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美丽乡村 推进生态文明

2016-04-15朱为民姜石泉江苏省如皋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江苏农村经济 2016年8期
关键词:管护村庄秸秆

朱为民 姜石泉 陈 鹏 肖 群/江苏省如皋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打造美丽乡村 推进生态文明

朱为民 姜石泉 陈 鹏 肖 群/江苏省如皋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江苏省如皋市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农村,把打造美丽乡村作为统筹城乡建设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改善农村生态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建成“江苏最美乡村”3个,省级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示范村15个,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12个。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26个,二星级“康居乡村”104个,“康居乡村”创建个数接近南通创建总数的一半,如城街道顾庄社区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和“全国宜居村庄”,如皋市被评为“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示范市”和“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市)”。

一、着眼长远,规划引领乡村建设

1.坚持规划先行。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庄建设管理科学推进新型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和《如皋市新型集中居住区建房审批管理试行办法》两个规范性文件,推动村庄建设进入新常态。投入500多万元,委托规划编制单位,完成了全市的镇村布局规划和269个村庄建设规划的修编工作,并于2014年底率先报省住建厅备案。

2.实行分类指导。根据村庄区位、规模、产业发展、风貌特色、设施配套等现状,在综合分析各村的发展条件和潜力基础上,将村庄细分为城市(镇)融合型、城(镇)郊带动型、片区引导型、工贸发展型、人文保护型、红色传承型、规模养殖型、乡村旅游型、生态休闲型、规模种植型、农业种植型等多种类型,引导各村择其优势和强项,实行特色化发展,培育和放大村庄特色。

3.挖掘庄名文化内涵。大力开展“自然村庄乡愁寻找工程”,重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富含自然禀赋和地域特征的“河、圩、埭、渡、口、坝、池、溪、荡、岸、甸、园、门、垛、庙、庵、殿”等原始村庄名。特别是在行政村撤并过程中,保留或恢复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村庄名,并将其作为撤并后行政村的名称。如东陈镇尚书村缘起清朝嘉庆年间兵、礼、吏、户四部尚书戴联奎的故里而得名;长江镇车马湖社区缘起越国大夫范蠡为逃避越王,从这里弃车马改乘舟浮海去齐国而得名。

4.强化传统村落建设。引导各村结合自然禀赋,保留传统村落乡愁,赋予更多特色,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围绕“守望乡愁,着眼宜居”主题,着力将石庄镇张杨园社区打造成江苏省如海地区农村民居演变博物苑。围绕“农耕文化,小农经济”为主题,着力将下原镇白李社区李桥街打造成微缩版清明上河图。围绕“知青情结,时代记忆”主题,着力将丁堰镇夏圩村知青楼打造成南通地区颇具影响的知青居住点。

二、注重管护,优化乡村生态环境

1.大力实施河道整治工程。一是疏浚河道实现水系畅通。“十二五”期间,共整治县级河道5条,镇级河道83条(段),村级河道2176条(个),总土方3830.35万方,切实增加了“库容”、改善了水质,全市水系不断畅通。二是长效管护实现河道清洁。围绕“水清、面洁、坡绿”要求,组建专业管护队伍,采取人工打捞、生态种植等多种措施全力清除水花生、水浮萍等恶性水生植物,每年用工约1.3万个。三是生态养殖实现河水净化。大力开展了“养鱼护河”工作,在水浮萍生长较为密集的河道,放养草鱼、鳊鱼,通过食草鱼吞食,长期消除水浮萍,既降低管护人力成本,又增加村居经济收入。

2.大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是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大力实施拆坝建桥、涵工程,对密度过大的、阻水的坝头坝埂坚决予以拆除,对河道中的网簖、沉船等全面进行清理,河道水系进一步畅通;累计投入16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危旧泵站、防渗渠等水利基础设施。二是农路农桥建设超前推进。先后建成农村公路800多公里,改造农村危桥380余座,完成市镇公路强度提升120公里;对路面宽度小于4.5米的四级农村公路加做会车道,大力实施路肩整治和加宽硬化,全面统一路肩、绿化、沿线设施等,实现全市农路路面平整、路肩整齐、排水通畅、标志明显、树绿花艳。三是长效管护扎实到位。及时清扫农路抛撒渣土,修复路面拱起、塌陷,维护好路肩、雨淋沟,清除占用道路杂物等,确保农村公路畅通、整洁、安全。

