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观念变革与应对实践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6-04-12温希东
温希东,袁 礼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055)
现代职业教育观念变革与应对实践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温希东,袁 礼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055)
信息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对现代职业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们既在形式上促使职业教育发生变革,也在观念上促使职业教育发生变革.现代职业教育观念大致在四大方面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教育目标观念、教育质量观念、教育技术观念和教育改革观念.在现代职业教育观念变革的形势下,为应对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深圳职院从职业教育理念到职业教育供给侧等方面都做出了大胆的尝试.
职业教育;观念变革;供给侧;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中国当代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既面临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为了确立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教育部制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对学校的体制机制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专业与课程建设、系统化人才培养、“双师”队伍建设、内部治理结构优化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优秀的现代职业教育,并不止步于培养能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它的卓越之处,体现在它的长远发展目标上,主要指向2个方面:一是培养具备高度创新能力的技术专家;二是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工匠领袖”.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办学者与教育政策制定者紧密结合时代精神,深刻理解时代内涵,同时举措和行动上对时代观念变革做出恰当的回应.
信息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对现代职业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们在形式上和观念上都促使职业教育发生变革.其中,教育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对职业教育观念的影响最深刻、最根本.
1 四大观念变革及其带来的挑战
1.1 教育目标的观念变革
现代教育的教育目标发生改变,引起职业教育观念第一大变革.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从职业教育伦理角度看来,教育目标从适应社会,到适应组织,再到适应个人;②从职业教育就业能力角度来看,教育目标从适应当前,到适应未来,再到适应终身;③从经济全球化角度来看,教育目标从适应地区,到适应国家,再到适应全球.教育目标的改变便衍生出3种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以及国际化教育理念.
几十年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深受认同.在十九世纪初,德国的职业教育中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思想:“职业学校教师不仅是经济界的侍者,作为将青年人在他们精神和智力发展的重要时刻引向高尚的引路人,他们也应该是全体人民的侍者.他不应只为教而工作,还要为了造就完整的人,他应教学生道德地、社会地去理解劳动.”[1]英国哲学家罗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也直接批评了教育中对待人的传统,他认为教育当局最致命的缺点是将孩子们看作没有独立人格的人,只把孩子看作实现社会宏伟计划的材料:工厂中的“手”或战争中的“刺刀”等,只有当一个人感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权力和个性,而不仅仅是拼板玩具的零件,或一个国家的公民时,他才有教育别人的资格.在每一个社会问题中,尤其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2].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不仅要解放生产力,还应该解放人性.这是同传统职业教育相比要进步的地方.所以,现代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应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会从事生产的“机器”.德国的“职业基础教育年”这一措施便是践行这种理念的典范.它在职业教育初期对所有学生进行基础职业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传授普遍知识(跨职业领域的)以及具有一种以上职业领域宽度的专业理论及专业实践的学习内容.职业基础教育将220种职业划分为13个职业领域,学生学习某职业领域的必备知识和技能,为日后接受特定的职业方面的专门训练奠定基础[3].
终身教育理念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指导精神.2004年,德国波恩举行了“为工作、公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而学习”国际会议,会后发表了《波恩宣言》.《宣言》指出:“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减少贫困、促进和平、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世界上绝大多数劳动者,包括知识劳动者,需要在一生中获得技术和职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处于特定年龄的人群的职业教育,应当成为各级教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不应被视为受到边缘化的人群.在实施全民教育的过程中,整合职业教育,满足业已完成基本教育的学习者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4].R.H.戴维认为,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或者团体为了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通过每个人一生所经历的一种人性的、社会的、职业的发展提高过程.这是在人生的各种阶段及生活领域,以带来启发及向上为目的,并包括全部正规的(formal)、非正规的(non-formal)及不正规的(informal)学习在内的,一种综合和统一的理念[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部E.捷尔比曾提出:“终身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学校毕业以后教育及训练的统和;它不仅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关联的发展,而且也是个人(包括儿童、青年、成人)通过社区生活实现其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不断提升,从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①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ww-npByCIId5iBHoT4BDk08gl-k3pECzg4UBGrkb8nfzl67FuBZi8BvggoUHauyw8av6104QHYuCbqmsocjtY3ZLPuY3 MMDUTWlRxgBdNn-SiV3TO8qFEbwfyHusKGJrq3dOSN9ttpAB6CEPSGhp_g69lHSTSExt4lAC_OAcbt_4jWjomQebdvVV1v3baSv[DB/OL].
