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2016-04-12费青梅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费青梅 刘 敏(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费青梅 刘 敏(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慕课”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展开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它在理念上突出强调了教育资源高度共享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广受欢迎的慕课形式深深的影响着高校教学模式,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应采取“慕课”的教学方式,探索慕课的开展方式,引进优质慕课课程,培养优秀的思政教师团队,打造思政示范课程。
慕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一、国内“慕课”现状
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Course”的简写MOOCs,中文翻译成“慕课”,也就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简称,于2011年最先产生于美国。这种史无前例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慕课”与曾经风行的网络公开课、精品课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在教学理念上,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具体教学操作上,“慕课”依靠大数据及其相应的技术,把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汇集在一起,包括学生学习过程、学习进度的管理、批改作业、阶段性测试、学生在线交流、老师答疑解惑等都囊括其中。面对来势汹汹的“慕课”学习风潮,其影响力势不可挡,我国多所高校决策人和众多学者迎接这股教育改革浪潮,着手准备适合中国国情的“慕课”,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名校名师纷纷加入“慕课”教育平台。到目前为止,“慕课”在我国发展飞速,已经建成了“慕课网”、“中国公开课”、“爱课程”和“超星慕课”等大型教学网站,这些网站汇聚了国内名校名师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广受众多学子的青睐与好评。我国第一批高校思政课慕课已经入驻“爱课程”,开课当天就有2万多人学习。“慕课”以他独有的特点,集学习开放性、灵活性和稀缺资源易获得性于一身,必将推动高校教育达到更高层次。
二、“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机遇
冯友兰先生提到:“大学讲授两类课程,两种学问,一种是教授使人成为人的学问”,另一种是教授“使人成为某一类人的学问,相比较而言,‘使人成为人的学问’是更重要的。‘使人成为人’是‘使人成为某一类人’的基础。”[1]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使人成为人”的课程。但传统的思政课常常给学生以“枯燥乏味”的印象,“填鸭式教学方式”、“老套的授课内容”、“一两百人的大班教学”和“单一的考核方法”已成为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标签。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受大学生欢迎的课,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职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当前,“慕课”风潮给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带来了契机,给思政课带来了新的活力。
(一)足不出户,可以欣赏到名校名师的精彩授课
思政课承担着我国主流价值观的教育与宣传,在目前的体制下,我国各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使用的是同一种教材。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简称“意见”)规定,所有的高等学校,包括本科学校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工作,由中宣部和教育部领头,在全国范围内邀请思政教学方面的理论专家、一线教学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代表,组成编写团队,撰写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2]。于2015年9月10日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要求所有高校统一使用中宣部和教育部领头编写的教材。[3]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开设三门课程,即《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后两门课的教材全国统一,《形势与政策》这门课,部分高校使用中宣部和教育部编写的《时政报告》,也有院校使用省编教材。在慕课背景下,学生注册一个邮箱号,就可以选择不同的院校学习同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相同,教学大纲相同,重点与难点相同,各种风采的授课教师,学生们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广大高职院校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高水平教师讲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重复观看和记忆,能大大提高高职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学习效果
动手能力强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最大优势,但他们文化基础薄弱、理解能力欠佳、学习的自觉性不强,这是他们的劣势。“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都比较灵活自由。如果观看一遍,知识点还是理解不了,学生们就可以重复多次观看慕课平台中的知识点,对不易理解的知识点重复记忆,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授课方式新颖,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慕课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事先通过微课程了解所学章节的主要内容,把自己的疑虑和困惑通过慕课平台提出来,或者在教师课堂上提出。同学们所提这些问题,都是根据自己情况提出的,也都是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
