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视角下《红楼梦》霍译本章回标题翻译探析
2016-04-12杨文飞
杨文飞
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顺应视角下《红楼梦》霍译本章回标题翻译探析
杨文飞
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以顺应论为基础,以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为蓝本,从词汇、句法、委婉语、典故、宗教等方面对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章回标题的翻译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对章回体小说回目翻译方法的认识。结果表明,霍克斯为了达到译文最终的交际目的,在《红楼梦》章回标题翻译过程中,采用顺应原则,顺应语言及其相关的文化因素,具体来说,采用了增译、调整语序、意译等方法。
关键词:《红楼梦》霍译本;章回标题;顺应
1问题的提出
对于中国古典小说来讲,章回体小说是其成就的集大成者。章回体小说的显著特征是标回目,即在每章正文的前面加上一个标题,称为回目。回目具有提示下文重点、概括正文主旨的作用,它能引导或辅助读者阅读。章回体小说的回目一般以对偶句式为主,极具艺术魅力。在对章回体小说回目的翻译研究中,《红楼梦》是不可忽视的著作,因为在明清章回小说之中,《红楼梦》的篇章回目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学界对《红楼梦》的英译本作了大量研究,但对其中的回目翻译研究较少。例如,伍小龙等对比分析了杨译本和霍译本回目中句式、修辞、典故的翻译特色,并探究了译者翻译风格的差异[1]。胡春兰从关联理论角度赏析了不同译本回目中文化意象的翻译[2]。于媛比较了回目翻译中所采用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策略[3]。张梅对比研究了两个不同的译本回目翻译,发现霍译本更侧重目的语读者的接受性,杨译本更加重视中国文化的意义传递[4]。姚晓洁则从功能对等视角对比分析了三个不同译本回目修辞格的翻译,并探讨了其中的翻译策略[5]。郭允探讨了两个译本回目翻译的不同风格,认为杨译本优于霍译本,霍译本未能再现原文风格[6]。肖斌从顺应论角度,基于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探讨了《红楼梦》霍译本回目的翻译[7],但有些论述不够清晰明确,如句法一节举例似乎有些矛盾,解释得不够透彻。综上可以看出,学界对《红楼梦》中回目的翻译研究内容多样,但仍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本文根据语言顺应理论,以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为参照,对其回目的翻译进行细致的分析。
2顺应论
20世纪90年代,维索尔伦对语言的使用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语言顺应论。该理论揭示了语言使用的本质规律和特征。维索尔伦在著作中对语言进行了定义,认为语言是为了发挥交际功能,在内外因素的参与下,根据不同的意识层次作出选择的过程[8]56。除此之外,他还认为,在交际中,语言的选择是基于语言的三大特性(商讨性、顺应性和变异性)的。在语言的三个特性中,“商讨性”是指在语言选择的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语用原则和相关策略;“变异性”是指语言可被选择的可能性;商讨性和变异性决定了语言的第三个特性,即顺应性。所谓顺应性就是人们为了满足不同情境下的语言交际而灵活选择相适应的语言的过程[8]173。在语言使用中,其核心是语言的顺应性,因为它直接指向语言使用的根本目的——交际。只有根据不同的语境和使用场所使用相应的语言,或者说让语言适应环境,才能实现交际的目的。语言在使用上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灵活的语言选择让意义的生成也变得灵活,使其成为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只有让语言的使用语境和话语使用的过程互相参与,才能在不同的语境下使用合适的语言。但是,语境和语言是相互作用的,语言的使用会影响到语境的变化,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实现语言的交际目的。
3顺应论视角下《红楼梦》霍译本章回标题翻译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以下以顺应论为指导,从语言和文化角度,在微观层面探讨霍克斯在翻译《红楼梦》章回标题时的翻译方法。
3.1语言语境
霍克斯的翻译方法顺应了目的语读者的语言语境,这一点可以从语音、词汇、句法、篇章衔接等方面加以考察。不过本文仅从词汇和句法两方面,探讨霍克斯的翻译方法。
3.1.1词 汇
