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燕窝生长规律观察

2016-04-12刘丽萍汪振宇农向

南方农业·上旬 2016年10期

摘 要 竹燕窝是一种珍贵的食材。为了深入了解竹燕窝的生长规律,采用电镜扫描和固定观察等方法连续观察了竹燕窝3个月的生长情况。结果发现:竹燕窝在生长初期时主干是白色透明的,少有分支;生长到中期之后出现了许多小的分支,整个形态相对初期要复杂一些,且分支的尖端处有小黑点;黑点聚集之后竹燕窝下部略呈黑色,后期分支上面的小黑点范围变大蔓延到整个分支甚至主干,整个形态也由最初的白色透明状到完全变黑。竹燕窝从生长到变黑,在冬季大概需要2个月的时间。通过电镜扫描发现,在生长初期主干上会出现一些突起,这些突起呈圆形密集分布。中期,原本呈圆形的突起略有生长,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在个别较长的分支上又产生一些突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突起逐渐变长变细,到后期形成尖端很细的分支,便不再产生新的突起,竹燕窝也就不再继续生长,而是由这些尖端开始变黑。竹燕窝的含水率在整个生长阶段并没有明显差异,均保持在7.3%~7.6%。

关键词 竹燕窝;电镜扫描;突起;形态观察;生长规律

中图分类号:Q13;S718.8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8.014

竹燕窝是一种陆生蓝藻,属念珠藻科,又名竹菌、竹花、竹菇、竹蓐[1],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餐桌美食。据文献记载,竹燕窝主要产自四川蜀南竹海,贵州、重庆和广西等地也有少量分布。目前,四川乐山竹林也发现有竹燕窝的生长。竹燕窝是居竹伪角蚜虫吸吮了嫩竹笋的汁液后,在竹笋下面留下一堆代谢残渣,这些代谢残渣在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下生长出来的真菌[2]。竹燕窝可以说是一种天然滋品的调和物,是竹、虫、菌三者协同产生的天然食品,居竹伪角蚜感染竹子嫩枝后,在汲取竹汁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不断排出代谢产物,而这些代谢产物被微生物所利用,最终形成了三者合一的佳食——竹燕窝。笔者将采摘自乐山市孝顺竹林的竹燕窝制成美食后发现,其形味如燕窝,口感润滑、清爽,集鲜、嫩、脆、爽口之特点于一身。

当前,作为一种珍贵的食材,竹燕窝已成为人们餐桌上最受欢迎的菜品之一。但至今尚未见到对竹燕窝的显微结构、含水率、营养成分等方面相关的研究报道。为了更加深入了解竹燕窝的营养价值、形成规律、生长状况等,将竹燕窝这一美食开发为纯天然的食品[3],笔者初步研究了竹燕窝的显微结构、含水率、颜色形态变化。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实验用于检测的竹燕窝干品于2015年8月采自宜宾市蜀南竹海,新鲜竹燕窝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采自乐山师范学院孝顺竹实验竹群。

1.2实验方法

1.2.1 显微结构观察

将在实验周期中采集的3个不同阶段的新鲜竹燕窝制成切片,在莱卡显微系统下进行观察,并拍照采集图像。

将样品置于JSM-5.0KV扫描电镜下观察、拍照。

1.2.2 生长变化趋势观察

在乐山师范学院孝顺竹群下选取4组生长状态良好的竹燕窝,依次编号1, 2, 3, 4。从2015年11月开始进行观察记录,将竹燕窝的生长周期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整个实验持续3个月,每次观察拍照记录。

1.2.3 含水率测定

采集3个不同生长阶段的竹燕窝,记录鲜重。烘箱预热至30℃,将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24 h,取出样品待冷却至室温、称重[4]。再次放入烘箱内干燥2 h,冷却称重。直至前后2次称量误差范围在0.01 g范围内。竹燕窝含水率按如下公式计算:

P=(m-n)/n×100%

式中,P 为含水率(%),m为样品鲜重(g),n为烘干后竹燕窝的重量(g)。

2结果与分析

2.1竹燕窝的显微结构

2.1.1 显微观察

竹燕窝在不同生长时期颜色形态有一定差异。初期呈白色透明,少分支,中期有少许分支,颜色较前期略微变黄,后期分支尖端开始变黑(图1)。

从图1可以看出,竹燕窝的生长是以不断长出小突起分支,然后在分支处又不断长大和变长,分支不断交接交联而生长为一簇或一窝竹燕窝。

2.1.2 电镜扫描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生长初期主干上会出现一些突起,这些突起呈圆形密集分布。中期,原本呈圆形的突起略有生长,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在个别较长的分支上又产生一些突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突起逐渐变长变细,到后期形成尖端很细的分支,便不再产生新的突起,竹燕窝也就不再继续生长,而是由这些尖端开始变黑(图2)。

2.2竹燕窝的形态颜色变化

从2015年11月开始进行观察记录,根据生长状态变化将实验分为观察初期、观察中期和观察后期[4-5]。竹燕窝初期呈白色透明状(图3A),中期从最下部边缘逐渐变黑(图3B)到最终完全黑化(图3C)。

从图3可以看出,竹燕窝的生长是以上端的小分支突起为单位,而进入生长的后期,竹燕窝在自然界中的消失和自然分解则是从竹燕窝的根部颜色变黑开始,同时,尖端的小突起也开始变黑。

2.3竹燕窝的含水率

在不同的采集时期竹燕窝含水率无显著差异,均保持在7.1%~7.8%(表1)。

3结论与讨论

竹燕窝在生长初期时主干是白色透明的,且少有分支;生长到中期之后出现了许多小的分支,整个形态相对初期要复杂一些,且分支的尖端处有小黑点;黑点聚集之后竹燕窝下部略呈黑色,后期分支上面的小黑点范围变大蔓延到整个分支甚至主干,整个形态也由最初的白色透明状到完全变黑。从实验结果来看,竹燕窝从生长到变黑,在冬季大概需要2个月的时间。

通过电镜扫描发现,在生长初期主干上会出现一些突起,这些突起呈圆形密集分布。中期,原本呈圆形的突起略有生长,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在个别较长的分支上又产生一些突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突起逐渐变长变细,到后期形成尖端很细的分支,便不再产生新的突起,竹燕窝也就不再继续生长,而是由这些尖端开始变黑。

竹燕窝的含水率在整个生长阶段并没有明显差异,均保持在7.3%~7.6%,这说明竹燕窝变黑的过程中并没有变干。在扫描电镜下发现竹燕窝尖端最细的分支呈现一种封闭的管状,且周围无气孔,水分不易散失,由此推断竹燕窝在各个生长阶段含水率差异不明显可能与该构造相关。

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竹燕窝的生长规律,将竹燕窝开发为百姓食材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忠明.绝美竹燕窝[J].食品与生活,2014(11):10.

[2]钟思毅,莫洪斌,袁北玉,等.竹海深处浅浅酌[J].四川烹饪,2007(4):7.

[3]陈晓红.赤水市竹类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J].竹子研究汇刊,2001,20(3):52-54.

[4]杨海芸,许菲菲,刘倩倩,等.日本花叶女竹出笋成竹规律及叶色变化[J].林业科技开发,2011,25(4):75-77.

[5]严彦,苏文会,张鑫.园林中毛竹丛植的生长规律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8):139-142.

(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