这种理念的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国际化理念越来越成为必需.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开放,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外出留学;另一方面中国也在积极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前来接受教育.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过程中,国内职业教育与国际职业教育的差别及差距日益凸显,因而,对职业教育来说,全球化与现代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划分,全世界的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143个服务项目.教育服务属于12类服务贸易中的第五类,在项目上又分为初等教育服务、中等教育服务、高等教育服务、成人教育服务及其他教育服务五类.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发展,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成为国际经济贸易中发展速度最快的部分,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际贸易中一个崭新的领域②WTO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http://book.hzu.edu.cn/329310.html [ER/OL]..我国要想在这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传统的以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目标已经变得危险,全球化趋势要求现代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学生,因此,国际化教育理念越来越成为必需.
1.2 教育质量的观念变革
教育质量是人们持续关注的一个话题,在不同时代,人们对教育质量有不同的理解.在过去,教育质量主要体现在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2个方面;而今后,教育质量会更加体现在是否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需要、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的质量方面.现代职业教育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样化生源、学生个性化需求以及人的可持续发展等聚焦点给学校如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学校现在面临着该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新挑战,同时也为学校改革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完善终身教育和培训体系等带来了新的机遇①《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当前,国内大多数职业教育正从规模效益型向文化内涵型方向发展,它既包括办学理念与办学内容的发展,也包括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的发展.这写都包含在教育质量观念的变革之中.
从办学理念角度出发,新的教育质量观认为:“为工作而进行的准备,必须使人们成为富有生产力和责任心的人,他们具有必要的知识、能力、技能、价值和态度,他们能欣赏工作并从中得到尊严,并对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做出贡献.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应当采取更为宽广的视野”[4].由此可见,职业教育质量观念与时代主流思想紧密结合.
德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很好地践行了这一质量观.它们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职业教育现有专业的现代化和新兴专业的规范化.职业模块化方案在适应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景方面具有选择性,在满足企业特殊职业资格的需求方面具有灵活性,在实现不同职业资格的连接方面具有整合性,在实施职前职后教育的相互衔接方面具有贯通性.”[6]在具体做法上,为保障职业教育与时代需要紧密结合,德国的职业学校与培训企业之间互相交织,密不可分,它既来源于企业的需求,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扩大.企业是学校生存的依靠、发展的源泉,而学校则是企业发展的人才库和技术革新的思想库.一方面,各类企业都非常乐意为师资培训提供实习场地;另一方面,学校也为企业提供一些咨询服务,对企业内部的职工进行培训.德国的职教师资培养从始至终都贯穿着企业的存在和活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始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培训机构和自由经济组织都积极参与职教师资的培养,这正体现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特色.他们十分注重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充分发挥校企双元的作用[1,8].
1.3 教育技术的观念变革
信息技术正深刻地影响人类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它以不可抵挡的态势在改变着人类的教育行为.信息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教育的看法,它在许多方面打破了传统教育观念.其中,信息技术对教育媒介和教育情境的影响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又一个观念变革——昔日只在教室或只在课堂上才进行的教学,今天已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任何人可在任何地方,以学生喜欢的任何方式完成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有能力完全主导课堂,他甚至要退居次要位置,成为“受教育者”.
互联网时代,奇迹每天都在发生.面对火热的“互联网+”,教育当然不能缺位,那么“互联网+教育”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张网、N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课程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长风教学平台的出现,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正改变着我们接受教育的方式,也使知识的来源更广,学习更方便,只要你想学习,随时随地都能即刻进入状态.“互联网+课程”,不仅仅产生网络课程,更重要的是它让整个课程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8].德国经济和科技部(BundesminsteriumfuerWirtschaft and Technologie)早在2002年就发布报告,提出德国要实施如下行动计划:利用新媒体、在教育部门开展多媒体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新员工提供创新性的工作岗位、在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取得领先位置、实施电子政务管理、加强欧洲和国际的合作[9].到了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它依然能够保持优越的竞争力,这与德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观念是分不开的.
