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的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016-04-12蒋岭

师道(人文) 2016年9期
关键词:马灯书虫语言文字

蒋岭

作文教学的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蒋岭

“实践”是什么?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探索和改造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如果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实践就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用已获得的思维和认识对写作的对象进行的语言文字的表达。通俗地说,“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过程。当然,实践过程不能脱离学生自身的思维和认识独立存在,它需要思维产生的语言文字作指挥,思维需要经验认识获得的内容作基础,没有语言文字和自身积累就没有 “写作”。所以说,写作就是学生生活的感知(或叫实践)、原有的认识(或叫知识积累)和语言表达(或叫思维)统一的整体,是前后相继、水乳交融的主体日常行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这样的话语提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这里谈到了“实践”。

步入中年段(三、四年级),学生们开始接触“习作”。一段时间之后,家长、老师都常常发出一声感叹:学生们不会“写作文”。是不是老师提出的“写作”要求高呢?不是!因为许多“写作”的要求都是来自教材。是不是学生们的能力低呢?不是!经过低年段的积累,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积累,对于“运用”也有了一定的“写话”基础……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满意的“习作”呢?这需要教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指导。下面通过与“小书虫”的模拟对话详细阐述。

蒋老师: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们都会以很多的方式来庆祝。小书虫,你是怎么过新年的呢?

小书虫:我最喜欢过年了,可以到亲戚家去拜年,还能拿到压岁钱呢!不过,开学时老师让我们讲讲过年的趣事,我常常不知从何说起了。嘻嘻。

蒋老师:别急!我们先来看看毛泽凡小朋友过年的情景。

今天是大年三十晚上,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到处洋溢着节日热闹的气氛。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奶奶家过年。

爸爸忙着写春联,我忙着贴春联,奶奶和妈妈忙着做菜,爷爷在一旁乐呵呵地看着我们。吃过晚饭,我听到了家家户户的鞭炮声,于是我急忙喊爸爸妈妈放焰火。焰火一冲上天,声音震耳欲聋,散开的烟花争奇斗艳,像是迎接新的一年。

五彩缤纷的烟花,满面春风的人们,一幅多美丽的图画!(《过大年》·毛泽凡)

蒋老师:过年时,有许多让我们开心的事情,许多小朋友高兴得和你一样,都不记得有过哪些事情了。其实,只要自己仔细地想一想,一定有一件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值得回忆,毛泽凡小朋友就是抓住了大年三十晚上放烟火的事情,写出了焰火的声音、烟花的色彩,还有周围开心过年的人,这样的气氛谁不喜欢呢?

小书虫:哦!我明白了!选过年时一件难忘的事情来说,就会吸引人的。

蒋老师:是的!但千万不能随随便便地介绍给别人听,一定要有顺序。我们再来读读段浩天小朋友的文章,看看他的是按什么顺序来说的。

等呀,等呀,这一天终于来了,那就是春节。

清早,我就迫不及待地把鞭炮拿出来。我先将一只小小的鞭炮放在一颗大大的青菜上,然后小心地点燃,只听“啪”的一声,青菜四分五裂,看不出模样来了。爷爷看见了,说:“你这个调皮鬼,把我的菜都炸烂了。”后来,我又帮爷爷贴春联,红红的对联使屋子变得很有年味。

中午,我帮家人包饺子,结果脸上、手上、腿上搞得全是面粉,变成了一个“面粉人”。大家看后都乐呵呵地笑了。

吃过晚饭,我还收到许多压岁钱,这真是一个愉快的春节啊!(《快乐春节》·段皓天)

小书虫:我读出来了,段浩天小朋友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记录他的“快乐春节”的。“清早”“中午”“吃过晚饭”这些都是很明显表示时间的词语哦。

蒋老师:对!其实,你如果仔细读读段浩天小朋友的这篇文章,里面还有表示顺序的词,比如在描写清早事情的那一部分里,“先”“然后”“后来”都是表示事情先后顺序的词。这样的细节描写能使文章生动传神,语言也很自然流畅。

小书虫:老师,他写了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记录的事情是不是太多了?

蒋老师:段浩天小朋友的文章按顺序写出了他一天的快乐生活,这样是可以的。如果能抓住一件事情来写,读起来给人的印象会更加深刻,我们不妨一起来读读杨凌小朋友的《跳马灯》。

跳马灯是外婆村上传统的风俗。今天吃完晚饭,我早早来到体育场。

一会儿锣鼓喧天,跳马灯开始了。只见一位黑脸将军骑着战马出来了,向另一位白脸将军发出挑战。白脸将军挺身应战。两人杀得难解难分,旁边的大将们大声呐喊:“杀啊!”这一对将军战罢,另一对又冲了上来,继续厮杀。

“战场”上的锣鼓声更加激昂,打斗也更激烈了,跳马灯的高潮到了。我也深深陶醉在其中。(《跳马灯》·杨凌)

蒋老师:杨凌小朋友也是按照顺序写出了过年的风俗——跳马灯。但他主要抓住了演员们厮杀的情形来写的,特别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得尤为精彩。

小书虫:嗯,抓住一个方面来写,过年的气氛也是非常热闹的哦!

蒋老师:是的!除了记录一件事情来描写过年的乐趣之外,我们还可以捕捉发生在身边的“变化”来写新年的特别之处。

过新年了,我做了一回小 “记者”,采访了爸爸。

我:爸爸,你小时候怎样过年的?

爸爸:我小时候过年和现在差不多,都要大扫除、贴窗花呀。忙得最多的就是做各种各样好的的东西,比如捕鱼、蒸糕、做豆腐、杀猪、宰羊等等。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宅边河里捕鱼。五六个大人,在一条河的两边拉开一张大网,从河的这边走到那头捕鱼。还有一群像我差不多大的孩子跟在后面喊:“鱼来啦!鱼来了!……”收网的时候,我们这群孩子可兴奋啦!等鱼捞完了,再买来鱼苗放到河中。等到来年,鱼苗长成大鱼,就又能捕鱼了。

我:那时候,你过年最开心的是哪些事?

爸爸:是穿新衣,吃肉。因为只有过年才能享受到这些。

我:你觉得现在过年和过去有什么不同?

爸爸:最大的不同就是以前开心的事现在变得很平凡。因为日子好过了,穿新衣、吃肉已经是平常不过的事了。爸爸希望你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呀。(《爸爸小时候怎样过年》·张欲晓)

小书虫:张欲晓小朋友像一位记者,采访了爸爸小时候过年时有趣的事情!这种形式真是很新颖哦!

蒋老师:对!他采用这样形式来写,一方面我们会觉得很新颖,另一方面,也让我们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也让我们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生写作文,为什么老是觉得没有东西可写呢?就是因为对于日常的、平淡的生活没有激发出趣味。”(见孙绍振等合著《解读语文》)而作为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心的那份表达欲望!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

实习生 刘 湘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马灯书虫语言文字
马灯舞:一舞马灯千古传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融入现代元素横林“太平马灯”焕发新活力
书虫来袭
幸福的小书虫
我是一个“小书虫”
小“书虫”如何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