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三步讨论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016-04-12汤志伟
◎汤志伟
(江苏省宜兴市徐舍中学,江苏 宜兴 214200)
运用“三步讨论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汤志伟
(江苏省宜兴市徐舍中学,江苏 宜兴 214200)
在当今素质教育中,教育思想主题是“人本主义的新回归”.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时代精神中最具核心的内容.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改革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变“讲”为“导”,学生以“学会”向“会学”方面转化,运用三步讨论式教学便是促进这种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三步讨论式”教学法:
一、课前讨论
课前讨论的重要环节是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重、难点以及新知识的新授点,有目标地提出学习任务,学生根据预习的任务进行自学或小组讨论.例如,在预习“实数”时,出示下列预习提纲:
1.教材中讲了哪些主要概念?
2.有理数与无理数有何异同?
3.想一想:是不是无理数?循环小数是不是无理数?
首先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认真看书,边圈边点写出答案并提出自己新的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抓住了第一题的主要概念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第二题通过比较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特征,初步了解有理数与无理数的联系与区别;第三题使学生发现无理数的几种常见的形式:开方开不尽的数、无限不循环小数等等.由此初步感知无限不循环小数不一定是无理数.
教师在课前给出讨论提纲,引导学生讨论,有利于获得对新知识的初步感性认识和表象基础,为新课的讨论做好铺垫、积累素材;也有利于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认识障碍、疑点,以便激疑启思,燃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新课的教学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二、课中讨论
我们始终应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精心安排以学生的“讨论”为轴心的教学活动,激发、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1.激发讨论情感.在新课引入中设疑、激论.设疑的方法很多,可以在观察中设疑,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设疑,利用认知迁移错觉设疑和结合实际操作设疑.例如,在“圆锥的侧面积”一课中可先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际圆锥体,再沿母线剪开.这样在学生动手做、动手剪的过程中就得到了一个直面的扇形.知道书上讲的圆锥的侧面积其实就是展开的扇形面积,圆锥的母线就是扇形的半径,圆锥的底面圆周长就是扇形的弧长.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组织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教师不直接通过讲解来让学生掌握,而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诱发学生的创造想象.例如,直线y=2x+m与抛物线y2=4x相交于A,B两点,________,求直线AB的方程.(需要补充恰当的条件,使直线方程得以确定)此题一出示,学生的思维便很活跃,补充的条件形形色色.例如:
①|AB|=4;
②若O为原点,∠AOB=90°;
③AB中点的纵坐标为6;
④AB中点过抛物线的焦点F.
涉及的知识有韦达定理、弦长公式、中点坐标公式、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两直线相互垂直的充要条件等等,学生实实在在地进入了“状态”.
3.引导评议.评议,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鉴别优劣,评判是非.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评什么和怎样评,使学生在评判别人的学习过程中,促进自身知识的巩固,表达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例如,水果店运来苹果60千克,运来的香蕉是苹果的3倍,运来的香蕉比苹果多多少千克?甲同学的想法是根据第一、第二个条件可求出运来香蕉多少千克?60×3=180(千克),再从运来香蕉的重量中去掉与苹果同样多的重量就是香蕉比苹果多的重量:180-60=120(千克);乙同学的想法是:要求这个问题,必须先知道香蕉和苹果各重多少千克?已知苹果的重量,香蕉的重量没有直接告诉,所以第一步先求香蕉的重量.出现了两种解法,请同学评议.一部分同学说第一种解法对,另一部分同学说第二种解法对,还有一部分同学说全对.教师引导同学从解题方法入手,学生不再争执了,同学甲是从条件入手解题,同学乙则是从问题开始进行分析.这一次的评议,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思维拓宽,这正是数学应用题教学“分析法”和“综合法”的两种思路.
三、课后讨论
课后讨论可以在课中讨论后进行,也可在新的课前讨论之后进行.主要内容是总结课前讨论中课中的收获、差距,找出哪些知识是通过自学过程的讨论中获得的,哪些是在课中经过老师的点化后,通过讨论获得的.其核心是总结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采用“三步讨论式”指导学生学习,其关键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亲自探索和发现知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