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安麦8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2016-04-12罗招等王庆伟谭美林覃志顺吴平华赵其安
摘 要 ‘安麦8号’是安顺市农科院于2004年用‘黔麦15号’与‘安麦5号’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常规小麦品种,属半冬性弱筋小麦。该品种具有稳产性、抗病性、适应性强等特点。2012—2014年两度年区试平均产量为4245.00 kg/hm2,2013—2014年度参加贵州省小麦生产示范产量为3990.00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1.68%。适宜贵州大部分小麦种植区域种植。
关键词 安麦8号;小麦;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2.015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0904.0031.016.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9-4 0:31:00
我国的小麦种植面积、总产和消费量皆居世界首位。1996—2000年5年平均小麦种植面积为2910万hm2,单产3850 kg/hm2,总产1120亿kg。目前,全国正在调整种植业结构,小麦等粮食作物因效益比较低和粮价下跌的因素,小麦生产开始滑坡。因此,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小麦市场竞争力成为小麦生产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小麦生产和小麦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改善小麦品质,提高小麦产量潜力,小麦病害有加重趋势[1]。1950年以来,我国小麦育种大致经历了抗病稳产、矮化高产和高产优质并进3个阶段[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育种家们都在改善小麦品质,但同时小麦抗病性、丰产性育种目标也不能忽视,基于此安顺市农科院用高抗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及免疫叶锈病的‘黔麦15号’作母本,优质高产小麦‘安麦5号’作父本杂交选育出高产、高抗小麦新品种‘安麦8号’,于2015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黔审麦2015001号。现对‘安麦8号’的选育经过、综合性状及主要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为该品种在适宜区域的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品种来源
母本‘黔麦15号’是贵州省农科院于2000年选育而成,该品种经1998年鉴定,对贵州小麦的常发病害白粉病和条锈病高抗,对赤霉病中抗,对叶锈病免疫[3]。父本‘安麦5号’具有高抗白粉病、锈病和赤霉病特点,产量表现好,属于中筋优质小麦,由安顺市农科所选育并于2002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4]。
2选育过程
2004年春在安顺农科院用‘黔麦15号’作母本,与优质小麦品种‘安麦5号’杂交;采用系谱法逐年选择育,结合田间观测及室里考种数据,以高抗、丰产、优质为主要选育目标,于2011年育成‘安2011-2’,并于2012年将‘安2011-2’参加贵州省小麦区试,2015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安麦8号’。其具体选育过程及方法如下。
2004年收获黔麦15号×安麦5号杂交种子30粒,2005年播种出苗15株,成熟后全部单收,2006年每个单株种100粒,成熟时进行鉴定收获9个株系;2007年每个株系种植500粒,对性状一致的进行混收;2008年每个株系种植(0.02×667) m2,对抗性和丰产性进行鉴定;2009—2011年连续2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选择出各性状表现优越的品系‘安2011-2’,2012年将‘安2011-2’参加贵州省小麦区域试验。
3产量表现
2012—2014年两年度参加贵州省小麦区域试验产量如表1所示,‘安麦8号’两年平均产量为4245.00 kg/hm2,比对照‘贵农19’平均增产414.00 kg/hm2,其中有90%试验点都比对照增产,在所有参试品种中产量排名第2位。2013—2014年度在贵州省5个地区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900.00 kg/hm2,5个试点全部增产,比对照综合增产11.68%。
4特征特性
该品种(系)属半冬性小麦,全生育期192 d,株高78 cm,分蘖和成穗率较强,穗层较整齐,熟相好。纺锤穗、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亩穗数23.9万、穗粒数38粒、千粒重40.7 g。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4245.00 kg/hm2;适应性强、抗性好,多数试点各病害在高抗以上,个别试点对白粉病、赤霉病表现为中抗,抗倒性较好,抗寒能力强。在高肥水条件下,容易感白粉病,要及时防治、避免影响产量。经贵州大学麦作物研究中心品质检测,‘安麦8号’容重为744 g/L,蛋白质含量为12.1%,湿面筋含量为23.44%,硬度44.1%,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Null、7+8、2+12,亚基评分6分,属于弱筋小麦。
5栽培技术要点
5.1适宜区域
‘安麦8号’适宜贵州大部分地区小麦种植区域种植,除了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地区如铜仁、遵义外。特别合适在黔中地区、毕节,兴义等中高海拔地区种植。
5.2栽培技术要点
5.2.1 播种
椐王安宁的研究结果,贵州中部海拔1100~1300 m的地区最佳播种期为霜降前10 d至立冬,海拔每上升(或下降)100 m,播种期提前或推后4 d。播种时避开土壤含水量过高和过干,特别要防止土壤温度过大抢种[5]。结合‘安麦8号’种子生长发芽和当地种植习惯,合理密植,一般田土播种量90~105 kg/hm2,高产田土播种量75~90 kg/hm2。
5.2.2 施肥方法及措施
根据田土肥力,采取不同的施肥量,即能培育壮苗提高抗病能力,又能降低投入和生产成本,实现高效[5]。杨玉波等人研究提出,氮肥一方面作基肥施足以保证高出苗率;另一方面既要重视作为分蘖肥施用,以确保有效穗的增加;也必须重视作为穗肥施用,有利于提高结实率[6]。
根据经验和生产实际,‘安麦8号’在不同肥力等级田土上尿素的施用量为:上等田土112.5 kg/hm2,中等田土150 kg/hm2,下等田土为187.5 kg/hm2;钙镁磷肥,氯化钾施用量为375 kg/hm2、75 kg/hm2。施用时间及方法:用腐熟厩肥7500~10000 kg/hm2、全部磷、钾肥和所需尿素的30%充分混合作基肥一次性施用,剩余氮肥分别在三叶期施40%作分蘖肥,抽穗杨花期施30%作穗肥。
5.2.3 病虫害防治
‘安麦8号’对各病害在高抗以上,但对白粉病、赤霉病为中抗,生产中应注意这2个病害的发生。在冬未、春前即2月底3月初孕穗拔节期用25%丙环唑或粉锈宁等相应农药进行防治白粉病。预防赤霉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1500 g/hm2对水均匀喷雾。
虫害主要是防治蚜虫,其一般‘安表8号’在抽穗灌浆期时危害严重,在这一时期及时防治蚜虫效果比较明显。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600 g/hm2或2.5%氯氰菊酯450~750 mL/hm2对水均匀喷雾。
参考文献:
[1]何中虎,肖世和,庄巧生.“九五”全国小麦育种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 2001,21(3):72-75.
[2]何中虎,夏选春.中国小麦育种进展与展望[J].作物学报,2011,37(2):202-215.
[3]何庆才,龙增栋,廖玉梅,等.小麦新品种黔麦15的选育[J].贵州农业科学,2002,30(2):8-10.
[4]覃志顺,吴艳,杨天英,等.小麦新品种安麦5号的选育与应用研究[J].种子,2003(4):59-60.
[5]王安宁,留青,熊怀卿,等.小麦高产栽培集成技术[J].农技服务,2007,24(1):3,44.
[6]杨玉波,钱晓刚,唐恒朋,等.小麦氮素营养特征与施肥技术的初步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4,(6):9-11.
(责任编辑: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