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报纸编辑精准意识的培养

2016-04-12张荣水

视听 2016年6期
关键词:报纸编辑数字时代

□张荣水



浅谈报纸编辑精准意识的培养

□张荣水

摘要:伴随着数字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受众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报纸编辑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数字时代,新闻编辑工作不论写作方式、校对方式还是制作方式都有所不同,对新闻编辑人员业务能力要求更高。本文将对在报纸编辑中培养精准意识、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可读性、增加报纸新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报纸编辑;数字时代;精准意识

无论是一份报纸编辑设计的样式,还是一类报纸透露出的风格,都深深地烙印着报纸编辑人员的办报思想和理念。数字时代,人人都有摄像头,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信息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构成了严峻的考验,落后的编辑思维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和读者的需求,也不能适应媒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报纸编辑必须紧跟网络时代发展步伐,革故鼎新,改进提升工作理念,树立精准意识,精准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精准定位社会舆论需求,精准锁定受众关注点、敏感点,装扮出有特色、有深度、有生命力、有影响力的报纸版面,吸引受众关注,凝聚放大精气神,弘扬社会正能量。

一、树立精准意识,有效应对新媒体时代压力

互联网媒体的应用发展,以传统媒体很难具备或不具备的特点对传统的报纸编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传播形式更“强”,信息以动画、音、像等形式有声有色地展现在受众群体的面前,视听冲击力强、互动性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传播速度更“快”,在信息更新的速度和信息的装载量上远超传统媒体,可对几个小时内发生的事件和消息随时进行更新。传播范围更“广”,尤其是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的广泛使用,使人群覆盖面急速扩张。对于新闻内容的选择,大多数人表示新媒体内容优于原创新闻报道。这是由于新媒体的内容更加自由,而且和平淡的新闻报道相比,掺入作者个人理解认识的内容,更容易吸引受众参与到讨论中来,而这也恰恰可以配合众媒的社交属性将效果放大,人们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也为内容生产和传播贡献力量。

新兴媒体发展带来的压力,使编辑人员自身能力不足的问题显现。一些编辑缺乏创新意识和时代意识,不能快速接受新思维和新表现方式,编辑工作略显浮躁。一是编辑理念陈旧。眼力不到位,思维迟钝,缺乏综合创新能力,缺少“众里寻他千百度,一把就抓住”的新闻价值判断能力,不能让既有材料平中出奇,难以让听众产生新鲜感。海量的互联网信息和思想的多元化为新闻编辑带来了方便,可以为己所用,但不是“拿来主义”,要让采集的信息顺着编辑思维走,确保新闻内容的完整性和新闻策划的精准定位。二是编辑方式呆板。模式化、程序化意味较浓,个别编辑在编排上存在惯性思维,仍存有好大喜功的片面想法,不善于从行政报道中寻找民生视角,没有盯着网络热点,无法找到好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报纸编辑不是“画版匠”,不能简单地把图片和稿子拼凑到一起。三是编辑素质滞后。编辑未能形成一套科学的培养体系,很多编辑是由老记者转任,在信息的捕捉和鉴别的精准上存在短板,了解、收集、汇总、整理新闻信息能力受眼界和思维定势等的影响严重,编排理念更新不太及时,形式过于单一,内容不够鲜活。

二、树立精准意识,要实现编辑自身角色定位的升级转型

版面是读者了解报纸的第一扇窗户。编辑新闻稿件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要有自己的灵魂和思想,体现编辑的美。人们阅读报纸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评价、学习和欣赏美的过程,甚至可以说,人们在购买一份报纸时,第一眼关注的往往不是内容,而是报纸是否有足够的美感,编排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视觉冲击力。所以,精准把握受众的需求,编辑人员要寻找受众的关注点、兴奋点,满足受众对报纸新闻的精、准、美等要求。

(一)要升级策划能力

编辑是版面的总设计师。稿件的选择、文字的修改、标题的制作、栏目的设置、版面的布局,无不体现着编辑的新闻敏感性、文字取舍能力及美学修养。可以说,版面是编辑的“责任田”,只有精耕细作、统筹编排,才能收获累累果实。互联网应用如此广泛的今天,媒体竞争中“人无我有”的现象几乎不存在了,向着“人有我新”“人有我深”的目标转变已经越来越被编辑工作者认可。加大重大新闻专题的策划力度,发挥出报纸媒体在专题报道、深度报道方面的优势,在受众关注、关心、聚焦的问题上出奇招,在系列报道、专题报道、跟踪报道上狠做文章,充分展现新闻的差异化风格,呈现给受众更具个性的、特色化的新闻,也日渐成为编辑工作者的共识和追求。

