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语中“喜悦”情感隐喻的跨文化分析

2016-04-12赵允允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容器隐喻跨文化

赵允允

英汉语中“喜悦”情感隐喻的跨文化分析

赵允允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为进一步探讨隐喻的本质,基于概念隐喻理论,通过收集和分析论证英汉语中的实例,从跨文化角度对英汉语中的“喜悦”隐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英汉语中有相同的概念隐喻:“喜悦是向上”“喜悦是容器里的液体”“喜悦是光”,但由于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的差异,英汉语中的概念隐喻又有所不同:汉语注重人体的具体器官反应,而英语则注重人体的整体反应。因此,提高隐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跨文化交际有重要意义。

情感隐喻;喜悦;认知;跨文化

1 问题的提出

Lakoff和Johnson指出,隐喻是人类日常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不仅与语言有关,更与思维和行为有关[1]3。因此,隐喻不属于纯语言的范畴,而属于认知的范畴。隐喻的本质是概念隐喻,即通过一种已知的、具体的概念去表达另一种未知的、抽象的概念。传统隐喻观认为,隐喻是文学作品中一种重要的语言装饰手段,概念隐喻的提出颠覆了传统隐喻观,将隐喻研究推向一个新高度。

王寅探讨了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对概念隐喻内涵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进一步深化[2]。概念隐喻来源于人类的语言和文化,是人类认识未知事物、形成抽象概念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人类由远及近、由实体到非实体、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使得人类将身体及其器官作为认知世界的基础,人体及其器官的隐喻化是人类理解和表达概念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Sw eetser探讨了关于英语感觉(见、听、尝、触、闻)的概念隐喻[3]。卢卫中探讨了关于人身体的概念隐喻、人的认知特点及英语和汉语在人体的概念隐喻方面存在的共性和个性[4]。陈朗提出将概念隐喻理论与外语教学相结合,把概念隐喻理论应用到二语教学实践中,在词汇、阅读、文化的习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5]。朱建新认为隐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目的语的概念隐喻系统[6]。当代隐喻认知理论认为情感的概念化离不开隐喻。抽象的情感可以通过参照空间方位或具体有形的实体表达,特别是人体本身来表达[1]21,如林书武以英、汉语语料对“愤怒”的概念隐喻作了研究,表明英语中“愤怒是火”、汉语中“愤怒是气”的概念隐喻既有共性又有个性[7]。

普通心理学将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情绪分为喜悦、愤怒、恐惧、悲伤四种,因为“它们与基本需要相关联,常常具有较高的紧张性”[8]。那么关于人类四大情感体验之一的“喜悦”情感,在英、汉语中的概念隐喻是否存在异同?如果存在,引起异同的原因是什么?概念隐喻的差异性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及其具体对策是什么?本文尝试作一些探讨。

2 英汉语中“喜悦”概念隐喻对比分析

2.1 喜悦是向上

英语中有“喜悦是向上”的概念隐喻,“HAPPY IS UP”[1]15,具体表达见下例。

(1)I’m feeling up.

(2)T he speech boosted my spirits.

(3)My spirits rose.

其中,“up”“boost”“rise”都和上方位有关,可用来表达喜悦的情感。在汉语中有以下表达:

(4)他兴头很高。

(5)他兴致高涨。

(6)他得意洋洋。

显然,英语和汉语都用上方位建构喜悦概念隐喻,但隐喻方位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基于生理和文化体验的。人类空间概念的形成要早于时间概念。因此,表示空间的词可以表达抽象概念,如时间和情感。直立向上的姿势与积极情感有关,这是因为喜悦情感会伴随一些生理变化,如脉搏跳动加快,血液流通加快,整个身体有向上的感觉。因此,英语和汉语都基于身体体验对“喜悦是向上”有共同认识。但由于文化差异,英语和汉语在这方面并不是完全相同。在英语中,概念隐喻“BEING HAPPY IS BEING OFF THE GROUND”(喜悦是离开地面)和概念隐喻“HAPPY IS UP”(喜悦是向上)表达的意思一样。

(7)I am flying high now.

(8)The girl w as floating w hen she saw the pop star.

(9)I’m five feet off the ground.

