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师范生免费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6-04-12杨庆实刘珊红孙丽聊城大学美术学院山东聊城5059山东管理学院学生工作处山东济南50357

山东工会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师范师范生

杨庆实,刘珊红,孙丽(.聊城大学美术学院,山东聊城5059;.山东管理学院学生工作处,山东济南50357)



新形势下师范生免费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杨庆实1,刘珊红2,孙丽1
(1.聊城大学美术学院,山东聊城252059;2.山东管理学院学生工作处,山东济南250357)

[摘要]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试点工作自实施起至今,国家虽从加强就业、促进继续攻读在职硕士等方面进行了完善,但实践中仍存在实施范围过窄、录取程序不够完善、培养机制不够健全等困难和问题,需要通过扩大免费教育政策覆盖范围、健全录取补充机制、完善退出及淘汰体制、加大优秀免费师范生奖励及激励力度等措施,尽大程度发挥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有效性,促使师范生免费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师范生;免费教育

一、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总体实施进展情况

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从2007年秋季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等六所部属师范大学进行试点。作为我国师范教育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成为我国普通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2011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北京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典礼发表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实施至今,国家不断加大师范专业学生免费教育与补助发放力度,2007—2014年八年中,在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及部分地方师范院校享受免费教育及补助学生38.2万人次,免除学费等费用,发放生活费补助金额38.41亿元;已有五届免费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后,按约赴基层从教服务。这为缓解农村教师师资队伍紧缺、提升农村教师师资队伍水平、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施范围过窄

一是实施总体规模狭窄。从2007年开始至今的八年内,从当初的六所部属师范大学,扩大到全国二十余个省市,但实施的省市中能享受到师范免费教育或补助的仅仅是地方院校中的个别或很少一部分师范院校,或师范院校的部分师范专业学生,相对于全国189所师范类院校年在校本、专科师范专业学生235.4万人[1]的规模,无论学校数量,还是在校学生数量,所覆盖比例都微不足道。二是实施院校层次狭窄。目前实施免费师范生院校主要是部属师范大学,及部分省属师范院校。但基层中小学教师主要来源于地方师范院校,特别是分布在地市级的师范专业院校,而且,中等师范学校作为我国师范教育中办得最实用最好的学校,一直将培养中小学教师作为自身主业,为基层教育输送并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教师[2]。相对于众多的地方师范院校,所实施免费师范生的部属层级及省属层次的高等院校确实微乎其微。三是相对于基层教师现实需求过于狭窄。长期以来,受经济发展不均衡、经费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国基层中小学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严重,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现象也较为普遍。

(二)录取程序不完善

在免费师范生招生过程中,为了选拔并培养优秀教师队伍,都是在本科一批次之前的提前批次进行录取,按照填报志愿、确定录取、签定协议程序进行。无论是大部分具有自主招生权的部属高校,还是在试点的地方师范院校,录取过程中缺少对报考学生的面试等基本环节,而仅凭借高考成绩和学生的报考基本材料是无法判断学生是否具备教师的素质的,这就导致部分不适合或不具有教师素养的考生进入免费师范生培养行列,最终进入教师队伍。这不但无法避免考生报考免费师范生的盲目性,也增加了优秀人才选拔的难度,进一步影响了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和基础教师队伍建设。

(三)培养机制不健全

为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水平,六大部属师范院校根据国家确定的免费师范生培养目标,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基础教师教育特色,注重提升免费师范生整体质量,为从教发展打好较好基础。但就培养过程、培养效果及后期深造发展来看,仍存在诸多问题:在课程结构上,与中小学教育实践结合不紧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缺少深度融合,仅将实践教学作为一个孤立环节,未贯穿教育培养全过程;“基础”教育培养仍然以“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定位为扎实的“知识体系”[3],缺少作为核心的职业能力性教育,导致免费师范生作为中小学教学教育的组织者和主导者,仅能引导其拥有较丰富的基本基础,具有“学会”能力,但缺少“会教”本领,削弱了基础教育效果。

