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语境下的影视设计课程教改思考

2016-04-12卢娟

视听 2016年9期
关键词:设计者影视语境

□卢娟

“互联网+”语境下的影视设计课程教改思考

□卢娟

影视设计课程教学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教学体系分支,如今的影视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类型众多,但是很多影视设计课程教学并不能满足现阶段关于影视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互联网+”的理念开阔了影视设计课程教学的平台和渠道,有效提高了影视设计行业领域的竞争力度,“互联网+”语境下的设计课程教育将成为提升影视设计行业整体素质的重要策略。

互联网+;改革策略;影视设计课程

当“互联网+”这个万能公式出现的时候,设计课程教育就注定将迎来一次重大变革。互联网是一个完整开放的行业生态圈,影视设计课程教育体系也是这个生态圈中的一环,当互联网的大数据开始渗透整个时代,设计课程教育体系就必须要对自身进行“进化性”的变革,以适应变革的环境。这是一个大时代整体趋势的作用,互联网利用整体去影响个体,然后就是受众选择的变化。现在受众的思维方式时刻受到互联网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互联网+”语境下的各行业开始对于整体素质提升纷纷重视的时候,影视设计课程教学的受众自然也就会变得“挑剔”起来,所以影视设计课程教学必须要适应“互联网+”理念,对自身进行完善变革,才能赢得受众的青睐,改革势在必行。

一、教育关系改革:转变交流,角色互换

师生关系的不平等是造成影视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滞后最严重的因素。这种不平等来自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地位的侧重性,造成了严重的对话关系失衡。设计者受互联网信息影响越深,信息堆积至一定的高度,就会导致获取信息迅速但交流不足的思考空间维度失衡的情况,所以这种不对等的对话关系直接阻碍了设计者知识的消化和累积。在刚开始接触影视设计的学生眼中,影视还是一个混沌的难以解构的整体,当他们通过互联网更多地了解镜头、声音、色彩的设置规律和影视创新意识以后,他们就不再满足于那种失衡的课程教学模式了。

英格斯和布赫的研究中有一个这样的理论:“对话是产生合作的基础。”进行信息交流的双方拥有互相的吸引力并且使信息流通有效,是衡量对话合作效用的唯一标准。设计者与老师的合作范式需要及时调整,要让两者实现平等和谐的对话,还需要在双方的意见保留方面做出努力,这才能构建双方的共识。可以从双方关系入手,如时常组织师生共同观影对话,交换对于影视设计细节的意见,加强双方的联系。还可以加入师生互评机制,注重学生对于老师的评价,老师吸取学生建议对教学进行改善。有时还可以让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从个人的角度进行影视设计的讲解。打破双方刻板的交流方式,转变学习机制,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二、教育结构改革:多方合作,整合资源

传统的影视设计课程教学由于本身的局限性,一般以自身的情况来思考教育模式,不善于与其他行业进行合作,影视设计教育又是特别需要与各行业进行联动的教育类型,所以现有类型课程可谓是忽略了合作这一非常重要的一点。影视设计教育最终是要回归到行业工作中的,而能否实现变革就在于能否和其他行业形成链接与合作。“互联网+”语境下的多方合作变得简单便利,影视设计课程教学可以汇整多种资源,打破设计产业间的间隔,让教育彻底贯彻到实际之中,互联网可以为这种资源整合提供了非常优良的条件。

影视设计课程教学训练出来的设计师最终要投入到实际工作之中,不能只是空谈理论和模拟的训练,要能真正让设计交易成果回归到实践之中。如今的互联网信息环境为这样的资源整合提供了可能性,使得影视设计课程教学变革的第二阶段也能顺利进行,即从课程教学本身出发,改变自身的教育思维,从单向到合作,从理论到实践。比如在全国范围内举行的职业大赛中就有专门针对影视特效设计的奖项,比赛链接了影视设计教育机构和影视企业,为影视设计教育课程带来机会,可以和影视行业中的实践机构合作,这就是整合资源的一条路径。

三、教育考核改革:体制完善,考核分解

刻板的考核方式,固化的检查模式,是现在影视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监测考核不完善的一个重要原因。影视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应该尽量完善自己的考核体制,分解考核重点,用真正能够剖析设计者能力的方式来取代试卷和固定答案的搭配。针对设计教育学习的开放性,考核方式也应该多侧重于设计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考核方式的开放性也要增强,要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只给学生限定题材和类型,至于影视细节方面则不应该过多的要求,这样既能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不受到限制,借以激发他们的设计潜能,同时又可以巧妙地考核到学生对于影视设计细节的理解和运用熟练度。

同时还可以改变考核重点,让设计者根据某一个主题做一个影视作品,通过设计作品的创意点、主题深度、影视细节掌握程度等来考核影视设计者的能力。其次教学方还可以为设计者提供一日的实习机会,通过他们整体工作的节奏和资源调配能力来衡量他们的水准。最后还可以加入设计者相互出题,让学生自己考自己,化解薄弱环节,加强交流学习。这样的考核方式会比单纯的试卷考题更能重构学生的记忆空间维度。只有真正触碰到他们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方式才能让设计者有危机感,让他们直面自己的缺点并且从根源上解决。考核不是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习的新开始。

四、教育思维改革:激发个体,创新传播

思考维度方式刻板,新兴数据事件处理不当,这是影视设计课程教学的通病,由于教育偏向化严重的缘故,他们学习能力不弱但是学习信心却处于缺乏状态。影视设计课程教学还需要引导设计者的个人思维能力,首先是处理整合的能力,可以通过阶段性的突然性测试任务来刺激设计者的能力,让他们尽可能接触更多的新信息和新情况,才能让他们有自如应付新事物的能力。

再者就是让设计者拥有独立个体传播的能力,如今的互联网信息时代下,要能够熟练使用个人的社交平台。现在“互联网+”语境下的个人平台就更简单了,微博公号、微信公众号等都能成为设计者独立传播的平台,影视设计课程教学需要引导和锻炼他们这种能力。如果一个影视设计着拥有自己的影视相关个人平台,能够时常发布影视评论、影视作品等信息,同时也能接收到类似信息,他的信息接收消化能力就会比普通的设计者强。

五、教育方向上:思维变形,整合提升

原有的课程侧重于专业知识的灌输,但是对于独立分析、处理应对新情况的能力却有所忽略,这是影视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最普遍存在的思维问题。专业知识是一个固定的的学识板块,但是设计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这考验的就是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

对设计者的思维进行变形,这是影视设计课程教学新格局形成的最后一个环节。将传统教育模式打破,对学生的个人思维进行重建,加强学生处理新信息的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给学生布置适量的个人观影任务,并要求对观影内容细节进行设计解析。或者让设计者对同一个影视题材进行多种设计方案构建,用以激发他们的个人思维。只要是能打开思考空间维度的方式,都是适用的。

六、结语

“互联网+”语境映射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每天都在不断变换的信息环境给予各行业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影视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教学系统需要通过变革来为自己的发展带来活力。通过建立师生平等交流方式,整合汇聚多渠道资源,转变创新考核方式,激发设计个体意识等变革策略,重新构建全新的影视设计课程教学发展教学范式,以顺应时代新潮流的方向。

1.李爱民.综合大学影视专业建设研讨[J].电影评介,2007(24).

2.吴徐君.综合性院校影视和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电影文学,2010(4).

(作者系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设计者影视语境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2020德国iF设计奖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影视风起
影视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杨敬:深水区医改设计者
深水区医改设计者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