而汉语中没有“喜悦是离开地面”的概念隐喻。如果说某人“跳离”地面,一般指人骄傲自满,因此汉语中有“飘飘然”的说法,意思是某人傲慢自大,带有贬义色彩。由此可见,概念隐喻“喜悦是离开地面”在汉语和英语中不同。汉语中有些概念隐喻在英语中并没有,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10)心花怒放。

这个隐喻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红花”是幸福和喜悦的象征,而英语中“大红花”并非是喜悦的象征。英语中红色代表流血和战争。因此,英语中没有“心花怒放”的概念隐喻。从跨文化的角度看,概念隐喻“心花怒放”反映出中国人在表达情感时往往比较含蓄,对喜悦情感的内在反应比较强烈,而英语文化中人们表达情感时往往更直接、坦率,因此英语中有“喜悦是离开地面”的概念隐喻。

2.2 喜悦是容器里的液体

概念隐喻“喜悦是容器里的液体”是容器隐喻的一种。这类隐喻采用容器图示,将身体视为一个容器,喜悦情感是其中的液体,在英语中有以下表达:

(11)They w ere fullof joy.

(12)I can’t contain my joy any longer.

(13)I am overflow ing w ith happiness.在汉语中有下述表达:

(14)她心中充满喜悦之情。

(15)喜悦之情如一股暖流流入她的心里。

(16)全村人满怀喜悦地冲到村口。

由此可见,英语和汉语都用容器概念隐喻表达喜悦情感,然而这些表达并不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英语中,容器是身体,如(11)和(12);而在汉语中,容器是心,如(13)和(14)。除此之外,在英语中,喜悦情感的容器是“心”,如“My heart is filled with joy”;而在汉语中整个胸腔可以看作是情感的容器,如(16)。这是因为汉语注重人体的具体器官反应,而英语则注重人体的整体反应。

2.3 喜悦是光

第三个重要的喜悦概念隐喻是“喜悦是光”,在英语中有如下表达:

(17)Don’t w orry,brighten up.

(18)He had a sunny smile.

(19)When she heard that,she lit up.

在汉语中则有下述表达:

(20)她容光焕发。

(21)她满面红光。

(22)他脸上闪耀着幸福的光芒。

从(21)和(22)中可以看出,喜悦情感和脸密切相关。当人感到高兴时,脸会发亮、发光。

在英语中有“HAPPINESS IS REACTIONS IN EYES”的概念隐喻,当人感到喜悦时,眼睛会变得神采奕奕。

(23)His eyes were brighter w hen he saw his mother.

(24)His eyes were starry.

但在汉语中,眉毛和眼睛一起使用来表达喜悦情感。当感到快乐时,眉毛上扬。

(25)眉飞色舞。

(26)眉开眼笑。

(27)喜眉笑眼。

总之,这些例子表明,英语和汉语都有“喜悦是向上”“喜悦是容器里的液体”和“喜悦是光”的概念隐喻,虽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但各民族的人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有共同的物质和身体体验,因此对与人体有关的类似隐喻有相同的认知模式。

3 英汉语中“喜悦”概念隐喻差异性原因

由于身体体验的一致性,不同文化和语言中有相同的概念隐喻。但由于不同的文化和自然环境,概念隐喻的表达又各有不同。

3.1 文化背景

各个国家由于地理、气候和风俗习惯形成独特的文化。英语和汉语有相同的喜悦概念隐喻,但是,汉语中有些概念隐喻英语中并没有,如心花怒放。这是因为该隐喻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大红花”是喜悦的象征,而在英语中红色代表流血和战争。

此外,汉语倾向于使用人身体内部的器官概念隐喻来表达喜悦情感,这是因为中医有“阴阳”和“五行”之分,基于中医理论的认知模式强调情感对内部器官的生理影响,进而影响情感的表达方式。关于中医中的“五行”,每一行都与人体重要的器官有密切联系。“火”与心有关,“土”与脾、胰和胃有关,“水”与肾有关,“金”与肺有关,“木”与肝和胆有关[9]。每一个器官都与一种特殊的情感密切相关,如心主喜悦,脾主悲伤,肺主忧郁,肾主恐惧,肝主生气。因此,汉语中有“气得肝疼”“心痛的感觉,揪心扯肺”。

