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新闻还需要冷思考

2016-04-12

初中生天地 2016年7期
关键词:冷思考喜乐京都



热新闻还需要冷思考

去年的央视春晚小品《喜乐街》,用剧情反转的手法让演员在“女神”和“女汉子”之间来回切换,笑料不断。而近期引发热议的几则新闻,随着事件细节和完整视频的陆续披露,网友对当事人的态度发生了大逆转,就像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喜乐街》,只是反转的结果让人并不那么“喜乐”,甚至令人有些担忧。这不禁让我们深深思考:面对频频上演的“反转新闻”,我们要有怎样的“第一反应”?

中国老人日本“碰瓷”事件:日前,一则“中国老人在京都碰瓷,日本机构发通告警示”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疯传。随后,某卫视驻日记者发布“独家消息”称,经核实网络传闻属实。于是,不少网友将这起事件当作“中国人素质低”的最新证据,并指责涉事老人“丢脸丢到国外”。然而,这起风波马上出现反转——京都祇园町南侧地区协议会承认之前的通告有“不符事实之处”,并向当事人“表示衷心的歉意”。

网友热评:

网友“风之谷”:“中国老人在京都碰瓷”风波,看似小事一桩,实质上对中国人形象的伤害是巨大的。就算如今真相已经大白,但不实传闻所带来的恶劣影响难以消除。

网友“喂鱼的羊”:从一开始就有懂日语的网友指出,网传的那份通告中有多处语法错误,真实性值得怀疑。然而,有些媒体为了抢所谓的“独家新闻”,连当事人都没采访到,就草率地宣布传闻属实,这种做法实在不严谨。

信息随手可得,真相依然稀缺

“中国老人京都碰瓷”,这样的新闻为什么会火?是因为我们自以为我们“懂”——在过去的媒体报道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我们甚至不需要看视频,从标题上就能得出如下的结论:“中国老人京都碰瓷”,肯定是老人素质低下。很多时候,影响我们判断的,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我们的思维定势和头脑中的刻板印象。既定的思维模式和不完整的信息,导致了我们在上述新闻反转剧中坐了情绪的“过山车”。这提醒我们,尽管现在信息铺天盖地,尽管新闻随手可得,但事件的“真相”依然稀缺。

结语:古人云,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今人道,有图未必有真相。眼见都不一定为实,更别提那些“道听途说”的消息了。通常,很多事件发生之初,真相并不会全部呈现。而新媒体传播的特殊性,让我们每一个人既有可能成为真相的“传播者”,也有可能沦为谣言的“散布者”。因此,我们作为旁观者,需对新闻事件心存一份理性质疑,少一些标签化的偏见,不要急于跟风盲从,还请三思而行,越是敏感复杂的“热新闻”,越需要我们“冷思考”。

本刊编辑部整理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格)

栏目主持人:向文娟

猜你喜欢

冷思考喜乐京都
京都湾处
AR童书热的冷思考
京都好咖啡
关于共享经济热的冷思考
儿歌喜乐地
科普热中冷思考
PPP项目热中的冷思考
《喜乐街》爆笑来袭
京都访古记
儿歌喜乐地