(四)就业机制不够灵活

为确保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到中小学任教,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下发了专门的免费师范生就业实施办法,要求省级政府统筹、落实就业各项保障工作,就编制、岗位、经费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但由于省、市不同区域政策执行力度、实施效率、落实程度的不协调、不统一,出现个别地方规定与国家政策不一致,如要求不得跨省就业、需要参加地方组织考试,以及借“人才过剩”为由拒绝接收外省生源学生、跨省就业手续审批繁琐等[4],最终导致相同专业在不同地区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就业层次、编制落实、岗位安置等存在较大差异。这不但延长了免费师范生就业周期,增加了就业求职成本,也使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大打折扣,不利于人才流动和优质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制约了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五)退出机制不够畅通

为让更多的有志于当教师的青年学生加入农村中小学教师行业,2011年9月,教育部宣布将建立免费师范生录用和退出机制,在部属师范大学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同时,让更多地方师范院校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但时至今日,一直未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致使出口不够畅通,对于学习过程中不适合从教或不乐意从教的在校免费师范生,迟迟无法退出免费师范生行列。另一方面,由于缺少退出机制,部分免费师范生在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认为“毕业即就业”,把自己的“免费师范生”身份认为是“铁饭碗”,学习上缺少进取精神,不再下功夫,最终影响了自身基本能力和素质,影响了未来中小学教师总体质量。

三、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对策建议

(一)扩大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覆盖范围,推进地方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

积极推进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使生源地师范毕业生成为本土农村教师培养的主力军。第一,在培养院校层次上,以各省属师范综合院校为重点,以地级所属师范院校为补充,全面推进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保障政策实施主体的覆盖程度和学校数量,让在读的师范专业学生都有接受免费教育机会;第二,逐步增加免费教育师范生培养规模,做好前期调研,以乡镇、县区、地市为单位,分析并掌握区域内中长期各学段适龄人数,各个中小学教学点的师生比、教师结构,以及当地教育发展趋势等,根据各学校人数总体需求和各学科需要,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省内及省外招生规模、培养层次、专业设置,有计划地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

(二)完善招生环节,健全免费教育师范生录取补充机制

按照学生“报名自主、选择自由”原则,在高考志愿填报各个批次,对报考“免费教育师范生”考生进行优先填报、优先录取;由省级教育部门主管、地级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对填报“免费教育师范生”志愿考生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行面试,予以综合考察,按照高考成绩与面试成绩的合理比例进行录取。通过面试,可以增强免费师范生报考的针对性,让更具有教师素养的学生进入免费师范生培养行列,有助于优秀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合理拓宽招生方式,在直接录取的基础上,实施二次录取,通过从结束大一学习阶段、有志服务基层意愿从教的优秀非免费师范生,或非师范生选拔到免费教育师范生培养对象,形成科学的免费教育师范生录取补充机制。

(三)加强过程考核,健全免费教育师范生退出及淘汰机制

各院校根据国家下发的有关师范生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计划,按照“共性和个性同步发展”原则,制定实施切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免费教育师范生目标培养成长方案。以学期或学年为时段,定期对师范生目标培养进展进行实时考察评估,并根据结果进行针对性帮扶指导,对考察考核不及格或不达标、综合表现等级差的学生转入非免费教育师范生,确保在校免费师范生学习上保持更强的进取精神,不断提高自身从教素养。同时,畅通出口,对于不适合从教或不乐意从教的免费师范生,可及时退出免费师范生行列。另一方面,面对高校多年扩招,较多地区开始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应对免费师范生采取“宽进严出”模式,即毕业前达不到规定的培养目标、未完成全部课程、综合素质评价不合格者,均不能颁发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且不得进入免费师范毕业生行列从事教师职业。通过“严出”政策,可对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努力的学生起到制约作用、督促作用,确保师范生培养质量。再者,结合2015年开始正式实施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逐步推进完善教师资格证国考政策,增强考试认证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四)优化资源配置,健全免费教育师范生灵活就业促进机制

