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吐温作品中的美国式幽默分析

2016-04-12介家虹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美国式吐温马克

介家虹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公共教学部,河南 南阳473000)



马克·吐温作品中的美国式幽默分析

介家虹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公共教学部,河南 南阳473000)

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小说家,曾经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本文将从他的文学作品中分析美国式幽默,探究其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感知马克·吐温眼中的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认识美国式幽默背后人民的生活现实和民族心理。

马克·吐温;文学作品;美国式幽默;表现

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的作品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美国人。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全世界赢得了更为广泛的读者群;并且他的文学作品似醇酒经久弥香,百看不厌,已经成为美国文学乃至美国文化的代名词。从马克·吐温文学作品中分析美国式幽默,不仅能够认识美国人的生活,感知马克·吐温眼中的美国社会制度和政治文化,也能更好地感知美利坚民族的性格和精神风貌。

1 马克·吐温初期创作中的幽默分析

马克·吐温的文学创作始于19世纪60年代,1865至1867的三年时间里,其先后发表了《卡拉维拉斯县的跳蛙》《傻子国外旅行记》,第一部是短篇小说,第二部是长篇旅行文学作品。初登文坛的马克·吐温便表现出超人的创作天赋和不同寻常的风格特点,作为一个新人迅速为文坛所熟知认可,收获了很多的读者,得到了大量的好评,在当时的美国文坛获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卡拉维拉斯县的跳蛙》这篇短篇小说的主人公叫吉姆·斯麦利。他就是一个赌徒,一生将赌博作为自己的全部追求和信仰,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寻找和自己打赌的人,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不限内容,唯一考虑的就是打赌。只要能够和人就某种现象、某个问题达成赌约,就感到是一件最为得意的事情完成了。不管什么人只要有他的认知判断,他就要与人家打赌。有人斗狗,他便开始打赌;有人找个地方进行斗鸡,他认为大好时机来了;有人没事要斗猫,他也认为又是天赐良机。即便是有两条狗在一起躺卧,他也要和人打赌哪条狗会第一个站起来;哪怕是有两个小鸟落在同一个大树上,他也要找个人一起打赌哪个小鸟会第一个鸣叫或者起飞。作者就是选用几个场面,运用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个游手好闲、嗜赌如命的形象,将这个整天无所事事、精神极度空虚的小市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马克·吐温一开始便表现出其幽默天赋,不仅语言俏皮,而且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小说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随着美国资本主义产业发展不断壮大,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发展,资产阶级的本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越来越为人所认识,其现象与本质、表面与内涵、宣扬与行动之间的悖论越来越明显。马克·吐温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其荒诞悖论的本质越来越清楚,在其作品中开始更多地解释制度的阴暗、社会的种种矛盾,对资本主义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批判和讽刺,成为其作品的重要表现内容。《竞选州长》是其早期小说,也是其将视角伸向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的表现之一,是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丑恶的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品将州长竞选这一资本主义标榜的民主制度揭露得体无完肤,将竞选描绘成一出非常滑稽可笑的政治闹剧,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是披着民主的外衣进行招摇撞骗的高手,他们为了达到自己集团利益的最大化,将竞选当做了他们谋取利益的工具,在民主外衣掩盖之下通过欺骗、蛊惑、收买等不正当手段拉拢选举人,争取其所谓的多数选票。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写,其中一个人物“我”算是一个正派、清白的老实人,在竞选过程中,对手通过买通报纸以及其他的宣传媒体,对“我”进行污蔑性报道,捏造各种不实的行为和言论,对“我”进行诋毁中伤,让一个原本清白正派的老实人在竞选中处处被动,成了媒体和选民指责的对象。而一个奸诈的对手却在竞选中通过自我包装和标榜成了亲民正派的公仆。这就是竞选州长,这就是资产阶级制度的民主,民主彩色外衣下藏庇的竟是如此不堪入目的事实,自由竞选就是资产阶级为利益不择手段的政治闹剧。

2 马克·吐温作品中的美国式幽默的主要特点

马克·吐温作品的幽默表现为语言的幽默、故事情节的荒诞、人物形象的滑稽、社会制度的荒谬,这些作品对美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对于揭示美国社会存在的问题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些作品展现出了美国式幽默的特点[1]。马克·吐温作品中的幽默具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

