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靠什么给退役运动员一个未来

2016-04-12张璐

四川劳动保障 2016年8期
关键词:运动员人才职业

文/张璐

靠什么给退役运动员一个未来

文/张璐

如何保障运动员在退役后实现人生的第二次发展?改善培养机制、加大文化教育力度、开展职业转型培训、落实社会保障福利……社会各界一直不乏呼吁之声,为退役运动员能有一个美好未来出谋划策。

补上文化教育的欠账

“重训练,轻教育”的培养模式导致运动员正常的文化教育难以得到保证;运动员由于在训练时期过于封闭,生活角色、生存环境的巨大反差造成了很多运动员心态失衡……这是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陈丽佳在《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的现状与对策》一文中总结出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综合素质低的原因。

西安体育学院总支书记朱广超也指出,运动员在时间配置上,体育时间是压倒性的,学习时间则尽可能地压缩。有文凭无文化、有文凭无水平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从长远看,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走由教育体系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道路。也就是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职业培训必须和运动生涯同步完成。

对此,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认为“体教结合”的尝试对竞技体育运动员的培养模式是有益的补充。另外,有关部门如果能给运动员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比如让他们在退役后进入高校进行再教育,从而掌握融入社会的技能,这样就业难的情况可能会有所好转。

华南师范大学运动与休闲学系副主任杨忠伟表示,推进公办体育运动学校文化教育教学改革还需加大力度,要保证学习时数,提高文化教育教学质量。“一是进一步提升体校文化教师的缺口;二是推动落实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体育运动学校享受教育相关配套政策,使文化教育和体育教育同步化进行成为教育常态。”

而还有专家从另一个角度入手,认为应当从源头上转变以往运动员“退役靠政府”的落后就业观念,在业余体校就开始提供更为多样化的课程,让运动员提早规划自己的未来。

职业规划要早作打算

“安置运动员退役不是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就了事,更多的是要保障退役后的长远发展。”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秦椿林提出,既然退役就业无法由国家“包办”,不如早作事前打算,为运动员提供必要的职业转型辅导、就业培训。

“在运动员的职业规划和退役转型发展方面,我觉得教练员和运动员管理培养单位应该有这样的意识。”排球名宿、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院长沈富麟则表示,“毕竟运动员在成长期间,主要精力还是在提高成绩上,自身是缺乏这方面意识的。”

在专家们看来,除了政府的帮扶以外,一些民间组织成为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有力补充。2011年5月,短道速滑世界冠军杨扬就发起成立了冠军基金,在职业发展项目方面为退役和现役运动员提供职业发展咨询、生活就业技能培训等。“运动员越早做准备,对未来转型就越容易。同时运动员对未来越有信心,他们会越加珍惜自己的运动生涯,甚至延长运动寿命。而不是一些管理者认为的,运动员要专注训练,不能分散精力想退役以后的事情。”杨扬认为,现在退役运动员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把运动场上的能力转化成职场能力。

在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余竹生看来,运动员退役后能走上教练、体育教师的岗位,或者成为社区体育指导员,都是他们继续发挥专业优势的理想的状态。他建议在选拔和培养运动员时不仅要考虑到其职业规划,也要对这一运动项目本身的未来目标进行规划。

沈阳市人才中心主任孟庆伟则认为,目前一些适合全民健身的项目普遍缺少具有相当专业技能的基层辅导员,而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退役运动员正是这方面就业的主力军。

为了“不浪费”专业的体育人才,很多专家还提出要建立体育人才信息库,覆盖各类型、各阶层的体育人才。同时,搭建体育人才供需输送平台,根据需求,对体育人才定向培养,为求职者推荐最适合的岗位。这样使得退役运动员找到自己适合的、擅长的工作,也能使一些用人单位找到更合适的专业性人才。

将社保福利落实到底

“现在的运动队,无论是体制内外都有较好的医疗保险制度,但仅限于运动员在役期间,而很多伤病是退役之后发生的,那时候很多人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锐减,靠医疗账户支付治疗费用远不够用。”对于这一现实情况,秦椿林表示各地要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社会保障工作的通知》和《运动员保障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办法》,在运动员重大伤残、特殊生活困难救助、职业辅导、教育资助等方面设有专项经费保障,全面为运动员办理社会保险。

对于运动员的社会化、市场化安置,一直是改革的方向。新华网近期撰文指出,当务之急还是建章立制,明确国家对于退役运动员的保障边界。而现行机制的问题在于,对职业运动员套用的是“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制度,近年又把运动员纳入了工伤、职业病的保障范畴。但是对于运动员退役之后升学、就业期间的社保、医保以及运动伤病的接续保障,却没有完善的衔接机制。包括《社会保障法》中也没对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做出特殊安排。

对此,上海市政协委员安琦建议,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都应关心退役运动员的生活状态,定期对退役运动员的生活予以调查访问,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对于有伤病残疾、无法进行正常工作的退役运动员,应采取减免医疗费、给予生活补贴等措施,确保他们的生活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抓住良机“升级”培养机制

“我国培养运动员的体系固然有目标直接、成才快速、人才充足等优势,但割裂了体育训练同文化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的联系,割断了体育作为一条产业链的完整性,其供给制运作不但无法满足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而且无意更无力兼顾其后续生存状况。”杨忠伟指出,这是导致运动员在与一般人才竞争就业时难有优势的原因。

对此,从事职业足球多年的专家王骞建议,在目前高水平教练员稀缺的情况下,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基层教练员待遇,激发基层教练员的热情,一方面可以解决很多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从源头上提高运动员培养水平,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竞技人才和教练人才,形成良性循环。而一些从事体育产业的企业负责人则建议,可选定一批优秀的体育企业,作为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试点,使运动员在退役后通过在企业就职的方式完善就业能力,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企业一点补贴,企业签订合同保证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内的稳定工作,使他们顺利从运动员的角色转变为相关行业从业者的角色。

“目前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的情况下,尤其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的出台,都使运动员的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北京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育学校校长陈立人认为,当下对运动员的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他建议,首先应当由国家体育总局培训中心或其他相关机构牵头,尽快组织一次较为全面的市场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尽快构建有中国特色体育职业人才培养系统,从根本上解决退役运动员的生存和就业问题。

猜你喜欢

运动员人才职业
人才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职业写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我爱的职业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