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视文艺节目的文化自觉
——以方言节目《多彩中国话》为例

2016-04-12刘沅

视听 2016年9期
关键词:汪涵文艺节目大众文化

□刘沅

浅析电视文艺节目的文化自觉
——以方言节目《多彩中国话》为例

□刘沅

尼尔·波兹曼认为:“娱乐已赢取我们这个时代‘元’媒介的地位”;本雅明也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文化工业,是它导致了文化的机械复制。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大众文化也有其独特的优势,比如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等,那么,电视文艺节目是否可以在取乐广大观众的同时又坚守电视人的文化自觉呢?湖南经视近期播出的《多彩中国话》,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国电视文化语境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方言文化;大众文化;多彩中国话;文化自觉

俗话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胡适先生曾对方言有过这样的评价:“方言的文学所以可贵,正因为方言最能表现人的神理。通俗的白话固然远胜于古文,但终不如方言能表现说话的人的神情口气。古文里的人物是死人,通俗官话里的人物是做自然的活人,方言土语里的人物是自然流露的人。”①汉语方言是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价值和功能值得人们重视并进行合理的保护。当前,汉语方言濒危程度加剧,汉语方言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具紧迫性。然而,在国家全面推广普通话的大背景下,以及在全球娱乐经济时代的推动下,电视文艺节目已经收缩了方言节目的播出,为了追求高收视率,如今“娱乐”和“消费”大行其道。在泛娱乐化的大环境下,湖南经视播出的《多彩中国话》犹如一缕清风,为我们研究中国的电视文艺节目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理解和探索,为电视文艺节目走出文化困境提供了一条出路。

2016年4月2日,由汪涵、马可这对“策神”黄金搭档主持的,全国首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明星动员节目——《多彩中国话》在湖南长沙录制。《多彩中国话》由湖南经视《越策越开心》原创特别节目《方言听写大会》转变而来。湖南经视《越策越开心》在首开“方言先河”之后,全国各省地面频道也纷纷效仿,并且均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和影响力,在此背景下,由湖南经视牵头,湖北综合、河南都市、安徽经视、江西公共、河北经视联合制作的全国方言综艺秀——《多彩中国话》应运而生,节目将从4月23日起,每周六晚通过湖南经视、湖北综合、河南都市、安徽经视、江西公共、河北经视在六省联合播出。

一、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小众”文化传播

“大众文化”是指随着现代社会的兴起而形成的,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以大众传媒为主要传播手段,进行大批量文化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②与大众文化相反,由于方言文化具有地域限制性,因此方言节目更多地是以“小众化”传播形式出现。小众化传播,对应的是较窄的受众群体,是针对特定的用户传播特定的信息的传播模式。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文化工业”,对其“商品性、消费性、复制性、意识形态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批判,而费斯克则强调了大众在阅读实践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都知道,大众文化的出现的确有利有弊,那么针对大众化的电视传播媒介与小众化的方言文化节目,湖南经视如何做到扬两者之最长避两者之最短?如何实现优秀节目的广泛传播呢?《多彩中国话》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些思考和借鉴。

(一)节目传播广泛

在《多彩中国话》之前,各地电视台也推出过不少方言节目(如湖南经视的《越策越开心》、四川电视台的《开心21》,武汉电视台的《都市茶座》等),不过由于语言障碍以及传播局限(多为地方台播出),此类方言节目仅限于本地观众观看,传播范围非常有限,即使节目非常优秀(比如《越策越开心》)也很难在全国甚至外省产生较大的影响。《多彩中国话》则首度集合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河北六省团队力量,面向六个省打造首个联合制作的跨南北方言的原创节目。节目方言地区跨度比较大,南北方言兼顾,因此除了这六省的观众之外,周边省市的类似口音观众也能收看。

(二)风格轻松幽默

《多彩中国话》的轻松幽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播出平台。播出平台有地方电视台也有网络平台。电视台方面,瞄准地面频道的受众,避开了央视及省级卫视,这些平台体现了节目的平民化,比较接地气。

2.语言。两大“策神”主持人的幽默功底在节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第一期节目的开场:

(嘉宾撒贝宁出场)观众齐声:“祝你新婚快乐!”汪涵问:“观众们说什么?”撒贝宁:“他们说的是方言吧?”汪涵:“他们说的是新春快乐!”(观众笑)

这段对话既带出了节目的主题又机智幽默,引发观众大笑。

3.节目内容。节目内容分为竞答和游戏两个部分。游戏部分用方言来猜提词板上的词语,这个环节轻松搞笑,词语也常出现网络用语,常常会由于用当地方言进行描述而产生特殊的“笑果”。在2016-06-18这期节目中,词语出现了“土豪”“迷之微笑”“人生巅峰”等网络流行用语,并且在用娄底话描述“人生巅峰”时,由于娄底话十分难懂而产生了非常好的娱乐效果。

二、《多彩中国话》中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我国人类学、社会学教授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提出来的,他指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归’,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媒体的文化自觉,指的是媒体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的同时,在行动中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尊重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包括基本的文化权益。”2011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即“限娱令”)。其实,“限娱令”的颁布就是政府倡导电视媒体在文化自觉上的回归,由此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自觉对于电视节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电视节目的文化自觉主要有两个层次的体现:一个是电视媒体体现的社会担当,另一个是电视媒体自身的文化品格。电视节目的文化自觉在《多彩中国话》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一)《多彩中国话》中社会担当的体现