3.2 自然环境

人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并创造出特有的概念隐喻。当人从一种自然环境移至另一种时,所说的语言也会发生改变。“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是特定文化认知模式的反映。”[10]隐喻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和语言中[11],因此,当语言发生变化时,概念隐喻也会随之变化。如英式英语被移居者带入北美后逐渐发展为美式英语,美式英语中的大量隐喻则来源于人们居住的新环境和参与的新活动。

又如中国幅员辽阔,平原众多,因此,中国人的生活与农业密切相关;而英国是个岛国,英国人的生活与海洋密切相关。因此,汉语里有“LOVE IS AGRICULT URE PRODUCTS”,爱被概念隐喻化为农产品,如“吃醋”[12];而由于自然环境不同,英语里没有类似的概念隐喻。

4 理解和运用隐喻的策略

隐喻来源于文化,又反映着文化。不同国家的人由于不同的地理、气候和风俗习惯等,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不同文化中的概念隐喻系统也存在差异。隐喻的差异性会给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造成交际障碍。因此,掌握隐喻概念将有助于更好地领悟和活用对方文化中的隐喻,从而理解和掌握对方文化。要提高隐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学习并掌握与认知有关的理论知识,建立起一个隐喻概念系统。理论是实践的基础,隐喻理论知识的掌握将有助于提高对对方文化中隐喻表达的敏感度,从而避免因不理解对方文化中的隐喻而产生交际障碍。

其次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在理解对方文化的基础上理解英语和汉语中的概念隐喻。第一可以借助词典。譬如习语,习语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语中蕴含着人类普遍性的隐喻思维。一般来说,习语的出处及语源都会在习语词典中列出。因此,在学习中,可以借助词典推导出不同文化的隐喻概念及其赖以生存的文化价值观念,进而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不同的文化,避免因隐喻的不理解或不恰当使用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第二可以有意识地积累不同国家的文化知识,提高对对方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的敏感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领悟和理解能力。隐喻概念和隐喻表达来源于文化,因此,可以多阅读文学作品,理解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性思维也有助于隐喻能力的培养。

最后是学会在不同的跨文化交际场景中正确使用隐喻。跨文化交际的实践对提高隐喻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的跨文化交际既包括主动探索掌握不同文化的隐喻知识,也包括与不同文化的人进行实地交流而获得隐喻知识,提高隐喻能力。

5 结语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喜悦是向上”“喜悦是容器里的液体”和“喜悦是光”的概念隐喻。英语和汉语中有关情感的概念隐喻的共性表明:由于人类有共同的身体和物质经验,许多语言中都有与人体有关的类似隐喻。但由于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等差异,英语和汉语中的概念隐喻又各有个性,特别是汉语中有关情感的概念隐喻,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医理论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概念隐喻。因此,提高隐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意义:首先要学习并掌握与认知有关的理论知识,建立起一个隐喻概念系统;其次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在理解对方文化的基础上理解其概念隐喻;最后是学会在不同的跨文化交际场景中正确使用隐喻。

[1]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 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王寅.体验哲学与探源[J].外国语文,2010(6):45-50

[3]林书武.隐喻研究的基本现状、焦点及趋势[J].外国语,2001(1):38-45

[4]卢卫中.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J].外语教学,2003(6):23-28

[5]陈朗.二语教学中的隐喻能力培养[J].外语学刊,2010(5):47-49

[6]朱建新.概念隐喻与外语教学[J].外国语文,2009(6):121-126

[7]林书武.“愤怒”的概念隐喻:英汉语语料[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2):9-13

[8]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37

[9]林佑益.基于心理认知语言的五行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4:23

[10]卢植,孟智君.英汉概念隐喻的认知语言学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71-73

[1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06

[12]程红梅,孙光勇.英语和汉语中“爱”的隐喻[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09,26(3):98-99

(责任编辑:胡永近)

H31

A

1673-2006(2016)04-0060-03

10.3969/j.issn.1673-2006.2016.04.015

2015-10-02

赵允允(1991-),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容器隐喻跨文化
容器倒置后压力压强如何变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难以置信的事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取米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