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戏为载体,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2016-04-12广州市海珠区绿翠小学
文/广州市海珠区绿翠小学 莫 敏
以游戏为载体,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文/广州市海珠区绿翠小学莫敏
以游戏为载体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是基于通过游戏这个载体,使学生在教学情境活动中自主探索和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实践能力。它是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实现有效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怎样创建和选用游戏
在创建数学游戏时,主要依据《课程标准》设定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的知识内容来进行设计,这些游戏内容通过丰富而新颖的形象来加以包装,力争使所设计的数学游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针对过往 “解决问题”里学生的畏难,进行突破与创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兴趣与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长。
提高低年级学生 “解决问题”能力的游戏主要从游戏学习卡、扑克游戏、教材游戏和素材游戏等四个方面去创建和选用。
1.游戏学习卡。“游戏学习卡”是本着 “遵循该册教材内容,但不拘泥于教材的编排顺序”的思路,通过整合教材的问题解决内容设计而成的。游戏卡片分为大卡片和小卡片。
大卡片:不限教材版本,每册游戏卡有3张 (共6面)大卡片。卡片上面绘制的是现实生活场景和丰富的数学信息,可提出近100多个数学问题,完全涵盖人教版低年级教材所涉及的数学问题。既可配合相应的小卡片使用,也可独立使用。
小卡片:每册游戏卡有 54张小卡片,分为 “问题卡”和 “算式卡”。它是对教材的例题或典型题目有机整合后设计而成,旨在以此为载体供学生反复训练和规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卡片必须与相应的大卡片上的数学信息配合才能使用,既可以 “根据问题找信息”,也可以 “根据信息提问题”。
2.扑克游戏。扑克的2~10就是我们数学中数的组成的基础,还可根据数学知识的需要将一些扑克当作对应的数字,A—1,J—11,Q—12,K—13。玩转扑克,合理取舍一副扑克中的 54张牌,可以进行无数的数学游戏。
3.教材游戏。人教版课标教材有一特色,就是创设了 “综合与实践”,教材中的课堂活动以游戏、操作、交流、探索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活动,促进学生“四基”发展。这里的教材游戏就是充分地研读教材,去挖掘教材中的游戏和游戏因素。
4.素材游戏。所谓素材游戏就是利用教师与学生身边的素材,根据需要适时地、合理地设计出既有教学价值又有游戏性的数学游戏。这些游戏不仅是以上三种游戏的有效补充,还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即时性。
二、怎样利用游戏实现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以游戏为载体,提高低年级学生 “解决问题”能力是在儿童数学认知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合作教育思想和生本主义教育思想等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创立的,这一教学方式包括 “游戏全程型”和 “游戏嵌入型”。游戏全程型主要包括:一般全程型和问题解决全程型;游戏嵌入型包括:游戏导入型、游戏探索型和游戏巩固型。
1.游戏全程型。游戏全程型就是将游戏贯穿于一节数学课的始终,全程实施,全程运用。分为一般全程型和问题解决全程型。
一般全程型是指在一节课中大部分时间和环节都融入了游戏,全程都在通过游戏使学生自主地探索数学知识。
问题解决全程型主要用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之中。问题解决全程型使用的游戏载体是 “问题解决游戏学习卡”。基本操作为:创设情境 “拼摆”——小组合作“探索”——教师主导 “评议”——全体参与 “竞赛”。
2.游戏嵌入型。游戏嵌入型的基本程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索→拓展运用。
3.游戏导入型。游戏导入型的基本程序为:游戏导入,提出问题→自主探索,交流分享→总结反思,拓展运用。特点是: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游戏引入课题,引起学生探索的强烈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游戏探索型。游戏探索型的基本程序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游戏探索,交流分享→总结反思,拓展运用。与游戏导入型所不同的有 “创设情境”。特点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探索性的问题,而后利用游戏活动探索出新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5.游戏巩固型。游戏巩固型的基本程序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交流分享→总结反思,游戏巩固。与前两种课型不同的是 “游戏巩固”。特点是:通过游戏活动巩固新知,构建知识网络,提升数学素养。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