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情结
2016-04-12吴月春
年的情结
主持人:吴月春
吴月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盐城市学科带头人,盐都区兼职教研员。多次参加中考语文命题工作。有多篇论文在《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学之友》《语数外学习》等杂志发表。另有多篇散文在《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发表。
步入中年,过年的热情越发淡漠,希望这“年”来得再晚一些,甚至想忘掉“年”,让这一年无限地继续下去。事实上,空气里到处飘散的酒肉香味,小区里放寒假的孩子迎接新年的欢快笑语,大街上越来越拥挤的人群,电视里春节联欢晚会的预告,手机里来不及细看的祝福短信和争抢的红包都在不时地提醒我———要过年了。
小时候最渴望的事莫过于过年了。进入腊月,父老乡亲们忙着办年货:蒸米糕,清鱼塘,杀猪宰牛……他们无暇过问孩子。我们这些孩子行动自由了,不会因为顽皮引来辛劳一年的父母的责骂,因为一年到头图的就是个喜庆;说话自由了,不会因为说不吉利的话遭到父母的呵斥,因为童言无忌。大年三十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吃完丰盛的团圆饭,父母把边角压得平整的压岁钱分给我们,尽管不多,我们却小心翼翼地存放起来。这一夜,我们激动难耐,只是盼着快点天明,几乎无眠。
不知谁家迎接新年的鞭炮响了,我们再也睡不着,穿上新衣,戴上花帽,催促父母快快起床准备早饭。我们简单地吃一点,就拿起早就准备好的袋子,和事先约好的小伙伴们走东家串西家地拜年去了。认识的不认识的父老乡亲在孩子们天真无邪的新年祝福声中,把早就准备好的糖果分发给孩子们。从天蒙蒙亮到早上九点,我们几乎跑遍了周围的农庄,提着沉甸甸的收获喜滋滋地回家向父母邀功请赏,这些年货是我们一年的零食。
记忆容易产生错觉也容易捉弄人,我总觉得以前的年味比现在的浓。不只是我们这一代人,就连现在的孩子们也有同样的感受。物质的不再匮乏或许只是现代人对过年淡漠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记忆深处的新年应该和孩子们欢闹的脚步有关,和热腾腾的乡情有关,和所有真诚的祝福有关。
年终岁末,我们这些已经长大的孩子细细盘点一年的收获,往往会感到茫然和无奈,总觉得庸碌无为,因而产生一种紧迫感,最终惧怕过年。不过,年终究是会来的,不管你是否欢迎,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直面,用成熟和睿智,让每一个年留下特殊的印记。
责任编辑:薛蓉email:czssjx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