1.4 教育改革的观念变革
随着改革的深入,职业教育改革观念也发生变化.着重对职业教育进行供给侧改革,增加技术技能人才精准有效供给,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新常态下,社会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
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学校作为社会生产力与人力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新常态下面临着如何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基本社会职能的新挑战,同时也给学校在创新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技术研发、管理运营方式等方面带来了新机遇①《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2004年,德国各类教育改革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发表了《学习化地区:提供对网络的支持》的报告.这份报告指出:“国际比较研究表明,德国在培养和使用人才,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教育方面还存在不足,虽然继续教育成为知识经济社会必需品,为此,但是这种教育供给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学习需要.为此,联邦教育和研究部提出实施面向所有人的终身计划和德国教育论坛计划.开展这些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学习者的学习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激发目前较少参与教育的人群的动机,增强教育部门之间的联系,在教育产品的供求者之间进行合作,改进教育供应的数量、质量和结构.”[10]这是国际上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早期尝试.
中国现有1.33万所职业院校,基本实现了高职院校布局遍及每个地市、中职学校布局遍及绝大多数县区.职业院校共开设近千个专业、近30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2014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达到337.98万人,招生数占高等教育招生数的比例达到46.9%;职业院校毕业生占到新增就业人口的 60%以上.职业院校已成为高素质产业大军的重要培养基地,成为契合产业升级、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中坚力量[11].
但是,科学教育理念还未牢固确立,社会上仍存在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技术技能人才得不到应有重视,支持职业教育的政策有些还没有落实到位;职业院校布局不尽合理,办学规模不够经济;没有进行人才需求市场细分,还有相当多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雷同,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升级不对接;人才培养标准滞后于产业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精神与岗位需求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迟缓,导致用工荒、技工荒现象频频出现;培养模式不符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企业是举办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但对职业教育的参与程度还很不够,校企合作呈现“一头热”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宣传不够,社会缺乏对职业教育的了解、认同和支持;有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不能满足办学需要,特别是双师型师资队伍、生产性实训条件不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供给侧改革思路[12].
2 深圳职院应对现代职业教育观念变革的尝试
2.1 从培养“灰领人才”起步到“三育人”②“三育人”在中国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在本科院校内提倡的“教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第二种是以深职院为代表的高职院校所提倡的“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和协同育人”.
在深圳职院建校初期,中国大地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和办学模式还处于摸索和模糊阶段.虽然是明确要为产业培养实用人才,但是什么类型的实用人才以及以什么样的培养模式来实现培养目标就成了高职教育管理、理论及实践人士们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为应对现代职业教育目标的观念变革,深圳职院提出:“我们就是要培养介乎于蓝领工人和白领技术工程师之间的灰领衔接型实用型人才,即掌握一定实用技术,学习了工作所需的相关理论,既能够读懂理解工程师的设计和布置的任务,又能够指导并带领工人实现设计,完成任务.”随着实践和理论探讨的深入,深职人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于2012年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官校企行四方联动,产学创用立体推进的”办学模式及“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协同育人”“三育人”系统办学理念,进一步提出了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业并进、学思并举、脑手并用”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满足当代青年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2.2 在关键领域改革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特色
在现代职业教育观念变革的形势下,为应对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深圳职院从职业教育理念到职业教育供给侧等方面都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具体改革尝试如下:
2.2.1 进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
1)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凤凰山校区为依托,探索建设混合所有制特色二级学院;以创意中心等项目为牵引,吸引行业、企业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
2)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打通专业壁垒,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伴随中国制造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以及生产性服务业跨界发展的趋势要求,特别是以互联网为纽带的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跨界融合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新《目录》专业总数由原来的1170个调减到747个,其中合并的专业数达243个,占总数的32%,体现了跨界融合的新趋势,适应了“互联网+”时代的产业发展要求[13].
3)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完整链条.推进中职与高职、专科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衔接,在电子通信技术、生物技术、计算机工程、印刷传媒、新能源、商务英语等15个专业试点开展本科层次教育;以与深圳大学合办的应用本科专业为基础,加快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步伐;通过先行试点、联合培养等方式,探索建立专业学士、专业硕士等专业学位授予体系.
