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2016-04-12班聪聪
◇班聪聪
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班聪聪
10.13999/j.cnki.scyj.2016.03.023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逐步转向集约型。在这种经济环境中,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我们电力企业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提高经济效益有两条途径:一是从科技发展中创效益。从长远看这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但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多数企业来说是受到各种条件制约的。二是从管理中要效益。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把管理工作抓上去,向管理要效益,则是投入少、产出大的一条生财之道。
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资金始终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的、高流动性的资产,因此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而电力企业要积极应对全球化的金融危机,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目前企业资金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财务风险日益显露。突出表现在财务预算管理“虚”,资金结算管理“散”,监督考核环节“弱”和管理方式、手段落后,效率低下等方面。这些问题同样在我们电力企业身上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信息失真,难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是信息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目前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全国80%以上的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信息的不真实,不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科学决策,也影响了政府宏观管理的效果。
(二)监控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目前国有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作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不少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企业资金入不敷出,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生产经营,财务风险极大。很多企业领导对自身家底财务状况说不清,而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且处于从属地位,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三)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目前,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专业公司设立的账户众多,资金管理严重失控。二是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三是资金沉淀严重,库存占用比例过高,欠款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
二、电力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的重点
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作,在当前新形势下,有了更高的要求,就是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变现能力,努力促使资金加速周转。为适应这个新趋势,资金管理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核定资金系统的管理。电力企业应以需要与节约兼顾为核资的基本原则,采用先进合理的计算方法,确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这是进行资金管理的基础。如何确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是其中的关键点,也是难点。从财务会计稳健原则角度来说,编制资金计划是解决此问题较好的方法。一个合理的资金计划,应是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努力挖掘企业内部资金潜力,积极组织投入,节约支出,通过资金收支的平衡、物资供需的平衡、营销环节的综合平衡,以经营计划为基础,以部门计划为依据进行编制,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分析资金动态,根据计划,核定需要,可使资金的使用达到最优化。
(二)筹集资金系统的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然会出现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是:一方面企业应对电费账款加强收现,另一方面就是从企业外部筹措资金。电力企业可以利用自己良好的信誉,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通过贷款、融资、引进外资、发行债券等途径来增加可利用资金,并充分利用企业内部之间资金供应与使用的时间差,调度资金,节约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运用资金系统的管理。这是资金管理中最具实质性和最富创造性的内容。合理运用资金的目的,就是以最低成本创造最大利润。一是要用好现有资金。现在始终围绕着电力财会工作人员的一个最大问题,除在计划、决策等宏观的方面力求有所突破以外,财会人员对资金运用项目的审定要变单纯的“把关”为直接参与。变事后“监督”为立项决策,加强预见性,减少盲目性,重点应放在加强内部管理,挖掘资金潜力上,力争做到:①抓好清欠,及时回收,坚持“按月催收电费”原则,提高资金回笼率。②物料采购要集中管理,压缩采购的在途资金。③对存货等沉淀资金,清仓查库,调整库存结构。④在新项目和对外投资上要先进行可行性研究,避免决策失误。⑤是要优化企业资产配置,合理调配资金。
三、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和控制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在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加强财务监督和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手段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中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一)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积极规避财务风险
1.完善结算中心制度,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建立结算中心制度,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企业通过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实现了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对下属单位做到了“你的钱,我看着你花”。结算中心一个口子对银行,下属单位除保留日常必备的专用账户外,统一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账户,充分发挥了结算中心汇集内部资金的“蓄水池”作用。通过结算中心对资金的运作,有效地解决了企业集团内部融资的问题,降低了下属企业向银行贷款的需求,减少了财务费用的支出,实现了整个集团企业之间减少资金沉淀,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使整个集团的资金配置达到最优。并使下属单位资金的出入处于集团的严密监管之下,对不同的下属企业根据不同的行业和经营性质科学地核定在集团内部允许透支的最大限额,即能保证资金的调剂使用,又减少了银行风险,营造了新型的银企关系。
2.加强现金流量分析预测,严格控制现金流入和流出,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有的企业树立了“钱流到哪里,管理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
3.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
(二)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
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达到了“统一计算机平台,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信息及业务编码,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要求,实现了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或直接利用国际互联网,使企业可随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查询子公司资金流向、避免了传统手工填制报表的弊端,保障了财务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了管理决策的水平。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业务和财务的完美结合,即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目前我们电力企业已经完成erp系统的上线工作,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进一步促进和完善我们的资金管理和控制。
由于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资金管理也要随之变革,必须建立一套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资金管理方法,做到优化资金结构,拓宽筹资渠道,盘活沉淀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中找出最佳经济效益,提高资金管理的科学性,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郑州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