2.1 巧妙运用对比增强幽默效果

马克·吐温文学创作选用对比手法,不仅对主题的表现非常有利,突出要赞扬的对象、要贬斥的人物,也是其幽默效果最好的佐料,对比能够极大地增强他的幽默效果。比如,《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是马克·吐温非常有名的短篇小说,小说一方面描写这些资产阶级表面上极力宣扬的道德和法律,大肆标榜的善良和体贴;又从另一方面揭示其本质,将他们的贪婪、伪善、奸诈、卑鄙等本质全面展示,让他们尽情地表演,忘我地宣扬。将这种本质的贪婪与奸诈和表面宣扬的善良和高尚进行对比,让读者去观看这些贪婪伪善的小丑如何在台上道貌岸然,又是在台下怎样卑鄙龌龊。读者在阅读比较中笑看他们演戏表演,极大地增强了幽默效果。这部小说从一袋黄金开启了表演大戏的帷幕,赫德莱堡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小镇,这座市镇因为“诚实”而为人所关注,因“清高”为人所认识,以至于不少人将其看作是一个“不可败坏的市镇”。这样一个以“清高、诚实”而闻名遐迩的市镇应该不会对金钱有太多的贪婪,不会为意外之财而动心,更不会放弃其多年的“美好名声”而做出有损市镇形象的任何言语和行为。然而,这样的看法和认识都很快被一个故事完全颠覆。一个人携带了一袋子黄金要寻找一个不知名的恩人,以此表达自己无尽的感谢和难以回报的恩情。正是这袋黄金成为解开“诚实清高”外衣的最好拉链,将全市镇所有人的本质都暴露在了众目睽睽之下。一些人为了成为这位黄金人的恩人,绞尽脑汁将自己编剧成一个外乡人的救命恩人,他很快就将这座市镇最为光彩的名字变成了丑恶的代名词[2]。小说借助理查德的妻子说出了要表现的主题,“虚伪的诚实一旦遇到了诱惑很快就现出了最为贪婪的本性”。类似的小说还有《王子与贫儿》《三万元的遗赠》等等,马克·吐温通过对比性描写让人物尽情地表演,让读者在捧腹大笑之余看清社会的本质。

2.2 以夸张的手法强化突出幽默的喜剧效果

马克·吐温作品中的美国式幽默另一特点是运用夸张的手法揭示本质,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马克·吐温作品中善于选用夸张这个放大的显微镜片,带领读者去观看美国社会的种种现象,让你能够看得更清楚,认识得更为全面深入。他就像一个用心诊断的医生,通过美国式幽默的夸张显微镜,揭示这个看似民主的美国社会存在的种种顽疾。例如,小说《我怎样编辑农业报》的主人公是农业报社的编辑,为了获得足够的影响力和发行量,也为了显示这个“砖家”的与众不同,发表了一篇文章,其核心观点是“萝卜不要用手来拔,这样容易对萝卜造成很大的伤害,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够多找一些小孩,让他们都爬到树上,用力去摇”。《他是否还在人间》也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小说,小说中塑造了四个画家,他们都非常有才华,但是,因为他们刚刚出道,在社会上和文艺界没有名气,他们的作品无人问津,也不能够卖出价格,而为艺术界和社会所冷落。后来,他们其中一个诈死,另外三个画家对他的才华、作品大肆吹嘘。结果原来一个萝卜价格都不值的画作却卖出了高达五十万法郎的价钱。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有钱的资本家对艺术一无所知,附庸风雅,而真正的艺术家却没有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空间。

3 马克·吐温作品中美国式幽默的影响因素

3.1 美国社会大环境影响作家的风格和主题思想

马克·吐温生活在美国快速发展的时代,美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工业革命催生了美国经济的大发展,新技术推动美国产业和社会的快速进步,社会财富迅速积累让很多人都对金钱充满了渴望,资产阶级制度的特点决定了政客们和富人结成同盟,为了角逐权利不择手段。马克·吐温自身的经历就是美国社会发展的最好见证,他出身贫寒,做过很多的苦工,当过记者,凭借卓越的演讲和畅销书写作而一夜脱离了贫穷的苦海,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又将他迅速打回原形,重新回到了原来的起点。人生的起起伏伏和社会的发展给马克·吐温开了太多的玩笑,社会和人生好像本身就是一种幽默。马克·吐温将幽默作为一种对生活或者社会的感应,表达一种严肃而又认真的人生感悟,揭露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丑恶的现象及其背后的本质。

3.2 幽默故事和民间笑料的浸染影响着他的创作风格

马克·吐温的童年有着丰富的有趣故事,生活和工作在密西西比河让他接触到很多古老传说,听了很多关于冒险刺激的故事,又从社会最底层听闻太多的民间笑话,这些都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马克·吐温一生从事过很多种职业,当过船员,做过记者,接触了很多很多的不同层次、职业的人士,获得了丰富的民间笑料。他还认真仔细地观察和感知不同人物身上的幽默特质,以此更好地丰富自己文学创作的素材。一个人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作品反映的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现实或者变迁,也是其价值所在[3]。