4)推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横向联通.探索学分累积与转换制度,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双证融通”.成人学历教育学员凭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以转换为相应的成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
2.2.2 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职业教育应该紧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要求,加大专业改革力度,从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管理等方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匹配和优质的人力资源.”[14]因此,深圳职院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
1)以文化育人强化职业素养.加强专业文化建设.以专业文化为专业的核心要素,以专业文化建设引领专业改革,改变专业建设重硬轻软、重表轻里的偏差,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和专业软实力,变革专业建设与素质教育两张皮的痼疾.开发 30门有代表性、示范性的专业文化教材.推进产业文化与学校文化深度融合.加强“产业文化进校园、工业文化进专业、企业文化进课堂”的载体建设,着力培养学生敬业守信、精益求精、勤勉尽责的“工匠精神”,丰富产业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2)以复合育人服务产业升级.深入推进“专业+”改革.完善“主干专业+拓展专业”相结合的复合式专业平台,建立跨院系、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建设 30个“三育人”示范专业,70个校级任选拓展专业,为复合式人才培养提供良好平台,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完善复合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深化课程内涵、优化课程结构、提升能力培养的原则,重塑主干专业课程体系;按照核心内涵突出、内容简化易学的原则,科学设置拓展专业课程,全面加强学生的职业变迁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主干专业与拓展专业有机融合的复合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2.3 推进专业与教学供给侧改革
为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实现以人为本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理念,学校在专业与教学领域进行了供给侧改革.
1)创新专业与课程建设机制.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人才发展要求,以第三方对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就业质量、就业竞争力等的调查数据为参考依据,强化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支持发展“绿牌”专业,调整改造“黄牌”专业,关停淘汰“红牌”专业.创设面向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的新兴专业、复合型专业,引领专业建设适应产业升级发展.专业规模控制在60个左右,专业内涵与专业竞争力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吸收和借鉴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标准,引入课程、教材等海外优质教学资源,建立多类型的师生海外访学工作体系.积极参与各种双联课程、学分互认课程、外部学位课程、外国考试机构课程标准开发,引进和开发一批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2)深化实践教学和方法改革.加强实训教学,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进微课、慕课、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大创新型项目课程扶持力度.探索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单一化、模式化的人才培养格局,加强适应学分制需要的课程建设,构建“课程超市”,探索“自助餐”式课程供应模式;建立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教学计划,实施“学业导师制”;实行弹性学制,构建严密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采取绩点制学业成绩评价,实施学业预警制度.
[1] 李梦卿,熊健民,罗莉,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比较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32.
[2] 伯特兰·罗素.自由之路(导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2.
[3] 杨明,赵凌.德国教育战略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54.
[4] UNESCO. Orienting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 Paris: UNESCO,2004:79.
[5] 罗祖兵.终身教育思潮及其现实意义[J].高等函数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8-21.
[6] 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中的专业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职业性与模块化的融合[J].职业技术教育,2002(7):67.
[7] 石晓东,龙筱刚.论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及其启示[J].学理论,2010(26):273-274.
[8] 李梅君.职教“供给侧”改革与“互联网+教育”[DB/OL].[2015-12-01].http://www.cn156.com/ article-62165-1.html.
[9] Federal Ministry of Economics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Society Germany: Innovation and Job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of the 21th Century[M].Bonn: Federal Ministry of Economics and Technology,2002:5.
[10] 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Learning Regions: Providing Support for Network [M]. Bonn: 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04:6.
[11] [聚焦职教]大国尚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就综述/[DB/OL].[2015-08-03]. http://www.360doc.co.[12] 职业教育也应进行“供给侧”改革[EB/OL].[2015-12-11].https://zm12.sm-tc.cn/?src=http%3A%2F %2Fwww.mve.edu.cn%2Fhtml%2F2015%2Fxwjj_1211 %2F28896.html
[13] 刘洪一. 供给侧改革:高职教育如何入手[N/OL].[2016-01-26]. 光明日报:http:// theory.people.com.cn /n1/2016/0126/c49157-28084392.html.
Concept Change and Corresponding Practice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A Case Study of Shenzhen Polytechnic
WEN Xidong, YUAN Li
(Shenzhen Polytechnic,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ve brought about deep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to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y urge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reform both in form and in concept.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four aspects of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cept, namely,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goal, of educational quality,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of educational reform. Under such a circumstance of concept reform, Shenzhen Polytechnic has made bold endeavors to change the ideas and the supply si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cept change; the supply side; Shenzhen Polytechnic
G719.2
B
1672-0318(2016)05-0044-06
10.13899/j.cnki.szptxb.2016.05.009
2016-05-16
温希东(1961-),男,辽宁人,博士,教授,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生产过程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