《红楼梦》的回目语言精炼,常用对句形式,不仅形式美,而且寓意深。这就要求译者对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词汇和文化了然于胸,在翻译时,要对源语词汇加以灵活巧妙地置换,才能实现双方的沟通,从而满足交际的需求。如《红楼梦》第七回回目:“送宫花贾琏戏熙凤,赴家宴宝玉会秦钟”,霍译“Zhou Rui's wife delivers palace flowers and finds Jia Lian pursuing night sports by day,Jia Baoyu visits the Ningguo mansion and has an agreeable colloquy with Qin Shi's brother”。
不难看出,译者在翻译时增加了人名“Zhou Rui's wife”,且将秦钟翻译为“Qin Shi's brother”,并没有与原文一一对应。《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复杂,为了更准确地向读者传达其中的人物身份,译者在原词的基础上稍加说明,既避免了歧义,又能对读者的阅读过程起到引导作用,从而让读者更易了解故事的内容。
3.1.2句 法
句法顺应也称为语序,顾名思义,就是句子中各成分所占据的位置。事实上,英语和汉语在句法上存在诸多差异,状语位置的不同就是其中之一。句子中状语传达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结果等含义。汉语中状语通常放在所修饰的动词前面,而英语则在后面。如《红楼梦》第一回回目“甄士隐梦幻识灵通,贾雨村风尘怀闺秀”,霍译“Zhen Shi-yin makes the Stone's acquaintance in a dream,and Jia Yu-cun finds that poverty is not incompatible with romantic feeling”。
原句“梦幻”放在“识灵通”前面,“风尘”放在“怀闺秀”前面,用于修饰动词,指出事情发生的时间。译者在翻译时,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将时间状语“in a dream”放在了句子的末尾,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而对“风尘”直接删去,采用意译。
3.2文化语境
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在《红楼梦》回目中有很多的文化词,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霍克斯的翻译则顺应了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心理,以下从委婉语、典故、宗教等方面加以讨论。
3.2.1委婉语
修辞辅助语言表达,使语言更具有艺术性。对整部《红楼梦》章回标题修辞方式进行分析,发现其修辞方式多样,如隐喻、借喻、委婉语等。霍译本《红楼梦》中对章回标题修辞的翻译采用了顺应原则。以委婉语为例,委婉语指委婉地表达一些忌讳词汇,像病、死、性等禁忌语,如果直接表达,则让人感觉粗俗无礼,间接表达却带给人们含蓄有礼的感受,易于人们接受。如第二回回目“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霍译“A daughter of the Jias ends her days in Yangchow city,and Leng Zixing discourses on the Jias of Rongguo House”;再如第六回回目“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霍译“Jia Baoyu conducts his first experiment in the Art of Love,and Grannie Liu makes her first entry into the Rongguo mansion”。
无论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人们在表达“死亡”时,都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红楼梦》章回标题中就有几处使用委婉语表达“死亡”。以第二回为例,原文用仙逝表达贾夫人死亡这件事,是一种委婉的表述方法,表现出对文中人物贾夫人的尊重。译者没有直接将此词译成“die”,而是对应为“ends her days”,既与原文的委婉表达相符,又避免了“die”一词可能给读者带来的不悦,顺应了读者的心理需求。再如第六回回目中用“云雨”委婉地表述男女性事,该词源自中国古代神话,蕴含一种含蓄的文化意象,即男女性事。如果直译为“cloud and rain”,对一般的英语国家读者来说,则会不知所云,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云”“雨”并没有这样的内涵,霍译本中翻译成“the Art of Love”,该句源自古罗马著名情色诗人的作品。可以看出,霍译本顺应了受众的认知期待,因为“the Art of Love”是英语读者熟悉的表述方式,是他们的认知环境中存在的,因此这种译法有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原文要传达的意思。
3.2.2典 故