3.3 民族发展的历史积淀

美利坚民族是一个自信乐观的民族,虽然发展历史不长,但作为一个移民国家,从遥远的欧洲来到美洲大陆,需要的是勇敢、毅力和探索精神,还需要乐观自信;远离故土,来到一个蛮荒之地,需要的是一种拼搏和创造,以及镇定自若。美国由一个殖民地实现独立,并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让美国人的信心大增。美国是一个无根的民族,美利坚民族来自世界各地,来自不同的国家,融入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基因。一个移民国家的居民要想在这个不熟悉的土地上艰难地生活和发展,需要幽默乐观的心理品格,才能够更好地面对生存、生活、生产中的各种困难。一个民族能够在一个原始土著的土地上建立起现代工业,建立起现代化的国家,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主宰世界发展的超级大国,除了具有当时比其他国家先进的社会制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民族的性格。种族和民族本没有优劣之分,但是民族文化特性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不同的制度下,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在文学创作方面,表现出更大的不同,文学的差异其实就是文化的差异,文化的差异其实就是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的差异。马克·吐温文学作品中的幽默其实代表的是美国式幽默,是美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3.4 文学环境的影响

一个人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整体社会群体的分子,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和其周围的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长期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必然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马克·吐温生活的时代正是幽默文学大行其道的时期,马克·吐温不仅致力于文学创作,也关注文学的发展,受到当时文学氛围的浸染。乡土文学和幽默文学让马克·吐温深受影响,美国西部幽默小说家和布莱特·哈特以及阿特莫斯·沃德的艺术风格,对其文学创作都有着重要影响。马克·吐温在文学创作中吸收借鉴当时名家的方式和技巧,融合自己的审美情趣,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马克·吐温幽默文学。

3.5 美国特殊的时代和发展阶段

美国独立以后建立了当时最为彻底的资产阶级国家,相对于欧洲国家,政治制度是较为先进的,也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梦想的逐步实现。马克·吐温生活的美国还是一个成立不久的国家,这个资产阶级国家建立以后所制定的制度还不完善,资产阶级宣传的各种设想不是一天能够变成现实的。美国标榜的民主制度在那个时代与现实还有很大的距离,出现了非常荒诞的现象。这也是马克·吐温美国式幽默的关键所在,也正好反映了美国政治制度的虚伪性。同时,处于上升时期的美国,对物质金钱的追求超过了任何一个时代,而资产阶级宣传的启蒙思想又是人们的一种理想,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又反映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表面与实质的分离,出现了各种滑稽可笑的现象。同时,人们能够看到美国民主制度在发展中的不完善造成的表象与本质的背离,感受到社会的荒诞又无能为力,只能以幽默讽刺来消解心里的不适和无奈。因此,马克·吐温文学作品的美国式幽默其实又是社会和时代的反映。

[1] 方 敏.漫谈马克·吐温作品中的幽默美[J].前沿,2014(Z8):29-31.

[2] 刘彦娟,李瑾.幽默与讽刺:马克·吐温的语言艺术[J].芒种,2014(8):46-48.

[3] 李丽丽.幽默与讽刺的完美结合——马克·吐温小说艺术风格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2):112-116.

(编辑:刘彩霞)

Analysis of American Humor in Mark Twain's Works

JIE Jia-hong

(Dept. of Public Teaching, Nanyang Medical College, Nanyang 473000, China)

Mark Twain is a famous American humorist, novelist and was once respected as "a giant in American literature". Ironic humor is his major writing style. There is no lack of deep social insight and analysis in his works, as well as unique personal wit and punch line. This essay will try to analyze the American humor in Mark Twain's works, explore the factors in the formation of his style, perceive the American political culture, and get to know people's real life and national psychology behind American humor.

Mark Twain; literary works; American humor. performance

2016-05-25

河南省社科联项目(SKL-2015-1278).

介家虹(1981—),女,河南南阳人,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大学英语教学.

I106.4

A

2095-8978(2016)04-0076-04

猜你喜欢

美国式吐温马克
连通器及其应用
“我能怎么做?”用英文怎么说
马克·吐温:辣你没商量
“在书上看到”是用介词“in”还是“on”?
“Please open the tap”是对还是错
马克·吐温的孩童时代
别具一格的“美国式”音乐风格——浅析约翰·科里亚诺《第三交响曲“大竞技场“》的创作思维
马克明篆刻
Asian Insights in Davson Art
《败仗秘史》与马克·吐温的反战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