内。耕整后的田块在插秧前应进行泥浆沉实,以便插秧时不陷机、不壅泥。泥浆沉实后达到泥水分清,沉实不板结,水清不浑浊,水深保持1~3 cm。4月中下旬,秧苗长至5叶龄左右,可采用“久保田SPW-48C”插秧机栽插水稻。栽插行距(30±2) cm,株距(18±2) cm,每667 m2栽插1.1万~1.2万穴,每穴2~3苗。漏插率应≤5%,如果连续缺穴达3穴以上,则应人工补苗。均匀度合格率≥85%,即穴株数为2株和3株的穴数占总穴数的85%以上。栽秧深度1~2 cm,保证秧苗不漂浮。

4平衡施肥,高效管水

施肥策略应按照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原理,注重土壤基础地力、品种需肥特性和目标产量三结合[6-7],肥料种类应注重有机肥、配方肥及叶面肥的配合,施氮比例应注重基蘖肥适量后移作穗粒肥。根据璧山区稻菜轮作田的基础地力表现,现以‘渝香203’目标产量700 kg/667 m2为例,将高效施肥技术表述如下。

(1)基肥:结合机械整田,每667 m2施入25 kg复合肥(N-P2O5-K2O=20%-8%-12%)和10 kg过磷酸钙(P2O5=12%)。

(2)分蘖肥:秧苗移栽后7 d内,每667 m2施入6 kg尿素(N=46.4%)。

(3)穗肥:水稻拔节期,每667 m2施入8~10 kg尿素(N=46.4%)和8 kg氯化钾(K2O=60%)。

水分管理方面,分蘖期应注重浅湿灌溉,强根促蘖。水稻长至10叶龄(璧山区‘渝香203’大约在6月10日左右),即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此时应让田面水自然落干,晒田控蘖,待田面晒出指宽裂缝,可见水稻白根时,立即蓄水保孕穗,同时施入穗肥。在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期,应浅水灌溉促大穗;在灌浆结实期,应干干湿湿交替灌溉,养根保叶促灌浆,切忌断水过早,否则容易遭受高温伏旱,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5绿色高效防控病虫草害

重点防控稻瘟病、稻纹枯病,稻螟虫;重点关注稻飞虱、稻粘虫等。推荐采用稻-鸭共生技术、太阳能杀虫灯技术、生物信息素诱捕技术以及茚虫威、甜核·苏云菌可湿性粉剂、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等生物农药防控“两病一虫”,必要时采用化学药剂。“两病一虫”及草害防控技术措施如下:(1)结合水稻分蘖肥施用,每667 m2拌入丁·苄除草剂100~120 g或其他专用型除草剂撒施,并保持浅水层7 d左右,一次性防治稻田杂草。(2)在水稻分蘖盛期和破口期,每667 m2分别用“甲维·茚虫威”8~10 g+“井冈·蜡芽菌”40 g,或分别用“甜核·苏云菌”90 g+“井冈·蜡芽菌”40 g,对水25~30 kg机动喷雾,防治稻纹枯病及虫害。必要时,在分蘖盛期和抽穗期每667 m2用5%氟虫腈悬浮剂30~40 mL或20%毒死蜱·三唑磷乳油80~120 mL或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悬浮剂15~20 mL,对水25~30 kg机动喷雾,防治二化螟;在水稻破口期,每667 m2用20%三环唑100 g或40%稻瘟灵乳油100 mL,对水25~30 kg机动喷雾,防治稻瘟病。

6适期机收,科学晾晒

当全田90%的稻谷黄熟时,及时抢晴天机收。收割机推荐选用全喂入式“久保田PRO688Q”和半喂入履带自走式“4LBZ-100”。前者为主流机型,适宜于大田,整机长5.01 m、宽2.65 m、高2.82 m,割幅2 m,割茬高度范围3.5~15 cm,作业效率一般为0.3 hm2/h;后者为2014—2016年重庆市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适宜于小田,长2.2 m、宽1.3 m、高1.64 m,割幅1 m,割茬高度范围10~15 cm,作业效率一般为0.15 hm2/h。稻谷收获后,切忌薄层暴晒,种植大户尽量交由粮食加工企业低温烘干,普通散户则可将稻谷适当摊成厚层晒干,以提高稻米整精米率。

参考文献:

[1]郭志富,姚雄.半旱式稻菜轮作模式水稻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62-62.

[2]姚雄,段秀建,李经勇,等.重庆市杂交水稻种子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J].杂交水稻,2016,31(3):1-6.

[3]朱达明,穆麟,姚雄.重庆低海拔区水稻扩行壮株栽培技术及其超高产实践[J].农业科技通讯,2013(8):186-187.

[4]张现伟,唐永群,李经勇,等.优质香稻新品种渝香203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11,17(3):66,68.

[5]唐永群,张现伟,李经勇,等.国审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渝优7109的选育及栽培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12(4):122-123.

[6]黄昌明,姚雄.重庆浅丘河谷区杂交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及推广建议[J].农技服务,2014,31(7):237-238.

[7]姚雄,李经勇,李杰,等.重庆水稻精确定量高产栽培示范研究及技术推广建议[J].中国稻米,2015,21(4):197-200.

(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