《红楼梦》回目中典故较多,蕴含的文化内容也很丰富,其中涉及到很多动植物名称,如柳、梅、兰、竹、石榴、狮子、狼等,在中国文化中,这些词都有丰富的象征意义。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巨大,同一意象传递的文化意义不尽相同,甚至可能相反,这就加大了翻译的难度。译者要想准确把握原文传递的文化意象,就要采取合适的翻译方法,才能使目的语读者获得相同或相似的精神感受。如《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回目:“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霍译“Sisterly understanding finds expression in words of sisterly frankness,and autumnal pluviousness is celebrated in verses of autumnal melancholy”。
“金兰”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周易》,原义是说两个人若同心协力,他们的力量能够把坚硬的金属斩断;若同心同德,朋友给出意见, 就像闻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后用来表示朋友间感情的深厚。“金兰”不仅指具体的事物,而且带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兰花在西方文化中只是具体的植物形象,若将“金兰”直译为“gold orchid”,则背离了原文的意思,也给目的语读者带来阅读上的不便。霍克斯用“sisterly”来翻译,从某种程度来说,中国文化有所缺失,但简洁易懂,顺应了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需求。
3.2.3宗 教
东西方宗教信仰上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还有外来的佛教。西方人信奉基督教,认为人生而有罪,上帝能拯救人的灵魂。《红楼梦》中有很多跟宗教有关的词汇,如“庵、道士、 金丹、神仙”等。霍克斯在翻译这类词汇时,作了一些改变,或删除,或意译,或替换,其中用基督教中的词汇或拉丁语、梵语代替原有道教词汇。如第十六回回目:“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霍译“Jia Yuan-chun is selected for glorious promotion to the Imperial Bedchamber,and Qin Zhong is summoned for premature departure on the journey into Night”。
《红楼梦》中说的“黄泉路”是中国传统道教里的专门术语。汉语中,“黄泉路”就是“阴间”,指人死后居住的地方。由于东方人和西方人在宗教信仰上的差异,有关宗教方面的词汇难以准确互译。翻译“黄泉路”时,如果只根据字面意思直译,西方读者可能会产生误解,因为在他们的文化认知中没有这一概念。因此,霍克斯采用意译手法,将其翻译为“the journey into Night”,形象地翻译出了原文要传达的意思,顺应了目的语读者的需求。
4结 语
以上从语言顺应论的视角论述了《红楼梦》霍译本章回标题的翻译,可以看出霍克斯主要顺应了目的语读者的心理期待,对原文和译语从语言上以及相关的文化因素上加以综合考量,采用了灵活的翻译方法,如增译、删译、意译等,译文语言简洁,易于目的语读者理解。但由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霍译本的回目翻译也存在一定的语义流失,一些特有的中国文化意象未能成功传递。如何能兼顾汉语和英语的文化特征,还有待于翻译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伍小龙,黄菁.《红楼梦》两英译本回目翻译再比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55-59
[2]胡春兰.从关联理论看《红楼梦》回目中文化意象的翻译[J].宜宾学院学报,2010(5):92-95
[3]于媛.古典文学翻译中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之比较:以《红楼梦》章回目录翻译为例[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25-27
[4]张梅.杨译和霍译《红楼梦》回目翻译差异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87-189
[5]姚晓洁.从功能对等视角析《红楼梦》三个英文全译本中回目修辞格的翻译[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19-45
[6]郭允.从《红楼梦》章回目录的翻译看文学风格的再现[D].合肥:安徽大学外语学院,2006:20-46
[7]肖斌.《红楼梦》霍译本章回标题翻译的顺应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65-70
[8]Verschueren Jef.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责任编辑:胡永近)
doi:10.3969/j.issn.1673-2006.2016.05.019
收稿日期:2016-02-19
基金项目:宿州学院一般科研项目“顺应论视角下《红楼梦》霍译本研究”(2013yyb15)。
作者简介:杨文飞(1984-),女,山东枣庄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16)05-006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