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山地区回族字辈排行的自我教育因子探究
——以马家屯马氏家族为例
2016-04-12马勋建
马勋建
(威宁县 教育局, 贵州 威宁 553100)
●乌蒙论坛
乌蒙山地区回族字辈排行的自我教育因子探究
——以马家屯马氏家族为例
马勋建
(威宁县 教育局, 贵州 威宁 553100)
字辈排行通常称为"辈礼",是家族族谱中最核心的部分,它确定了每个成员在家族中的人伦关系,是维系家族成员关系的纽带。回族的自我教育融汇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寓教于潜移默化之中。论文以乌蒙山地区马家屯马氏家族的字辈排行为例,对隐藏在其中的自我教育因子进行挖掘分析,以供研究参考。
回族; 字辈排行; 自我教育因子
字辈排行通常称为“辈礼”,是一个家族族谱中最核心的部分,它确定了每个成员在家族中的人伦关系,是维系家族成员关系的纽带,这是各民族字辈排行共有的社会功能。乌蒙山地区的回族流入于元代,定居于明代,壮大于清代,繁荣于当代。由于长期与汉彝等民族杂居,部分习俗不同程度地汉化、彝化,但在宗教信仰方面,历经六七百年仍能恪守清真。可见,回回民族的生存能力极强,既能主动创新,适应环境;又能自我教育,坚守底线。回族的自我教育融汇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寓教于潜移默化之中。本文以乌蒙山地区马家屯马氏家族的字辈排行为例,对隐藏在其中的自我教育因子进行挖掘分析,以供研究参考。
马家屯马氏家族从明朝洪武年间回族马姓军官在乌撒①地区屯田算起,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明朝天启年间,四川永宁土司奢崇明、贵州水西土司安邦彦叛乱,乌撒叠遭兵燹,祖立谱迹荡然无存,家族主要成员被残酷杀戮殆尽,故今马家屯马氏家族先祖姓名有史可考是从明朝天启年间开始的,至今三百九十多年,繁衍十八代,散布与汉、彝、苗等兄弟民族杂居在乌蒙山地区,尤其以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鲁甸县、大关县,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等地较为集中,现有人口六万余人,是乌蒙山地区的回族大姓。其族名来源于明代乌撒四十八屯之一的马家屯,屯址在今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双龙镇大地村,距县城十六公里。
一、马家屯马氏家族历史上三次议定字辈排行的时间及内容
(一)建立家族,修谱滥觞
明朝崇祯二年,“奢安之乱”平定,马家屯马氏家族远祖马超、马越、马起三公“承家簪缨,溯明祖人原籍来历”②,“为该家族议定排行十代,为昭通回族修谱的滥觞”[1]。因云南省昭通地区回族大姓均由威宁迁入,历史上回族家族的所有修谱活动均由威昭鲁③地区族人共同参与。因此,马家屯马氏家族是威昭鲁地区回族中最早修谱确立字辈排行的家族,其内容按五言句式分为两句:龙玉忠衢图,朝元金占正。
(二)生存攸关,立碑修谱
清朝后期,皇帝昏庸、政治腐败,对外软弱无能,对内推行惨无人道的民族压迫政策,以维护其统治。在西北和西南地区,根据不同情况煽动回、汉对立情绪,挑起回汉纷争,“回强则助回以杀汉,汉强则助汉以杀回”④,流的是汉、回、彝等各族同胞的血,维护的是腐朽没落的满清王朝统治。清朝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清政府高举着的屠刀下,马家屯马氏家族聚合力量,竖立谱碑,按四言句式续定排行十六代:履武敏歆,举步恭让,肃雍光藻,维家之祯。
(三)寻根溯源,继往开来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回族正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五十六个成员之一,在党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环境下,回族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各行各业中崭露头角,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公元1990年,马家屯马氏家族史收集整理委员会根据家族繁衍历史线索,以五言诗形式新续三十代:宗本启天方,崇义临华唐,明自平良府,挥戈达云疆,青春威昭显,勤智继世昌。
二、马家屯马氏家族字辈排行中隐藏的自我教育因子
马家屯马氏家族自明朝末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分三次共议定字辈排行五十六代,若将五十六代看作一个整体,可以管窥其隐藏在字辈排行中的自我教育因子,主要包含政治旗帜、宗教信仰、处世哲学、族源认知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政治旗帜