(二)要升级筛选能力

信息丰富的新媒体也有其短板的一面:人们接收的信息太多太滥,很难甄别真假,让人看了很累。开放的网络为各类信息提供了丰富的空间,编辑可以从广阔的信息海洋中筛选需要的内容,编辑出特色鲜明的作品来。报纸新闻编辑应把握这一优势,在筛选正确信息的基础上,整合读者关心且有用的内容,帮助读者方便快捷地获取有用信息,努力把新闻做到精编、精选,乃至做到精致、做到强势,提高新闻的冲击力。优秀的编辑技巧再加上根据自身特质对本地新闻的采集和版面处理,报纸的丰富性会得到加强,使其在众多媒体中一下子“跳出来”。

(三)要升级加工能力

报纸的可读性、真实性,报纸的思想、导向,最终是要通过精心地编辑组稿体现出来。这种编辑组稿就是发挥编辑的智慧和创造力,对记者稿件的一种再加工,是在作者对报道素材多次构思、酝酿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精心选择、精细加工,可以使稿件增色,使版面增彩,进一步感染读者,提高宣传效果。报纸的新闻编辑队伍对新闻页面的编排不要求复杂多样,要通过对稿件的有机组合和配置,尽量在符合报纸模版要求范围内,利用专题报道、专版、栏目等多种形式,做到设计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布局合理,实现报纸版面有层次、有重点、合乎认识规律的目标。

三、树立精准意识,要有更高素质的编辑队伍

新闻编辑队伍的素养关系着新闻信息品质的优劣。新闻编辑队伍的良好素养体现在博学多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水平等多个方面。要做好新闻编辑工作,必须加强学习,强化知识的储备,提高政治素养,提升专业技能,开拓思维的深度以及广度。

(一)要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新闻的发展能力,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一名合格的编辑,必须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坚持党性原则,牢固树立使命意识和看齐意识,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强的甄选能力,做到“党管媒体”不动摇;必须胸怀国家大局,深入学习国家大政方针、法规政策,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必须强化编辑的问题意识、读者意识以及主体意识,站在更高的格局上对待新闻编辑工作,推动编辑工作科学化、专业化。

(二)要始终坚持培养专业素养

新闻的舆论引导要善于抓住社会公众与媒介的契合点,使公众与媒介产生共鸣,努力扩展群众基础,争取受到更多受众的喜欢,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做一名合格的编辑,要对稿件选择有较强的综合判断能力,除了要摒弃单纯地判断信息的真假及“来料加工”的粗浅编辑模式外,还要熟知社会脉动,有较强的社会认知能力,要有对稿件处理整合的表现能力,在正确把握导向的前提下,能进行横向、纵向联系,找准新闻资料的二次落点。同时,编辑灵感来自基层的鲜活实践,要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使新闻报道作品接地气、吸民气、有人气,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

(三)要始终坚持树立精品意识

精品可以焕发报纸生机活力。首先,新闻编辑人员要有孜孜追求创新的理念,推进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在继承发扬编辑工作优良传统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守正出新、契合时代,以创新激发编辑活力。其次,要进一步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加大新闻编辑人员素质培养工作的力度和密度,常态化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术精湛、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编辑队伍。再次,要积极创新新闻编排形式,加强编排策划,不断丰富版面内容,增强新闻的感染力,打造一批精品栏目、精品节目。

参考文献:

1.丁伟.如何做好报纸编辑工作[J].青年记者,2009(23).

2.陈丽.新闻编辑必备的职业素养[J].新闻窗,2013(6).

3.周建旭,陈晶.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养[J].新闻传播,2010(1).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猜你喜欢

报纸编辑数字时代
新媒体视域下报纸编辑的角色转型探析
新形势下报纸新闻编辑的素质要求
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的角色定位
微传播视角下的报纸编辑工作的创新研究
数字时代新闻类高校学生创业指导探讨
数字时代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转型
我国报纸在数字时代的出版转型
数字时代室内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
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观念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