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县溶溪镇红肉蜜柚栽培探索与发展前景浅析
2016-04-12杨秀会
摘 要 重庆市秀山县溶溪镇于2011年从福建省平和县引进2万株红肉蜜柚树苗,在柳水村示范种植了13.5 hm2。目前,果树长势良好,已进入初产期,2015年总产量50 t,平均667 m2产值近3000元。其栽培技术要点是:科学选地,适当密植;深挖改土,改善环境;保持土壤湿度和肥水供应;扩穴改土,提升地力;抹芽控梢,培育丰产树冠;合理修剪,保持丰产树形;科学施肥,促进生长;合理疏花疏果;认真做好病虫草害防除。提出“科学规划,精心选址;加强技术指导”的建议。
关键词 红肉蜜柚;栽培技术;发展前景;重庆市秀山县溶溪镇
中图分类号:S666.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8.021
红肉蜜柚是我国柚类珍稀品种,原产于福建省平和县,从琯溪蜜柚生产园中发现的芽变单株中选育出的新品种,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选育得出。该品种适应性广,生长周期长,产量高,柚果呈梨形,果大味甜,囊瓣梳子形,汁胞和海绵层呈粉红色,果汁丰富、果肉透明,风味独特、酸甜适度,糖酸比接近15∶1(含糖量8.8%、含酸量0.6%),富含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含量达37.85 mg/100 g),可溶性固形物11.7%,果汁率60%,果实可食部分68.5%。红肉蜜柚不仅营养价值好,而且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可减少肝炎患者发展成肝癌的风险。
1红肉蜜柚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红肉蜜柚喜23~29℃的湿润气候,喜漫射光照1100~1500 h,要求年均温18℃以上,极端最低不低于-2.5℃,年降水量1000~2000 mm,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为宜。要求土层厚100 cm以上,疏松透气的砂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好在20%以上。
2溶溪镇概况
溶溪镇位于秀山县城西北,距离县城约22 km,距离渝湘高速公路3.5 km。幅员109.42 km2,下辖8个村(居),55个村民小组,共计5609户,总人口24932人,耕地面积共2309.5 hm2(其中田面积1139.5 hm2,土1170 hm2)。海拔高度467~832 m,年平均气温18.7℃,年降雨量1310 mm,无霜期290.5 d,日照时长1148 h,有效积温7510℃。
3溶溪镇红肉蜜柚发展的必要性及栽培探索
3.1生态环境亟待恢复,农民增收需探索新路径
溶溪镇境内有丰富锰矿资源,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创办乡镇企业,当地的财源主要以锰产业为主,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达到鼎盛时期,全镇开采、加工企业达10余家,锰企业年生产年总值最高时达10.88亿元,税收1.1亿元,农户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到厂矿企业务工,全镇90%的劳动力从事锰产业生产活动,政府、农户基本放弃了发展农业产业。由于矿区取得合法开采权的私营企业占100%,在暴利趋使下,不注重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长期超负荷生产;加上不法分子严重私挖滥采,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中央、重庆市、秀山县相继出台文件对安全生产、环境污染加以整顿、治理,必然会相应地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加之近几年全球金融状况,锰行情下跌,涉锰企业停产85%,务工人员失业率85%,农民收入也随之减少。
3.2红肉蜜柚栽培初步探索
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溶溪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溶溪镇发展新途径,组织相关人员外出考察学习,邀请专家论证,于2011年从福建省平和县引进2万株红肉蜜柚树苗,在柳水村示范种植,以户为主经营,种植面积13.5 hm2。
经过5 a管护,目前,果树长势良好,已进入初产期。2015年总产量50 t,平均单株产量2.5 kg,总收入60万元(市场价位12元/kg),平均单株效益30元,平均667 m2产值近3000元,加之行间(套)矮秆经济作物收入,扣当年生产成本,栽后第5年每667 m2盈利1200元,4 a实现扭亏为盈目标。预计今年每667 m2可盈利3000元以上,明年将达5000元。
