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选择论视域下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分析
——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2016-04-12李芙蓉刘淑珍
李芙蓉,刘淑珍
1.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文理科学系,安徽合肥,230051;2.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国际贸易系,安徽合肥,230059
适应选择论视域下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分析
——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李芙蓉1,刘淑珍2
1.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文理科学系,安徽合肥,230051;2.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国际贸易系,安徽合肥,230059
以译者中心为切入点,运用翻译适应选择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方面分析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版如何通过译者的整合完成了多维度的转换,实现文化的传递和交际的达成,从而论证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对政府工作报告英译工作的指导意义,以期进一步促进翻译理论的完善并指导翻译实践。
政府工作报告;适应选择论;译者中心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加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政府工作报告英译已成为近年来翻译研究的热点之一。狄艳华等凭借语料库工具,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从1978年至2010年间政府工作报告的核心主题词,揭示了语言的动态变化[1]。武光军从句子和语篇层面分析了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版中词汇冗余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2]。朱晓敏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透视权利和意识形态对话语的操控[3]。吴春妫剖析了政府工作报告的修辞英译,提出译者修辞意识的提高对交际效果有指导作用[4]。童孝华从翻译的多重主体入手,指出翻译方式的选择须兼收并蓄[5],多角度的研究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域。
政府工作报告具有措辞严谨、句式规范、文体正式、句型单一的语言特点。社会文明转型时期萌生的适应选择论认为翻译是译者的适应和选择[6]175。基于此,译者的适应选择度对中国特有文化的呈现、中国式语言风格的处理、政策信息的准确传达,无疑都是译文质量的可靠保证。
2 适应选择论中的译者中心
由于译者既是原文的读者又是译文的作者,这种双重身份的重要性引起了翻译界众多学者的关注。对译者地位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奈达认为译者是翻译过程的焦点[7]。根茨勒(Gentzler)认为译者处于信息源发者和接收者的中心地位[8]。哈提姆(Hatim)认为译者处于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间构成的动态交际中心[9]。
无独有偶,发源于中国本土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也强调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的中心地位。该理论由胡庚申在第三届亚洲翻译家论坛上提出,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为哲学依据,以译者中心为理念,以“三维”转化(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为翻译方法,强调翻译的过程是以译者为中心的适应选择过程[6]173。译者将原文置于翻译生态环境中,通过对原语、译语所呈现的整个世界,基于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再结合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度,对译文进行最终选择。两个阶段在翻译的整个过程中循环交替。一言以蔽之,翻译即适应与选择[6]180。此后,胡庚申详实地论证了其理论建构、哲学依据[10]、解释功能[11]和主体描述[12]。
3 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版中适应性选择的应用——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语篇类型的不同决定了翻译原则和方法的不同。政府工作报告隶属于正式文体,翻译的标准较之其他文体更为严格[13]。翻译时,译者有意识地感受话语命题的特点、明确自身承担的责任、考量两种语言的相同相异性和潜在读者的接受程度。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方面整合信息,跳出原文的藩篱。某种程度上,译文是译者多维度适应和选择的结果,这种适应和选择体现在目的语的不同层面上。
3.1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地将不同层面上的语言形式进行转换[14]。
例1 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
译文 All the people of China have worked to overcome obstacles and have pressed ahead with a pioneering spirit.As a result,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and stability ensured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15]1.
词汇被视为语言的建筑材料。汉语为了强调某一事物或现象,有时会出现一词两说现象,如“扶贫攻坚”(greater alleviation efforts reduced the number of people living in poverty)[15]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business startups and innovations)[15]1。甚至同一语言表达内部还会出现镜像重复来加强语气,如“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We need to reduce ineffective and lower-end supply while increasing effective and medium and high-end supply)”[15]10,但是这种循环重复在英语中是不被接受的。针对简单重复,译者保留一种措辞,舍弃词汇含义被重复表达的另一种。针对循环重复,译者直接处理为对比分句,力求形式和内容上与原文匹配。
词汇的意义复杂,较难把握。奈达(Nida)认为词的意义可大致分为语外的所指意义、情感意义和语内的语法意义和情感意义[16]。前一种情感意义表示词汇使用者对语言本身的情感反应,后一种表明词汇使用者对其所指对象的情感态度。“稳中有进”是所指意义,但“稳中有好”就带有语言使用者对所指对象的积极情感反应。源语向目的语转化时,译者的适应性选择对词汇意义的呈现尤为必要,“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译文保留了词汇的所指含义:进步(progress)和稳定(stability)。此外,与英语不同,汉语中的某些语素可以更换位置,进而组成不同的词汇,比如“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知识产权强国”(transform China into a manufacturer of advanced and quality products and a country that is strong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15]8,而译文的文字处理则分别采用形容词的前置修饰或从句的后置修饰。
例2 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5]7。
译文 Address serious issues such as unbalanced, uncoordinated,and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stresses the need to promote innovative, coordinated,green,open,and shared development[15]7.
汉语多排比,通过句式的整齐划一实现意思明确、层次分明的表达效果。此类修辞的翻译应以通顺而又忠实为主要手段,同时兼顾审美。原文的三个“不”字经过译者的适应性选择,处理为三个带有否定前缀的形容词并列,既有英文押头韵的修辞效果,又忠实于原文,正所谓“修辞立诚”“辞达而已”[17]。因此,译者的中心地位与其判断能力、认知能力、言语能力和表达能力交互作用,对译文的最终选择产生影响。
3.2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
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互为依存。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语言表现形式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差异,而判断译文的成功往往与译者是否考虑译语文化的接受程度相关。
例3 一带一路。
译文: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15]3.