电视媒体要有它的社会担当和道德素养,注重传播的公益性、公平性,具有引导社会积极向上、倡导民众公序良俗的社会责任意识。首先,节目内容多次传播“家庭和睦”“爱情甜蜜”等主流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比如在2016-05-28这一期节目中,汪涵在节目开始就借嘉宾之口说出自己为妻子过生日准备浪漫烟花一事。通过汪涵的描述,观众可以看到一个爱妻子的好丈夫形象,也感受到了两人爱情的甜蜜以及家庭的美满,也在无形中向广大观众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形象,对观众的家庭和谐美满起到了促进作用。其次,节目弘扬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比如在2016-05-28这期节目中,VCR出题时向观众介绍了湖南郴州的东江鱼,2016-06-04这期节目中,VCR中向观众简单介绍了湖北的武当山,等等,这些当地文化习俗和著名景区的介绍向观众传达的就是:我们有着幅员辽阔、景色优美的大好河山!正如《多彩中国话》这首主题歌所唱的那样,“山河壮,中国美”。汪涵在节目中说:“‘响’是上面一个乡,下面一个‘音’(繁体字‘響’),只有乡音才是最响亮的声音。”其实这句话就很好地宣扬了民族自豪感,节目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有家才有国,小家成大家,只有爱自己家乡的人才能真正爱自己的祖国。

(二)《多彩中国话》中文化品位的确立

电视节目在竞争中,要注重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节目品格和文化品位。倡导电视节目的文化自觉,在任何时候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不顾及文化品格的电视节目,即使有昙花一现的辉煌,随着人们认知程度的提高,这种电视节目最终也会被抛弃。在《多彩中国话》中,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这档节目自己独特的文化品位。首先,节目中到处都是“文化人”。节目的评委由两位组成,分别是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刘祥柏、沈明。两位老师的语言专业性显而易见。再加上主持人汪涵本身也是以“有文化”的形象示人,而且汪涵一直致力于方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他也是“保护方言”的政协委员,因此这两位评委老师以及主持人能很好地代表这档栏目的高文化品位。其次,节目中随时都会有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的介绍和宣扬。在2016-06-04这期节目的开场,汪涵:“马上就到端午节了,我们中国经常讲‘三节三生’,‘三节’是‘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三生’是指师傅的生日和师母的生日。”在这期节目中,主持人还向观众讲解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在2016-05-28这期节目中,现场出题方言为安徽宣城话,汪涵表示安徽话和南京话很类似,这期的嘉宾黄健翔随即向大家说出了其中的历史渊源:明朝皇帝朱元璋以及其身边的开国元勋均为安徽人,定都南京很长时间,因此两地方言的调值有点类似。这样在节目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俗的例子随处可见,这些环节设置不仅是节目对观众进行文化的熏陶和宣扬,同时也是节目为自己打造的独特传统文化品位。最后,节目对方言文化的宣扬。回归到主题上,这档节目最主要的目的是宣扬中国各地的方言文化,因此节目中很多时候都体现了对方言的解释和介绍。在说到某地方言时,评委老师会适时地将其对应的汉字书写出来,并向观众解释其含义和用法。比如有一期节目的方言题目为:“河南话‘yan qi’的意思是什么?”在答案揭晓之后,评委沈明老师就向观众解释:“yan qi”即“眼气”,表达的是“羡慕”的意思,同时她还向观众进一步解释,眼气、眼热、眼红都有表示“羡慕”的意思,不过语气的程度表达依次加深。这个部分的解释让观众在感受节目表面的好玩、紧张之余也得到了方言文化的熏陶和学习。

三、结语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著名的“洞穴理论”——如果在黑暗的洞穴里燃起一堆火,那么洞穴人只看到自己或别人的影子,而并非真实的自己或他人。今天的观众所接收的媒介世界是一个媒体制造出来的“部分世界”,因此媒体对观众有着不可小觑的媒介责任。③如此说来,在以大众文化为主流的电视文艺节目中,则需要一些有着“文化自觉”的电视人来净化电视市场,提升观众的“文化品位”。这些节目或许披着大众文化的外衣——它们传播范围广,形式娱乐化,语言幽默风趣,但也同样坚守“文化”的内核——它们弘扬主流价值观,它们宣扬传统文化,它们高歌文化自豪。虽然当下这样的电视文艺节目不多,不过将大众文化和小众的方言文化结合得如此完美的《多彩中国话》,算是给当下的电视文艺节目提供了新的出路和创意。汪涵在《多彩中国话》中说过:说好普通话是为了让你走得更远,走得更宽,但是记住方言,是让你知道你到底是从哪里出发的。这句话说出了方言之于你我,之于社会,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借用此话,笔者认为:弘扬大众文化是为了让电视文艺节目传得更宽,播得更广,但是媒体的“文化自觉”,是为了让电视文艺节目传得更久,播得更好。

注释:

①欧阳哲生.胡适文集四[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08.

②陶东风.大众文化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7.

③李普曼.公共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0.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硕士生)

猜你喜欢

汪涵文艺节目大众文化
话筒前的声音——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友情是一种最炙热的态度
汪涵 有的人不需要婚姻
汪涵甘当娱乐圈“隐士”
新媒体时代对广播文艺节目的思考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汪涵自费465万守护方言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