在现有的五十六代字辈排行中,直接涉及政治的就是首次议定的十代字辈排行“龙玉忠衢图,朝元金占正”中的一个“忠”字。明清时期,一些回族学者将伊斯兰教和儒家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主张‘忠君顺主’,因为‘王者,代真主以治世也’,而‘君者,所以代主宣化,摄理乾坤万物各得其所’,这一与汉族‘忠君’思想相一致的观念及其教育导向,使‘二元忠诚’的文化思想逐步在回族群众中形成,在外敌入侵、困难当头之时,就表现为热爱祖国、保国护教的行为”[2](P.76)
(二)宗教信仰
根据马家屯马氏族谱记载,高祖马超长子马圣龙为大阿訇,马越长子马化龙深于经学,说明了当时乌撒一带的回回所掌握的伊斯兰知识还是有一定层次的。尽管族谱中没有提及高祖三公的伊斯兰文化知识,但根据他们所议定字辈排行的涵意来看,在政治上唱响忠君,在信仰中崇拜真主,其汉文化水平之深,其洞察世事之明,令我们叹为观止。下面,我们对第一次议定的十代字辈排行逐字逐句解释。
龙:本为传说中呼风唤雨的神兽,喻皇帝,喻非常之人、杰出俊才,又谓骏马,《周礼夏官廋人》:“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作为人的姓名或别名主要指俊杰,如“卧龙”义为隐居的俊杰,汉末徐庶荐诸葛亮,魏末钟会荐嵇康,均用“卧龙”代称。马家屯马氏家族“龙”字辈,在取名时把“龙”字放在姓名最后,结构、意义当如“卧龙”之“龙”,义为英雄俊杰。
玉:《说文》:石之美。有五德。喻洁白美善、品德高尚。
忠:《汉语大字典》(1)尽心竭力、忠诚无私。在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忠心事君,二是虔诚拜主。
衢:《辞源》(2)四处交错。比喻树枝分岔。《山海经·中山经》:“(少室之山)百草木成囷,其上有木焉,其名曰帝休,叶壮如杨,其枝五衢。”注:“言树枝交错相重五出,有象衢路也”。《汉语大字典》(3)树枝交错、分岔。在这里应解释为交错、分岔。
图:《汉语大字典》(5)思虑;谋划。(7)意图。把“思虑;谋划”和“意图”融合在一起,解释为“意念”,和上文“忠”“衢”二字结合起来,即忠心如树分岔成两枝:忠心事君,诚心拜主。
把“龙玉忠衢图”五字的释义直接连起来就是“英雄俊杰品德高尚,忠心表现为两种意念”。结合历史实际,意思是“英雄俊杰品德高尚,忠心事君,诚心拜主”;结合当今时代要求,应当解释为“德才兼备,爱国爱教”的“二元忠诚”观。
朝:朝廷、朝拜、朝向等。这里解释为朝拜。
元:本义是人头,如《左传襄公九年》:“元,体之长(首领)也”,由人之首引申为首领。这里指伊斯兰教尊崇的宇宙中唯一的神“安拉”。
另有合成词“朝元”,《辞源》解释为“道教徒礼拜神仙”。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寻郭道士不遇》:“郡中乞假来相访,洞里朝元去不逢”。因此,“朝”“元”二字,不论是分开解释,还是按合成词语解释,均通。若按合成词语解释,当借为“朝拜真主”,是明清时期“以儒释经”“以道释经”的例子。
金:《辞源》(5)五行之一。于位为西,于时为秋,故言金天,金风。汉书五行志上:“西方,万物既成,杀气之始也。” 这里指面向西方朝拜真主。
占:《辞源》(2)据有。通“佔”。《汉语大字典》(1)据有。也作“佔”。(2)有:具有。这里释为“占据”。
正:《说文解字》:正,是也。指正直无偏斜。《辞源》(1)正中,平直。与偏斜相对。这里指正道,即“至清至真,独得其正”的“正”。
把“朝元金占正”五字的释义连接起来就是“朝拜主神以西方为正”,稍稍转换一下句式,意思是:“面向西方朝拜真主是我们矢志不渝的正道”。
如果将上句和下句放在一起来分析,当为承接关系。上句说“爱国爱教,两者不可偏废”;下句说“信仰的宗教是伊斯兰教”。
(三)处世哲学
清朝后期,皇帝昏聩无能,官场昏暗腐败,民族矛盾尖锐,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清政府高举着的屠刀下,马家屯马氏家族聚合力量,竖立谱碑,续定排行,继承发展。在高压的政治环境下,借编排字辈提出了“履武敏歆,举步恭让,肃雍光藻,维家之祯”的处世哲学。
履武敏歆:此句源于《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为后稷。”要准确理解此句的意思,我们要先了解此诗的背景和第一节的意思。“《生民》是周史诗中非常有名的一篇,追述周人始祖后稷的事迹。《毛序》:‘《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这是不错的。”[3](P.799)明白了《生民》一诗的背景后,我们来看看作为马家屯马氏家族字辈排行的“履武敏歆”的意思:
履:《汉语大字典》(1)践踏;蹈。《诗》:“如履薄冰。”
武:《辞源》(5)足迹。《诗经·大雅·生民》:“履帝武敏歆。”《汉语大字典》(7)足迹。《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敏:《汉语大字典》(8)通“拇(mǔ)”。足大指名。《诗》:“履帝武敏歆。”
歆:《汉语大字典》(7)感动;激励。《诗》:“履帝武敏歆。”
如果把字典意思串联起来,就是“践踏足迹有感”。稍加修饰,其意是“缅怀先辈的足迹”。
举步恭让:
举:《辞源》(5)行动,举动。《汉语大字典》(7)行动。《左传》:“君举必书。”
步:《说文》行也。《汉语大字典》(1)行走;步行。《书》:“王朝步自周。”《国语》:“(吴)王乃步就王孙雒曰:‘先之,图之将若何?’”
恭:《辞源》(1)肃静,有礼貌。《书皋陶谟》:“愿而恭。”《礼曲礼》上:“是以君子恭敬撙节。”
让:《辞源》(2)谦让。《书尧典》“允恭克让。”注:“推贤沿善曰让。”《礼曲礼》上:“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另有合成词“恭让”,义为“谦恭逊让”。《史记·三王世家》:“陛下恭让不恤,羣臣私望,不敢越职而言。”《三国志·吴志·锺离牧传》“子禕嗣”裴松之注引晋虞预 《会稽典录》:“牧次子盛,亦履恭让,为尚书郎。” 苏曼殊 《碎簪记》:“斯人恭让温良,好女子也。”
“举步恭让”的意思是:“处世、行事当谦虚逊让。”
肃雍光藻:
肃雍:《诗经》中多次提到“肃雝”一词,《诗·召南·何彼襛矣》“曷不肃雝,王姬之车”意为严肃和睦的气象;《诗·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雝显相”形容助祭者态度严肃雍容,《汉书·刘向传》引作“肃雍显相”;《诗·周颂·有瞽》“喤喤厥声,肃雝和鸣,先祖是听”形容乐声肃穆和顺,《礼记·乐记》引作“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宋司马光《瞻彼南山诗》有“自堂徂庭,上下肃雍,靡有不恭”、清钱谦益《吴门送福清公还闽》有“上帝高居俨肃雍,中书退食敢从容”的句子,可以看出“肃雝”逐步被写作“肃雍”。但不管写作什么,都包含有“庄严雍容,整齐和谐”的意思。
光:《汉语大字典》(4)光彩;风采。如:容光焕发。引申以形容华美。《后汉书》:“府寺宽敞,舆服光丽”。《辞源》(5)荣耀。《诗大雅韩奕》:“百辆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
藻:《汉语大字典》(2)华采;华美。曹植:“步光之剑,华藻繁缛。” 《辞源》(3)文采,修饰。文选三国魏曹子建(植)七啓:“步光之剑,华藻繁缛。”
“光”“藻”两个近义词合用,都是指外表、形象上的展示。
“肃雍光藻”的大意是:“内部和谐,外树形象。”
维家之祯:
维:《辞源》(8):句首句中助词。《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汉语大字典》(8)表示判断,相当于“乃”“是”“维”。
桢:《辞源》(2)筑墙时竖立在两边的木柱。引申为主干、支柱。王宗石《经分类诠释》据《校勘记》谓“桢”字唐石经初刻“桢”,后改为“祯”,“祯”,含有吉祥福庆之意。
《诗经·大雅·文王》中有“维周之桢”的句子。《文王》是《大雅》的首篇,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朱熹《诗集传》据《吕氏春秋·古乐》篇为本诗解题曰:“周人追述文王之德,明国家所以受命而代殷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敬天法祖”是其主题。“维周之桢”在诗中的意思是:“(这些贤士)是周朝栋梁之臣”。马家屯马氏家族字辈排行的“维家之祯”直接套用了《诗经·大雅·文王》中“维周之桢”的格式,连接以上三句用现代汉语表达,大意是:“学习先辈,恭谨行事,内构和谐,外传美誉,立家之基。”
可以看出,该族在清朝后期高压的政治环境中,以字辈排行的形式提出了以下生存处世哲学:“遵循先祖英雄的步伐,行事处处恭谨谦让,(家族)和谐顺畅美名播扬,作家道常兴的栋梁。”
(四)族源认知
1990年新续的三十代字辈排行,根据《马家屯马氏族史资料》⑤的解释,可以清晰地了解该族发展的历史脉络。
宗:祖宗。本:本来。启:开始。天方:阿拉伯的旧称。
崇:尊重,重视。义:情谊。临:光临,来到。华:中国。
“宗本启天方,崇义临华唐”的意思是“我族祖先本始于阿拉伯,唐朝时候,大食国(阿拉伯)与中国疆土相连,睦邻友好,我祖先在友好交往中与华人情深意长而留居中国”。
明:明朝。自:从。平良府:今甘肃省平凉市,原为陕西省平凉府。
挥:挥舞。戈:兵器。达:到达。云疆:云南疆土。
“明自平良府,挥戈达云疆”的意思是“明朝初年,我祖先自平凉府随军南征而到云南”。