丝绸之路可追溯到古代中国,其运输路线分为路上和海上。路上丝绸之路起于长安,终至罗马,是连接古代东西方文明的重要渠道。为了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西部窗口作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圈定范围包括新疆、甘肃、宁夏、广西、辽宁等十三省、直辖市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上海、广东、海南等五省和直辖市。因此,“一带一路”的全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政府工作报告并非是字、词、句的简单直线关系,它体现着话语群体的态度和情感,也映射语言背后话语群体的信仰。“一带一路”的含义超越了词汇的本意,其背后同样蕴含着词汇使用者对古代中国经济繁盛期的追忆和自豪。译者遇到类似的话语信息,根据以往的经验知识,构筑心理表象,再结合受众的译语文化和接受程度,将原文的深层次含义准确地表达出来。对可能造成的理解障碍,通过填补语义空缺的方式加以诠释,译者忠实地再现了“一带一路”的所指意义,实现顺畅的交流。
例4 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译文 Pursuing development is like sailing against the current: you either forge ahead or drift downstream[15]10.
汉语成语的表现力强,有形象生动、简洁明了、寓意洗练的特点。其中的四字格结构数量庞大,约占成语总数的95%[18]。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成语是翻译工作不容忽视的难点。译者需要结合两种文化,或采用与汉语成语语意对等的英语成语,或保留汉语成语的真正含义,适当取舍其文化背景。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发挥译者的中心作用,对其作出选择。
成语“逆水行舟”表示逆着水势行船,“不进则退”则是不前进就会后退的意思。该词比喻无论是求学还是创业,须不断努力,才能终获成功。对此类欠缺浓厚比喻意义的成语,尽可能按照成语的字面含义,对其进行直译,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从而更好地再现源语的形式和内容。同时,译者以一个信手拈来的标点符号——冒号置于译文中,看似不起眼,却将原文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内在逻辑结构巧妙地呈现出来。
3.3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
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促进了缩略语的产生和发展。缩略语将必要的信息高度浓缩后以符号标记的方式呈现,表达方便,易于记忆。尤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缩略语多以数字形式出现,并被赋予社会和时代的独特含义,其作用在于解决词语过长和节奏太急间的矛盾[19]。译者关注语言形式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时,也要兼顾交际意图能否顺利实现,这样才能实现中文缩略语英译的最佳选择。
例5 我们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决纠正“四风”。
译文 The campaign to build understanding of the Three Stricts and Three Honests was intensified,…action was taken against formalism, bureaucracy, hedonism,and extravagance[15]5.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内容包括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to be strict with oneself in practicing self-cultivation, using power, and exercising self-discipline; and to be honest in one's thinking, one's work, and one's behavior)[15]16,不仅成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为人之本,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保障。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交际手段和工具。译者的选择性适应可以说是一要洞悉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二要深刻理解缩略语蕴含的真正信息,三要作出利于译语文化接受者的语言转化。唯有如此,译者才能置身语言、文化和交际的联动环境中,完成对最终译文的选择。
例6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译文 Exercise power in an open and transparent way[15]25.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同样语言与权力也结伴同行。权力是支配他人的某种能力或关系。隐喻中,事物间相似性的建构也说明人们对话语者建构权的认可和接受。为了避免直接提及,借助语言手段的含蓄表达,往往在交际中会造成信息接收者的心领神会,并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交际角度看,隐喻是为了传递信息;从修辞角度看,它简化了政治,更为重要的是包装了政治[20]。此处的阳光形容事物和现象的公开透明。现代汉语中的阳光采购、阳光操作也是借用了它的隐喻意。因此,译者体察时代背景、针对不同的时间、词语的多重意义、挖掘意义潜势、打破意义界限、转换意义关系直至重构话语秩序。
4 结 语
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是对外宣传翻译中十分重要的系统工程,译文的质量对维护中国政府在世界的形象和政策指令的上传下达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能否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并从语言的转化、文化的传递、交际的实现三个方面作出适应性的优化选择,与译者的自身素质密切相关。同时,译者的素质和适应选择度的整合也会对整个翻译过程中方法运用和策略选择产生重要作用。
[1]狄艳华.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核心主题词研究[J].外语学刊,2010(6):69-72
[2]武光军.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的迁移性冗余:分析与对策[J].中国翻译,2010(6):64-67
[3]朱晓敏.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研究[J].外语研究,2011(2):73-78
[4]吴春妫.2012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的修辞考量[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7-10
[5]童孝华.翻译的主体意识: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翻译心得[J].中国翻译,2014(4):92-97
[6]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73-180
[7]Nida E 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140-145
[8]Gentzler E.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New York: Routledge Inc,1993:74
[9]Hatim B.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Translation[M].Edinburgh Gate: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43
[10]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哲学依据[J].上海科技翻译,2004(4):1-4
[11]胡庚申.例示“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49-53
[12]胡庚申.从“译者主体”到“译者中心”[J].中国翻译,2004(3):10-16
[13]程镇球.政治文章的翻译要讲政治[J].中国翻译,2003(3):18
[14]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2008(2):1-5
[15]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N]. Beijing Review,2016-04-07(14)
[16]Nida E A. Componential Analysis of Meaning:An Introduction to Semantic Structures[M].The Hague:Mouton,1975:26
[17]王治奎.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161
[18]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26
[19]陈原.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328
[20]林宝珠.隐喻的意识形态力[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98-99
(责任编辑:胡永近)
2016-08-15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近十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研究”(SK2016A0251)。
李芙蓉(1977-),女,安徽合肥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10.3969/j.issn.1673-2006.2016.11.017
H315.9
A
1673-2006(2016)11-00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