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观察

2016-04-12江苏省淮安市委农村工作部

江苏农村经济 2016年8期
关键词:标准厂房三资村级

江苏省淮安市委农村工作部

淮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观察

江苏省淮安市委农村工作部

编者按:本刊与江苏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合作,定期合办“经营管理”专栏,重点宣传江苏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承包土地确权、农村集体财务资产管理和集体经济发展,以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做法、经验和理论成果,以供借鉴。

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乡刘老庄村食用菌生产现场

近年来,淮安市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市“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强化措施,以实施富民壮村强乡镇战略为突破口,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得一定成效。一是收入总量不断提升。2015年全市1534个村(居)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8.34亿元、村平54.37万元,其中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5.93亿元、村平38.6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 23.27%和25.3%。二是收入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中,直接经营收益、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三者比重为30.7∶67.1∶2.2,资产和资源发包收入是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标准厂房、商业用房、各类市场和现代高效农业设施等经营性资产出租或发包收入比重逐年提高。三是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15年全市新增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1.2亿元,其中省市县财政扶持建设村级创业点等项目建设资金0.52亿元。标准厂房资产产权确认到村0.87亿元,占新增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的72.5%。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总量的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主攻载体建设,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加大扶持,激励发展。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村级创业点建设的意见》,明确市、县两级设立村级创业点发展专项资金,集中财力扶持村级创业点标准厂房建设。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对2010年度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10万元的村新建标准厂房给予重点扶持,每村补助20万元,县区财政按照不低于1∶1比例进行配套。纳入市、县区重点扶持的村,每村新建标准厂房不低于1000平方米。二是完善机制,促进发展。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鼓励村级组织和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参与村级创业点建设。积极引导农户入股或独资兴建标准厂房;鼓励通过招商引资,以合资、合作等方式,投资新建标准厂房。强化资产权属管理,明确财政扶持资金、脱贫攻坚资金和各类帮扶资金用于村级创业点标准厂房建设,形成的经营性资产一律归村级组织所有,并实行统一标识化管理。加大税收返还力度,村级组织招引落户在县(区)经济开发区、乡镇工业集中区和村级创业点的项目,实现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以上返还给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用于村级创业点建设再投入。三是创新思路,引领发展。坚持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充分发挥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优势,将村级创业点纳入乡镇工业集中区范围,合理规划,统筹推进。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启动建设村级创业点1264个,覆盖面 85%,共建成村级创业点标准厂房296万平方米,其中近三年新启动建设村级创业点568个。四是重抓项目,推动发展。激励乡村干部对外招引项目,支持本地能人大户和外出人员“凤还巢”创办、领办、合办企业,加快村级创业点已建成标准厂房的招租进度,提高企业入租率。全市村级创业点已出租使用标准厂房239万平方米,占建成总面积的81%;入驻村级创业点企业1588个,其中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91户,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以上的企业558个,2015年实现开票销售收入59亿元,入库税金2.07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创业就业6.8万人,通过村级创业点厂房租金和税收返还,累计共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9亿元。

二、夯实发展根基,突出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重点

一是强力推进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召开全市村级“四有一责”建设现场推进会进行全面部署和推动,下发《淮安市村级“四有一责”建设示范乡(镇)考评标准》,积极开展村级“四有一责”示范创建活动并进行典型带动。由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增加,村级组织的服务能力和“统”的功能不断增强,服务党员群众、指导党员群众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科学发展的作用发挥越来越明显,一些过去村官难配、难培的村呈现出经济能人主动请战、公开竞争的良好势头,村级党组织的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明显增强,群众拥护的“双强”带头人不断涌现。到2015年底,全市“思想政治素质强、科学发展能力强”的村党组织带头人比例已达90%以上。金湖县2014年顺利建成省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先进县,清浦区、洪泽县、盱眙县2015年又顺利通过省村级“四有一责”建设示范县区验收。二是全面提升经济薄弱村发展能力。以盘活扩大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为重点,大力发展“把根留住”的扶贫经济。积极整合各方面资金支持经济薄弱村发展,各帮扶单位投入资金、省扶贫“整村推进”及脱贫攻坚奖补等专项资金、南北挂钩帮扶资金、结对企业帮扶资金和社会资金重点向村集体和农民“两个增收”项目倾斜,2015年度扶持经济薄弱村新建标准厂房99幢;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设施栽培和规模养殖2.86万亩,引导农业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低收入农户共同参与,实行按股分红,利润分成。全市23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已全部达到新“八有”目标。三是注重典型引路。对照发展目标,2013年度全面排查出尚未达标的786个经济薄弱村,按照“制订一个规划、完善一套机制、建设一批项目”的发展思路,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年度目标、落实推进措施、完善帮扶机制、排出发展项目。收集整理50个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按城郊村、集镇村、乡镇工业集中区坐落村、交通便利村、资源优势村、无资源交通优势村进行分类,同时收纳淮阴区实施壮村工程的文件、考核办法、调研报告等材料,编印题为《学有榜样 干有思路》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汇编,印发到村,供各地借鉴学习,从而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放大示范效应。