免费教育师范毕业生安置是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最为关键环节,师范生就业安置状况直接影响后期免费师范生招生及政策的实施。首先,增强国家教育、人力保障部门对免费师范生安置的宏观调控,逐步建立“省际跨省就业”机制,弱化免费师范生回生源省区就业的限制,允许免费师范生在全国范围内双选就业,特别是要积极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西部跨省就业。对最终未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由所在生源省级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编制和岗位负责兜底解决。这样既可减轻行政部门的工作负担,又可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在中西部地区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5],同时,大大降低师范毕业生求职成本。其次,规范执行统一的免费师范生就业安置程序及要求,对按时顺利毕业、获得教师认证资格的免费师范生通过双选会,直接安排到基层从教,无需再参加地方组织的新进人员公招考试,避免出现地方性歧视、限制等不正常现象,确保国家政策执行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再次,加大省级政府对区域内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安置力度,统筹做好跨省师范毕业生的调入与调出工作沟通协调。一是畅通安置渠道,创建并发挥地市级、县市级两级行政综合办事机构免费师范生就业保障服务平台,开设免费师范生就业安置“绿色通道”、“一站式窗口”服务,有效促进免费师范生就业;二是根据各乡村中小学等教学点岗位需求及教师缺口,采取部门多方联动、职责主次分明等措施,切实提高实际安置规模和签约比例;三是全面实施免费师范生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更具有人性化的政策环境,如对具有合法婚姻关系,或同样符合教师报考招聘条件的免费师范毕业生配偶,以及到父母常住地所在省市中小学就业的免费师范生优先进行安置。通过实施省级统筹管理,促进免费师范生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填补省内不同区域优质教师资源的稀缺[6]。

(五)注重终身教育,健全免费教育师范生综合素质提升及深造培养机制

一是以适应中小学实际教学为导向,改变就读院校“课堂式”传统单一的授课培养模式,加大教学互动及实践环节的比例,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实践与理论并重”,提高师范毕业生从教的适应性和教学水平;在深化实施学分制的基础上,推行师范生本科阶段弹性学制,由学生自行选择与学校自主安置相结合,增设中小学各教学点至少为期一个学期的教育见习和实习过程,通过师范生亲身体验、把握中小学教育教学方式特点,提前做好从教心理准备,缩短首次任教的适应期;加强省级或地级行政区域内从学前教育学校到高等院校优秀教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在本科阶段后期学习过程中,把观摩、参与本土化的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环节成为一种新常态。二是依托原就读部属师范大学及地方重点师范院校,细化条件,规范程序,以提升师范毕业生教学技能、课堂管理及校本课程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水平为目标,按照“相同而有区别”的原则,加大本科阶段与在职教育硕士阶段所学课程的区分度,切实提高师范毕业生在职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结合基层学校教学教师规模实际,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安排免费师范毕业生及在职教师攻读全日制教育硕士和学术硕士,逐步改善并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学历层次,为其成长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创造条件。三是满足学生自身需求,加强本硕教育教学衔接,实施免费师范生本硕“3+3”或“4+2”一贯式连读培养模式,消除本硕培养相互割裂、学习连续性不强等劣势。这不但能大大缩短青年优秀教师培养时限,且将极大缓解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现状,增强农村教师发展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9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 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s4958/s4960/,2010-12-30.

[2]姬秉新.培养中小学教师是师范院校的主业[N].陕西日报,2014-08-26(1).

[3]王红.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反思——从中美教育比较获得的一些启示[J].人民教育,2011,(9):5-9.

[4]免费师范生调查二:免费师范生政策需调整[N].人民日报,2015-05-06(16).

[5]韩柳洁.免费师范生“下不去、留不住”,委员呼吁及时调整免费师范生安置政策[N].人民政协报,2014-08-18 (5).

[6]方增泉,戚家勇.推进和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基于北京师范大学2007-2009级免费师范生的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11,(1):63-68.

(责任编辑:韩清恩)

作者简介:杨庆实(1977-),男,山东阳谷人,教育学硕士,聊城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刘珊红(1974-),女,湖北襄樊人,大学学历,山东管理学院讲师。孙丽(1977-),女,山东莘县人,艺术硕士,聊城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2015-12-15

[中图分类号]G6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416(2016)01—0132—03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师范师范生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