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交流 体验升华
2016-04-12广州市荔湾区培真小学陈纯慧
文/广州市荔湾区培真小学 陈纯慧
整合交流体验升华
文/广州市荔湾区培真小学陈纯慧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该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因此,课堂上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延伸,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尽可能的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儿童接受。
一、课堂上引用生活中的事例,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悟。在教学《我的成长足迹》时,备课中发现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告别童年”的主题契合本节课的内容,于是巧妙地将两者进行有机的整合,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一方面利用《品德与社会》教材上的图片启发学生回忆交流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然后联系语文综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交流成长历程中的难忘往事,其中包括与老师、家长、同学之间同成长的故事。一方面又借助《品德与社会》教材上的写“往事与不足”的体验,为语文课的“告别童年”的习作练习做铺垫。学生在“我的美好童年”活动中踊跃发言,争相讲述一年级第一天入学时的情景或心情。有的学生说:面对陌生的环境非常好奇;有的学生说:对陌生的环境有点惧怕,甚至大哭;有的学生说:当时真是可爱,无忧无虑;还有的学生说:急切地想融入到大哥哥大姐姐的学习生活中……继而引发对自己存在不足的思考。两个知识版块的整合,一举两得,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加快学生成长的脚步。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基础的学习阶段。这期间不仅学到了基础知识,还将形成一些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而这些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儿童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而且将会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品德教学要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从社会中调查,形成学生的道德辨析力,提高教学实效。让学生真正掌握生活的本领,学以致用,使品德教育默化于生活实践当中,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比如《合理购物ABC》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合理购买商品和体验生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课前我向学生布置了两个任务,一是到小区附近的商场了解商品的种类、价格,向售货员询问怎样鉴别商品的优劣,观察顾客是怎样购物的;二是向家长请教如何购物才合理。课堂上再让学生介绍交流,分享心得,填写合理购物调查表;课后根据掌握的方法进行一次购物体验。通过实地的调查和交流,学生基本认识到怎样辨别商品,通过实践初步掌握购物的技巧,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这些活动,把课堂与生活链接起来,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好习惯也随之养成,获得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二、注重沟通交流,让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
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当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时,知识就可能被真正领悟,能力就可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就可能被真正触及和调动。因此,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使他们真正成为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自主的学习中得到更多收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让学生树立自觉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开放、自主的学习行为习惯。
认识自我是建立自信的基础,教师要懂得引导学生明白“人无完人”的道理。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的,要知道自己的所长,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对待他人,既要学会肯定他人的优点,也要宽容他人的缺点。如在教学《我的成长足迹》中设计了一个环节“难忘的第一次”,让同学们回忆自己在小学六年以来第一次令自己难忘的事情。同学们畅所欲言,毫无保留地向大家述说。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和老师、同学的帮助、影响密不可分,要懂得珍惜、知道感恩、不断反思,才能使自己更健康地成长。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