三、激发发展活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一是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确权登记颁证。研究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确权发证工作的意见》,重点对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进行确权登记,由县区政府发放统一规范的产权证,实行统一格式内容的登记制度。截至目前全市已发放农村集体资产登记证 1407本,确权登记发证面达95.3%。通过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确权发证,使农村集体资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逐步建立起家底清楚、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监督民主、管理规范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切实保障村级组织对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强化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监管,从财务收支、资产经营处置等各个环节,健全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二是加快建设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以确权登记发证为基础,围绕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总目标,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行为,促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结合淮安实际,研究出台淮安市《关于培育发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规范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做到“五个统一”:统一交易市场的性质和功能、统一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统一市场交易监管、统一进场交易类型、统一产权交易程序。对涉及农村集体资产的,一律进场交易。通过规范交易运作,逐步引导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四荒”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等农村各类产权进场交易,促进农村产权自由流动、高效配置,促进集体和农户双增收。目前全市7个涉农县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全部建成,农村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全部开通并正常运转,在全省13个地级市中第四个实现了全覆盖,今年以来交易量位居全省前列。截至目前,我市通过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平台成交项目710笔,成交金额1.8亿元,交易总面积47885亩。三是全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重点选择经营性资产较多的村居和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先行先试,因地制宜组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组织,采取折股量化、按股分红等方式,将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到组到户。同时认真细化操作方案,合理设置股权和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妥善处理矛盾纠纷,明确收益分配办法,规范制订组织章程,落实监管机构,确保取得预期效果。目前全市已有47个村开展了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部分2014年开展试点的股份合作社已开始分红。金湖县黎城镇徐梁村、涂沟镇五星村、银集镇红湖村分红分别达120元、58元、53元。按照市里统一部署,2015年又选择39个村开展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预计近期部分试点村将进行按股分红。

四、强化“三资”监管,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和完善“四制四盘”工作模式,即实行全面清查制、盘清农村“三资”家底,建立分类台帐制、盘实农村“三资”存量,实行双向监管制、盘活农村“三资”效能,落实奖惩责任制、盘大农村“三资”总量。二是规范处置行为。制定出台《淮安市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规范处置办法》,积极依托乡镇农经部门,组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代理服务中心,全程参与数额较大的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实行合同到期、租金收缴和资产资源闲置等预警预报管理。全市已有112个乡镇建成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代理服务中心,覆盖面达96%,通过代理服务中心处置村集体资产、资源累计4796宗,成交6.3亿元,为村集体增收8200万元,核减不合理支出2584万元。三是推行信息化管理。结合“三资三化”示范县区和示范乡镇的创建行动,建设市级“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形成市县乡三级联通的管理网络,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全市统一部署、统一开发使用与会计核算相匹配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软件,把清产核资工作资料、“三资”分类台账资料及资产资源租赁发包合同协议资料及时全面搜集、整理归档,将有关数据全部录入电脑,实行信息化管理。已建立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108个乡镇,占比93%,全面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五、狠抓债务控减,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减负减压

一是建立新增债务申报制度。

规范村级举债行为和程序,在确保偿还资金有来源的前提下,由村两委集体研究提出举债方案,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理财小组讨论,并向村民公开公示,经乡镇政府批准后方可实施,严禁新增不良债务。二是建立债务预警管理制度。在核清债务底数的基础上,对资产负债率高于70%的村实行预警管理,不得举借新债,两年内未能解除预警管理的村,纳入债务重点村进行全程监管。建立健全村级债务动态跟踪监管制度,着力从源头和制度上控制新增不良债务,遏制村级债务的反弹势头。全市村级债务预警管理村已由2008年的446个减少至58个。三是探索化解债务有效途径。系统分析村级债务形成原因,因村制宜、分类指导,通过清收债权、兴建标准厂房增收、规范资产资源处置增收、利用各类扶贫资金新增村级集体资产投入增收、控减非生产性支出等办法化解不良债务。全市村级债务由8.4亿元下降至7.3亿元,债务净下降11%。

六、加强组织引导,形成加快发展工作合力

一是强化考核。在每年初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安排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每半年还召开一次以乡镇工业集中区、村级创业点建设为重点的镇村经济发展推进会,研究落实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已连续六年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相关指标纳入县(区)科学发展目标体系进行考核,纳入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和乡镇综合经济实力排名指标体系进行考评,严格奖惩。各县(区)还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村干部绩效考核、养老保险办理和重奖重用的重要依据。二是“六挂”推进。2011年起,实施村企挂钩、干部挂职、大学生挂培、部门挂扶、领导挂点、教授挂联等“六挂”制度,组织全市120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分别与20个市级示范村和100个收入低、债务重的重点推进村进行挂钩帮扶;市四套班子党员领导干部每人挂钩一个市级示范村和一个重点推进村,县(区)四套班子党员领导干部每人挂钩一个重点推进村,并从市、县(区)机关、事业单位选拔100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重点推进村挂职三年任驻村指导员; 从驻淮高校、科研院所中选择120名副高以上职称、有专业特长的教授或博士,任科技助理。三是上下联动。2012年,全市选派195名市、县(区)直机关干部到省定经济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结合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三进三帮”、“三解三促”活动(三进三帮:进农村,帮增收促致富;进企业,帮发展促转型;进社区,帮创建促和谐。三解三促: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帮助挂钩村发展经济、化解债务、建设村部、化解矛盾、解决实际问题。□

猜你喜欢

标准厂房三资村级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提高塔城巴克图口岸标准厂房施工质量的措施研究与探讨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研究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论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方向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研究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推进阳光财务——嘉兴市农村三资管理主要做法
关于对巴林左旗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三资”清理工作的调查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