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院急诊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研究

2016-04-12刘小梅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基层医院急诊科我院

刘小梅

重庆市巫溪县人民医院 重庆市 405800

基层医院急诊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研究

刘小梅

重庆市巫溪县人民医院 重庆市 405800

目的:研究和探讨基层医院急诊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为了提升急诊科护士的业务素质,我院对护士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如自我保护意识,防范知识,责任心教育。对急诊科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加强其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现随机抽取2015年4月我院成立急救部后就诊患者460例,平均分为两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采取护理安全干预,对比分析其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以及防范对策。结果:通过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医疗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护理安全。结论:为了可以让护理安全质量得到相应有效的保障,医院应该重视加强对急诊护理的不安全因素。

基层医院;急诊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

医院里的患者在护理中发生的一系列不安全事件都是护理风险。由于急诊科是医疗护理工作的首要场所,他们服务的人群都是危急患者,工作节奏快。作为一名急诊室的护理人员应该具备应急能力强,处置果断,胆大心细,善于沟通等良好素质,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一些不必要的医疗风险。如若护理人员在给患者就诊的时候处理不当,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是对患者本身的不负责。所以不断提高并且保证护理的安全性,是护理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5年4月我院建科后来科的患者460例,平均分为两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23例,女107例,平均年龄(62.31±7.32)岁,观察组中男113例,女117例,平均年龄(56.22±8.56)岁,对比分析两组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以及防范对策。两组的家族史,个人史,社会生存环境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根据以上数据进行分析,一共总结了以下几点护理风险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来制定相应的护理安全策略,并且在对观察组进行护理安全干预后,对比分析两组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发生的次数,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采用方差进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q检验;数据采用 ()进行表示。

2 结果

通过对观察组进行护理安全干预后发现其风险因素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患者没有气道阻塞的情况发生,两组间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情绪激动者比例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少;护理人员不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流程比例明显比对照组人员少;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障碍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文件的书写规范度也显著好于对照度,而且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因素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最终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3 急诊科患者临床护理的高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3.1 患者本身的因素

由于急诊科患者休克,昏迷,脑出血,醉酒误吸者等容易出现呼吸道阻塞的风险,这些严重的情况也会出现短时间的缺氧窒息死亡。并且在急诊中,常常涉及的是服毒自杀,酗酒闹事,打架斗殴等一些暴力事件,所以患者自身的情绪很容易失控,这很容易导致医护人员与患者发生冲突。

3.2 护理人员的因素

3.2.1 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不到位

因为急诊科的患者病情不稳定,入院时间不稳定,欠缺处理应急问题的思想准备以及对患者本身的疾病认识不足,使患者以及家属反映强烈,明显表现出焦虑、恐惧、急躁、期待、依赖等情绪。若医护人员不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在交流中出现欠缺耐心,用语不当,语气不良等问题,则会在与患者的沟通出现问题,影响两者之间的交流。

3.2.2 护理人员法律知识薄弱

由于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考虑的更多的是怎样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忽略了很多深层的法律问题,无意识中损害了患者的相应权利。

3.2.3 护理人员不能按照要求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

护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和治疗流程办事,不认真根据医嘱执行,导致用药错误,输液,换液错误;护理人员在执行交接班制度时,对患者的病情,心理变化及一系列特殊需求交代不及时。不按要求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所产生的输液反应,交叉感染等情况。

3.2.4 护理人员缺乏专业技能

由于急诊科患者就诊的时间短,病情种类多样,并且会涉及多种器官,多系统的病变,所以涵盖的知识面范围广,在短时间内需要护理人员正确的检诊分诊以及紧急处理。若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则对患者的病情不能及时的做出准确的判断,这就增加了护理风险。

3.2.5 急诊科患者临床护理的防范措施

由于急诊科是医疗护理工作的首要场所,他们服务的人群都是危急患者,工作节奏快。

作为一名急诊室的护理人员应该具备应急能力强,处置果断,胆大心细,善于沟通等良好素质,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一些不必要的医疗风险。所以为了提升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我院对护士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如自我保护意识,防范知识,责任心教育。对急诊科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并加强其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此次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急诊中进行护理安全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因为护理缺陷造成的不良事件。所以积极分析医院急诊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开展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缺陷事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急诊护理学科的发展。

[1]李静.基层急诊护理中医疗纠纷的初步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01).

[2]王芳,蒋婉英,章瑞云.基层医院急诊护理组创建国家级巾帼文明岗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2013(09).

[3]王春惠,雷红霞.急救链式护理管理流程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15).

[4]戴建英.基层医疗单位急诊护理管理方法探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10).

猜你喜欢

基层医院急诊科我院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探索大医院帮扶基层医院新路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