(四)慕课的评价方式灵活,即学即考,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平台上,“慕课”视频中有即时设计的测验和练习题、课后要求完成的阅读项目和作业题,作业都有截止日期。一般情况下,即时的练习题和课后需完成的作业题要求学生回答许多小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就好像他们打电子游戏的通关过程一样,只有问题回答正确过关之后,才可以继续听课。这就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平时不听讲,利用期末死记硬背,一样可以取得高分的弊病。与此同时,教师根据慕课平台大数据所反映出来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思考
慕课的出现深深地影响了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的改革,特别是对传统思政课教学的冲击力是史无前例的。对此,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思政教师,思考以慕课为契机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义不容辞。笔者做了一些探索以抛砖引玉。
(一)培养优秀的思政教师团队,打造思政示范课程
互联网时代,慕课是一个极佳的学习平台,任何国家的人都可以到慕课平台进行注册,在他方便的时间和地点,通过互联网进行同一门课程的学习。全球资源高度共享的大背景下,在众多的高职院校当中,哪所院校不独具特色,没有自己的名师和独特的优质课程,在同类院校中将毫无竞争优势,在短时间内可能会被其他学院和相应的课程所替代。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方面,高职院校首先需要培养优秀的思政教师团队,打造一批思政示范课程,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思政课教学可以借鉴“慕课”教学方式
与专业课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解决学生“知不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信”的问题,使他们打心底里相信。现在的大学生,出生于90年代末,他们与网络共生,伴着动画片长大,在他们的生活里离不开电影、游戏和音乐。他们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价值观趋于多元化。他们每天通过网络获取大量信息,视野开阔。高校思想政治课作为宣扬我国主流价值观的主渠道,通过什么样的教学形式以达到较好的效果,这是摆在思政课老师面前的课题。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人人都生活在网络中。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学会与时俱进,学好使用网络工具,高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今天的大学生对互联网上新兴的“慕课”方式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慕课”方式属于他们喜闻乐见的新事物。教师可以借鉴“慕课”模式,有效应对“老师讲自己的,学生玩自己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慕课”模式组织教学,把思政课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和测试等搬到网上,合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空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把一节课程分解成几个微视频课程,合适的地方加入游戏和音乐,设置的问题也插入其中,回答问题时,就像游戏的通关一样,通关成功才能学习下边的内容。若这样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4]
(三)积极探索慕课的开展方式
建设慕课课程,对高校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投入。高校必须投入巨大的财力和物力购买需要的设备,必须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开发慕课课程,动用网络技术人员参与建设。但我国高职院校的财政支持有限,高职院校可以另辟蹊径,尝试多种慕课建设方式:第一,整合高校教育资源,联合国内同类型的高职院校组建高职院校慕课联盟,联盟成员共同分担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以节省资源,大家齐心协力开发慕课课程,维护慕课的运转,可以多方受益。第二,高校可以尝试与实力较强的IT企业联合,高校负责研发学校教育的部分、引导学生使用和后续管理,企业负责搭建慕课平台和研发企业实践教育部分。彼此双方同开发、同收益。高校与企业联合,高校应对慕课平台拥有控制权,避免慕课的内容出现商业化与功利化,以满足学生的最大利益。
(四)引进优质慕课课程,弥补自身师资不足,培养一流学生
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严重不足,往往是开设一两百人的大班进行教学,教师授课质量也参差不齐。一方面,高职院校思政老师的缺口比较大,另一方面,教育资源又满足不了这一缺口。要解决这一矛盾,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慕课平台,引进国内的适合高职学生的一流思政慕课课程,籍此来填补本校资源的不足,使学生有机会见识名校名师的风采,享受一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从而培养一流的学生。
【责任编辑:桂静】
[1] 冯友兰.冯友兰学术论著自选集[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481.
[2]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3]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育部,2015-9-10.
[4] 李梁.“慕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J].课程教学,2014(01).
G64
A
1008-8784(2016)04-107-3
2016-05-09
本文系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校级课题“慕课来袭: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课题编号:14D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费青梅(1980—),女,四川达州人,硕士研究生,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刘 敏(1980—),女,四川资中人,硕士研究生,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