4红肉蜜柚栽培技术要点
4.1科学选地,适当密植
栽植株行距2 m×3 m,667 m2植111株。根据果树生长情况,前3年在宽行间种植一些经济价值高的作物(中药材、蔬菜、豆类等矮秆作物),不但减少田间杂草危害,而且能培肥地力和增加农户收入,弥补果林投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待封行后逐步间伐,将株行距扩宽到3 m×4 m,4 m×6 m。
4.2深挖改土,改善环境
定植前2个月(8月份),挖长、宽、深各60 cm的窝,挖窝时首先将耕作层熟土放在一边,下面生土放在一边,每窝施作物秸秆或杂草15 kg、过磷酸钙2 kg、农家肥15 kg,再加入5%毒·辛颗粒剂40 g与土壤分层混合防治地下害虫,耕作层熟土先混施,生土后混施,起土堆高于土面20~30 cm。10月份进苗定植。
4.3保持土壤湿度和肥水供应
定植后,如遇天旱要淋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促其成活,雨天注意排除积水,防止烂根。定植后15 d,开始萌发新根,应施腐熟人畜粪尿水,每50 kg加入尿素3 kg,每月2次。
4.4扩穴改土,提升地力
定植成活后,第二年春天在树冠滴水线下两侧对称开挖深50~60 cm、宽30~40 cm条沟,放入畜牧圈肥或作物秸秆30~40 kg+1.5 kg过磷酸钙,分层施下,压实表土,让圈肥与作物秸秆在无氧条件下腐烂以改良土壤。
4.5抹芽控梢,培育丰产树冠
定植成活后,第二年开始,做好定干工作,主干高达50 cm高时剪顶,促发新梢侧枝。在顶部保留2~3个不同方向、分布均匀的新梢,作为主枝。第二次发梢时,在主枝上留3条副主枝。第三次在副主枝上培育侧枝群,每条枝梢长15~20 cm。
4.6合理修剪,保持丰产树形
根据红肉蜜柚生长习性,采取自然开心形进行修剪整形。在主干高50~60 cm时留3~4个主枝,主枝上间隔40~50 cm选留侧枝3~4个,在主侧枝的分布空间上,选留方向好的辅枝1~2个,形成前期合理的结果枝组和树冠结构。冬季剪除枯枝、病虫枝、阴蔽枝、重叠枝,短截直立徒长枝。
4.7科学施肥,促进生长
定植成活后,第二年春天萌芽后结合病虫害防治,根外追施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2次;4—6月,每月浇施1次20%腐熟人畜粪尿水,200~267 kg /667 m2;7—8月施尿素,10 kg /667 m2;9—11月,穴施生物有机肥500 kg /667 m2。
4.8合理疏花疏果
定植成活后,第二年可见花,树龄2~3 a前花蕾要全部疏掉,确保果树向丰产树形生长。进入第4年开始试果,应做好疏花疏果工作,疏花时间在2月中下旬到3月上旬,疏果时间在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留果多少根据树形树势、枝条粗细确定。疏果、留果应做到“四多四少”:初果树多留,衰树少留;健康树多留,弱小树少留;光照充足果多留,阴蔽果少留;中围果多留,上下围果少留。合理的疏花疏果能使树体养分集中供应到需要的器官,减少无谓的养分消耗,使花蕾大、花质好,着果率高,果实分布均匀,果实品质提高。
4.9认真做好病虫草害防除
红肉蜜柚幼树期主要病害有溃疡病、疮痂病、疫病等,虫害有红蜘蛛、介壳虫、潜叶蛾等。加强田间管理,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药剂使用次数和使用量,提升果品质量。2月底4月上旬以防治螨类为主,5月中旬至7月以防治介壳虫、潜叶蛾为主,9月至10月上旬以防治螨类为主,冬季修剪清园。杂草结合施肥农事活动进行人工铲除,密度过大时施以除草剂防治,降低劳动强度。
5发展前景及建议
5.1发展前景
(1)溶溪镇有1065 hm2耕地面积适宜种植红肉蜜柚,占总耕地面积的46.1%,同时,还有大量荒山、荒坡待开发利用,发展红肉蜜柚水果产业,有利于溶溪镇产业结构调整、方式转变、农民增收。
(2)目前,秀山县及周边地区红肉蜜柚种植规模不大,产品价格高,有利于调动农户的种植的积极性。
(3)有利于吸引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和外出劳力回转,可减少土地撂荒;有利于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4)能增加森林绿化面积,尽快改善溶溪镇被锰开采破坏的生态环境。
5.2建议
5.2.1 科学规划,精心选址
根据红肉蜜柚生物学特点和田间管理技术要点,选择适宜红肉蜜柚生长,农户种植积极性高的柳水村晒坝、岩脚、李家村民小组进行示范种植,以户为主经营。
5.2.2 加强技术指导
以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为骨干,成立技术指导小组,结合科技入户开展跟踪指导服务。聘请县级专家当顾问,在关键季节深入实地开展技术培训、咨询指导工作。
(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