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九个糯玉米品种干籽粒产量比较试验初报

2016-04-12苟茂海冯定明蒋志成周茂林周汝平

南方农业·上旬 2016年8期

摘 要 2015年3—7月,以糯玉米干籽粒产量为目标,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对16个糯玉米品种(组合)、3个当前生产主栽糯玉米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初步表明,‘渝糯851’‘YN557’‘渝糯930’3个品种干籽粒增产优势强,穗腐病田间抗性较强,综合加工生产性状优良,其干籽粒产量已接近普通玉米生产水平,可以作为支链淀粉加工专用品种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糯玉米;干籽粒;产量;品比试验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2.014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0904.0034.021.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9/4 0:34:00

糯玉米因含玉米支链淀粉达100%,是支链淀粉加工理想原料,但由于通常情况下糯玉米干籽粒产量极低,仅有普通玉米产量的30%~40%,导致生产成本高,难以形成产业化开发,干籽粒产量成为糯玉米支链淀粉加工瓶颈问题,基于此开展本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5年3—7月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皇田基地(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九里村)进行。土壤类型紫色土壤,粘性重、肥力中等。

1.2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组合)有:黑糯一号、YN1192、玉糯918、渝彩甜糯1号、YN1115、渝甜糯1号、渝糯525、玉糯520、渝糯8号、渝糯13、渝糯3000、渝花糯7299、渝糯930、YN557、渝糯851、渝科糯1号,共16个;以大田生产3个糯玉米品种渝糯7号(CK1)、京科糯2000(CK2)、苏玉糯五号(CK3)以及普通玉米璐玉13(CK4)为对照。

1.3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

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行长4.1 m、宽1 m,小区面积16.41 m2,每小区4行,2600株/667 m2,四周设保护行。3月10日直播,地膜覆盖+百事达缓释肥(含N、P、K分别为 14%、3%、3%,有机肥20%)一次性施肥(纯N20 kg/667 m2),轻简化栽培,其他按常规管理。

1.4数据调查

按照加工对品种质量要求,调查品种加工关联性状(生长势、穗苞叶完整和穗腐病发病情况)和穗产量构成性状。收获期分别统计各品种小区干籽粒产量、折合667 m2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品种田间表现

从表1结果可见,除渝糯7号、黑糯一号、YN1192、YN1115、渝糯3000露尖和渝科糯1号穗腐病重外,其余品种生长好、穗包被完整、无穗萌,穗腐病不重,能满足加工田间性状需求。从产量构成性状调查来看,玉糯520、渝糯3000、渝花糯7299、渝糯930、YN557、渝糯851等6个品种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相比3个糯玉米对照品种优势明显,且秃尖轻,具备干籽粒增产潜力基础。

2.2品种干籽粒产量比较

参试19个糯玉米品种中(表2),对照渝糯7号(CK1)干籽粒产量为361.4 kg/667 m2,CK2、CK3产量均为353.6 kg/667 m2。比CK1、CK2、CK3增产10%以上的品种(组合)有10个;增产20%以上的品种(组合)有4个(渝科糯1号、YN557、渝糯930、渝糯851);增产幅度最大的为渝糯851,比3个糯玉米对照品种增产30.15%~33.02%。

参试品种(组合)与普通玉米对照品种璐玉13(CK4)相比均减产,减产幅度89.82%~3.91%。减产10%内的品种有3个(YN 557、渝糯930、渝糯851),分别减产8.11%、8.11%、3.91%,其中渝糯851与CK4干籽粒产量最接近,相差仅3.91%。方差分析结果(表3)表明,渝糯851、YN557、渝糯930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极显著高于糯玉米生产对照,与普通黄玉米生产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

3小结与建议

(1)糯玉米是理想的支链淀粉原料,但由于干籽粒产量低的瓶颈制约,难以形成产业化开发。目前普通玉米、鲜食糯玉米品种报道较多[1-2],而以糯玉米干籽粒产量研究报道鲜见,未见产量接近普通玉米产量的报道。本试验研究发掘出‘渝糯851’‘YN557’‘渝糯930’3个糯玉米干籽粒产量突破性品种,其干籽粒产量远远高于目前生产主导糯玉米品种(渝糯7号、京科糯2000、苏玉糯五号),并接近普通玉米(璐玉13)干籽粒产量水平,且生产表现生长旺盛、抗病力强,穗苞被完整,无穗萌、穗腐,综合加工生产性状优良,极适宜作为支链淀粉加工专用品种推广应用,满足该加工领域产业发展需求。

(2)本研究种植密度2600株/667 m2,适宜璐玉13普通玉米生产,试验的糯玉米植株相对于普通玉米植株均矮小,糯玉米种植该密度相对偏稀,若适当增大密度生产,试验筛选的3个品种增产潜力将更大。

参考文献:

[1]陆桂清,盛小琴.鲜食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08-109.

[2]岳明强,阎旭东,徐育鹏,等.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85-686.

(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