3.大力实施绿化建管工程。一是建设村庄绿化和农田林网。以居住线、通达工程、居住河、丰产沟和机耕路等为重点区域,大力实施绿化建设,镇村道路绿化基本实现全覆盖,大力实施庭院绿化,形成了东部以蚕桑和经济林果为主、如城街道周边以花木生产为主、西部以银杏和蚕桑为主的村庄绿化建设新特色。二是实施特色林业建设工程。大力发展林木种苗产业、湖桑产业和银杏产业等,初步形成 “一区六片”的产业格局,以如城街道为核心形成十万亩花木盆景主产区,以主要道路为主轴,向两侧延伸建成六个苗木规模种植片,全市花木面积达18.7万亩。三是服务外包实施统一管护。将绿化管护外包给专业养护公司,科学实施绿地养护管理,绿化养护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

4.大力实施垃圾收集处理工程。一是垃圾收集处理机制得到健全。不断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市处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二是督查狠推垃圾清理。加大巡查频次,督查管护人员提高垃圾收运频次,并及时反馈,限期整改,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量从2010年的5万吨上升到2015年的25.12万吨,切实做到日产日清,应收尽收,有效杜绝暴露垃圾。三是整治推动庭院清洁。以整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暴露垃圾为工作重点,在全市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大会战、大扫除活动,对家庭内外卫生进行综合整治,发动全市力量共同整理家前屋后的草堆、灰堆等杂物,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

5.大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在加强对秸秆乱堆乱抛的督查、考核、整改的基础上,注重推行秸秆综合利用,坚持“疏堵结合,源头治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运用奖补政策,形成了秸秆发电、制粒、制草帘、秸秆还田等多种秸秆综合利用形式。在能源化利用上,如皋市4家企业从事秸秆固化成型产业,年颗粒生产量约为5万吨;在工业原料化利用上,聚焦纸浆、编织等生产领域,成功转化秸秆为工业原料,另有部分收购企业利用秸秆制绳并用于花木生产;在基料化利用上,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成功引进南通如胜食用菌有限公司等食用菌生产企业,以秸秆为食用菌生产基料,年消耗近万吨以上。如皋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被列为“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市)”。

6.大力实施人畜粪便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启动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探索出三种“资源化利用”模式,121个村完成综合利用建设规划。病死猪集中无害化处理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模式成为全国典型,沼气工程并网发电工作列南通第一。采取上级、本级、镇、村补助和农户自筹相结合的办法,快速推进农村改厕工程。采取“养殖场+沼气工程+大田利用”模式,推动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工作。对非规模畜禽养殖户,做到循环化综合利用。针对散小养殖户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大力推广“户用蓄粪池+田头调节池+大田利用”模式,通过两级贮存发酵熟化后直接还田,有效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实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

7.大力实施农村建房管理工程。一是村庄土地整理成效凸显。以土地征使用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科学有序推进土地整理,有效盘活农村存量集体建设用地。近三年来累计整理土地面积3896亩,其中新增集体建设用地2632亩,新增连片耕地面积1264亩,土地空间和资源得到全面优化。二是农村住宅布局日趋规范。科学有序实施集中居住,成功培育一批先行示范村建设典型,新型集居区示范村建设稳步推进;积极引导承包地已被全部征用、在城镇稳定工作、农村家庭住房陈旧等类型的农户退出宅基地,三是农村建房不断优化提升。将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连续三年每年实施住房改造1000户。

三、强化保障,高效推进乡村发展

1.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进一步突出社会资本对村庄建设的推动作用,强化社会资本投入工作,规避光靠政府的财政资金来支撑村庄发展的做法,杜绝“盲目举债、寅吃卯粮”等现象的发生。通过“财政资金引导,以资撬资;土地经营,以地生资;吸引客商,以商引资;有偿冠名,以名筹资;公开竞拍,以竞节资”等多种举措,积极吸引村镇能人,社会名人来“反哺”村庄建设,为家乡多做贡献。探索吸引社会闲置资金、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村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

2.完善资金保障机制。注重把保护和开发相结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除了上级资金外,激励村镇两级积极落实配套资金,探索村民认领传统民居保护机制,破解传统民居保护资金瓶颈,有力推进了传统村落保护,确保“修旧如旧”和“不改变原状”。严禁新建和改建与古村落不相协调的建筑物、村内道路及公共设施等行为,建立动态巡查制度,及时制止违法违章建设。

3.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融入生产生活和乡规民约,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如皋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合格率达90%以上,村、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分别达98.4%、97.2%,获评“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成功创建“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

猜你喜欢

管护村庄秸秆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我的小村庄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村庄,你好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