青春:指马家屯马氏家族建立初期。威:威势,威风,也含威宁之意。昭:明显,也含昭通之意。显:显赫。勤:勤劳。智:智慧。继:继往开来。世:世代。昌:昌盛。
“青春威昭显,勤智继世昌”的意思是“明末清初,我族祖先军农结合,出了一批知名将领,在乌撒乌蒙(今贵州威宁、云南昭通)显赫一时。后来,以勤劳和智慧为本,使子孙繁衍昌盛兴旺,继往开来”。
可以看出,马家屯马氏家族通过三十代字辈排行清晰地叙述了该族的发展历程,提升了家族成员之间同宗同脉的认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综上所述,马家屯马氏家族字辈排行中隐藏的自我教育因子包含政治旗帜、宗教信仰、处世哲学及族源认知等方面的内容。政治态度体现了一个民族(含家族)对统治王朝的政治倾向性;宗教信仰是回族区别于汉族的主要标志;处世哲学体现一个家族及其个体的生存策略;族源认知是家族成员之间血缘关系的相互认可,是一个家族凝聚力的纽带。不过,家族是民族的组合材料,一个个回回家族组合成了整个回回民族。回族是以中华大地为生存土壤,以汉文化为发展基础,以伊斯兰价值观为终级目标取向的民族,爱国爱教是回回民族的优良传统,当国家处于危难之时,回族便会挺身而出,献身于国家的独立与自主,服从于中华民族的整体大局。回族字辈排行中隐藏着方方面面的自我教育因子,文化蕴涵极为丰富,只要我们加以重视,深入挖掘,对弘扬民族文化,增进兄弟民族对回族的理解,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今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和赫章县大部.
②马家屯马氏家族.马家屯三公世系碑记,贵州省威宁县双龙镇大地村马家屯祖坟山,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立.
③今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鲁甸县“两县一区”的回族连片聚居区.
④李正清.咸、同昭通回族抗清史料集.昭通文史,1993(10月).
[1]李正清. 昭通回族宗谱研究[N]. 云南日报,2010-3-16(B5).
[2]蔡国英. 中国宁夏回族教育[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程俊英, 蒋见元. 诗经注析[M]. 北京:中华书局,1991.
The Research of the Self-educational Factors Reflected in the Order of Generations in Families of Hui Ethnic Group in the Wumeng area——Take the Ma family of Majiatun as an example
MA Xun-jian
(Weining Education Bureau, Weining , 553100, China)
The order of generations is commonly called “Beili” in Chinese, which is the essential part of the genealogy of a family. It determin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members in a family and it is the bond that links each family member. Hui Ethnic Group’s self education is involved in every aspect of their social life. They think highly of edcation,as the saying goes: One should learn from his birth to his death. This essay aims at digging into the self-educational factors hidden in the order of generations and analyzing them on the basis of the Ma family of Majiatun in the Wumeng area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study.
Hui Ethnic Group; the order of generations; the factors of self-education
2015-06-24
马勋建(1979— ),男,贵州威宁人,主要从事民族教育及地方历史文化研究。
C955
A
2095-7408(2016)01-0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